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收集与蓄养
亲鱼来源于长江葛洲坝下江段用三层刺网捕获。亲鱼性腺发育处于Ⅳ期中、末催产效果好,雌鱼分期发育特征见表9。

人工模似蓄养池与自然产卵场条件相近,蓄养池椭圆形梨形为宜,无死角,池宽应在鱼体长3~5倍以上,1000~3000平方米较好,水深2.5米,进排水方便。

2.人工催产
催产池面积85平方米,水深1.5米椭圆形池,水交换量20~40吨/小时,流速0.05~0.2米/秒,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水温15.8~24.5℃之间。

催产药物及剂量。采用LRH-A,雌鱼有效剂量为13.0~55微克/千克。雄鱼一般不用注射,若需要剂量为11~27微克/千克,催产注射方法:一次或二次注射,背部肌肉或胸鳍基部注射均可。

3.授精
首次出现排卵后1~1.5小时应取卵,通常采取剖腹法取卵。精液可现采现用,也可以在0~3℃的冰箱中保存。受精前检查活力,激烈运动时间在1分30秒以上。受精以半干法授精效果好,精液用水稀释100倍,精卵比为120:1,将稀释后的精液与卵粒混合,均匀搅拌8分钟,完成人工授精。

4.脱黏
受精卵入水6~12分钟产生黏性,15~20分钟黏性最强,受精卵吸水膨胀后,放10%~25%的滑石粉悬浊浪中搅拌45分钟,可彻底脱黏。

5.孵化
中华鲟受精卵用筛网式孵化器孵化取得良好的效果,放卵的密度为7.5~10千克/平方米最适,卵孵化率达71%~94%,孵化水温在18℃左右为宜。

6.仔鱼暂养
刚破膜的仔鱼移入水泥池中或玻璃钢槽内,一般池(槽)直径1~2米,水深30~40厘米,双笛式管供水,中心排水孔溢排水,水交换量8~19升/分钟,而流速较小,溶氧在5~7毫克/升以上,放养密度640尾/平方米。

相关推荐

小体鲟人工繁殖技术


1.鱼亲选择和蓄养
在产卵前或产卵期,水温7~11.7℃,在自然产卵场用流刺网或定置刺网捕获并选择性腺发育至Ⅳ期的成熟个体,雌鱼1千克以上效果较好。雌雄无明显差别,雄鱼头部白色花纹的婚姻装明显,雌鱼腹部厚实而柔软,通常在腹部正中间见到一条紫黑色条纹。亲鱼可暂养在有流动水的帆布桶内或蓄养在流速0.5米/秒左右、深2米的河段内的木制暂养笼内,蓄养密度为1平方米暂养笼可放10条左右。
2.人工催产
催产剂选用经丙酮处理过的干燥鲟鱼脑垂体,在水温10℃时雌鱼剂量为8毫克/千克,雄鱼为雌鱼为的三分之二,注射溶液量为每千克鱼体1毫升。注射方法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一针或两针注射。脑垂体需经瓷钵用研杵研碎溶于生理盐水中,摇匀后注射。小体鲟催情注射水温10~14℃。注射后36~45小时,亲鱼开始排卵。当注射脑垂体剂量增加到10~12毫克/千克,注射21~24小时后,亲鱼开始排卵。据报道,将亲鱼从水温12~12.5℃蓄养条件下移入水13~16.5℃的条件下经过1~2昼夜,同样取得良好的催情效果,但雌、雄亲鱼注射脑垂体剂量要减少到3~4毫克/千克体重,经过22~26小时,亲鱼开始排卵。经催情注射后的亲鱼分开暂养在流速为0.5米/秒,水深约2米的木制暂养笼内或有流动水的帆布桶内。
3.人工授精及脱黏
对已经成熟的小体鲟雄鱼,要朝尾部方向按摩腹部或小心地弯曲鱼体,使其排出精液。优质精液为淡黄色白色,调度为鲜奶液状。而呈浅兰色的精液是劣质的,弃掉或查其精子活力后再用,进行人工授精前均需对精子活力进行检测。当雌鱼排卵时,卵巢在腹内有流动现象,若将雌鱼头向上转动或按摩雌鱼腹部时卵同体腔液一起象有水流一样地流出生殖孔。成熟的卵在动物极明显地呈现出暗色的和光亮的环纹,过熟的卵呈大理石色。
取精液时,握住雄鱼头和尾柄,用于毛巾擦去水,将精液挤入干净无水的玻璃杯内并储存。在温度为12~14℃,精液可保存12~15小时。体重为0.15~1.5千克的雄鱼每次可取优质精液2~20毫升。
取卵时用于毛巾将鱼体擦干净,用挤卵法或手术取卵法收集卵粒并去掉体腔液,计算卵重及卵粒重。1千克卵需3~7毫升精液,把卵置于水中搅拌3~4分钟,随后把含有精液的水倒掉,用水冲洗受精卵然后进行脱黏。1千克小体鲟受精卵需用0.5升河泥,在8~10升河泥液中脱黏30~40分钟。
4.人工孵化
受精卵的孵化用尤先科孵化器,按1个水槽内装2.5~3千克。孵化器水流量为5~12升/分钟,在水温10.5~15.3℃时,小体鲟受精卵经7~9昼夜的孵化计89~95度日孵化出仔鱼,一般孵化率为71%~90%。
5.仔鱼的暂养
把仔鱼暂养在置于水流量为6~8升/分钟的木槽或孵化器内的筛网箱内,但拨卵装置停止运动。1平方米可放仔鱼9~18万尾。经5天左右的暂养,存活率为99%。

史氏鲟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鱼的选择及成熟度鉴定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采用黑龙江水域自然成熟的亲鱼。采捕时间为每年5-7月的繁殖季节。选择身体无病、无伤,雌性体重15千克以上,雄性体重20千克以上的个体,年龄为9-13龄。此鱼雌性个体生殖间期3-5年。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处于生殖期的雌、雄鱼体有所不同,但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特征。具体鉴别方法为:

(1)成熟欲产的雌性个体消瘦,吻尖,脊板尖,体表黏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

(2)用特制挖卵器从生殖孔中挖取卵巢中部的少许卵粒,检查卵的色泽、形状、极化程度等。成熟的卵细胞卵径3.1毫米以上,椭圆形,呈灰绿色或黑绿色,有光泽,有弹性,两极分化明显,动物极的极端出现白色无光泽的极斑。

(3)雄性个体体色、体形没什么变化,一般体重在20千克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检查时,见鱼体尾部弯曲成“弓”状,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此时的雄鱼即可作繁殖用亲鱼。

(二)、人工催产当水温升到16-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水温较低时,催产效应时间较长。催产剂多选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基本剂量为每千克雌鱼体重用量为60-90微克。一般卵细胞极化指标达到1/30以上,即Ⅳ期中时即可催产。全部催产剂量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的10%;当极化指标达到1/55以上时,折射剩余的剂量。雄性鱼使用雌鱼剂量的一半,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注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

经过催产的亲鱼,雌、雄分池暂养,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观察亲鱼活动,定期检查鱼体变化。雌鱼开始排卵时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检查可发现卵巢有明显流动迹象,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此时即可取卵。取卵时间可掌握在90分钟以内,最多不超过150分钟,否则受精率将会受到影响。从时间与水温关系看,水温为16.5℃时,效应时间为18小时;平均水温为19℃时,效应时间为11小时左右。

(三)采卵与授精用挤压法采集精液。体重20千克的个体一次可排出精液30毫升左右,甚至更多。雄鱼可多次使用。优良精液呈纯牛奶状。

用剖腹法或手推法采集卵子。1尾15千克体重的个体可产卵2.5-3.5千克,约9万-12万粒。采取手术法获得卵子时,应在亲鱼的腹部切开一个7厘米左右的口,将大部分鱼卵取出后,再将创口缝合,并消毒,然后放入池塘中,经过20-30天的饲养,伤口便会愈合,亲鱼可继续培育再用。用半干法人工授精。精液用量为每1千克鱼卵10毫升。精液使用时,先用无菌水稀释。稀释比例为精液比水1:200。授精时,将精液放入鱼卵中,均匀搅拌3-4分钟,使精、卵充分结合,静置片刻,弃去污水,漂洗干净。

史氏鲟的卵为黏性,一般受精后5-6分钟出现黏性,15-18分钟达到最大黏度,故孵化前鱼卵需脱黏处理。脱黏剂多选用滑石粉或细黄泥。前者制成20%水溶液,后者制成10%的浓度。脱黏时将水溶液注入鱼卵上,不断搅动,使之不出现结块现象。当鱼卵全部呈分散颗粒状、静置时不再出现结块现象即为达到脱黏效果。脱黏时间一般需要30-60分钟。受精卵脱黏后即可进行孵化。

(四)孵化史氏鲟的卵粒较大,也较重,每千克约4万粒左右。孵化最好在微流水条件下进行,或对卵定时拨动。特制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厘米×65厘米×30厘米,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的,一次可孵化史氏鲟卵40万粒;孵化时的进水量为50-60升/分钟,自动拨卵装置每分钟1次,孵化率为85%左右。

此外,也可用双层网箱孵化。网箱规格为80厘米×60厘米×50厘米,每次孵化卵1千克。方法是:将网箱固定浮置于水质清澈、水流速为0.8-1.5米/秒的江湾处,每20分钟翻动1次卵,孵化率也在85%左右。

孵化温度为16-24℃,最适温度19-22℃。在此范围内,水温高时出膜早,且出苗集中;水温低时出苗晚,且出苗时间长。在平均水温17℃时,约105小时出膜;平均水温21.5℃时,约81小时出膜。

匙吻鲟人工繁殖:人工孵化



1.放卵密度每个孵化瓶,可盛放受精卵5万-10万粒;每个孵化缸或孵化桶,可盛放受精卵30万-40万粒。

2.孵化管理鱼卵放入孵化瓶或孵化缸之后,需立即注入新水,将进水的流量调节为使全部鱼卵都能在孵化器中缓缓悬浮、翻腾。水量过大或过小,对鱼卵孵化都不适宜。卵化初期,孵化瓶的水流量控制在每分钟8升左右。到胚胎的神经系统发育完全时,水流量可以增大些,直到鱼苗孵出为止。孵化用水要求水质良好,要求每升水溶氧量保持在6毫克以上;水的酸碱度偏微碱性;水温以18-20℃为宜。水温过低,孵化时间长,不利于鱼卵孵化;水温过高,孵化时间短,鱼卵的胚胎发育过快,会孵出过多的畸形鱼苗。水温在18-20℃,孵化时间一般为7天,孵化积温一般为126-140度?日。

3.病害防治在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期间,水霉菌对鱼卵是最大的威胁。在人工授精的鱼卵中,难免会混入一些未受精的鱼卵,这些卵很快死亡,感染水霉菌,也导致受精卵感染水霉菌。加大对水的搅动,可以减少受精卵被水霉菌感染的机会。匙吻鲟受精卵对药物的过敏性强,福尔马林虽然可以控制水霉菌传染,但使用它,将会影响鱼卵的胚胎发育,孵出大量畸形鱼苗一般不用药物控制水霉菌的传染,而是通过调节适当的水流量,捡出已死亡和被感染水霉菌的鱼卵,这是控制水霉菌传染的有效方法。


中华鲟苗种培育方法


通常采用工厂化水池培育法。水池有水泥池和玻璃钢池两种,直径为1~3米,水深30~40厘米,水泥池瓷砖贴面,供水方式双笛式管供水,中心排水孔溢排为佳,也有表面供水,底层虹吸排水。水交换量8~19升/分钟。水流减小到最小程度,防止因鱼苗顶流消耗体力衰竭死亡,溶解氧要求5毫在/升以上。
中华鲟目前均采用活饵进行仔稚鱼培育,然后用人工饲料进行转口。活饵主要为水生寡毛类、枝角类和卤虫。

中华鲟各阶段放养密度
(1)仔鱼期 体重0.03克 640尾/平方米
(2)稚鱼期 体重0.05克 160尾/平方米
体重1.0克 100尾/平方米
(3)幼鱼期 体重2.0克 70尾/平方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