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苗种培育方法

通常采用工厂化水池培育法。水池有水泥池和玻璃钢池两种,直径为1~3米,水深30~40厘米,水泥池瓷砖贴面,供水方式双笛式管供水,中心排水孔溢排为佳,也有表面供水,底层虹吸排水。水交换量8~19升/分钟。水流减小到最小程度,防止因鱼苗顶流消耗体力衰竭死亡,溶解氧要求5毫在/升以上。
中华鲟目前均采用活饵进行仔稚鱼培育,然后用人工饲料进行转口。活饵主要为水生寡毛类、枝角类和卤虫。

中华鲟各阶段放养密度
(1)仔鱼期 体重0.03克 640尾/平方米
(2)稚鱼期 体重0.05克 160尾/平方米
体重1.0克 100尾/平方米
(3)幼鱼期 体重2.0克 70尾/平方米

相关阅读

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收集与蓄养
亲鱼来源于长江葛洲坝下江段用三层刺网捕获。亲鱼性腺发育处于Ⅳ期中、末催产效果好,雌鱼分期发育特征见表9。

人工模似蓄养池与自然产卵场条件相近,蓄养池椭圆形梨形为宜,无死角,池宽应在鱼体长3~5倍以上,1000~3000平方米较好,水深2.5米,进排水方便。

2.人工催产
催产池面积85平方米,水深1.5米椭圆形池,水交换量20~40吨/小时,流速0.05~0.2米/秒,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水温15.8~24.5℃之间。

催产药物及剂量。采用LRH-A,雌鱼有效剂量为13.0~55微克/千克。雄鱼一般不用注射,若需要剂量为11~27微克/千克,催产注射方法:一次或二次注射,背部肌肉或胸鳍基部注射均可。

3.授精
首次出现排卵后1~1.5小时应取卵,通常采取剖腹法取卵。精液可现采现用,也可以在0~3℃的冰箱中保存。受精前检查活力,激烈运动时间在1分30秒以上。受精以半干法授精效果好,精液用水稀释100倍,精卵比为120:1,将稀释后的精液与卵粒混合,均匀搅拌8分钟,完成人工授精。

4.脱黏
受精卵入水6~12分钟产生黏性,15~20分钟黏性最强,受精卵吸水膨胀后,放10%~25%的滑石粉悬浊浪中搅拌45分钟,可彻底脱黏。

5.孵化
中华鲟受精卵用筛网式孵化器孵化取得良好的效果,放卵的密度为7.5~10千克/平方米最适,卵孵化率达71%~94%,孵化水温在18℃左右为宜。

6.仔鱼暂养
刚破膜的仔鱼移入水泥池中或玻璃钢槽内,一般池(槽)直径1~2米,水深30~40厘米,双笛式管供水,中心排水孔溢排水,水交换量8~19升/分钟,而流速较小,溶氧在5~7毫克/升以上,放养密度640尾/平方米。

中华鲟饲养与管理


(1)投喂及投喂方式
每24小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5%~30%,每日投喂4~8次,夜间鱼苗上浮且不停捕食,需正常投喂,白天以水蚯蚓为主,夜间以水蚤为主。
(2)水环境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刷洗鱼池,每日排除污物及死鱼。保证适宜的水温22~25℃,温度过高抑制摄食且病菌感染率高,温度过低不利于苗种培育;对静水池增加氧气泵并定期换水。
(3)鱼病防治
在中华鲟饲养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水环境,鱼病发生较少,但在苗种阶段受病菌威胁,发病高峰集中在仔鱼进入稚鱼期,常称敏感期,有人认为是细菌性疾病,也有人认为有细菌与病毒同时存在的可能,但作者认为是由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造成身体不适而形成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加强开口饵料的质量与数量的研究与管理。
预防疾病:
①定期用药物消毒,投喂药饵,并将所用的工具在使用前消毒以切断感染源;
②定期清洗鱼池;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③饵料均衡投喂,切忌过饥过饱。

俄罗斯鲟苗种培育方法


俄罗斯鲟在俄国养殖历史悠久,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养殖技术,我国于近几年开始引进俄罗斯鲟并进行养殖,取得了成功。

1.仔鱼培育
利用圆形水泥池或玻璃钢槽,池(槽)高30~60厘米,水泥池为二层池壁,外壁有溢水口和排水口,内壁直径2.5~3米,与完整的外壁区别有6个大小为24厘米34厘米的网窗,以阻拦鱼苗及饵料,池底光滑呈锅底形,进水管为水平笛式管,中心出水管罩有网状圆简。玻璃钢槽直径为2~3米,槽心有笛式注水管,中心排水孔罩有网罩,仔鱼放养量25~30尾/升,水流速控制在0.1米/秒以下,破膜仔鱼以内源性营养期经过混合营养期过渡到主动性营养需13天左右。开始每1000尾仔鱼投喂3~5克切碎的寡毛类和少量的小型浮游动物,每日投喂2~3次。白天投喂寡毛类,夜间投喂水蚤,当鱼长至70~80毫克时,寡毛类无需切碎投喂。

2.稚鱼阶段
流水培育池面积为5~20平方米,一般为圆形池,池上喷淋注水;长方形水池也可,水位在20~30厘米,水流量为20升/分,放养密度为鱼体重0.04~0.5克时为3000~7000尾/4方米,0.6~1.0克为2000尾/平方米,1.1~3.0克为500~800尾/平方米。用自虫无节幼体、寡毛类、枝角类并添加部分人工饲料进行投喂鲟鱼,每天投喂8~12次(活饵3~4次),投饵率为10%~20%,水温为20~22℃。水温19~21℃时,鲟鱼苗经60天饲养,平均体重达5克。

3.幼鱼阶段
在水泥池中养殖鱼池一般为长方形,面积5~20平方米;池水深1米,备充氧设备,各地用散气石充氧,进排水方便,流水养殖,流水量为20~50升/分,放养密度为90尾/平方米。用人工饲料喂养,饵料粗蛋白含量为40%,投饵率为2.5%~10%;以20分钟内吃完为宜,每日投喂10~12次,水中溶氧量3毫克/升以上。如果是静水每天应换水1/2。

史氏鲟苗种培育技术


1、基础设施

1.1玻璃钢盆圆形,直径1m,深度50cm,笛式表层供水,中央底层排水,垂直弯管控制水位,并能保持常流水。

1.2水泥池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是方形,方形是避免死角,面积以10m2~15m2为宜,深度为1m。要求进排水方便,有排污口,排水管能水位,并能保持微流水。

1.3充气泵空气压缩机,每个玻璃钢盆2个气泡石,罗茨鼓风机,每个水泥池一个代气管。

2、苗种生活环境

史氏鲟生活水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解氧高要高于6mg/l,最适生长温度18℃~24℃,低于4℃或高于27℃时拒食人工配合饲料。温度变化不能过大,每天不得超过5℃。PH值7~8。

3、饲料

从仔鱼开口至苗种培育结束,全程使用配合饲料,粒径为0.2~2.5mm。前期为微颗粒饲料,后期为沉性饲料。仔稚鱼对蛋白质要求为46%-50%。幼鱼对蛋白质的要求为42%-45%。同时注意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以满足营养需求。

4、培育方法

4.1史氏鲟按生长情况分为三个阶段

4.1.1仔鱼阶段刚破膜仔鱼移入玻璃钢盆中饲养,密度为2000-3000尾/m2,水位保持25cm左右,水流量为15升/分钟。仔鱼黑色素栓排出,标志着仔鱼从体内营养期转入混合营养期,开口摄食配合饲料,饲料粒径0.2-0.4mm。这时期的密度为1500-2000尾/m2,每天投喂次数为8-12次,日投喂是为体重的10%-12%。

4.1.2稚鱼阶段仔鱼长至3cm,初具成鱼形状,便视为进入稚鱼阶段。稚鱼人和3-5cm,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m2,水位保持在30cm,流是为20升/分钟。饵料粒径0.4-0.6mm,日投喂量为体重的7%-10%。鱼全长达5-10cm时,便移入水泥池中饲养,放养密度为400-800尾/m2,水位保持在35-40cm,流量为25升/分钟,饵料粒径为0.6-1mm,第天投喂6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

4.1.3幼鱼阶段鱼苗全长达10cm,视为进入幼鱼阶段,继续在水泥池中饲养,规格为10-15cm时放养密度为300-500条/m2,水位保持40-50cm,流量为30升/分钟。每天投喂次数减为5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饲料粒径为1-1.5mm。鱼全长达15-20cm时,放养密度为250-300尾/m2,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为体和的4%-5%,饵料料径为1.5-2.0cm。

4.2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每天认真巡池观察,定期测定水质理化因子,第5天测量鱼体重和体长,以便确定饵实投喂量。每天测3次水温,水温最好控制在18℃-24℃。本着人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仔鱼阶段最好不用药,稚鱼阶段防止红嘴商的发和,采用“外消”和内服的方法。“外消”:全池泼洒食盐水,使池水浓度为5‰-7‰,连用3天。内服:饲料拌呋喃唑酮,每100kg鱼用药2.5克。幼鱼阶段预防细菌性出血商。“外药”:氟酸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2g,连用3天。内服:饲料中拌土霉素,每100.kg鱼用药3g,隔次投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9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日本乌鲂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