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培育及养殖要点


鮰鱼肉质细腻、无肌间刺,是很好的火锅原材料,目前鮰鱼消费在江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发展迅猛。因近几年我国鮰鱼的出口规模、渠道都比较规范,所以美国从我国进口鮰鱼的数量有所增加。2010年我国鮰鱼产品出口总量9289吨,出口额4211万美元。因国内需求迅猛,今年,湖北、湖南等地的斑点叉尾鮰从出口而转向内销。

前些年,我国鮰鱼消费不少是从国外进口而来,2001年,我国鮰鱼消费和养殖又发生新的变化。现将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养殖户刘洪江的养鮰经验介绍如下:

斑点叉尾鮰鱼苗池塘无公害培育关键技术

鱼苗饲养是把孵化出膜后能主动摄食的1.35厘米左右的鱼苗饲养至10厘米左右,约需要30-40天时间,一般为35天。池塘培育斑点叉尾鮰苗种是最有效的苗种培育的方法。饲养鱼苗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精心的管理,其生产指标是:成活率90-95%,规格5厘米以上,鱼体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

1、环境及池塘条件

鱼苗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配套设施:用电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地方大规格鱼种培育池配备增氧机。

2、培育池准备

大规格鱼种培育池投放苗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平池底,除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带水清塘,保持池塘水深0.5-0.6米,每666.7m2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类。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每666.7m2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100-150公斤,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但以后不再施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约水体透明度50厘米左右后投放苗种。

3、苗种的放养

放养鱼种的密度与鱼种出池所要求的规格有关。出池鱼种规格为体重50克,其每亩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出池鱼种规格为体重70克以上,其每亩放养密度为5000-6000尾。苗种下塘饲养10天后每亩套养规格为5-6cm的白鲢鱼种120-150尾、花鲢30-35尾,一次性放足。鱼种质量应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的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粘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放养时其温差不能大于±5℃,鱼种带水操作与运输。鱼种放养前必须用药物体外消毒,防止病体带入新的培育池内,一般用2.5-3%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5-10分钟(2%的盐水同时加入青霉素钠1500万单位)。

4、饵料与投喂

选择符合无公害饲料安全卫生准则的专用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全价人工配合饵料,饵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36-38%,动植蛋白比例为1:1.3。颗粒饵料的直径以鱼的个体随时变换,最好以浮性饵料为主。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水质与生态环境条件等来确定。当水温在20-30℃时,鮰鱼摄食强度最大,其它水温时摄食强度相对较小。每次投喂以达到八分饱即可,同时还应对鱼类吃食情况进行检查。每天投喂的次数根据不同情况而定,通常是上午、下午各一次,上午是早上6:00以前、下午是6:00以后。

5、水质管理

适时加水,调节水质:要求水质保持清爽,透明度40-50cm为宜,水中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为防止水质变坏,应定期加注清新水,6-8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20-30cm。每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及控制pH值为6.8-8.5。在7-8月份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应注意饲养水体溶氧变化,如发现水中溶氧低于3mg/L或发现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饵量与加注清新水,并开增氧机增氧。日常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测量水温。每7-10天检查一次鱼体生长情况,每半个月调整一次日投饵量。影响投饵量的因素很多,除水温、水质(溶氧、pH值等)外,鱼体本身的生理状况、天气、饲料的可口性等对摄食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灵活掌握,合理投饵。为了做到数据齐全,每口池塘应建立档案,做好鱼塘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无公害鱼种池塘养殖不提倡用药,因此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相当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除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饵料,并定期用药物预防,进行综合防治。

池塘无公害规范化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关键技术

1、饲养环境与池塘条件

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40-50cm。大规格鱼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8-10×667m2,池深2.0-2.5,水深1.5m以上,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cm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2、池塘准备

食用鱼饲养池投放鱼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除去池塘的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首先将池塘注水0.5-0.6m,每667m2用生石灰150kg化浆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每亩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80-100kg,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但以后不再施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约50cm左右后投放大规格鱼种。

3、鱼种放养

种质应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粘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放养密度根据食用鱼上市规格及产量来计算放养量;上市规格为700-1000克,产量为500kg/667m2放养量为900-1000尾;产量为600-700kg/667m2其放养量为1100-1300尾。同时套养10-12cm的白鲢鱼种150-200尾、花鲢35-40尾,控制浮游生物的繁殖量调节水质。放养鱼种时水温差不能超过5℃,放养鱼种适宜水温为20-24℃,鱼种投放前必须用2.5-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5-7分钟鱼体消毒,杀灭各种病原体及利于受伤鱼体恢复。

4、饲料与投喂

食用鱼以投喂含蛋白质32-34%全价人工配合饵料为主,以浮性颗粒饵料为佳,粒径应与不同规格成鱼的口径相适应。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饲料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按饲养水体鱼体总量的比例计算投喂量,其详细方法见日投喂饲料率。投喂方法根据不同体重的鱼其投喂次数不同,鱼体重在50克以下每日投喂3次,鱼体重在50g以上日投喂次数为2-3次,上午6点前,下午6点后,晚上11点各投喂1次。投喂量以15-20分钟内能摄食完为准。

5、饲养管理

食用鱼日投饲管理较为重要,投喂饵料必须做到将饵料投匀、投足、投好,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水源须达到无公害水质标准,无污染源外,每15天左右可进行饲养水体交换一次,换水量约池塘水体总量的三分之一;保持饲养池塘水体的溶氧在5mg/L以上,pH值6.8-8.5,透明度为40-50cm,调控池塘水色为茶褐色,及时将池塘内的杂物捞出保持清洁卫生的生态环境条件。为保持饲养水体pH值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每12-15天在饲养池塘水体中按每667m2用生石灰10-15kg溶化水浆全池洒泼调节水质pH值。日常管理是鮰鱼饲养的关键直接关系饲养成败。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饲养池塘水色、水位变化,鱼群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并及时处理水质、摄食等问题。在病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鱼种放养时必须用2.5-3%的食盐溶液浸泡5-7分钟给鱼体消毒杀灭病原体。在食用鱼饲养期间每隔30天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每15天左右用0.3-0.35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发现鱼病要正确诊断,及时用药治疗。防治斑点叉尾鮰病害的药物使用方法必须按无公害标准的规定执行。食用鱼上市前须休药期在20天以上。

相关知识

斑点叉尾鮰与花白鲢无公害混养技术


江苏省渔业(宝应)科技示范园于2006年在园区利用其中5口池塘进行斑点叉尾鮰与花白鲢无公害混养,其产量与效益均高于当地主养银鲫池,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口条件

土池5口,面积均为10亩,池深2.2米,东西向,南北排列,实行全封闭管理。每口塘配备3千瓦增氧机一台,单相120瓦、容量60千克的投饵机一台。2006年1月初,亩用12.5千克漂白粉清塘消毒。

二、苗种放养

斑点叉尾鮰为从外地购进、规格为30-50尾/千克的冬片鱼种,总放41000尾,除1号塘亩放900尾外,其余四口塘亩均800尾,2006年1月9日放养。花白鲢产于本地,规格为4-6尾/千克,亩放75尾,搭配比例1:2。另套养少量的草鱼、团头鲂、罗非鱼鱼种,均在鮰鱼种下塘后陆续投放。

三、饲料投喂

养殖全程投喂自配的蛋白含量35%左右的全价沉性颗粒料,其主要成分为鱼粉、肉松、豆粕。3月1日、水温6℃以上开食,经8-12天驯食,就能养成快速定点抢食习惯。依据在塘鱼体重测算投饵用量百分比,4月底前占1%-2%,开食阶段3-5天投喂1次,以后每天1-2次;7月上旬前占2.5%-3%,每天投喂2次;8月底前占2%-2.5%,10月底前占2%-1.5%,每天均投喂3次;一般每天最后一次投喂量应大些。每5天调整一次日投饵量,全期共投喂颗粒料6.5万千克。

四、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

鱼种下塘前,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猪粪200千克培肥水质。2-4月份,每半个月左右加水一次,每次约5-10厘米;5-9月份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约10-15厘米。当水质变坏时,要一头进水、一头出水,进排水量不限,直至水质转好为止。6-9月份,按使用说明要求全池泼洒EM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以改良水质、底质。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并经曝气逸出有害气体。由于全期未追肥,水质少受外来污染,投喂颗粒料散失少,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2.日常管理

建立池口档案,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巡塘3-4次,观察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情况,特别做好恶劣天气来临鮰鱼易缺氧浮头的预防和解救工作。清除杂物,检查水下食台饵料余缺,作好渔事记录。

3.病害防治

鱼种下塘时,用3%食盐水浸洗,浸洗时间视鱼种忍受程度而定。5-9月份每隔15-25天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氟哌酸、三黄粉及保肝药物进行内服预防。每期投药饵3天左右,减少病害的发生。当鱼病发生时要通过镜检等手段准确诊断,防止盲目用药。在鮰鱼病害中以车轮虫病和出血病发生几率最高,危害最大,前者采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效果明显;后者除外用,还需内服药物,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水体消毒剂按常规增加20%的剂量全池泼洒;内服肠炎灵、鱼血康,按常规量连服5-7天,基本上1-2个疗程即控制了病情。

五、养殖结果及效益分析

斑点叉尾鮰与花白鲢于9月20日陆续起捕,11月下旬干塘捕捉存塘鱼。5口塘共产成鱼4.23万千克,平均亩产846千克。其中鮰鱼3.08万千克,平均上市规格790克/尾;花白鲢1.05万千克,平均上市规格花鲢3500克/尾、白鲢2500克/尾。鮰鱼及花白鲢亩产分别为616千克、210千克,草鱼、团头鲂及罗非鱼等亩产20千克。总产值37.4万元,每千克鱼销售单价分别为:鮰鱼10元、花鲢7元、白鲢4.8元,总利润10.05万元,亩均产值7480元,亩均利润2010元。

六、小结

1.产品经检测合格,全部用于加工出口。花白鲢口感好,养成规格大,受市场青睐,以高于市场价0.8-1.8元/千克售出。另本塘还套养了一定数量的草鱼、团头鲂、罗非鱼,其亩产均在5千克以上,对鮰鱼生长均未产生影响,且成活率高,养成规格大,口感好,在生产上是可行的,也起到了一定的增收增效作用。

2.鮰鱼不宜高密度暂养。首先鮰鱼背鳍、胸鳍锋利的硬刺会相互刺伤。其次,鮰鱼有集群沉底习性,易造成局部缺氧,窒息死亡。2006年11月下旬一约30平方米的网箱暂养3000多千克鮰鱼,上午9时进箱,下午5时出箱,结果死伤400多千克。以后同样网箱,每箱暂养500-1000千克,一直没有出现此现象。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




1.池塘准备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面积以2~3亩为宜。鱼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每亩50~60千克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时,将卵黄囊消失后3~5天的鱼苗放入肥水池中。


2.投喂与管理

苗种培育宜采用二级饲养法。一级饲养是将2厘米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米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米左右的鱼苗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一级饲养每亩放2万尾左右,二级饲养每亩放养量为1万尾左右。斑点叉尾鮰在苗种阶段不宜采用我国培养家鱼苗种的“稀养速成法”,因为斑点叉尾鮰喜集群觅食,放养过稀不仅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训练鱼种的集群摄食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及鱼苗成活率。苗种培育一般以单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20天左右每亩搭养白鲢夏花500~1000尾。
斑点叉尾鮰在4.5厘米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故可采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方法进行苗种培育。4.5厘米以后开始转入以摄食人工饲料为主。10厘米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刚下塘的鱼苗4~5天可不喂食,或少量投喂人工饲料。4.5厘米以后投喂粒径为1.5~2毫米的破碎颗粒饲料。鱼种生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可使用直径为3.5毫米的颗粒饲料。饲料的参考配方为:鱼粉10%、豆饼40%、黄粉25%、玉米粉15%、米糠10%。水温在15~32℃时,每天上、下午各投饲1次,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3%~5%,水温降至13℃以下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1%。冬季每周喂1~2次。根据斑点叉尾鮰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苗种培育池应定期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鱼病有小瓜虫病、孢子虫病和水霉病。对孢子虫病主要是预防,放鱼前每亩用生石灰800千克清塘,杀灭藏在泥土中黏孢子虫。水霉病的预防可在放鱼苗时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效果极佳。
鱼苗经过4个月左右的饲养,11月规格可达到50克左右,每亩产量250~400千克,成活率85%~95%,饵料系数1.4~1.6。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易饲养、出肉率高等特点。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通威水产良种场2007年于美国引进原种斑点叉尾鮰水花,经多年精心培育与养成,凭借多年养殖经验,结合市场需求,育成大批良种亲鱼,已达繁殖的鼎盛时期。同时,通威水产良种场与四川省斑点叉尾鮰国家级良种场鼎力合作,每年引进全国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家系进行生长培育,不断提高种质优良性。

养殖优势:

1、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老少皆宜。

2、适应性强。可单养,亦可混养。适温范围广,0-38℃均可生存。食性杂,能很好的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3、生长速度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苗可育成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的鱼种;第二年规格可达到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3龄以上可达性成熟。

4、起捕率高。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

1水产养殖生产记录

3成鱼养殖

斑点叉尾鮰为我国淡水鱼类三大出口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已广泛养殖。斑点叉尾鮰原产美洲,我国湖北、江西等省的气候特点和美国原产地相似,因此养殖比较成功。由于斑点叉尾主要对外出口,出口地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并多以切片形式出口,对商品鱼有一定要求,除质量标准外,对个体大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养殖斑点叉尾除要求提高产量外,还要求提高商品鱼的规格。

3.1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包括做好鱼池消毒、鱼苗鱼种检疫消毒、工具消毒,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做好防范,不能用周边农田使用过的农药水。养殖周期内常用的预防方法为:根据水质、鱼类生长情况,一个周期内可用20-2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两周后用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两周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10月份以后不再使用药物。生产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国家禁止的鱼用药物,渔药使用应按NY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下面列举一下斑点叉尾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3)。

斑点叉尾鮰的鱼苗培育、计数及运输



1、鱼苗培育

鱼苗出膜后1~2天即可移入浮盘继续孵化,上浮10天后即可下塘培育夏花鱼种。

浮盘规格为1米×1米×(0.15~0.2)米,四周用木板制成边框,底部为网目1.5毫米的尼龙筛绢,筛绢规格要求鱼苗不能漏跑出去。浮盘放置在流水的水池中,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充气增氧,在浮盘的上方向盘内喷淋,在浮盘的下方用气泡石充气,以保证水体的交换与充足的溶氧。一大浮盘可放3万尾左右的卵黄苗,载有10只浮盘的水池每分钟水的流量要求达到40升以上。

鱼苗转入浮盘后卵黄囊消失即开食投喂,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50%左右,日投饲量为鱼苗体重的10%~15%。饲料以使用小粒径的粉料为宜,使用时可以用粉料撒在水面,鱼苗上浮摄食;也可加水调成面团状放在饲养箱内供其摄食;还可调成糊状投喂。无论采用哪种投喂技术,每天至少投喂6次(4小时一次),但不要投饲过量,否则会败坏水质和滋生病菌。每天应及时清除残饵、粪便等污物,确保水质清新和溶氧要求。每生产完一批鱼苗后,其设施都应该擦洗干净,并用1/4000的福尔马林水溶液消毒。

出膜后的鱼苗也可放置在水塘、小型水泥池等容器中继续孵化,采用充气、喷淋等增氧措施,并确保鱼苗不下沉堆积,均匀分布在孵化水体中,适时、适量地换水、排污,以控制良好的水质,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鱼苗计数及运输

鱼苗转入鱼种池培育时应进行计数,以准确控制鱼种池的放养密度,通常采用体积比较计数法。先在量筒中盛入已知体积的水,然后随机将适量鱼苗(不带水)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的体积,变化的体积就是这么多数量的鱼苗所对应的体积;然后再将所有鱼苗不带水转入大容器中,记下水体体积变化,从而推算出共有多少鱼苗。

鱼苗的运输可用40厘米×40厘米×7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充氧装运,气水体积比为3:1,装运鱼苗量5000~10000尾/袋,可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适当调整。


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掌握幼苗出槽时间

刚孵化出膜的幼苗,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体质弱,卵黄较大,不能自由游泳,只能借助水体的流动而上下翻动,因而需要进行暂养。待幼苗快吸收完自身的卵黄后,开始有一定游动能力,再将幼苗放入暂养池中暂养一段时间。出孵化槽的时间一般为出膜后7天~8天,体长10毫米~14毫米。

幼苗暂养
幼苗暂养设施幼苗暂养设施主要有流水式水泥池、网箱等。水泥池为圆形或方形均可,一般容量在3立方米~5立方米即可,水体不要太大。进出水口必须经40目~50目的筛绢布拦好,以防跑苗。网箱规格为2米×1米×0.5米。

幼苗暂养方法

1.水泥池流水暂养:将带有卵黄囊的幼苗放入流水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投放2.5万尾~3万尾,开始3天~4天,只要保持不断流水,溶氧充足即可。4天~5天后,当幼苗发育逐渐完善,能自由游动时,即可开始投喂浮游动物和人工微型饵料,以红虫、摇蚊幼虫等活饵为最好。投喂要少量多次,让幼苗吃好,吃饱,直到幼苗体色从微红转变为深灰色下塘为止。在暂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微流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定期用8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消毒。
2.网箱暂养:用40目~50目尼龙纱布制成2米×0.8米×0.5米的网箱,在幼苗暂养下塘3天~4天前把网箱放入经消毒后的池塘中浸泡,以使网箱软化,减少与鱼的磨擦。暂养水体要求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池中有大量浮游动物。每平方米网箱暂养幼苗5000尾~10000尾。网箱出口应在水面下4厘米~5厘米,以便幼苗能自由地从网箱游到池中。幼苗入箱4天~5天后,一般能自由游出网箱,如还有鱼苗未能游到池中,就应将鱼苗放出。幼苗管理主要是应注意水质清新,不能浑浊,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勤洗箱,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幼苗外逃。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一、简介
浸泡10分钟左右。

2、苗种培育:
1)、箱体选择:最好选用5m×5m×2.5m或6m×6m×2.5m箱体;
2)、新网箱必须在预计进苗前6-7天下水布置完毕,以便让箱体上附着一些丝状藻类等附作物,避免擦伤鱼体。
3)、购苗时间:每年在冬季或次年早春是最佳购苗时间。
4)、放养密度:体长15cm的育苗可放200-300尾/

3、成鱼养殖:成鱼最好用12m×12m×3-3.5m、网目3-5cm箱体养殖(双层网);放养量30-50尾/

4、饲料选择:
(1)、选择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是不含杂粕的饲料)
(2)、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3)、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4)、根据不同时期鱼的口径大小选择饲料颗粒规格;
(5)、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升降变化选用饲料。
(6)、膨化料、沉水料均可单独投喂。

5、投喂技术:
“三定”投饵:即定时、定质、定量!

(1)、定时:
即“少量多餐”分时分量的方式投料。
一般按以下方式进行:
其一、苗种培育:〈0.3斤以下〉
早上:7-7:30
中午:11-11:30
下午:3-3:30;如有条件(夏秋季节)在下午6—6:30补充一次,效果更佳。
(2)、定质:选用未超过保质期且质量稳定的饲料投喂。
(3)、定量:按鱼的总量与平均规格以及天气情况来决定每天的投喂量。正常情况下幼鱼阶段投饵率为3—6%。成鱼阶段1-3%!冬季随水温变化逐渐降低投饵率。

五、日常管理

1、建档
要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为每只网箱编号登记,记录鱼种放养量、生长情况、死亡数、饲料消耗、鱼群活动、鱼病防治及天气、水温变化等内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也利于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生产。

2、巡箱
要每日巡视观察鱼情、水情,注意安全。育苗阶段要勤洗箱,一般6-8天一次。作好三防工作:即防洪水、防破箱、放鱼病;洪汛时及时清除漂浮物,防止挂网、糊网,调整和加固缆绳(锚绳),防止网箱位移、倾
覆等事故发生。遇特殊的意外情况(如水质恶变、风暴袭击等),要及时组织人力将网箱疏散到安全地点。
做好防逃、防盗工作,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鼠、狗或人为造成的破洞,一旦发现要及时修补。

3、及时出售
达到商品规格时要适时出售。这样既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又及时降低了网箱中鱼的密度,进而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技术要点



一、饲料投喂

1.饲料的选择及投喂量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放养初期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0%~35%,养殖中后期蛋白含量可降至25%~28%。有条件的可投喂小杂鱼、冰鲜鱼、福寿螺或蜗牛,福寿螺和蜗牛必须煮熟切碎。投喂量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2.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定时定点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鲢60尾,鳙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斑点叉尾鮰抗病力强,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三、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450~65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45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无公害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病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水霉菌。

2、症状:同其他常见养殖鱼类水霉病的症状,即鱼体伤口处长出棉毛状的菌丝,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鱼病,斑点叉尾鮰各种年龄的鱼(包括鱼卵)均可被感染。此病终年可见,尤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此病还可与斑点叉尾鮰的其他疾病并发,如鱼种的烂尾病等,这给养鱼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3、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发生。要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日常养殖操作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在斑点叉尾鮰鱼卵孵化过程中,坚持每天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能有效地防止卵块感染上水霉病,以保证正常孵化出苗。

②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合剂(1:1),使池水呈8克/立方米的浓度。

③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呈2~3克/立方米的浓度,隔2天泼洒1次。

④用3%~4%食盐水浸泡病鱼5分钟,或用0.5%~0.6%食盐水浸泡病鱼1小时。

⑤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子(烤黄)1000克,碾粉用温水浸泡8小时,再加碳酸氢钠250克,食盐500克,兑水全池遍洒。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当前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通常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是以斑点叉尾鮰鱼为主,占总产量的80%,适当配养一部分滤食性鱼类,一般占总产量20%的一种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可产斑点叉尾鮰400公斤,滤食性鱼类100公斤,每亩可获利1500元以上。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是指在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用1—8立方米的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养殖方式,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产斑点叉尾鮰100—150公斤,净收入300—500元。

二、技术要点

1.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面积为5—10亩,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每5亩水面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2)放养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应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养时水温应低于8℃。

(3)鱼种质量、规格及放养量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主养鱼放养规格为25—50克,配养鱼放养规格为50克以上。斑点叉尾鮰的放养量为800—1000尾/亩、配养鱼(滤食性鱼类)100尾。

(4)饲料投喂养殖前期(前2个月)饲料蛋白质含量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2%。饲料以配合配合颗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率为3%,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每次投饲量以达90%鱼饱食度即可。饲料投喂要做到“四定”。

(5)水质管理应定期加注薪水,及时开启增氧机,确保池水容氧充足。6-8月份时,每半个月要换掉一部分老水并及时加新水。同时,每15天应用生石灰15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预防鱼病。高温季节和阴雨天气要严防缺氧,及时开启增氧机补充池水氧气。

(6)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在池塘养殖中病害较多,危害性比较大,疾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应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主要是寄生虫危害较大,可用硫酸铜、甲醛等药物防治,夏秋季细菌、病毒易流行,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等药防治。

2.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选择水流缓慢、水深3米以上的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设置网箱。网箱面积一般以1-8平方米、网目2-3cm为好。网箱排列呈“品“字形,便于水体交换。

(2)放养鱼种的放养规格、质量、放养要求均同于池塘养殖。放养量一般200-300尾/米2。

(3)饲料营养质量要求和投喂要点均同于池塘养殖。

(4)饲养管理每天应注意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经常在网箱周围泼洒氯制剂药物预防鱼病。发现鱼病药用药物采用浸泡方法治疗鱼病。每天要检查网箱是否破漏,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每三天应洗刷一次网箱的周围,便于水体充分交换。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