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鳍笛鲷

中文名称赤鳍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erythropterus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产印度洋、太平洋西部。

形态特征
体红色或粉红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珊瑚礁区。肉食性,主要摄食甲壳类、鱼类。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相关知识

白斑笛鲷


中文名称 白斑笛鲷
拉丁名称 Lutjanus bohar
英文名称 Whitespot snapp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笛鲷科
拉丁科名 Lutjanidae
中文属名 笛鲷属
拉丁属名 Lutjan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背缘呈弧状弯曲。两眼间隔平坦。鼻孔下方有一沟通至眼前。前鳃盖缺刻不显着,浅而缺如。鳃耙数23。上下颌两侧具尖齿,外列齿较大;上颌前端具犭齿数颗;下颌前端则为排列疏鬆之圆锥状齿;锄骨齿带叁角形,其后方没有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臀鳍和尾鳍基部大部分亦被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与体轴平行。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X,软条13-14;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叉形。体一致为赤褐色,但体背部颜色较深且沿背缘有二个白斑。奇鳍及腹鳍外缘颜色亦较深。
生活习性 栖息于珊瑚礁区,包括潟湖区或外礁,水深10-70公尺处。通常独自巡游于礁区四周寻找猎物,以鱼类为主食,偶而捕食甲壳类、端脚类等。

紫红笛鲷


中文名称紫红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1775)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产印度洋、西太平洋。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岸岩礁区或珊瑚礁区海域。幼鱼期多见咸淡水中或进入河川。可食用鱼。肉食性,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

驼峰笛鲷


中文名称驼峰笛鲷

拉丁名称Symphorichthys spilurus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驼峰笛鲷属

拉丁属名Symphor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被中大栉鳞,口中大,颌齿细小,多行,外行前端具犬齿,犁骨、腭骨和舌上无齿。吻部陡直,两直间有显著的隆起,在眼和鼻孔之间无凹沟,下咽骨愈合,有强的下咽齿,背鳍Ⅹ-17-18,臀鳍Ⅲ-8-11,幼鱼二鳍前端1枚或多枚鳍条呈丝状延长,随生长而消失,鳍条部后缘仍尖长,尾鳍内凹。全身黄色,具多条亮蓝色纵带,尾柄背部有鞍状斑。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金焰笛鲷


中文名称金焰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fulviflamma (Forskal,1775)

异名炎斑鲷,火斑笛鲷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产印度洋、西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长褐色,有5条黄色纵带,体背有一黑斑。

生活习性
常见于珊瑚礁区海域。肉食性,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蓝点笛鲷


中文名称蓝点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rirulatus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产印度洋、西太平洋。

生活习性
常见于沿岸岩礁或珊瑚礁区海域。肉食性,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黄笛鲷


中文名称黄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lutjanus Bloch

英文名称Yellow snapp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海域。

形态特征
体被薄栉鳞。侧线上方鳞列全部斜行,下方鳞列与体轴平行。褐绿色细线随鳞列排列。口稍大、倾斜。上颌前端具2犬牙,下颌具1行尖牙。前鳃盖骨后缘具1浅凹刻。各鳍黄色。

生活习性
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泥沙质底水域。全长可达300毫米。拖网、钓钩均能捕获。海(水)生。

黑斑笛鲷


[学名]: Lutjanus russelli
[资源名称]: 黑斑笛鲷
[外文名]: Fingermark beam、Russell's onespot snapper、moses perch
[别名]: 勒氏笛鲷
 
[形态特征]:
 
背鳍Ⅹ-14;臀鳍Ⅲ-8;胸鳍15;腹鳍I-5;尾鳍l7。侧綫鳞50~54。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2.6~2.7倍,为头长2.7倍;背面稍狭,腹面钝圆,背缘隆起度较腹缘为大,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尾柄侧扁,长稍大于高。头中等大,头长为吻长3倍,为眼径4.4~4.8倍。吻钝尖,吻长约为眼径1.5倍。眼中等大,侧位而高,距鳃盖后上角较距吻端为近。 眼间隔稍凸起。鼻孔2个,较小,互相分离,前鼻孔圆形,具鼻瓣,后鼻孔长形,距眼前缘较距第一鼻孔为近。口中等大,微斜,上下颌几等长,上颌骨大部被于眶前骨下,后端扩大,达眼中部下方。两颌牙细小,尖锥形,排列疏松,上颌前端两侧有二牙较大,闭口时可露于唇外,犁骨与腭骨绒毛牙呈带状。前鳃盖骨边缘锯齿退化,隅角处留有锯齿痕迹,鳃盖骨无棘。鳃耙细扁,7~8+6~7,两端者多退化,最长鳃耙约为眼径的1/2。 栉鳞中等大,栉状齿弱,颊部具鳞6行,鳃盖骨具鳞9行,间鳃盖骨具鳞l行。头部其余部分无鳞。背鳍及臀鳍鳍条部基底和尾鳍大部分被细鳞。腹鳍具小腋鳞。侧綫完全,与背缘并行,向后达尾鳍上,侧綫上方鳞片斜向背后方,侧綫下方鳞片成平行排列。 背鳍具10鳍棘,14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中间无缺刻,背鳍起点在胸鳍基上方,以第4鳍棘为最长,各鳍棘平卧时左右交错,一部分可折迭于背部浅沟中,背鳍鳍棘部墓底长于鳍条部墓底。臀鳍具3鳍棘,8鳍条,起点在背鳍鳍条部起点下方,第二、三棘约等大。胸鳍宽呈镰状。腹鳍位于胸鳍基底后下方,其末端不伸达肛门。尾鳍分叉甚浅。 体背部棕灰色,腹部银白色,在背鳍鳍条部起点下方、位于侧綫上有一大黑斑,较眼径为大,此黑斑约占有9个鳞片,在侧綫下方占鳞片2行,侧綫上方占鳞片3行。背鳍鳍条部及尾鳍浅灰色,其他各鳍色浅。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多数省份  [原产地区]:广东汕尾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东岸,印度洋,菲律宾,中国南海和东海南部,朝鲜,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外海珊瑚礁以及近海岩石与珊瑚礁。稚鱼常常聚集于红树林河口与淡水溪流的下游。成鱼在清澈的外海岩礁上在深度中等之处, 通常在 20 公尺上面, 与是较常见于大约 50 公尺深.吃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与鱼。

白星笛鲷


中文名称白星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stellatus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产日本南部。

形态特征
体紫褐色,体背有一约瞳孔一半大中之白斑,吻部有一蓝色斜带。

生活习性
普通见沿岸岩礁或珊瑚礁区海域。肉食性,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

经济价值
可食用鱼。

四带笛鲷


中文名称四带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kasmira (Forskal)

英文名称Blue banded snapp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诸岛海区和东海南部。

形态特征
体被中大栉鳞。吻钝尖。上颌前端具2小犬牙,下颌具1行尖牙。犁骨和腭骨具绒毛齿。前鳃盖骨后缘具1深凹刻,与间鳃盖骨结节相嵌合。体侧具4条蓝色纵带。幼鱼在背鳍鳍条下方具1黑斑,随生长消失。

生活习性
海(水)生。暖水性鱼类。常见于热带珊瑚礁海域。围网、钓钩捕获。全长达300毫米。

川纹笛鲷


中文名称川纹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sebae

异名千年笛鲷、红鱼、红鸡仔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包括我国的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幼鱼头部、体侧及尾部各具条深红褐色斜带,类似川字纹,故有川纹笛鲷之称。带纹会随着生长逐渐模糊至消失,成鱼全身赤红色。头连体背高耸,体形奇特。粗拙的深色斜纹图案与浅色底对比鲜明,令人想起大熊猫。而游动时深色条纹突现鱼儿状如飞燕般滑翔而过,情景动人。一般是幼鱼才具有鲜明美丽的体色斑纹,而成鱼虽然全身火红的颜色极为美丽,但过于巨大,只适宜大型海洋馆展示。

生活习性
该鱼成鱼体形巨大,全长可达80厘米,为拖网、钓钩作业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该鱼是暖水性鱼类,夜间活动,肉食性,以虾蟹、小鱼及岩礁小生物为食,栖息于水深5米以上的底部海沟、洞穴、岩礁错纵区及珊瑚礁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0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长颌鰆鯵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