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灰霉病和煤霉病的防治方法

很多植物和蔬菜,都会免不了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想要它们长势好,就需要组好一系列的防害工作。豇豆这种蔬菜也是一样,最常见的就是白粉病、炭疽病和灰霉病了。一旦发病,就需要及时的做好防治措施。

豇豆灰霉病和煤霉病的防治方法

豇豆灰霉病,是一种针对豇豆发作的真菌性病害。叶、茎、花、荚果均可染病,一般根茎部向上先显症。为害的真菌灰葡萄孢,属于半知菌亚门。该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或药剂喷洒等方式防治。

防治方法:

农药防治。定植后发现零星病株即开始喷药防治,可喷洒65%甲硫霉威(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100倍液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异菌脲环己锌(灰斑王)乳油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50%百硫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或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豇豆灰霉病的症状

茎蔓、叶、花及豆荚均可染病。苗期子叶受害后,呈水浸状,变软下垂,然后在叶缘处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均从叶缘处开始,病部呈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具较大的同心轮纹,后期易破裂。茎蔓染病,病菌多从茎蔓分枝处侵人,致病部形成凹陷暗绿色水浸斑,后扩大环绕茎蔓,染病处以上部分萎蔫死亡。荚果染病先侵染粘附在荚果开花后败落的花瓣或荚果端部的花丝,后扩展到荚果,病斑初期呈淡褐色至褐色水浸状,然后逐渐软腐,表面生有灰色霉层。根颈部染病,在地上11~15厘米处出现斑纹,周缘深褐色,中部淡棕色或浅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湿度大时上生有灰色霉层。

豇豆灰霉病的传播途径M.YZ023.COm

豇豆灰霉病病菌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不适病部产生菌核,在田间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腐烂的病荚、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

豇豆的其他病害及防治

1、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2、炭疽病: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57天,连续23次。

豇豆灰霉病在豇豆种植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病,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豇豆的长势。但是只要做好前期的防治和后期的防护,还是可以有效的避免的。一般我们可以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个方面着手。

相关阅读

丝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很多蔬菜在种植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丝瓜也是免不了有时候会遭受这种灾难。最常见的就是丝瓜霜霉病,这种病害一旦发生,就会直接影响丝瓜的产量和质量,危害非常大,但是也并不是没有方法防治的。

丝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1、田间种植丝瓜需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栽培,并做好栽培管理措施,增施有机肥、适量灌水,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以提高植株抗病力、降低霜霉病侵染几率。

2、适时引蔓整枝,配合在其花芽分化期喷施促花王3号,以迫使顶梢旺盛营养大量回流,其主干主力营养转向幼果发育系统,提升果实膨大活力,避免叶片肥大现象,提高田间通透性、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性良好。

3、及时在霜霉病为害初期使用针对性药剂喷施防控,根据植株受害情况酌情连喷2-3次,并与新高脂膜混合使用,以改造高毒农药为中毒、中毒农药为低毒、低毒农药为微毒,降低每亩用药量(减半),提高防治效果(多倍)。

什么是丝瓜霜霉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后扩大为多角形褐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严重减产。丝瓜霜霉病病源与黄瓜霜霉病同属一种病菌,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棚内大水漫灌时,均有利于发病。大田栽培病菌借风雨传播。

丝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发病规律:南方周年种植丝瓜的地区,病菌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复。北方病菌孢子囊主要

是借季风从南方或邻近地区吹来。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结瓜期阴雨连绵或湿度大发病重。

丝瓜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

1、丝瓜野螟。丝瓜野螟一年发生数代,以7~9月发生数量最大,并世代重迭,为害严重,主食叶肉,严重时大面积叶片仅留叶脉,严重影响丝瓜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当幼虫盛发时,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防治,如百灵3000倍液,杀虫单1000倍液防治。棕榈蓟马可亩用10%一遍净10~20克喷雾防治。

2、丝瓜绵腐病。丝瓜绵腐病的危害时期分苗期和结瓜期,被害后导致烂瓜。

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三沟配套、降低田间湿度、平衡施肥,防偏施重施氮肥,加强药剂防治,主要用1:2:200波尔多液喷雾,瓜期遇多阴雨天气,湿度大时,要早防勤防。

3、丝瓜炭疽病。丝瓜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病斑近圆形,直径大小不等,大的约2厘米。温度、湿度不同颜色不一,温度高时颜色深褐色,温度低湿度大颜色浅褐色。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4~5次。也可用25%炭疽灵800~10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

丝瓜在霜霉病发生的时候,可以食用药剂防治的方法,见效比较快,可以在种植前期就做好农业防治,这样可以减少发病的几率。丝瓜还有一些别的病害也是比较常见的,都可以用到农业和药剂两种方法来防治。

鱼水霉病的症状和防冶方法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感染鱼体表的一种真菌病。

病原

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菌丝细长,多数分枝,一端像根一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部分露出体表,长可达3厘米,菌丝呈灰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菌丝,它具有吸取养料的功能;露出体外的菌丝,称为外菌丝。该菌对水温适应性很广,5-26℃都可繁殖,但最适宜繁殖的水温为13-18℃。

症状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向内生长的内菌丝深入鱼的皮肤组织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

流行情况

鱼水霉菌,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未受伤的鱼体不感染,该病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的真菌病。

防治方法

(1)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2)鱼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3)最好不要用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进池前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

(4)孵化鱼卵时,每隔6~8小时在孵化器中加孔雀石绿溶液一次,使孵化用水呈淡绿色,一直到鱼苗孵出为止,可以减少肤霉菌的感染和提高孵化率。

(5)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分钟。

(6)用1%小苏打加入1-3%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

(7)用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0.5克全池泼洒。

家禽曲霉病的防治


家禽曲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卉暂的特点足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蔼囊)。主要发生予幼禽,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污染的垫料、木屑、空气、泥土、饲料是引起本病风行的主要传染起源。幼禽是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发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本病爆发的主要起因。鸡得病后可见呼吸艰巨,张口呼吸。减食或不吃食。病程在一周左右,如不及时采取办法,死亡率可达50%以上。

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是防制曲霉菌病的主要办法,所以应维持育雏室干净干净、单调,每天温差不要过大。发霉饲料坚持不能喂鸡。育雏室要用5%石碳酸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方能进雏。

对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据报道用制霉菌素防治有一定疗效,剂量每100只鸡用50万单位,日服2次,连用3天,也有材料介绍可用碘化钾、硫酸铜液让禽饮用进行防治。发现该病后立刻改换垫料或换去发霉饲料,加入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