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根腐病防止方法

西葫芦又叫白瓜,营养价值非常高,原产自北美洲,现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西葫芦根腐病属于比较常见的病害,基本整个节瓜期都有可能发病,那么要如何防治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呢?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西葫芦根腐病防止方法

1、重病地,可与非瓜类蔬菜实行3年轮作。

2、可采用营养钵育苗及嫁接技术,增大根系,增强抗病能力,培植无菌壮苗。

3、在整地时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尽量少施化学肥料。进入结瓜期,适量追施化肥。

4、前茬作物收获后,全面清理田间病残体(包括根茬),运到田外深埋或烧掉。

5、深耕细作,合理间作,彻底消除病残体。采取精耕细作,间作不易发生根腐病的作物。黏土地或施入没有腐熟有机肥做基肥的地块,不宜用地膜将地面全部覆盖。

6、在结瓜期,切忌用大水漫灌。一是要看天浇水,避免浇水后遇降雨;二是要采用小水浇灌或隔行轮浇;三是浇水后要注意通风排湿。若土壤较湿,可上午将地膜揭卷起,下午铺好,并浅锄地,晾晒地面降湿。

注意事项

1、青枯立克与大蒜油复配时,加水后需依次稀释。

2、植株弱时,需要喷施叶面肥(沃丰素、多达素),强健植株,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多施优质有机肥,少冲施化肥。在整地时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在西葫芦生长期间用水冲施有机肥,适量少施化学肥料。

4、深耕细作,收获后将病株体收拾干净火烧或深埋。

5、采取夏天晒垡、高温闷棚的办法。在夏季休闲期,深耕晒垡,并利用夏季高温条件将日光温室用透明薄膜盖严,实行高温闷棚,杀死或钝化根腐病菌。严格进行棚内土壤消毒

6、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工厂化无土育苗及嫁接技术,增大根系,增强抗病能力,培植无菌壮苗。

7、大力推广采取垄上垄定植,多次培土,形成大垄背栽培法,以有利于调控水分供。结果期,切忌大水漫灌,采取小水勤浇方式。冬季浇水时,要看天浇水,浇水后保持3~5晴天。提倡隔行浇水,即第一天浇2、4、6行等,第二天浇1、3、5行等。浇水后,要进行适当通风。

发病条件与症状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是日光温室西葫芦根腐病多发的季节。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存活,田间持水量在75%;以上,地温15~18℃,最易发病。土壤中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浸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连作地、低洼地发病重。

西葫芦在整个结瓜期均易发生该病,受浸染的部位主要是根茎部。发病初期,根茎部处出现水浸状病斑,病部逐减缢缩,茎内维管束变成褐色,但不向上发展,侧根无明显病症,而叶片表现出新叶叶缘变褐色并逐渐枯焦,叶片逐渐变黄;后期病部变糟,留下丝状褐色维管束,整株萎蔫而枯死。高湿时,病部出现白色(或粉色)霉层。

生长习性

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3℃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夜温8-10℃时受精果实可正常发育。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上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西葫芦喜湿润,不耐干旱,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的壤土易获高产。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西葫芦根腐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葫芦又叫做白瓜,是一种非常营养美味的蔬菜,西葫芦的吃法也比较多,经常吃可美容养颜、排毒减肥等等,且老少皆宜哦!

相关知识

西葫芦病虫害防治方法


西葫芦原产自北美洲,现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分布范围非常广。西葫芦一般是在8月份左右种植,因为那时候多雨,空气、土壤湿度比较大,更适合种植西葫芦。种植西葫芦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呢?

西葫芦病虫害防治方法

西葫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霜霉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美洲斑潜蝇。

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良西葫芦品种。合理布局,切忌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清理田园杂草,深翻土壤,消灭越冬病原、虫蛹,减少病虫源基数。

2、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驱避性进行防治:悬挂黄色黍虫板或黄色机油板诱杀蚜虫;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夜蛾科害虫的成虫等。

西葫芦的生长习性

1、温度:西葫芦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3℃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夜温8~10℃时受精果实可正常发育。

2、光照:西葫芦的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在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上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

3、湿度:西葫芦喜湿润,不耐干旱,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

4、土壤:西葫芦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的壤土易获高产。

西葫芦的播种方法

1、品种选择:西葫芦的早熟品种有早青一代、一窝猴、阿太一代、特早1号、小白皮和花叶西葫芦等,中熟品种有长蔓西葫芦等,一般于早春季节,在大棚(室)里进行栽培,效益较高。

2、消毒催芽:西葫芦种子曝晒后放在50~55℃的水中搅拌15分钟,再在室温中浸泡6~8小时,洗净后放到25~30℃条件下保温保湿催芽并每6小时用清水淘洗一次,经2~3天即可发芽。

3、配营养床:西葫芦营养土用园田土6份和腐熟圈肥4份,过筛后均匀混合,再加上按每平方米床土用过筛鸡粪15千克和复合肥5000克,均匀混合后备用。

4、播种时间:西葫芦定植的土温必须在12℃以上,在塑料大棚内生产一般在2~3月份育苗,苗期30~40天,露地生产一般在3~4月份育苗,苗期25~30天。

5、播种方法:西葫芦每个营养钵或土方内平放一粒发芽的种子,种芽朝下,然后再盖上2厘米厚细土,随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每亩播种量400~500克。

田间管理

1、清理田园,去除残枝败叶,烧毁或深埋,铲除田边杂草,施基肥后深翻土壤30厘米,以减少菌源。

2、采用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冬季采用微滴灌或膜下暗灌技术,保护地设施栽培采用消雾型无滴膜,加强棚室内温湿度调控,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排湿,以控制病害发生。

3、及时吊蔓,发现病叶、病瓜和老叶应及时摘除,带出地外深埋。露地西葫芦应适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

4、日光温室和大棚西葫芦要求叶面不结露或结露时间不超过2小时,上午日出后使棚室温度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应为75%左右。午前至下午放风,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傍晚闭棚,夜间至清晨温度可降至11~12℃,如气温达到13℃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室内湿度。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浇后闭棚,使温度升至35~40℃,闷1小时后缓慢放风。遇连阴雨,应控制浇水。

5、在农事操作中应将病株与健株分开进行,以免传播病毒,或在病株上操作后用肥皂水洗手,再在健株上操作。

如上所述,虽然西葫芦的产量高,但是种植过程一定要防治好病虫害,如果没做好防治工作,发生病害,后期会对西葫芦生长、品质、产量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种植西葫芦一定要注意管理和防治哦!

花椰菜黑腐病的防治方法


花菜是我们经常吃的一道菜,非常的酥软鲜美,大部分人都非常喜爱吃的一道蔬菜。花菜,又名花椰菜、菜花,特别好种植,但花椰菜很容易得黑腐病,所以种植时一定要注意防治黑腐病的发生。

花椰菜黑腐病的防治方法

播前种子处理。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基本上可解决土壤带菌问题。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保温、保湿、吸胀,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健壮。驱避地下虫害,隔离病毒感染。

幼苗管理。采用保护地育苗,加盖遮阳网,防止阳光曝晒及暴雨冲刷,幼苗出土后,要常查看苗情,保证苗匀苗壮,如有病苗出现,及时拔除并喷药防治,同时在整个育苗期间,要防治立枯病、猝倒病、菜青虫等病虫害。

肥水管理。幼苗定植、缓苗,要施足苗肥,植株生长期间要追肥水2~3次,防止植株早衰,增强其抗病性。灌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减少病菌传播蔓延的机会。

防病虫。虫害除直接造成损失外,还为病菌提供从伤口侵染的途径,要防病务必先治虫,尤其控制菜青虫和小菜蛾的危害。出现黑腐病中心病株后,应及时防治,用50%代森铵500倍液+新高脂膜进行有效防治。

花椰菜黑腐病发病症状

花椰菜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球或茎部。幼苗出土前发病,多引起烂种而缺苗。子叶染病呈水渍状坏死,并迅速蔓延至全叶,后逐渐变褐、枯萎,造成幼苗枯死。真叶染病,多从叶缘水孔侵入,在叶片边缘形成V字形病斑;或从叶片的伤口处侵入,在叶片任何部位可形成不定形淡黄褐色坏死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病斑边缘常具黄色晕圈,病斑向内部或两侧迅速扩展,致使周围叶肉组织变黄、黑褐色而枯死。

有时病菌沿叶脉向里发展,形成网状黄脉。病菌进入叶柄、茎部或根部维管束后,逐渐蔓延到花球或叶脉,使维管束呈灰褐色或腐烂,但病部无臭味(这一点有别于软腐病),然后引起植株不可复原的萎蔫坏死,干燥条件下可使花球或主茎呈黄褐色干腐坏死。该病流行时叶缘多处可受侵害,引起全叶枯死或外叶局部至全叶腐烂,天气干燥时病叶干枯或形成穿孔状。

花椰菜黑腐病发病特点

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和野生寄主上越冬。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子、种苗调运进行;田间近距离传播则经由病残体、病土、农具、风雨、农事操作和寄主杂草等蔓延,大多数在花椰菜莲座期至结球期开始发病。种子带菌,子叶上的病菌在幼苗出土时从子叶边缘的水孔或伤口处侵入而发病。成株叶片染病,病菌在寄主薄壁细胞内繁殖,再迅速进入维管束引起发病,由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系统侵入。留种株染病,病菌由果柄维管束侵入,沿维管束进入种子皮层或由种荚维管束进入种脐,使种子内部带菌。

该病菌耐干燥,可存活2~3年。发病适宜温度23~32℃。高温多雨、空气潮湿、叶面多露、叶缘吐水或害虫造成的伤口较多,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导致发病。此外,重茬田,水肥管理不当,偏施氮肥,植株嫩弱,害虫发生重而防治不及时或暴风雨天气较多,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黑腐病病发时间

是花椰菜的主要危害之一。在我国各十字花科蔬菜产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发病年份可减产20%~30%,有的年份减产达50%~60%。厦门地区在10月开始发病;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10~12月为发病期,上海地区主要发生在5~11月。

通过以上内容,大家应该对如何防治花菜得黑腐病了吧!黑腐病看似危害不大,其实对花菜的危害非常的大,很容易造成花椰菜枯死,也是花椰菜特别常见的一种并宠坏,所以防治黑腐病特别重要哦。

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根腐病常见的防治方法有:挖沟时不要误伤根茎,雨季需及时排水,控制土壤粘度,合理施肥提高抵抗力,倒茬种植,选择优质种子减少病害等,建议在种植前先给种子消毒,也可使用尚采萎控对土壤进行灌溉消毒,发病后可在初期使用尚采萎控进行灌根治疗。

一、根腐病农业防治方法

1、在培土高的作物两侧挖沟时,不宜离作物太近,避免伤其根茎。

2、积水较多排水不及时容易引发此病,因此需要选择平坦的地块种植。

3、如果种植的地块不平整也没很大影响,但是在雨季时,需要做好排水措施。

4、土壤粘度过高时,容易引起土壤结块和不利于根茎生长。

5、可施腐熟钾肥、磷肥、有机肥等,促进植株生长的更强壮,从而提高抵抗力。

6、要准备育苗的作物,适宜选择和去年不同品种的作物,倒茬进行种植。

7、播种时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根腐病药剂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根腐病时,首先要将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然后在发病时根据不同的作物合理用药。

1、种子消毒:购买回来的种子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害发生。

2、土壤消毒:栽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种植地滴灌尚采萎控400g,也可按照每亩800g用量来灌溉。

3、发病后灌根:可在根腐病发病早期阶段,用尚采萎控400g兑水100公斤进行灌根,病情严重的地块可增加浓度。

三、根腐病危害作物及病因

1、危害作物:有草莓、甜菜、番茄、菜豆、棉花、花生、黄瓜、果树、西瓜、甜瓜等。

2、病因:一般是由2-3种病菌,还有2种不同类别的病原物所引起的,环境条件适宜病害蔓延,发病植株还容易被腐生性强的病原物侵入,从而加速根茎腐烂,病菌喜爱遗留在病残植株上越过冬,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根腐病菌,在土壤内可每年以菌索不断蔓延传播。

3、主要感染途径有:土壤内水分感染、根结线虫感染、底下昆虫感染等。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分析 肉牛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肉牛腐蹄病也叫做趾间坏死杆菌病、趾(指)间蜂窝织炎,是指蹄部趾间皮肤以及深部组织发生急性或者亚急性炎症。病牛临床上主要症状是患部皮肤裂开、化脓、坏死,往往伴有球节、系部、蹄冠发生炎症,出现程度不同的跛行。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且主要是成年牛发生。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腐蹄病的病因分析肉牛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病因分析

微生物感染,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坏死杆菌,此外链球菌、葡萄球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以及产黑素梭菌等也能够引起。形成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侵入的环境,如牛舍潮湿阴暗、运动场过于泥泞、卫生条件恶劣、没有及时清除粪便,牛床及牛舍粪尿沟积有过多的粪尿;运动场地面高低不平,存在碎玻璃、炉渣、石子等;蹄部长时间浸润在粪尿、污泥中或者角质过度软化等,都容易导致蹄部感染病菌而出现发病。营养因素,主要是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钙、磷或者二者比例不当,导致钙、磷吸收受到影响,容易引起肢蹄病。另外,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锌,导致蹄角化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发生腐蹄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肢蹄病。

2、临床症状

急性腐蹄病。大部分病牛是后肢容易发病,前肢相对较少发生,且是左肢相比于右肢更容易发生,但基本不会四肢同时出现发病。病牛主要症状是经常抬起病肢,出现轻微跛行,且走动时病肢明显疼痛,往往卧地不起,拒绝站立和行走。早期对病肢进行检查,发现蹄趾间皮肤明显红肿,并痛疼感明显,蹄冠发生肿胀,呈红色,触感温热,且敏感性增强。病牛站立姿势有所改变,出现外展或者内收,严重时甚至无法着地负重。此时大部分病牛的蹄底开始形成有小洞,填满污黑色的坏死组织,有时会有液体流出,散发难闻的腐败气味,部分甚至已经形成瘘管,里面填满砂子和牛粪,往往使其喜欢在沙地或者草地行走,拒绝在水泥地上走动,且走动速度非常缓慢。哺乳母牛患病后还会导致泌乳量呈直线降低,公牛性欲明显减弱,且射精量、精液密度、原精活力及其冻后活力都显著降低,严重影响冷冻精液生产。

慢性腐蹄病。主要是由于病牛在急性发病期没有及时康复,导致症状再次加重,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肢体负重能力下降,走动时会出现明显的“三脚跳”,病蹄明显腐烂并有鲜血流出。另外,还伴有轻度的腹泻。病肢明显粗大,皮肤过度紧张,结缔组织出现增生并变硬。检查蹄底发现其发生腐烂、化脓,并有瘘管形成,散发难闻的腐臭为。严重时甚至失去生产能力,最终只能够采取淘汰处理。

3、治疗方法

硫酸铜液浸蹄。如果牛群中大量出现发病,可在牛舍门口设置水泥消毒池,长度为3m、宽度为2m、深度为20cm,并在池内添加适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用于浸泡牛蹄,每天1次,每次持续30min次,直到完全康复。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可在池内添加10%~30%的硫酸铜溶液,每次在放牧前后让牛蹄置于药液中进行消毒,能够有效的防治该病。如果病牛蹄部刺人异物,则必须先将异物取出。如果皮肤发生化脓坏死时,清除异物后要在患部使用3%来苏儿水或者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接着填塞适量的硫酸铜粉或者高锰酸钾粉即可,症状较轻时用药一次就能够痊愈。另外,也可在病牛患部清创后倒入适量研碎的血竭,接着再使用烧红的烙铁使血竭熔化,使其与角质相结合,如果创腔较深则需要采取分层烙熔,最后包扎绷带用于防潮、防腐。之后每间隔4~5天进行1次检查,如果血竭没有脱落则不需要进行处理,反之则要再补1次。

石炭酸治疗。如果病牛蹄壁发生严重腐烂、蹄肿穿孑L、移步困难,适宜采取该法治疗,能够有效的防腐。病牛患部小孔可适当进行扩创,接着对患部及其周围皮肤使用15%石炭酸溶液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止痒,并使其麻木;最后在患部及其周围反复涂布石炭酸,促使溃疡部烧伤,且孔洞中含有足够的药液,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链霉素、青霉素进行消炎。第1天使用2次,之后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4天。一般来说,病牛第1天用药后,症状和跛行会有所加重,但在第2天开始症状就会减轻,逐渐恢复行走,且恶臭味以及黏性物质也逐渐消失。

中药治疗。患有腐蹄病的病牛常使用的中药组方是青黛散、血竭白芨散、去腐生肌散以及雄胆矾散等。青黛散主要由青黛、薄荷、黄柏、黄连组成,其中青黛起清热解毒之效,薄荷起清热、消肿之效,黄柏、黄连起止痛生肌、清热收湿之效,整体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去腐生肌散主要由乳香、血竭、冰片、龙骨、煅石膏组成,其中冰片起祛腐消肿之效,血竭、乳香起活血生肌止痛之效,龙骨、煅石膏起敛疮收口之效,整体具有生肌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疮疡久溃、浸淫不已、肌肉不生、久不收口等症状。雄胆矾散主要由雄黄、大黄、龙骨和白芨组成,其中雄黄起清热解毒之效,龙骨、白芨起收敛之效,整体具有止痛、清热、收敛的作用。病牛贴敷该方剂时,可适时在患处喷洒水或者醋等,确保湿润,从而促使药效良好。

甲鱼养殖常见病腐皮病的诊断方法



又称皮肤溃烂病、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鳖病,往往与疖疮病并发。
一、病原
目前从患腐皮病的病鳖鳖体的不同病灶中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以及无色杆菌等数种细菌,其中以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二、流行情况
腐皮病多因捕捉与运输时操作不当或鳖相互厮咬受伤后,细菌侵入感染,细菌毒素使受伤部位皮肤、组织坏死所致,也有饲料营养不全面和水质败坏引起严重污染所致。最近还发现一些寄生虫对腐皮病起诱发作用,如水蛭、螺蛳和钟形虫附在鳖的体表上,脱落后形成表皮破损感染致病。病鳖如果不并发其它病,多数能长期生存而逐渐自愈。但有些溃烂灶生在要害部位,如不及时治疗,可烂至骨骼,造成死亡,尤其是颈部腐烂。
此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常与疖疮并发,是鳖最常见的病之一。危害各个年龄段的鳖,尤以生长处于最快阶段、体重200克以上的鳖感染最重。流行季节涵盖整个生长期,尤以温室里的春节前后暴长期和室外精养池的7~8月份高温生长期最为严重,只要平时注意操作,防止鳖体受伤,保持水质良好,此病不难控制。但在管理不善的池塘,该病死亡率也较高。
三、病症
腐皮病的典型病症就是表皮腐烂。该病可出现多种症状,常与疖疮病、烂甲病相混淆。在鳖的体表的多处部位,如四肢、裙边、颈部、背腹甲等处的皮肤发生溃烂。严重时出现溃疡,溃疡处有血水渗出,组织坏死,病灶边缘肿胀,溃疡面积扩大,引起死亡。由于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腐皮病的病症与病程也不同。
1.被撕咬成重伤处的皮肤发炎、肿胀,继而在患部形成溃疡,随着溃疡的增大和增多,使肌肉与骨骼裸露。
2.由于四肢经常与地面摩擦或越冬时四肢在掘土过程中碰到较硬的底质也可引起受伤,继而发生感染,引起爪的糜烂,严重时四肢烂掉,爪脱落。
3.在患白斑病和疖疮病的病灶部位,由于病灶密集,随着患处炎症的扩展和溃疡面的增大,相邻创口连成一片,形成腐烂块。
4.有的鳖由于受到环境过大压力或其它不明原因,其表皮容易起层和脱落,最后发生腐烂。
5.有的鳖整个体表呈疙瘩状,形似蟾蜍,背部和颈部的溃疡和痂皮形小量多,连成一片,有的则后肢和尾部腐烂。

中华鳖腐皮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腐皮病是以产单胞菌为主,包括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等数种细菌感染而引起,此病在鳖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特别是人工控温养鳖场,患病机率一般可达50%,死亡率有时上升到10%以上,患病鳖即使不死亡,生长也受到影响,外观难看,甚至失去商品价值。腐皮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还能导致疖疮、穿孔等并发病的发生。

腐皮病的致病原因可能是:①鳖相互搏斗咬伤后,或机械损伤鳖的皮肤后细菌感染所致;②养殖环境恶化,尤其是鳖缺少晒背环境;③养殖密度过大,经常吃腐败变质饲料等。

1.诊断

腐皮病很容易辨认,患病鳖的旧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腐烂坏死,形成溃疡甚至脱落,病重者颈部肌肉外露或四肢骨露出,脚爪脱落,解剖可见病鳖肝脏、胰脏病变,肠道充血,口腔、咽喉出血、发炎。

2.防治

①稚、幼鳖放养密度保持在每立方米50只以下或2.5千克以内,严格控制养殖密度;②保持池水清洁,每周每立方米用生石灰20~50克全池泼洒可起到预防作用;③发病季节前投喂磺胺胍药饵,按每千克鳖用药0.2克,第2~6天药量减半;④每千克鳖用0.1克四环素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次,同时每立方米用40克土霉素洗浴2~3天,外消毒配合内服药,治疗效果显著。

甲鱼腐皮病洞穴病的防治


发病原因及其诊状
该并发是由于环境的突变,鳖相互撕咬以及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由多种细菌诱发感染所致。临床症状:鳖爬上晒台后对惊忧反应迟钝,有甲鱼浮于水面死亡。病甲鱼体表糜烂,主要是背壳,硬部两侧的裙边。有的脚爪经手一抹就脱落。在头的两侧有成片的白斑(米黄色),呈疮痂状。经解剖:肝呈灰褐色、肺成深褐色,脾肿大变紫。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是先将病甲鱼浸洗,其次注射药物,再次涂抹药物,最后转入新池饲养。
一、浸洗。即将病甲鱼捞上后进行药物浸浴,以杀灭体表的致病细菌。
二、注射。注射时要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消毒。
三、涂抹。注射后再用1%的甲紫溶液对病甲体表进行涂抹。
四、转池。经过涂抹,待甲紫溶液晾干后,将病甲鱼放养到专门的甲鱼池中。隔两天后再用药一次,经上述治疗后,不会有病甲鱼死亡。
腐皮病和洞穴病并发症多发生在每年的六至七月间。该病本病迅速,死亡率较高。但只要诊断准确、综合治疗,是完全能迅速控制病情蔓延的。

肉牛腐蹄病的病因 肉牛腐蹄病的症状及防治


腐蹄病是牛舍饲养肉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肢蹄病。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日粮中钙、磷不平衡或牛舍潮湿不洁净.或运动场低洼、泥拧.或运动场上碎石多,造成蹄部受伤,被细菌感染而发生这种病。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腐蹄病的病因肉牛腐蹄病的症状及防治。

1、病因分析

病原微生物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一般可从病牛腐蹄中分离得到多种病原菌,如坏死梭杆菌、结节状类杆菌、酵母菌、产黑色素类杆菌以及球菌等。其中经常分离得到的致病菌为坏死梭杆菌。该菌在周围饲养环境、瘤胃以及粪便中普遍存在,且能够生存较长时间,能够达到10个月,且其能够产生毒性较强的毒素而诱使组织发生感染。另外,有报道指出坏死梭杆菌往往会混合感染其他病菌,如化脓性放线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只需要少量的坏死梭杆菌就会引发腐蹄病。

环境凶素。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凶素。例如,在多雨时节,同时气候比较炎热,造成环境过于潮湿,此时牛蹄部长时间滞留在粪便中,引起致病菌繁殖扩散,引起蹄部组织发炎,从而发生该病。另外,在温度较高的夏季,一般通过用水淋浴来进行降暑降温,导致地面潮湿度明显加重,此时牛蹄部会在污水中长时间浸泡,造成角质变软,且蹄部组织疏松腐败,从而出现发病。

营养因素。牛体内钙磷比例紊乱,没有摄取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且无法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促使其必须动用储存在血液、骨骼以及组织内的钙、维生素、蛋白质,就会造成蹄部组织软化疏松,从而引发该病。另外,如果饲料中含有铜、锌等矿物质不足时,会导致机体体质明显变差,使其抵抗病原菌的能力减弱,从而容易感染该病。此外,肉牛饲喂精粗饲料比例合理的日粮也是引起该病的一种重要原凶,如随意增加精饲料用量,会造成日粮中粗饲料较少,食入后导致瘤胃酸度过大,并会生成过多的组织胺,从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病牛开始时是蹄间裂的后面出现肿胀,之后不断向上扩散到蹄冠,使其经常提起患肢,站立不稳,走动时存在痛感,并ILIJ现跛行。长时间之后,肿胀ILIJ会发生破溃,并有红黄色的脓汁或者坏死组织流出,且散发恶臭味,导致蹄底浸渍在脓汁中.在表面出现黑色且深的小洞,深处局部肿胀、发红、热痛。严重时病牛体温会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41℃,卧在地上,拒绝站立,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母牛泌乳量减少,且蹄壳发生脱落或者腐烂变形。

3、防治措施

高锰酸钾粉治疗。该病使用高锰酸钾粉治疗具有安全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牛保定患肢,先用清水将蹄部洗净,接着在蹄底中间稍后处使用手术刀查找创口,并将角质以及软组织挖去,确保流ILIJ散发臭味的黑色腐败液体,然后将坏死组织完全剪掉,冉对创腔使用浸有高锰酸钾水的脱脂棉球洗净,之后在纱布中包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放在创口上,最后包扎绷带,并在蹄部铺垫适量干净垫草,通常经过1周就能够康复。

注射用药治疗。选择人字形注射药物,即取210万~400万IU青霉素,添加35mL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完全溶解后冉添加6mL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即可用于注射。一般选择在跗关节外侧上方或者腕关节前上方注射药物,但要注意避开血管,最好是在松软皮肤处用药。注射部位要先用酒精和碘酊进行消毒,接着用左手将皮肤提起,使其呈皱褶状,然后使用8号或者9号针头刺入皮下,在回抽只存在气泡而没有血液时,即可采取人字形皮下注射,然后在针孔处按压碘酊棉球,每天或者间隔1天1次,通常连续使用2~3次即可。如果病牛蹄部存在外伤或者蹄底、蹄叉形成糜烂性病灶,要选择使用5%~10%碘酊进行处理。

蹄部护理。肉牛蹄部要适时进行药浴,通常适宜选择在每年的/I~l0月进行,每1~2个月进行1次。具体操作时,在牛舍的出入口处设置一个大小适宜的消毒池,池内添加配制好的消毒液,确保药液深度能够将整个蹄部淹没,使其在进出牛舍时实现白行消毒。另外,也可对牛蹄部使用4%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每个月1~2次,确保药液能够将整个蹄部浸透。此外,牛每年还要进行修蹄,一般选择在每年春季进行,确保修整叉蹄、裂蹄等,避免形成蹄伤。

加强饲养管理。牛要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如果草料中含有铜与锌不足时,可每天每头按体重补喂硫酸铜和硫酸锌各4.5mg/kg;如果钙、磷不足,缺钙则增加骨粉用量,缺磷则增加麸皮喂量。牛床地面、过道可定期喷洒0.1%高锰酸钾或者10%硫酸铜,并设置过道水池,添加以上药液进行蹄浴。每年雨季要尽可能使厩舍保持干燥,并经常观察牛蹄部,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检查,如果蹄部存在轻微发炎则可使蹄部浸泡在由4%的硫酸铜和3%~5%的福尔马林组成的混合液中,每天处理1次,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症状表现
患腐蹄病的牛,牛蹄着地就会感觉疼痛,跛行,没有食欲,逐渐消瘦,奶量下降,严重时,蹄部化脓而导致败血症。
治疗方法
一、用10%硫酸铜溶液侵泡肉牛牛蹄。
二.牛蹄趾间用消毒液清洗后,擦干净涂上碘酒或撒上布磺胺粉、青霉素粉、碘仿硼酸粉等,然后用绷带包扎。
三、患部及瘘管用金霉素鱼肝油合剂或用硫酸铜粉末敷治再加松馏油鱼石脂棉球,外部用绷带包扎,并满涂松馏油。
预防措施
一、合理搭配日粮,日粮中除含一定能量、蛋白质外,还要有一定的矿物质,而且钙、磷尽可能平衡。
二、保持牛舍的清洁、干燥,清除运动场上的碎石、尖锐物体。
三、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牛蹄质量,提高抵抗力。
四、定期检查和修理牛蹄。

牙鲆幼鱼嗜腐虫病


疾病名称嗜腐虫病

为害对象 变态后的牙鲆幼鱼
疾病概述
淑仪寄生虫病

嗜腐虫寄生于鱼体引发嗜腐虫病。

此病易于变态后的牙鲆幼鱼发生。春、冬季节较易流行。

寄生虫皇葵花籽状,全身披有纤毛,运动活泼,在鱼体表、鳍、鳃、盖内侧及脑颅内寄生。病鱼体表、鳃处粘液增多,体色变黑,严重者体表形成黑白相间的斑块状。病鱼变态后不转化为底栖生洁,而是在水面浮游。

病原鱼体

防治方法
每立方米水用0.05g孔雀绿和25毫升福尔马林合剂全池泼洒。12~24小时后换水,视病情再重复1次;病情较轻者用每立方米水含50毫升福尔马林的海水溶液浸浴5分钟,或用淡水浸洗5~10分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