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鳢催情产卵

月鳢的人工催产与四大家鱼的人工催产方法基本相同,所用的催产剂也是常用的LRH-A、HCG和PG。月鳢对这几种催产剂都比较敏感,不论是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只要亲鱼成熟度好,其催产效果就没有显著差异,一般每千克雌鱼的催产剂量为 LRH-A 20~30微克,HCG 1200~1500国际单位, PG 0.1~0.2毫克,雄鱼剂量减半。催产注射可采用一针注射,也可两针注射,若是两针注射,则每针注射全剂量的一半,针距为12~14小时。催产注射后,将亲鱼按1:1的雌雄比例单组放入产卵池中,月鳢成鱼有各自领地,成熟亲鱼往往雌雄成对,占据一定地盘,进行求偶追逐、产卵活动,所以最好是让其自然配对,以免亲鱼互咬受伤。亲鱼在产卵期间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避免亲鱼在发情产卵过程中受到惊扰。效应时间随水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是9~10小时,有时长的可达56~100小时。

相关知识

加州鲈鱼亲鱼的催情产卵


产卵池及鱼巢设置产卵池可用土池或水泥池,一般以 沙质底或硬质底斜坡边的土池较理想,面积为600-1 300m, 水深0.6-1.0m,池四周堆放些小石子、小砖块做成产卵床,坡 度为1:2-1:3,池中种些水草,有利于加州鲈鱼产卵前筑巢。 池四周斜坡上每隔1-1.5 m,堆放一些纱网、棕片、麻布等做 鱼巢,也可每隔1 .5m放置木制产卵箱来作为鱼巢。产卵箱规格 为80 cm x 66 cm x 16 cm,上铺厚度约10 cm的干净小石子及纱 网、棕片、麻布等。水泥池面积为200-300m,水深0.6-0.8 m,池四周也要堆放些小石子及纱网、棕片、麻布或放置产卵箱等。

产卵池在使用前15(天)以每立方米水体用20 g漂白粉带 水清塘消毒。产卵池水质必须新鲜清澈,溶氧充足,溶氧最好在 5 mg/L,有条件的可用微流水。

人工催产人工催产可用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这几种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每千克雌亲鱼注射鲤鱼脑垂体5-6 mg(鲢鱼、鳙鱼脑垂体需用10~12 mg)或HCG 2 000-2500 IU或鲤鱼脑垂体3 mg加上HCG 1 600-1 800 IU,也可用鲤鱼脑垂体3 mg加上LRH-A 220m和HCG 600IU采用1次或2次注射。分2次注射时,单独使用一种催产剂,一般第1次注射总量的30%-40%,第2次注射余量。两次注射相隔8-12 h。使用合剂,第1次注射脑垂体或T.RH-A,第2次可注射HCG。雄鱼剂量减半。

亲鱼放入产卵池后,一开始群集在一起以适应环境。过一段时间,若亲鱼成熟良好,或激素产生效应,会互相追逐,接着雄 鱼游到产卵床、产卵箱或鱼巢附近.用尾部清除脏物,并筑成直 径为20-40 cm,深为2-5 cm的锅底形巢穴。雄鱼逗留在巢穴 附近,当有雌鱼靠近时.雄鱼则以头部轻触雌鱼腹部,把雌鱼诱 进巢内,雄鱼仍不时以头部碰触雌鱼腹部。经一段时间达高潮 时,雌鱼尾部左右摆动、腹部紧靠雄鱼腹侧,雌鱼头部稍向下倾 斜而尾部上翘生殖孔向着巢穴,抖动躯体而将卵排出,雄鱼则 同时射精,随后休息片刻雄鱼再游近雌鱼,刺激雌鱼,再产卵射 精,如此进行多次。受精卵呈近球形,为黏性卵,受精卵黏附于 小石块或鱼巢上。

因加州鲈鱼产卵效应时间有时较长,产卵情形与家鱼有很大不同。亲鱼人池后第五六天,会因饥饿吃掉刚产出的鱼卵。此时,要投喂刚死的新鲜鱼、虾,供亲鱼摄食,或捕出产完卵的亲一鱼,或移走带卵的鱼巢。加州鲈鱼是多次产卵类型,产后亲鱼经精心培育,还可进行一第2次繁殖。

月鳢孵化


鱼产卵后,可在原池让亲鱼护卵孵化,也可将鱼卵捞出,按批次在脸盆或小水池的静水中进行集中孵化。受精卵吸水后直径为1.56毫米,卵膜很薄,胚胎黄色、透明。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8~26℃,27℃以上时,畸形苗增多,当水温降至14℃时,仍可孵化,但孵化时间长,孵化率低。在20~22℃时,孵化历时48~52小时,25℃时为36小时左右。在孵化过程中,要保持水质的清新和孵化环境的相对稳定,及时剔除未受精卵或死亡的胚胎,必要时可用0.2 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液抑制水霉的发生和蔓延。刚孵出的鱼苗集群仰卧于水面,以卵黄囊为营养,不久游动频繁,并可翻过身来呈常态姿势。体黑色,形如蝌蚪,孵出后3~5天便可开始摄食,此时平均长度为7毫米,即可进入鱼苗培育阶段。

月鳢鱼种培育


在水泥池或20目的网箱中培育,面积几平方米至几十平方米,水深0.5~1米,每平方米水体放养规格为2.5厘米左右的鱼种3000~5000尾,投喂的饲料由鲜活饲料转为人工混合饲料,其中粗蚤的含量在40%~45%。有条件的也可以全部投喂鲜活饲料。每天投喂次数与鱼苗培育相同,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这一阶段鱼体由黄色逐渐转为灰色。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池水中的氨态氮含量往往较高,在高温季节容易导致水质败坏,所以控制好水质便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池水透明度35厘米左右,pH值7.0~8.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除了不定期的适当换水以外,还可以每3~5天向池中泼洒1次浓度为3亿~5亿个细胞/毫升的光合细菌,每次泼洒量为20~30毫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池水中的氨态氮的含量,保持水质的清新。

经40天左右的培育,一般可长至4.5~5厘米。

月鳢疾病防治


月鳢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密度大,生活环境远不如自然条件,难免会出现各种疾病,而且一旦发病,又很容易互相传染,导致大批死亡。因此,对于人工养殖月鳢的疾病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有病早治,无病先防,防治结合的战略方针。
1.严格清池和消毒在鱼苗鱼种放养之前,必须对养殖池进行严格地清理和消毒,若为土池,则清除池底淤泥(或选择池底无淤泥或少淤泥的池塘作为养殖池)。在鱼苗鱼种放养前10天左右,每平方米面积用0.2~0.3千克生石灰消毒,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并调节池水水质。若为水泥池等小水体,也可用2%的WD无敌消毒液作用30~60分钟,冲洗后使用。
2.做好鱼体、工具、饲料和食场的消毒工作
(1)在鱼苗鱼种放养时,必须先进行鱼体消毒,方法是用3%食盐水浸浴3~5分钟,或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浴15分钟左右,浸浴时间应视鱼的忍耐程度灵活掌握。
(2)对所用的工具可以通过阳光暴晒或药物消毒,如用 2%或更浓的WD无敌消毒液浸泡1~2小时。
(3)饲料消毒,对投喂的蚯蚓、螺、蚌等鲜活饲料,先冲洗干净,再用沸水稍煮后投喂;对配合颗粒饲料可用100~200毫克/升的漂白粉液浸泡消毒数分钟后投喂。
(4)食场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每7~10天,在鱼吃食后,用250克漂白粉或1000克生石灰加适量水溶化后,泼洒在成鱼养殖池塘中的食场附近,如果是在小水池中则食场(或食台)周围的漂白粉浓度达到1毫克/升,生石灰浓度20毫克/升即可。
3.加强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注水或换水,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保持水质良好,避免氨态氮和硫化氢的污染,避免池水缺氧和水质恶化。池水的pH值应控制在7.0~8.0。
4.药物辅助预防
在鱼病多发季节,采用外用和内服药物的办法辅助防病。常用的外用药主要有二氧化氯、生石灰、三氯异氰尿酸、漂白粉、WD无敌消毒液等,最好每月能泼洒一两次,每次选用其中的一种,杀虫剂与杀菌剂交替使用。各种药物的泼洒浓度为:二氧化氯:5毫克/升、生石灰 20毫克/升、三氯异氰尿酸0.3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WD无敌消毒液 1毫升/立方米。内服药主要是一些抗生素类等,按说明书的用量拌入饲料,在泼洒外用药后连喂3~7天。
5.避免鱼体受伤
鱼体受伤后容易感染得病,所以在捕捞、运输、过筛分养等过程中,必须小心细致,避免伤鱼。另外在人工繁殖过程中,最好让雌雄亲鱼自由配对,避免互相咬伤,以防疾病的发生、流行,甚至导致死鱼。

建鲤人工催情


为了提高产卵效果及成批的获得健壮,整齐的鱼苗,可采用人工催情的方法。成熟的鲤亲鱼的选择及要求同前。

(1)催情的药物和剂量:每公斤雌鱼用促排卵素(LRH-A 或LRH-A )10-20微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600国际单位(IU);或鱼用促排卵素与鲤鱼脑垂体(PG)配合使用,每公斤雌鱼用LRH-A 或LRH-A10-20微克,加PG2-4毫克。如果单独使用鲤鱼脑垂体,每公斤雌鱼用4-6毫克。建鲤催情药物和剂量参见表2。雄鱼的用药量皆为雌鱼的一半,成熟很好的可以不注射药物。

(2)注射的部位和时间:采用体腔注射,在胸鳍基部无鳞处,将针头朝鱼头方向与鱼体轴成40-60度角插入0.3-0.5厘米,徐徐注入催产药液。注射后的亲鱼可放入产卵池自行产卵。注射时间多在傍晚,控制鲤鱼在次日晨产卵。人工催情效应时间参见表3。

(3)人工受精:在进行鱼卵流水孵化,或需要人工把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等情况下,要进行人工受精。
亲鱼自注入催产剂到发情产卵这段时距,称为效应时间。在水温18-19℃情况下,鲤鱼效应时间约为18-20小时。在水温20-21℃情况下约为16-18小时;在22-23℃情况下, 约为14-16小时。接近效应时间时,检查雌鱼和轻压腹部,若鱼卵能顺畅流出,即开始人工授精。

鲤鱼通常采用干法人工受精。操作方法是:擦干亲鱼身上的水,先在一个净的瓷碗或面盆内挤入少量雄鱼的精液,后挤入雌鱼的鱼卵,然后再挤入适量精液,用硬羽毛搅拌2-3分钟即可将鱼卵进行着巢或脱粘。操作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

(4)鱼卵的着巢或脱粘:把人工受精后的鱼卵,人为的粘附在鱼巢上的操作过程叫鱼卵的着巢。操作方法是:在一个大塑料盆或瓷盆内,加入清洁的水,均匀的铺放鱼巢。然后,一面缓缓地倒入受精卵,一面用手翻动容器内的水,将落入水中的鱼卵打散开,使鱼卵均匀的散落并粘附在鱼巢上。

鱼卵的脱粘操作方法与着巢相似。不过,容器内放的不是清水,而是泥浆水或滑石粉溶液(100克滑石粉,20-30克食盐加清水10公斤),当受精卵落入含有泥浆或滑石粉的水中,被打散后,能在鱼卵表面粘附一层细砂或滑石粉,于是便失去了粘性而变得粒粒分开了。脱粘后,洗去多余的泥浆或滑石粉,即可放入孵化器孵化。

宽额鳢


中文名称宽额鳢

拉丁名称Channa gachua (Hamilton)

英文名称smoothbreasted snakehead,least snakedhea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鳢科

拉丁科名Channidae

中文属名鳢属

拉丁属名Channa Scopoli,177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海南岛、广西、云南。

形态特征
背鳍34;臀鳍23。侧线鳞41;侧线上鳞3;侧线下鳞7。

体长为体高的5.l倍,为头长的3.7倍。头长为吻长的5.l倍,为眼径的6.4倍,为眼间距的2.9倍,为尾柄长的4.0倍,为尾柄高的2.4倍。

形态如斑鳢。但头短宽且平扁,头长为宽的14.2倍。前鼻孔管较长,向前伸过上唇。头顶有扩大的鳞片,头侧鳞片亦较大。

体绿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有散在的黑色细点。奇鳍近边缘处较暗,边缘橙红色(液浸后为白色)。胸鳍略黄,有暗色横条纹。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嵴塘鳢


中文名称嵴塘鳢


拉丁名称Butis butis (Hamilton)

英文名称flatheaded gudgeon, duckbill sleeper, crimson-tipped flathead-gudge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鲳亚目

拉丁亚目名Stromateoidei

中文科名塘鳢科

拉丁科名Eleotridae

中文属名嵴塘鳢属

拉丁属名Butis Bleek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Ⅵ,Ⅰ-8;臀鳍Ⅰ-8;胸鳍18,腹鳍6。鳃耙4+7。纵列鳞27-28;第二背鳍起点横列鳞10;背鳍前鳞15-16;尾柄横列鳞6,脊椎骨26。

体长为体高的4.4-4.6倍,为头长的2.9倍,为尾柄长的4.l-4.4倍,为尾柄高的8.4一8.8倍。头长为头宽的1.9倍,为吻长的2.6-2.7倍,为眼径的7.0-7.2倍,为眼间距的3.5-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倍。眼后头长为吻长的1.2-1.3倍。

体细长,头平扁,头后近圆柱形,第一背鳍以后体侧扁。头长尖菱形。吻极平扁且长,前端顶部中央有一小骨质隆起。眼间平而宽。眼偏小。上眼眶骨形成骨嵴。口大,下颌延伸至眼前缘下方或稍前。上下颌各有6排牙齿,外排稀少,外、里两排齿较大,中间四排细小。无犁骨齿。眼上前方,吻两侧各有纵向小粘液沟。前鳃盖后缘有或无开放细孔。前鳃盖骨后缘无硬棘。鳃耙短,前3个为圆柱形,上端有许多小刺,其它均为细长扁三角形,末端尖,最长者为鳃丝的一半。肛门后生殖突较长,末端达臀鳍起点,约与眼径等长。

第一背鳍较低,第二、三、四软刺最长,约等于吻长;第二背鳍高略大于吻长,最后一分枝鳍条延长,约等于眼后头长2臀鳍高约等于吻长;胸鳍细长,后缘尖,长约等于除吻之头长;腹鳍约与眼后头长相等Z尾鳍长而尖,与胸鳍等长。

全体除吻前缘、颏部外均被栉鳞,头部和胸腹部鳞细小,体鳞大且具副鳞。

体暗黑,腹部较淡,体具不规则黑横斑带,胸鳍基部有一椭圆形斑块,各鳍均有小斑点组成之条纹。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脊塘鳢


[学名]: Bytis butis
[资源名称]: 脊塘鳢
[形态特征]:
 
背鳍Ⅵ,Ⅰ-8,臀鳍I-7;胸鳍20;腹鳍I-5;尾鳍15。一纵列鳞30;一横列鳞9;背鳍前鳞(至眼间隔)约20。 体长75毫米。体呈延长形,前部多少略呈圆柱状,后部侧扁;背缘凸度较腹缘为大,在第一背鳍处最为弓起;尾柄颇长,长度约为高度的2.13倍,高度约为体高的4/7。体长为体高5.17倍;头长2.8倍。头部平扁而长,高度约与宽度相等,约为长度的1/2,前部甚低且尖。吻部颇长,头长为吻长2.92倍,前端在眼下部的前方,呈尖形,背缘略凹。眼颇小,头长为眼径5.87倍,侧位而高,紧邻头部背缘。眼间瞒宽而略呈平坦,宽度几约为头长的1/4。眼上方在眼间隔之间各有一低的骨貭嵴,嵴的边缘有细小的弱锯齿,前端与吻前部两侧的2条短嵴相接近,后端绕过眼后缘与鳃盖上纵沟纹相交。 前鼻孔有小管;后鼻孔略大,在眼前缘正中的前方,距眼前缘颇远。口大,前位,口裂斜,下颌突出于上颌的前方。 上颌骨长,头长为其2.84倍,后端略弯向头的腹面,达眼前缘的下方。舌颇宽,前端圆形。 牙细小锐尖,上下颌各有多行,排列呈宽带状,上颌的外行牙以及下颌的内行牙均多少扩大。唇略厚。前鳃盖骨边缘无棘或锯齿。 鳃孔颇为长大,向前伸向头部腹面;鳃盖膜连于峡部,峡部颇窄。鳃耙3+8,短而略细尖,有细小的刺突。肛门乳头略呈细长三角形。 体被大形栉鳞,胸部与腹部被以圆鳞;各鳞片的基部大多均有一小形的副鳞。 头部除吻前部、唇和颊部外,均被较小的鳞片,眶上嵴至眼之间亦有小鳞二、三行。 两背鳍分离,距离略远;第一背鳍略高于体高的1/2,第二鳍棘略长于头长的1/3:第二背鳍较高,后部最长鳍条约为头长的5/11。臀鳍起点约在第二背鳍第一鳍条的下方,高度与第二背鳍相似,平放时均不达尾鳍基底。胸鳍长度约为头长的2/3,后端约可达第二背鳍起点的下方。腹鳍短于胸鳍,约为头长的1/2,后端远不达肛门。尾鳍约为头长的5/7,后缘略呈钝圆。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锡兰,印度,马来亚,泰国,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的沿海地区,亦可生活于河口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0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线纹尖塘鳢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