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矶鲈

中文名称三线矶鲈


拉丁名称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s (Thunberg,1793)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石鲈科

拉丁科名Pomadasyidae

中文属名矶鲈属

拉丁属名Parapristip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产南日本的温带海域、中国东海。

生活习性
喜栖于沿岸岩礁区海域。主要摄食浮游生物。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相关阅读

三线拟鲿


中文名称三线拟鲿


拉丁名称Pseudobagrus trilinaetus (Zhang)

英文名称threeline bullhea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鲿科

拉丁科名Bagridae

中文属名拟鲿属

拉丁属名Pseudobagrus Bleeker,18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Ⅱ-7;臀鳍17一19;胸鳍Ⅰ-7;腹鳍6;尾鳍分枝鳍条15。鳃耙9-11。脊椎骨5+35-38。

体长为体高的3.2-5.2(平均4.6)倍,为头长的3.2-4.0(3.5)倍,为前背长的2.5一2.8(2.6)倍。头长为吻长的2.5-3.2(2.7)倍,为眼径的5.3-7.2(6.4)倍,为眼间距的2.3-3.l(2.6)倍,为上颌须长的1.4-1.9(1.7)倍,为尾柄长的1.4-2.0(1.7)倍,为尾柄高的2.3一2.9(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1.7(1.5)倍。

小型鲿科鱼类。体长形,略粗壮,后部侧扁。头略大而平扁,头顶被厚皮;枕突埋于皮下,后端不近于背鳍前板。吻钝圆。口亚下位,略是弧形。颌齿与腭齿均细尖,排列呈绒毛带状。眼小,侧上位;眼间宽,略凸。须稍粗壮,鼻须可伸过眼后缘,上颌须几达鳃孔。

背鳍位前,起点在体前部三分之一处略后;硬刺光滑。胸鳍硬刺较强,前缘略粗糙,后缘有锯齿。脂鳍发达,较臀鳍为长。腹鳍可伸达臀鳍。尾鳍圆形。

体黄褐色。沿侧线有一条由深黄色点组成的虚线纹,其上下各有一条黄色实线纹与之平行。项部有一深黄色鞍状斑带,体背在背鳍基前后各有一深黄色斑块。各鳍微黄,背鳍有一深黄色斑块。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短吻三线舌鳎


[学名]: Cynoglossus abbreviatus
[资源名称]: 短吻三线舌鳎
[外文名]: Three-lined tongue sole
[别名]: 短吻舌鳎
 
[形态特征]:
 
体侧扁且较高。体长为体高3.6~4倍,为头长5.1~5.7倍。头短而高,头高大于头长。吻端卵圆形,吻长约等于上眼至背鳍基间的距离,头长为吻长2.8倍,吻钩短,末端达于有眼侧前鼻孔的下方。两眼稍大,相距略宽,头长为眼径10~12倍,上眼至背鳍间的距离约稍大于头长的1/3。眼间隔平或微凹,其间有5~6行小栉鳞。 口不对称。口裂呈半月形。有眼侧前鼻孔接近上唇,有鼻管,后鼻孔位于两眼前缘的中间。有眼侧两颌无牙,无眼侧两颌牙为细绒毛状,呈窄带状排列。前鳃盖后缘不游离。鳃孔窄长。鳃盖膜相愈合,不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肛门偏位于无眼侧。 身体两侧被小栉鳞。有眼侧有侧线3条。上、中侧线间横列鳞18~20行。无眼侧无侧线。 背鳍和臀鳍皆与尾鳍相连,两者鳍条均不分枝。背鳍始于吻端稍上方。臀鳍始于鳃盖后缘的下方。无胸鳍。有眼侧腹鳍胸位,且与臀鳍相连,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 有眼侧体为褐色,奇鳍为暗褐色。无眼侧体为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海和黄渤海。  
[水域环境]:海水,淡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在半封闭的海洋区域之内发现于亚潮带; 居住于大陆棚的泥泞多沙的底部而且主要捕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9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玟瑰无须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