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鲈鱼的病害防治

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

养殖鲈鱼的病害防治

1.眼球白烛症

症状:多见于春夏鱼种阶段。眼球出现白点,逐渐扩大遮盖整个眼球,严重者眼球突出脱落。此病可由饵料不新鲜、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防治:更新养殖水体,投喂新鲜饵料、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尤其添加B)。

2.水霉病

症状:鱼体出现絮状细菌,病鱼浮上水面慢游,食欲不振,消瘦死亡,多数为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

防治:更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以610-6的孔雀石绿药溶5~10min。

3.皮肤溃烂病

症状:以高温季节多见。鱼体局部脱鳞,充血溃烂。多因鱼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病鱼食欲不振,上浮慢游,消瘦死亡。

防治:以2010-6加氯霉素(或呋喃西林)药浴4~5h。

4.肠炎病

症状:病鱼腹胀肛门红肿、有黄色粘液流出,鱼消瘦、食欲不振、重症者死亡。由饵料变质和饵料食脂高引起。

防治:以0.1%的添加量配制呋喃唑酮药饵,连续投喂5~7天。

5.鱼虱病

症状:鱼体寄生鱼虱,病鱼犯游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鱼体消瘦死亡。

防治: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2510-6~0.310-6,隔3天再施药一次,一般两次用药可治愈,也可用纯淡水浸浴2~3分钟,鱼虱也可自行脱落。

6、黑体病

病原:不明。

症状:病鱼身体黑瘦,不摄食,反应迟钝,常游离于水体表面。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4~6月份,体长1Ocm以下的苗种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应加强苗种检疫,病鱼及时隔离、销毁。

相关推荐

黄鳝养殖之病害防治



(一)鳝病预防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日常管理中,重点做好以下几项预防工作:
(1)对新建的鳝池注意脱碱工作,等碱性消失后再放种,以防止新池因碱性太强造成黄鳝大量死亡。
(2)放养鳝种前,做好鳝池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3)采购与捕捞鳝种时,注意操作,避免损伤鳝体,特别要严防投放钓鳝和电捕鳝。
(4)放养前对鳝种消毒,用4%食盐水或每立方米水加10克漂白粉的溶液浸洗鳝种5-10分钟。
(5)饲养管理中注意水温、水质控制,严格执行“四定”投饲原则。

(二)黄鳝发病时的异常现象
黄鳝发病时,有一系列异常现象出现,须注意观察,及时冶疗。摄食量降低,活动减弱或反应迟钝,或在水中上下打转狂游,或互缠绕;体表光泽变淡,粘液增多,或出现“白毛”着生,或出现表皮溃烂、肛门红肿等。


黄鳝养殖中水蛭病害的防治



蛭类是环节动物门蛭纲的俗称,有2000多种,体形一般扁平而狭长,寄生于淡水鱼的蛭类属吻蛭目,俗称水蛭,多寄生于鲤、鲫、鳃盖下和河蚌外套膜内,也寄生于黄鳝的鳃孔及体侧吸取其血液,是养鳝业的一大害。大量寄生时会引起鳝体贫血和继发性水霉病,严重时病鳝不摄食和失血过多,造成大量死亡。病原体在长江流域各地都有,湖北的汉川、随州、京山、天门等地,江西省鄱阳湖周围的进贤、南昌等县市来函反映,都有危害黄鳝的许多例子,对黄鳝人工养殖造成严重威胁,是黄鳝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笔者在各位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又反复做了防治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危害实例
1.1 1997年9月1日,京山县新市镇四岭村七组村民任恒兴第一次自养黄鳝,面积187m2,没有参加培训,没人搞技术指导,只凭书店购回的养鳝书一本。第一次是6月份,在市场上购回黄鳝100kg,放入池中两天后发现死鳝现象,就用药物消毒治病。由于书上用药单位印错,把克印成千克,100kg黄鳝全部死光。第二次是8月上旬,又购回黄鳝190kg放入池中,又发现黄鳝慢慢死亡。9月1日托人找我去,户主人捕来病鳝3尾供检查。其中一尾黄鳝体表上寄生有5条黑色水蛭,经细看绝大多数为黑色拟扁蛭,鳝体表有许多小出血点,尾尖血流不止。对其用2%浓度的NaCl水浸洗,5分钟后水蛭从鳝体表逐个脱落下来,10分钟才完全脱落。但病鳝被NaCl盐水浸洗得难受,放在清水中暂养观察也不吃食,三天后还是死掉了;而将浸洗下来的水蛭清水暂养观察,水蛭却十分正常。另两尾半死不活的病鳝,一尾肛门红肿出血,解剖观察,不见其它寄生虫;另一尾浑身鲜血,看不清体表有否水蛭,无法救治。共查3尾,都是头大于躯干,尾极细。再去察看池水,发现池中放有大量麦杆、烂草,池水发臭。检查结论是:因8月池水高温,麦杆等腐烂发臭,水质严重污染,水蛭大量繁殖寄生,加之投喂饲料不足,大部分是因饥饿、失血衰竭而死,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彻底清除烂草,排掉臭水,加换新水,每半月用鱼虾安消毒一次。在9、10两月晴天投喂河蚌肉,先用高浓度NaCl消毒杀灭蚌肉上的水蛭,再用清水洗去浓盐和水蛭后投喂。11月初该户收获65kg出售。结果很不理想,只占放养量190kg的34.2%。可见水蛭危害之大。
1.2 1998年8月中下旬,从南昌县新联乡(鄱阳湖畔)市场购进黄鳝487kg,分别放养在100m2池75kg,200m2池130kg,300m2池282kg的稻田池中。虽然放养时都用1~3%NaCl水进行过5~10分钟的浸洗消毒,从表面上水蛭已掉了。从放养后十天的统计数字看,成活率分别为99.6%,99.8%、98.4%,因为饵料适口、充足,水质好,放养成活率高。但由于以后在鳝池中暂养了大量河蚌,河蚌内寄生有大量中华颈蛭,加之放养黄鳝时,水温太高,鳝体浸洗时间短,体表拟扁蛭清除不彻底,10、11两月发现将死的黄鳝头大躯干细,身上寄生有多条大小颜色不同的水蛭。细查分类统计为:拟扁蛭条数占81%,中华颈蛭约占19%。因此,鳝体表有许多出血点,对已死的黄鳝却看不到水蛭,浑身都是血红的。虽然在养殖过程中多次采用CaO消毒、调节水质,仍无济于事。1999年元月起捕依次分别为58kg,98.5kg,207kg,起捕率分别为77.3%,75.8%,73.4%。这批黄鳝从入池到起捕都没有出现过大批死亡现象,都是少量零星死亡,从捞起的死鳝、弱鳝统计来看,95%以上都是水蛭的危害所致。
2 防治试验
2.1 试验前提
因市场价格看好,出现大批农户养鳝,但成功率仅有10%,研究许多黄鳝养殖户失败的原因,其中鳝病危害最严重者之一是水蛭。
关于对水蛭病害的防治,以前有不少专家学者做过不少有益的试验,如四川省水产研究所赵云芳学者,用5mg/L孔雀石绿水浸洗寄生有水蛭的黄鳝,30分钟时开始脱落,3小时水蛭全部脱落并死亡,而黄鳝则十分正常。
还有专家以5mg/L高锰酸钾水,20mg/L丑牛液分别杀灭水蛭效果很好;以同浓度的上述液杀灭有水蛭吸附的水葫芦,则吸附其上的水蛭全部脱落并死亡,而水葫芦则无影响。
还有专家试验,将寄生有水蛭的黄鳝放入90%的晶体敌百虫10mg/L水中浸泡10~15分钟或以10mg/LCuSO4浸洗5~10分钟,能使水蛭脱落致死。
2.2 防治试验及结果
2.2.1 材料与方法
笔者则以目前尚未发现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且市场上最容易购买的CuSO4,作为防治水蛭的主要药物进行了试验。同时也用高锰酸钾做了对比试验:
5月16日,天气大雨转中雨,水温20℃,用10mg/LCuSO4在白色搪瓷面盆中,对6尾幼鳝进行了浸洗试验,其中2尾鳃部与体侧寄生有拟扁蛭,一尾寄生有3条,一尾寄生有2条,其余4尾均没有寄生水蛭。当浸洗到19分钟时,寄生有2条拟扁蛭的才从鳝体表脱落下来,寄生有3条拟扁蛭的黄鳝体表上尚没有脱落。直到20分钟向容器中冲加水时,水蛭才从鳝体表全部脱落下来。检查鳝体表水蛭寄生处,有许多小出血点。细观察脱落下来的拟扁蛭全部死了,再将其放入清水中待一天,第二天再观察,确实没有一条能复活的。对浸洗的6尾幼鳝,经换水三次后进行暂养观察。当天下午4时投喂蚯蚓6条,重1.83克,晚10时吃4条,翌日7时半吃完;17日又投蚯蚓7条2.8克,下午6时吃5条,余下2条晚上吃完。
2.2.2 对浸洗幼鳝成活率及生长情况观察
为了进一步观察其成活率及生长情况,5月18日对6尾幼鳝称重为87.885克,尾均重14.65克(详见表),到5月31日止计14天,共吃蚯蚓34.94克,试验末称鳝重为91.5克,增重3.615克,饵料系数为9.665,幼鳝成活率为100%
2.2.3 大池施用CuSO4的观察
为彻底杀灭1998年池泥中遗留下来的水蛭,对100m2、200m2、300m2稻田池,于5月15日进行了10mg/LCuSO\-4全池泼洒浸泡试验。洒药后不久,只见没有被捕尽的黄鳝身在泥中,把头颈伸出水面呼吸。第二天达24小时,将其捕起来检查,体表已不见水蛭,黄鳝却还是活的。但因体表曾寄生水蛭太多、伤口太密,浑身都是鲜红的。将其在清水中暂养一夜,第二天却还是死掉了。三池浸泡三天后放干池水,又重新做成稻垄,再放进新水后用生石灰消毒。一周后池水毒性消失,却又见池水中出现了多条活泼健康的黄鳝。将它们捕起来一一检查,体表完整无伤,没有发现一尾黄鳝寄生有水蛭。由此可知道:健康黄鳝即使在10mg/LCuSO\-4泥池中浸泡72小时,也完全能忍耐,而且能很好地活着;而受到水蛭多处寄生的黄鳝则无法生存。
2.2.4 高锰酸钾水浸洗试验
5月14日,天气晴到多云,水温22~24℃,用5mg/L高锰酸钾水,在塑料桶中浸洗3尾寄生有水蛭的幼鳝20分钟,虽然水蛭能脱落下来,但将其在清水中暂养观察,水蛭都不能致死。
3 讨论
3.1 从防治试验的一系列试验观察,用10mg/L的CuSO\-4对黄鳝体表寄生的水蛭,进行浸洗防治是安全有效的。尽管如此,但使用时还是要注意:一是要用CuSO\-4纯品,以便准确计量;二是要根据水温灵活掌握浸洗时间约10~20分钟,水温低时,时间可长一些,水温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三是要随时检查寄生在黄鳝体表的水蛭是否真正地脱落了。如浸洗时间达到20分钟以上尚未脱落,可向容器中冲加新水使其脱落。如已全部脱落,可换水2~3次后暂养观察,再入养殖池。用10mg/LCuSO\-4不仅在容器内浸洗寄生有水蛭的黄鳝安全有效,用于大泥池中杀灭水蛭也同样安全有效。当然,对于寄生有大量水蛭而体表受伤严重的黄鳝,不要图简单用药,要将其大量捕起来分别谨慎于以处置。否则,会造成病鳝大批死亡,带来过大的经济损失。注意用CuSO\-4水浸洗病鳝,别用金属容器。从观察到的生长情况来看,似乎饵料系数过大,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阴、雨天多,总共14天就有6天下雨,一天多云转阵雨,一天小雨转多云,2天阴天,三天多云,一天晴天;二是水温低,18~20℃就有10天,达22℃以上只有四天;三是刚用CuSO\-4消过毒,身体正处于恢复期。在试养过程中看到,鳝体上先渐渐长出一层白色薄膜,7天后白膜才开始脱落,进入第十二天才完全脱落,到第十三天6尾幼鳝完全恢复正常。
3.2 关于使用5mg/L的高锰酸钾水,对寄生有水蛭的黄鳝浸洗20分钟,效果不显著,笔者认为有待进一步试验。
3.3 关于使用1~3%NaCl水浸洗寄生有水蛭的病鳝,以前实践过多次,在水温25~29℃范围内,浸洗5~10分钟,水蛭可脱落下来,但不能使水蛭致死;浸洗时间稍长,黄鳝又承受不了。
3.4 关于使用孔雀石绿水浸洗寄生有水蛭的黄鳝,效果虽然很好,但笔者从有关科技资料了解到,孔雀石绿是致癌物质,在发达国家早已禁止使用。为了人类的健康与安全,笔者不敢再使用。


夏季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技术


强光照条件下,池水温度高,养殖动物摄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增多,发酵分解速度加快,水质变坏,造成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大量繁衍,感染侵袭养殖动物,导致病害的滋生和蔓延。高温时期,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措施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改善水体环境
水产养殖动物离不开水,水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养殖动物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养殖者必须在当地渔业规划区内从事水产养殖,深入了解周边水源、水质及污染情况,以规避可能带来的养殖风险。
1.栽植复合型水草。河蟹、龙虾养殖池内应栽植复合型水草,主要品种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黄草等,水草覆盖率应占养殖面积的50%以上。若水草生长过盛,则应用拖刀人工割除;若数量不足,则以水花生、水浮萍进行补充。水草能吸收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控制病害的作用。
2.注换新鲜水。在确定外来水源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应定期注换新鲜水。一般每5~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每20~3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对于水质较瘦、水位较低、有青苔出现的养殖池塘,在加高水位的同时,应采取施肥措施,使池水水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保持透明度在30~40厘米。
3.使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生态环保等优点。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类底质改良剂等,可分解水中和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环境的稳定,提高养殖动物的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
4.科学使用增氧机。适时开启增氧设施(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不仅能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打破水体分层,补偿氧债,减少鱼池中溶氧的昼夜变化和水层分布的差异,增加和平衡养殖池水中的溶氧量,稳定酸碱度,而且还能有效排出水体中的氨、氮、甲烷等有害气体,并促使养殖池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降低厌氧细菌的危害。()在增氧机上安装溶氧控制器,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实现增氧设备的自动开、停机,保持池水溶氧在最佳状态,为养殖动物创造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二、适当降低投饵量
高温季节,水温常达30℃左右,既是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期,又是病害蔓延季节,在此期间投饵量大,残饵增多,极易造成水质迅速恶化,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多种病害的发生,故应适当降低投饵量,减少残饵和污物,以降低对病原细菌的营养供给,并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养殖动物摄食过量,易患肠炎病。因此,在高温季节投喂以八成饱为宜,每次投喂的时间为20分钟左右。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控。一般天气晴朗多喂,阴雨天少喂,天气闷热、雷雨之前不喂;水质肥爽正常喂,水色淡增加喂,水色浓减少喂并加注新水;争食激烈正常喂,吃食群体减少则少喂;发病治疗期间少喂。
三、病害防治措施
高温季节为养殖动物疾病高发期,一旦预防措施不到位,将导致大面积流行。因此,必须坚持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切实加强病害防治管理。
1.食场消毒。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挂袋(篓),形成一个消毒特区,利用养殖动物集群到食场摄食的机遇,达到预防病害之目的。
2.定期杀虫。每月杀虫1次,主要药物品种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敌百虫等。单养塘或鱼、虾、蟹混养塘杀虫药物品种的选择及使用应根据养殖生产实际并按照生产厂家的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
3.定期消毒。采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药物(蟹、虾养殖塘口一般选择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病害的发生。
4.投喂药饵。经常投喂用维生素C、大蒜素、免疫多糖、病毒灵等药物制成的药饵,以增强养殖动物的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5.对症用药。一旦发病,要认真检查,仔细分析,准确诊断,对症用药。用药时做到科学选择,合理使用,防止因用药过量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11600江苏省金湖县渔政监督大队李广军唐玉华

黄鳝病害防治



导致鳝苗发生疾病的因素

引起鳝鱼生病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鳝池引起的原因:刚建的新鳝池,没有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马上就放水养鳝,使鳝鱼不适应而患病。或者老鳝池长期不清整,腐殖质过多,怕水质变坏,给病原体繁殖浸染创造了良好条件。

(2)水温引起的原因:黄鳝适宜在15-30℃水温中生长。由于鳝池面积小,昼夜水温变化大,炎夏高温季节,水温有时高达40℃以上,往往会出现黄鳝被烫死现象。另外,由于鳝池要经常加注新水,有时会出现水温突变,而影响鳝鱼生长,如水温猛降相差4℃左右时,鳝鱼又会引起感冒

(3)PH值引起的变化:黄鳝在池水中生长,适宜的PH值(酸碱度〉为6.5-7.2之间。如PH低于5或高于9.5,就会引起池鳝死亡。一旦池水PH直在5-6.5之间,鳝鱼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嗜酸卵甲藻而患打粉病。

(4)有害物质引起的原因:鳝池中的水体溶量较小,水质变化相对就大。一般影响水质因素主要有水生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等。由于鳝池投饲量较大,池底沉积的有机物质较多,在微生物分解旺盛时,就会消耗水体中大量氧气,同时还会放出一定量的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一旦集聚量较大,就会使池内水质变坏,使鳝鱼患病而死亡。此外,一些工厂废水和有毒物质的排放,也会导致鳝鱼的生病或死亡。

(5)投饲技术引起的原因:黄鳝喜吃新鲜饵料,如一旦投下不清洁或腐烂变质的饲料,会引起黄鳝患病。假如投饲量不足,黄鳝之间将会出现大吃小或咬伤现象:还有的用钓钩捕捞的黄鳝,会使鳝体受伤感染细菌而致死。如是粪桶,可采用石灰水浸泡处理。封池、隔离工作,即在该池用过的网具等,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再在其他池中使用。死鳝要挖坑埋好,切勿乱丢,同时应避免该池水流入其它鳝池,以防传播蔓延。

野生鲶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野生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黄鲶、中华鲶、小口鲶,系特种水产养殖的后起之秀。野生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生长迅速,因而深得养殖户的青睐。野生鲶抗病力强,在野生情况下很少生病,但在人工池塘精养条件下易出现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以及一些寄生虫鱼病和营养性鱼病。

1.出血病。症状: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眼眶出血,眼球突出,鳍末端稍腐烂,鳃丝黏液增多,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肠内食物减少或无食物。此病一般发生在3~5厘米鱼种阶段,流行于5~6月,发病水温24~28℃,发病后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强氯精0.3毫克/升全池泼洒;漂白粉1~1.2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

2.肠炎病。症状:病鱼初期肛门发炎红肿。病鱼喜欢靠边集群不动或独自漫游,体色变暗,投饵后一般不抢食。死鱼大部或全部肠道充血。防治方法:不喂变质饲料,盛夏期间在饲料中加0.05%~0.1%的生大蒜汁。发病后每公斤饵料拌痢特灵8~10片,每天早晚各1次,连喂2天,同时对饵料台要坚持消毒清洗。

3.白头白嘴病。症状:主要是细菌侵袭所致,病鱼体表、局部和吻边前缘、各鳍末端等部位发炎。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定期用低浓度药物预防,或每7~15天用25~3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泼洒nczfj.com/。用1~1.5毫克/升强氯精或2~2.5毫克/升漂白粉加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每天上下午各泼洒1次,连用2天。

4.烂鳃病。症状:早期病鱼鳃丝腐烂,食量减少,体色变暗。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1.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泼洒:内服鱼菌灵、鱼用杀菌灵药物效果较好,每天投喂1~2次,连服3~5天。

5.绦虫病。症状:病原为鲶华丽绦虫。病鱼体色稍黑,游动缓慢,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许多淡黄色黏液,绦虫就寄生在肠内。危害鱼时感染率在60%左右。危害成鱼时虫体寄生于中肠,堵塞肠道,严重影响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90%晶体敌百虫30克进行投喂,每日1次,连用3~5天。

6.营养综合征。症状:病鱼肝脏发白或发黄、萎缩,肝汁变黑,主要危害成鱼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用10公斤饲料加鱼状粉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每10公斤饲料加鲶鱼乐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

黄鳝病害的防治技术


问:我们养殖黄鳝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虫害问题,请问:究竟怎么防和治?

答:黄鳝由于在水里面,有的甚至在水下的土里面生活,发了病不易觉察,更不易治疗,即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黄鳝病与其它水产动物一样,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如何防病,我们一般总结为“三消毒”;第一为养殖环境消毒:分放养前消毒和放养后的日常消毒。在放养前一定要进行环境清理消毒,坑塘、水泥池及插入网箱的池塘、稻田和湖汊,都要消毒,一般用生石灰化水泼洒,每平方米150-200克,并搅拌于土里(稻田结合春耕)。新建的水泥池用漂白粉化水泼洒,每立方米用药4-6克。另外放养后在发病的季节,每半月要对养殖环境消毒,用生石灰每平方米14-20克;若用漂白粉每平方米0.4-0.5克,均化水泼洒。第二为黄鳝身体消毒,在放养前鳝体要用碘盐3-5%化水浸泡10分钟;然后检查,主要看黄鳝的肛门是否红肿,一般鳝都有不同程度的红肿,体内有寄生虫,要杀虫消炎(具体做法见后面的治病部分)。不能把细菌和寄生虫带入养殖环境。第三为饵料消毒,黄鳝喜食活饵及动物性鲜饵,往往会带有病原体,若是每天都投入,很容易导致发病。因此黄鳝的活饵和动物性鲜饵在病发季节,一般用碘盐3-5%化水泡10分钟,既消毒又调味,还增加微量元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