黄河鲤孵化

鲤鱼的孵化有池塘孵化、淋水孵化等几种形式。北方多采用池塘孵化方式。

孵化池

通常孵化池也是鱼苗培育池,其既要符合鲤鱼孵化,又要兼备鱼苗培育池的条件。面积一般在1~5亩,水深能加至l米,池塘污泥较少。使用前7-10天要彻底清塘消毒,清除一切野杂鱼和杂草。

鱼巢移入孵化池之前,要用十五万分之一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浸泡5-10分,边浸泡边翻动,使鱼巢浸泡完全。防止鱼卵水霉病的发生。

鱼巢放入孵化池之后,一般经3~5天即可孵出鱼苗来,这期间要多观察,及时清除青蛙,捞出蛙卵等敌害。每天清洗一次鱼巢,轻击水面,使鱼巢所附细物震落水中,保证鱼巢卵呼吸畅通,提高孵化率。

相关推荐

鲤催产和孵化


1.催产时机

当水温上升并稳定在16度以上就可催产。以长江流域为例,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间,选择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天气晴朗的时机催产,可获得较好效果。

2.催产方式和安排
目前常见的有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两种形式。
(1)自然产卵:设备简单,适于小规模生产。

①产卵池:供亲鲤产卵用。可选面积0.5-1亩、水深1- 1. 2 m,环境安静、排、注水方便的池塘。干塘清整,铲除池边杂草,用生石灰彻底消毒,3-5天注入新水,7天后即可使用。

②人工鱼巢:供鱼卵附着用。其基本要求是质地柔软、表面光滑、细须多、较坚韧、无毒、不易腐烂。目前常用的有杨树根须、棕片、聚乙烯网片等。使用前应清洗、捶软、撕开后扎成把,用3%福尔马林消毒。如无上述材料,可用不易腐烂的金鱼藻、聚草、眼子菜等代替。

③孵化池:供鱼卵孵化用。亦可兼作鱼苗培育池。选择面积1 -2亩、淤泥少、水深1-1. 2 m的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注入新水时应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侵入。通常7天后确认无毒即可使用。

④并池产卵:选择成熟良好的亲鲤,按雌雄比1:1-1. 5的比例配组,每亩水面可投放20^-30组亲鱼,并随即冲注新水。同时在产卵池的一边或一角插好竹竿,齐水面扎一条棕绳,将鱼巢悬挂在绳上,使鱼巢浮于水面即可。一般每组亲鱼应有3-5个鱼巢。鲤多在半夜至清晨产卵,往往延续2-3天,因而每天下午需检查和清洗鱼巢,将附有较多卵粒的鱼巢移入孵化池,并换入新鱼巢,以免卵粒重叠影响孵化。

⑤催产措施:并池后如不产卵,可于上午将池水排出,约留 0.2 m,让亲鲤在阳光下曝晒,俗称晒背。至下午4-5时再注入新水,一般第2天都会产卵。

(2)人工催产适用于改良品种、提纯复壮和获得大批量的优质鱼苗。

①注射催产剂:鲤催产常用的催产剂及剂量为:每千克雌鲤用鲤脑垂体(PG)4-6 mg,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800 - 1 000 IU,,亦可将 2-3种催产剂配合使用。雄鱼剂量减半。成熟良好的可适当降低用量。

多在下午4-5时捕起亲鲤称重,按预定剂量在胸鳍基部行一 次注射,随即移入产卵池或网箱中待产,并冲水1-2H。催产剂的 效应时间与水温的高低呈负相关,6-18 h或者更长。一般至后半 夜或清晨即可发情产卵。

②产卵与受精:催产后的亲鲤既可在池中目行产卵,亦可人工采卵授精。采用后法时,可在鲤发情将进入高潮时捕出,或在网箱中检查有卵流出,即可进行采卵和授精。通常为2-3人操作,托起雌鱼,用毛巾擦去水分,将卵挤入干瓷盆巾,同时挤入精液,用羽毛搅拌,使其充分受精。此法通称干法授精操作时需避免阳光直射。受精卵有两种处理法:

静水孵化:将受精卵均匀地附着在水盆中的鱼巢上,静置5-10 min,鱼卵牢固粘附后,即可移入孵化池中孵化。

流水孵化:将受精卵缓缓倒入脱粘液中,边倒边用手搅动,充分搅拌25-35 min,直至受精卵粒粒分离,取出鱼卵,用清水漂洗后移入流水式孵化设施中孵化。目前常用滑石粉脱粘。配方:每 10kg水中加入滑石粉100 g,食盐20^-30 g,搅拌成悬液,再加人匆朴1.0 mg/L的孔雀石绿即成脱粘剂。每10 kg脱粘剂一次可使1 kg(50-60万粒)左右卵脱粘。

3.受精卵孵化管理

鲤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一般在水温18-22度时,需3-4天,而孵化管理则因孵化方法而异。

(1)池塘自然孵化采用孵化饲养兼作的,每亩水面放卵20- 40万粒,按受精、孵化率计算控制每亩水面出苗15^-20万尾为好。孵化时,应将同1天产的卵放在同1池中,鱼巢不可浮出水面,以避免阳光直射鱼卵。为防止水霉侵袭鱼卵,可用0.3%。的孔雀石绿浸洗鱼巢,孵化期间亦用孔雀石绿溶液在鱼巢四周泼洒。

(2)室内淋水孵化在通风的室内设置孵化架,将鱼巢悬挂或铺放在架上,向鱼巢上间歇喷淋清水.不使干燥所用的水与室温差允许在士2度之内。经2-3天,受精卵发育至胚胎形成,眼点明显,即可移入孵化池或网箱中孵化。此法叮避免恶劣天气的干扰,同时温差小,发育较一致,能有效地提高孵化率。

(3)脱粘流水孵化脱粘卵移入流水式孵化设施后,其管理与四大家鱼的孵化大致相同应特别注意的是鲤卵比重大,易沉入水底,流水速度应调整为。1 m/5以上,同时鲤苗比家鱼小,出水纱窗的网目以70目为好。鱼苗出膜后应及时调整流速,以苗不沉底为度。待其卵黄囊吸收,鳔充气,可自由游泳,即可出苗。

黄河鱼


中文名称黄河鱼

拉丁名称Chuanchia labiosa Herzenstein

英文名称Yellow-river short-jaw high-Asian-carp,Huanghe naked carp

异名大嘴鳇鱼、鳇精、小花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黄河鱼属

拉丁属名Chuanchia Herzenstein,189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黄河上游和青藏高原。

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略突出。口下位,横裂,下颌角质向上斜,形成截形钝缘。下唇完整,唇后沟连续,两侧深,中间浅。无须。眼稍大。体裸露,仅在肩带处具少数不规则的鳞片和腹,臀鳍间的臀鳞。侧线前部皮褶状,后部不明显。背鳍硬棘强,具深锯齿,起点位于体的前半部,在腹部之前;尾鳍呈尖叉状。体背侧灰褐色带黄,腹侧银白,体侧具少数暗斑块,各鳍浅灰色或黄灰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适应于高原生活,在海拔3 000-4 300米的宽谷河段和湖泊中栖息。喜在河流干支流清冷水域缓六区的上层水体中生活。也能进入附属水体静水环境生活。个体中等大,体长一般多为150-250毫米。5月份产卵,卵黄色,粘性。主要摄食水中无脊椎动物和硅藻。

黄河鮈


[学名]: Gobio huanghensis,sp.nov.
[资源名称]: 黄河鮈
[外文名]:
[别名]: 船丁鱼、钉鮈
 
[形态特征]:
  背鳍3,7;胸鳍1,14~16;腹鳍1,7;臀鳍3,6。侧线鳞42~44,鳃耙5~6,鳃耙短小。下咽齿2行,3.5/5.3,主行齿末端呈钩状。体长为体高的4.3~5.7倍,为头长的3.8~4.1倍,为尾柄长的4.8~6.5倍,为尾柄高的10.2~11.4倍。头长为吻长的2.0~2.2倍,为眼径的5.5~6.8倍,为眼间距的3.4~4.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2.2倍。体较高,背部稍隆起,尾柄稍侧扁,腹缘平直。头尖,略呈圆锥形,头长大于体高。吻突出,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略呈马蹄形。唇较发达,其上具许多细小乳突。口角须一对,粗长,其末端达到或超过鳃盖骨后缘。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眼径小于眼间距的1/2。鳞片较小,胸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侧中位。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距吻端较具尾鳍基为近。胸鳍较长大,其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超过肛门。尾鳍深叉形。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与臀鳍起点之中点。体背灰褐色,腹部灰白;体侧中轴有一条浅灰色纵纹,并具有5~7个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由眼前缘至吻端有一明显黑色条纹。背鳍、腹鳍均具黑色条纹,其他各鳍灰白色。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河中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黄河干支流中,常见于河湾浅水地带。以底栖动物、摇蚊幼虫等为主要食物,兼食钩虾及底栖藻类。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产卵。

黄河雅罗鱼


[学名]: Leuciscus chuanchicus(Kessler)
[资源名称]: 黄河雅罗鱼
[外文名]:
[别名]: 白鱼,鲤鱼
 
[形态特征]:
  体背部浅褐色,腹部银白色,鳍浅灰色。体长,侧扁。吻尖。口端位,口裂倾斜而宽大,上颌较下颌稍长。唇薄,无角质边缘。眼较小,位于头的前半部,眼后头长大于合并后缘至吻端距离。头顶较平。头后部至背鳍起点较平直,略呈弧形。下咽齿主行较细长,端部弯曲,呈钩状。鳃耙短小,排列稀。鳞中等大,薄而圆,银白色。腹部鳞较体侧鳞小。侧线前部向下弯成弧形,向后伸至尾柄正中轴。腹鳍外侧有腋鳞。代门靠近臀鳍起点。背鳍起点至吻的距离大于至尾鳍距离,个别距离相等。胸鳍较长。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背鳍最后枝鳍条末梢多数超过臀鳍起点的垂直线。尾鳍分叉,上下叶末端颇尖。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  [原产地区]:青海黄河水系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在我国黄河中游,海拔1000米-2600米高原山区干支流中,自青海龙羊峡以下的曲沟附近起,贵德、循化、民和,甘肃的刘家峡,宁夏的青铜峡,内蒙的包头,托克托等黄河干流及六盘山区等水域都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常栖息在黄河上中游干支流缓河湾处,捕获后易死亡。寻杂食食性,以水生昆虫、桡足类为主要食料,亦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如硅藻、绿藻等。在青海产卵期为5月上旬,成熟时雄鱼有显著副性征,即吻部、颌部、眼周围及侧有乳白色的细小珠星。

黄河高原鳅


[学名]: Triplophysa pappenheimi (Fang)
[资源名称]: 黄河高原鳅
[别名]: 舌板头,黄河条鳅
 
[形态特征]:
  体侧棕褐,背部具较宽的暗褐色横斑,腹部银白色。背、尾鳍条具暗色条纹。头及体前躯较平扁,尾柄细圆,末端略扁。头大扁平。眼小侧上位。鼻孔稍近眼前。口大、下位、弧形。唇肉质,下唇具浅皱褶。须3对,吻须达眼前。下颌题状。体无鳞,侧线完全而直。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稍硬,上半部软。尾鳍凹陷。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省  [原产地区]:兰州以上黄河上游干支流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兰州以上黄河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中。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叉或湖泊入口缓流处,游泳迟缓,常潜伏于底层,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或鱼类为主要食物,7、8月逆水上溯产卵繁殖,有一定经济价值。

黄河裸裂尻鱼


[学名]: 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
[资源名称]: 黄河裸裂尻鱼
[别名]: 小嘴湟鱼
 
[形态特征]:
  背鳍4,8;臀鳍3,5;胸鳍1,15~19;腹鳍1,8~9。鳃耙12~23,脊椎骨数51枚。体长为背吻距的1.8~2.4倍,为体高的4.1~6.8倍,为尾柄长的5.4~7.1倍,为头长的3.5~5.8倍。头长为头高的1.2~1.7倍,为头宽的1.4~2.2倍,为眼径的3.3~7.4倍,为吻长的2.5~4.0倍,为口宽的2.6~4.4倍,为背鳍最后部分支鳍条的1.1~1.8倍。口宽为口长的1.3~3.1倍。眼间距为眼径的1.1~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8倍。体延长,稍侧扁,吻钝圆。眼侧上位,位于鼻孔后方。口下位,大而横裂,幼鱼弧形;下颌具锐利角质前缘。唇细狭,无须。背鳍起点位于体中点稍前,至吻端较至尾鳍基部为近;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强而硬,其下3/4至2/3部分后缘两侧有深刻锯齿,其顶部1/4为无锯齿的软条。腹鳍起点与背鳍第2分支鳍条相对,末端远离肛门。肛门紧靠臀鳍。臀鳍末端接近或达尾鳍痕迹鳍条。尾鳍叉形。身体几乎完全裸露,除臀鳞外,仅肩带部分2~4行不规则鳞片;臀鳞伸达腹鳍基部。侧线完全。下咽齿弧形,2行,3、4/4、3。咽齿齿冠钩曲,咀嚼面下凹,鳔两室,后室为前室长的2.5~2.6倍。肠盘曲,长而粗,为体长的4.4~4.7倍。腹膜黑色。背部黄褐色,侧部较浅,腹部银白色。体侧常伴有云状斑块。个别的头部和背、尾鳍有少数小黑点。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河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高原地区,常分布在海拔2000~4500m的区域内。喜清澈冷水,为植食性鱼类,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边缘在沙粒表面或泥底刮取着生藻类和植物碎屑,兼食部分水生维管束植物叶片和水生昆虫。

高寒鲤


[学名]: Cyprinus carpio
[资源名称]: 高寒鲤
[外文名]: Songpu carp
[别名]: 鲤子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体呈纺缍形,背部隆起,头较小,吻纯,能伸缩,口亚下位,略呈马蹄。上颌包着下颌,须2对,吻须长约为颌须长的1/2。背较高,体表覆盖较大圆鳞。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体背部黑灰色,体侧青灰色,腹部白色。臀鳍和尾鳍下叶淡橙红色。 1.2 可数性状 1.2.1 背鳍鳍式:D.3(4),16~20,多数为18。 1.2.2 臀鳍鳍式:A.3,5。 1.2.3 侧线鳞数:35~38,多数36~37。 1.2.4 鳃耙数:20~26,多数为24。 1.3 可量比例性状 对于体长12.1~38.1cm、体重60~940g的个体,实测比例性状值。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省  [原产地区]:黑龙江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120  
[地理分布]:黑龙江与绥芬河水系及支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温水性底层杂食性鱼类。摄食水温8~28℃,最适水温18~25℃。生长最快,14℃以下摄食明显减少,8℃以下停食。

鲈鲤


中文名称 鲈鲤
拉丁名称 Percocypris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花鱼、青脖、江鳁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鲈鲤属
拉丁属名 Percocypris Chu,193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9(多数为8);胸鳍条1,16~17;腹鳍条1,9;臀鳍条3,5。鳃耙9~11。下咽齿3行,2.3.5一5.3.2.。侧线鳞50[10/(5.5~6~V)]53;背鳍前鳞(比较不规则)34~35;围尾柄鳞16~17。
标准长为体高的3.8~4.3(xs=4.10.20)倍,为头长的3.4~3.8(3.60.19)倍,为尾柄长的5.6~5.9(5.80.18)倍,为尾柄高的8.2~9.1(8.70.39)倍。头长为吻长的2.9~3.2(3.10.10)倍,为眼径的6.5~8.7(7.70.77)倍,为眼间距的3.5~3.8(3.80.16)倍。

体长而侧扁,头的背部稍呈弧形,头后背部稍隆起一吻端圆钝,吻皮盖于上唇的基部,在前眶骨前缘无显著的缺刻.口亚上位,稍倾斜,下颌较长,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垂直线.须2对,颌须和吻须相等或前者较长,颌须末端达到眼后缘的垂直线.唇肥厚,包于颌的外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直伸向前,但在颐部两侧不相连.眼在头侧的前上位,离吻端和离前鳃盖骨上角相等或稍大.鼻孔在眼前上角,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鳃孔的上角位于眼上缘的水平线上.鳃膜在眼窝后缘的垂直线的下方连于鳃峡.

背鳍外缘微凹,起点距尾鳍基比距吻端为近,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其后缘具锯齿,但顶端柔软分节,以第一根分枝鳍条为最长,约等于眼后头长.胸鳍长约为头长的1.7倍,后伸不达腹鳍基部,其间距约有7~8个侧线鳞。腹鳍起点稍前于背鳍起点,约与胸鳍等长,后伸不达臀鳍起点,其间距等于吻长或稍长.臀鳍起点紧接于肛门之后,其起点距腹鳍起点稍近于距尾鳍基,向后伸不及尾鳍基.尾鳍叉形,中央最短鳍条约等于尾柄高.

鳞片比较小,胸腹部鳞片变小且埋于皮下,腹鳍腋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均有鳞鞘,但以背鳍鳞鞘为显著.侧线完全,前段向下弯,以后平直向后伸至尾鳍基之中央.鳃耙短小.下咽齿尖端弯曲.鳔2室,后室比前室长.腹膜灰白色。肠短,约为标准长的3/4,

体背面青黑色,腹面灰白,侧面绝大多数鳞片基部有一黑色的斑点,连成为不连续的直行黑色条纹,头背面有分散的黑斑点,至头的侧面黑点变大且稀少,背鳍、尾鳍及胸鳍微黑。

华南鲤


中文名称华南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 Lacepede

异名海鲤、元江鲤、团鲤(养殖名称)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云南元江水系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7-20;胸鳍条1,14;腹鳍条1,8;臀鳍条3,5。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18-21,内侧23-29。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3[(5-6)/(5-V)]35;背鳍前鳞11-14;围尾柄鳞15-17。

标准长为体高的2.65-3.10(平均2.86)倍,为头长的3.23-3.67(3.43)倍,为背鳍基部长的2.52-2.85(2.66)倍。头长为吻长的2.67-3.47(3.05)倍,为眼径的3.70-5.00(4.35)倍,为眼间距的2.11-2.86(2.42)倍,为尾柄长的2.00-2.57(2.28)倍,为尾柄高的1.87-2.35(2.16)倍。

体较高,侧扁。头较小;头长小于体高。口下位或亚下位,上颌突出于下颌。须2对,前须约为后须的一半长。眼中等大,眼下缘的水平切线在口裂之上。眼间距略大于下颚骨的长度。鳃耙短,三角形。下咽骨短,前臂比后臂宽而短。下咽齿发达,主行第一枚齿粗壮,为光滑的圆锥形,其余呈臼齿状;第二枚肯的齿冠上有2-3道沟纹。尾柄较高,大于或等于眼后头长。

背鳍起点位置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约位于吻端至尾鳍基的中点。背鳍外缘内凹,最后1根硬刺的后缘具锯齿。胸鳍的末端接近腹鳍的起点,个别的可达腹鳍的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臀鳍。臀鳍的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五至第六根分枝鳍条相对,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分叉。

脊椎骨4+31(2尾)。鳔2室,前室较后室粗,而长度相当,但随着鱼体的长大,后室相对地缩短。

色彩与鲤相似。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7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