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关斑点叉尾鮰鱼苗疾病预防

Yz023.cOM
背景

白露节气,素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就是形容白露节气后气温变化速度快。作为水产从业者,都知道草鱼苗难过“白露关”,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鮰鱼苗似乎不怕“白露”,但是2015年的9月份的一波疾病让仙桃鮰鱼苗养殖户损失严重,疾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量大、难治愈、易复发。事实证明,鮰鱼苗也怕“白露关”。
白露期间鮰鱼苗发病主要症状

发病原因

通过2015年对仙桃白露期间鮰鱼苗发病跟踪调查,总结鮰鱼苗发病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细菌感染
白露期间,水体昼夜温差比较大,夜间上下水层易形成对流,大量底部有害物质、致病菌进入水体,导致鮰鱼苗发病。鮰鱼易患鮰肠败血症,由鮰爱德华氏菌引起,该菌可在鱼体内潜伏4个月以上,随粪便将病原体排入水中,同时在池塘沉积物中能存活很长时间。其致病性受水质条件、放养密度等影响。

体质差(肝、肠)
2015年鮰鱼苗行情好,养殖户投喂量加大。白露前投饵率一般超过5%,部分养殖户投喂量达到7%以上,苗种肝胆问题严重,鱼体质变差,对病原菌抵抗力降低。2016年由于进苗晚,当前鱼规格较往年变小,高投喂的问题更为严重。(这一点养殖户朋友尤其要引起重视)
已病变肝脏
正常肝脏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16091220482235.png>
肠道韧性的检测(2015年通海口打样数据,1枚1元硬币重量为0.6g)

昼夜温差引起鱼应激

白露期间昼夜温差可达十度以上,水温变化剧烈。水体理化因子强烈变动,上下对流明显,藻类生长受抑制,底层病原菌随水体上下对流进入水中,大量繁殖。同时,鱼类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苗种抵抗力弱,表现为吃食差、零星死亡。

对白露的不重视
部分养户抱有“塘子不死鱼就没有问题”的老想法。在发病高峰期到来前没有做好足够的预防,比如预防性杀虫杀菌,定期服用抗生素,定期调水、内服等。

白露关鮰鱼苗疾病预防
建议根据查虫结果、天气情况,选择杀虫时机,杀虫后24小时内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消毒;
坚持内服3103+3505(或肝肠利健),7天一个周期,增强体质;
如发现鮰鱼苗体表出现轻微的发红现象或者池塘花白鲢有出血死亡的现象,立即使用海福康(3000斤鱼/包)+3505(3000斤鱼/包)+蚌毒灵散(5000斤鱼/包),每天最后一餐投喂,内服2-3天;
在杀菌后3天后,使用3101/爽水宝+藻源素或肥水素+磷素补进行调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建议少量多次加水,将水位维持在最大深度;
发病后切忌盲目用药,具体请咨询海大技术服务人员;

内服案例效果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16091220482626.png>
内服海联科3103+3505对鮰鱼苗肠道修复效果(2016年初胡场打样数据)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16091220483233.png>
内服海联科3103+3505对肠道修复效果(2016年通海口打样数据)

可知:内服做的越好,鮰鱼肠道韧性越好,发病越少,体质更健康;这样不仅能让鱼苗更顺利的通过“白露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为来年成鱼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养殖变得省力、更省心。

相关知识

白露节过后,斑点叉尾鮰养殖你做好预防了吗?



广西贵港市西山镇杨老板,有一张30亩鱼塘,平均水深1.6米,主养斑点叉尾鮰,套养花白鲢,叉尾鮰存塘量2万斤左右。

2017年9月7日,杨老板致电豫翔水产贵港店技术员,说今天又死了1000斤左右的叉尾鱼,快来检查看看怎么处理?挂掉电话后,技术员立马赶往杨老板鱼塘,先进行水质检测,氨氮、亚盐、PH值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放眼望去鱼塘水色呈墨绿色,透明度较低,20公分左右。取3尾刚死亡的叉尾鮰进行检查,外观叉尾鮰体表无明显病症,剖检发现其中一尾肝脏有出血点,一尾肝脏呈土黄色,鳃丝镜检都无虫。
经过技术员的详细询问得知,9月3号杨老板起地网卖5000斤叉尾鮰后,未及时采取消毒措施。9月4号,叉尾鮰出现食欲下降,甚至不食的情况,且当天有几十尾叉尾鮰死亡,但杨老板并没有在意。9月5号到9月7号,仅三天时间叉尾鮰共死亡4000斤左右。在此期间,杨老板用过漂白粉、果酸成分的解毒剂、增氧剂、肥藻素等均没有效果。从杨老板的用药习惯,技术员发现他未使用过改底类药物。经过长期大量的投喂,剩余残饵及鱼的粪便不断沉积形成较厚的池底淤泥,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极易滋生,加大了鱼类的患病风险。9月7日,为24节气中的白露时节。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大,池塘易返底,粪便、死藻等有毒物质爆发,加重鱼类发病,死亡量急剧上升。
根据杨老板的实际情况,豫翔水产技术员提出以下治疗方案:
1、使用神农解毒安,缓解水质突变等情况引起的缺氧及中毒。
2、使用高效底改片,降解底泥中的有机质,快速净化底质,减少耗氧因子,抑制病菌的繁殖。
9月7日,全塘使用神农解毒安。
9月8日,全塘使用高效底改片。
9月8日,上午八点技术员拜访杨老板鱼塘,杨老板说昨天使用神农解毒安后,今天死亡量减少了很多,大概捞了60条叉尾鱼。
9月9日,技术员电话回访杨老板鱼塘情况,杨老板表示叉尾鮰死亡停止,并开始正常吃料。

经过豫翔水产技术员以上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与技术服务,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1、定期改底。定期使用高效底改片改底,降解池底有机质,净化底质,减少耗氧因子,抑菌防虫,减少疾病和寄生虫的发生。
2、调节水质。定期使用利生素、利菌多等菌制剂调节水质,稳定水体。
3、多开增氧机。加强上下水体的对流,预防缺氧、气泡病等情况的发生。
4、勤保肝护胆。定期拌料内服花白肝康、维多利、三黄散等保健品,增强鱼体质,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
5、常备神农解毒安、速解安,增氧解毒。
(豫翔水产贵港店段梦珂提供,2017.9.21)

斑点叉尾鮰鱼苗养成技术介绍



鱼苗经30~40天培育一般全长可达10厘米左右,此时需拉网分养,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分养前要拉网锻炼。其目的是增强幼鱼体质,提高在出池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拉网使鱼受惊,增加运动量,使肌肉结实;同时,在密集环境中促使黏液分泌和排出粪便,在运输中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水质污染;增加缺氧的耐受能力。

一般需拉网锻炼两次。第一次拉网,将池中鱼围困在网中后,提起网衣,使鱼在半离水状态下挤轧,经10~20秒钟后放回原池。隔天进行第二次拉网,将鱼移入网箱中,使鱼在网箱中密集,约经2小时左右,再将鱼放回原池中。在鱼密集的时间内,须使网箱在池中移动,并要在箱内不断划水,以免鱼种浮头。如果要进行长途运输,还需要进行第三次锻炼,方法和第二次相同,但密集的时间要比第二次更长,一般在网箱困一夜。出池锻炼要选择晴天进行,锻炼中如遇连续几天下雨,就必须重新进行第一次锻炼。锻炼时,拉网操作要细致,防止鱼体机械损伤,造成死亡。鱼种锻炼前要停食,锻炼后2小时左右就可以投喂。

经过两次或三次锻炼的鱼种,体质已经结实老练,次日即可出塘。出塘时将夏花鱼种进行筛选,筛选效率高,且鱼不宜受伤,常用鱼筛与鱼种规格的关系如下面所示;分规格后,下池培养大规格鱼种或运输到外地。至此,鱼苗(或称夏花)阶段的培育结束。按正常的生产程序,应及时转入大规格鱼种的培育;但在有的地区,特别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因下半年生长期长,鱼苗分养后就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分塘时,鱼苗需用3%~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消毒。

鱼筛筛目与斑点叉尾鮰规格的关系:

1、9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5.8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8克/尾。

2、10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7.0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6.5克/尾。

3、11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1.1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9~1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5~6克/尾。

4、12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2.7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4~16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7~9克/尾。

5、3寸或4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5~18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30~4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10~20克/尾。

6、5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21.5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80~9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30~40克/尾。

7、6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24.3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30~15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65~75克/尾。


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应把七关


一、选址关

斑点叉尾鮰是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为21℃~26℃,在水温低于10℃时,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其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在盐度为1.4%的水中仍能生活。所以适宜于网箱养殖的水库,必须水温常年在0℃~38℃之间,水源稳定且无污染源,库面常年风力0级~6级,冬季不封冰,并要求库区植被良好,年降水量适中,且交通方便,水面开阔,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

二、放养关

网箱养殖场斑点叉尾鮰高产的保证是必须放养优质的大规格鱼种,一般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养到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至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成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近年来该鱼大规格鱼种货源不多,一般外购的仅为2厘米~3厘米的鱼苗,可放在网箱中培育两个月以养成大规格鱼种。同时,引种必须保证种质纯正,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并且注意混养时不可搭配草鱼、鲤鱼、鲫鱼等,以免影响生长和产量,但可以搭配鲢鱼、鳙鱼以调节水质。

三、投喂关

斑点叉尾鮰原来属于肉食性鱼类,经多年养殖驯化,转变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在网箱养殖中可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投喂糠、麸、鱼粉、豆饼、玉米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但要求蛋白质含量达到34%~36%,在鱼体长到6厘米以前投喂粉状饲料,6厘米以后可使用粒径2毫米~4毫米的颗粒饲料,一般水温在5℃~36℃的情况下均可投喂。在投喂时首先要进行驯化。斑点叉尾鮰虽为底层鱼,但经驯化也可上浮抢食。一般鱼种进箱后必须进行一周的驯化,驯化方法是驯化时先敲击饲料桶或盆,使之形成条件反射。每日驯化两次,在上午7时~8时和下午4时~5时,按照“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原则掌握投饲速度与投喂量。投喂量应根据水温、鱼类规格及其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每次投喂以鱼不再集群抢食为止。一般在鱼苗培育阶段,日投饲量占鱼体总重的8%,成鱼阶段在水温15℃~21℃时,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3%,15℃以下时为1%,每天投喂上午占40%,下午占60%。另外,斑点叉尾鮰喜欢在阴暗的光线下摄食,有昼伏夜出的习惯,故夏季可在网箱附近挂上黑光灯诱虫为食,利用库区昆虫资源多的优势养鱼。

四、水质关

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力相对较差,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一般水库径流量适中,因电力需要,发电时有微流水过箱,极适宜于箱内外水体交换及自净,且在2级~6级风力下,箱内水体流速均在鱼类应激流速的适宜范围内,水质条件好。对于水体交换能力差的水库,可以采取定期移动网箱位置的办法,将网箱调到水质较好的位置。

五、管理关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日常管理十分很重要。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记录每天水温、摄食、投喂、死鱼及病害相关情况。

2.刷箱

经常刷洗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

3.查箱

经常检查网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

4.调箱

随着水库水位涨落,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

六、轮捕关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七、防病关

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该鱼对漂白粉比较敏感,一般不用其消毒防病。

斑点叉尾鮰鱼卵、鱼苗的运输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卵、苗种都可以进行运输,而且运输设备和技术条件比较简单,运输成活率高。

1、运输准备

现在交通发达,鱼卵运输重量有限,一般都选择空运,空运快捷、安全,以免影响鱼卵的发育。运前要进行鱼卵检查,看是否发育正常,过大的卵块一般要分切成200~300克/块左右,便于运输(实际上孵化时也要进行卵块分切),以使中央的卵子有机会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2、鱼卵运输

鱼卵收集后,用水将卵块上的污物冲洗干净,再装入盛有清洁水的尼龙袋中充氧。一般运鱼尼龙袋可装鱼卵1.5千克左右,水温20~28℃时,可运输10~15小时。

鱼卵运输水温不能高于30℃,否则会因高温缺氧引起鱼卵死亡。

3、鱼苗运输

鱼苗运输需根据鱼苗不同发育期,采用不同的处理和运输方法。一般而言,未开食的鱼苗,可直接进行包装运输,只要保证溶氧充足,运输不存在技术问题。开食后的鱼苗和大规格鱼种在运输前,需进行拉网锻炼,即使原在网箱养殖的苗种也不例外,经过锻炼才能适应长途、密集运输,鱼苗阶段运输标准详情如下:

(1)当鱼苗规格为带卵黄囊鱼苗时,装载量为5000尾/袋,运输时间为15~20小时。

(2)当鱼苗规格为1.5~2.0厘米时,装载量为3000尾/袋,运输时间为10~15小时。

(3)当鱼苗规格为3.0厘米左右时,装载量为1500尾/袋,运输时间为10小时左右。

(4)当鱼苗规格为4~5厘米时,装载量为1000尾/袋,运输时间为10小时左右。

*尼龙袋规格为70厘米×40厘米,每袋约装8000克水,充氧,外包装为纸箱或泡沫箱;水温在30℃以下。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无公害鱼苗培育的要求是将刚出膜的仔鱼培育到规格为1.35~10厘米后,再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为提高鱼苗成活率,鱼苗进入培育池前,一般要用水泥池或网箱暂养。水泥池以圆形或方形均可,面积1~2平方米,水深0.7~0.8米,可暂养1万~1.5万尾/平方米,水流量以8~10升/分钟为宜。饲料以投喂轮虫效果最好。网箱网目40~50目,高50厘米左右。鱼苗放养密度约1万尾/平方米,暂养时间为4~5天,之后转入池塘进行鱼苗培育。

1、鱼苗培育池:鱼苗培育池要求注排水方便,池埂牢固,底质好、面积1~3亩、水深0.8~1米;鱼苗下塘前15~20天,用生石灰75~150千克/亩彻底清塘消毒。

在鱼苗下塘前5~7天,向培育池中注水70~80厘米,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施肥量为每亩施发酵过的有机粪肥300~500千克或绿肥300~400千克。

2、鱼苗放养:经试水证实毒性消失后,即可放苗,放养量为3万~5万尾/亩。鱼苗下池前要用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3、培育管理: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一般不需加投人工饲料,以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每天投3~4次,投喂时先将饲料加水捏成团状,然后投喂。日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30分钟内吃完为度。整个鱼苗养殖期间,每天要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情况;每7~10天加注过滤后的新水一次,每次加水量约为10厘米,使池水的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便可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鱼苗放养



1、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2~5亩为宜,水深1.5~2米,备有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鱼苗下塘前清整消毒鱼池,过滤进水。鱼苗入池前5天每亩施用200~500千克有机肥进行肥水,以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


2、鱼苗下塘

上浮苗经过10天以上强化培育,这时已能摄食人工饲料,可以下塘进行培育。鱼苗下塘前应进行试水,确定一下清塘药物药性是否消失,再行放养,放苗时的水深0.5米左右,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步加深池水。同一池塘放养的鱼苗应是同一批苗,以保证鱼苗的规格整齐。鱼苗放养宜选择早晨,此时水温较低,利于操作,放养成活率高。放养操作应轻快,以防损伤苗体,确保放养质量。放养前,池塘中最好放置一些隐蔽物,如带黑色塑料膜的木框,隐蔽物可以提高鱼苗成活率,也便于鱼苗聚集摄食。
经长距离运输的鱼苗下塘时应注意装运鱼苗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的温差,温差过大应先实施调温措施,再行放养,温差控制在2℃以内。

(1)一次性培育
从鱼苗一次性育成鱼种,亩放鱼苗量8000~12000尾,进排水方便、有增氧设施的塘口可适当多放,每亩可放15000尾左右。结合各自的生产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也可适当调整量。养殖到年底出塘规格50~60克/尾,亩产300~500千克。

(2)分级培育
先行培育夏花,待规格达到3~4厘米再行分塘培育鱼种。培育夏花的鱼苗放养量可结合要求出塘的时间亩放养5万~8万尾。最多不超过10万尾。

斑点叉尾鮰的鱼苗培育、计数及运输



1、鱼苗培育

鱼苗出膜后1~2天即可移入浮盘继续孵化,上浮10天后即可下塘培育夏花鱼种。

浮盘规格为1米×1米×(0.15~0.2)米,四周用木板制成边框,底部为网目1.5毫米的尼龙筛绢,筛绢规格要求鱼苗不能漏跑出去。浮盘放置在流水的水池中,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充气增氧,在浮盘的上方向盘内喷淋,在浮盘的下方用气泡石充气,以保证水体的交换与充足的溶氧。一大浮盘可放3万尾左右的卵黄苗,载有10只浮盘的水池每分钟水的流量要求达到40升以上。

鱼苗转入浮盘后卵黄囊消失即开食投喂,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50%左右,日投饲量为鱼苗体重的10%~15%。饲料以使用小粒径的粉料为宜,使用时可以用粉料撒在水面,鱼苗上浮摄食;也可加水调成面团状放在饲养箱内供其摄食;还可调成糊状投喂。无论采用哪种投喂技术,每天至少投喂6次(4小时一次),但不要投饲过量,否则会败坏水质和滋生病菌。每天应及时清除残饵、粪便等污物,确保水质清新和溶氧要求。每生产完一批鱼苗后,其设施都应该擦洗干净,并用1/4000的福尔马林水溶液消毒。

出膜后的鱼苗也可放置在水塘、小型水泥池等容器中继续孵化,采用充气、喷淋等增氧措施,并确保鱼苗不下沉堆积,均匀分布在孵化水体中,适时、适量地换水、排污,以控制良好的水质,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鱼苗计数及运输

鱼苗转入鱼种池培育时应进行计数,以准确控制鱼种池的放养密度,通常采用体积比较计数法。先在量筒中盛入已知体积的水,然后随机将适量鱼苗(不带水)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的体积,变化的体积就是这么多数量的鱼苗所对应的体积;然后再将所有鱼苗不带水转入大容器中,记下水体体积变化,从而推算出共有多少鱼苗。

鱼苗的运输可用40厘米×40厘米×7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充氧装运,气水体积比为3:1,装运鱼苗量5000~10000尾/袋,可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适当调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