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鲟鱼水花开口期提高养殖收益?


时值鲟鱼繁育季节,正是鲟鱼苗种培育的适宜时期。鲟鱼苗种培育分水花、仔鱼、稚鱼、幼鱼四个时期。水花开口时机的把握和开口操作方法是提高鲟鱼苗种养殖成活率的关键,直接关系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收益。本期就如何在鲟鱼水花开口期提高养殖收益和广大养殖户做一下交流。

1.水花选择
水花要选择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的鱼苗,这是保证养殖收益的最主要因素。通常要选择有品质保障的生产厂家。

2.养殖水质
此养殖阶段水温应控制在15-22度之间,pH值在6.5-8之间,溶解氧在6mg/L以上。

3.养殖设施
水花开口阶段主要有圆形水泥池、玻璃钢水槽等设施,要求内壁光滑注排水通畅,便于增氧,水交换和排污。养殖用池和工具在使用前用20毫克/升的高猛酸钾进行消毒处理。

4.放养密度
通常刚孵出的仔鱼放养密度为3500-4200尾/m2,开口10日龄密度为2200-2700尾/m2,要随着鱼苗生长及时进行分池调整,调整主要是以鱼苗的体重变化为依据。

5.开口方法
(1)开口时间判断
一般水花经过沉底、聚集、分散3个阶段。卵黄囊吸收完毕,将在其后肠形成的色素栓全部排出体外及有50%以上的仔鱼能开口摄食时,为开始投喂的最佳时间。通常情况下,在15-17度水温条件下,水花孵出6-7天开始摄食,17-19度,5天开始摄食。
(2)开口操作方法
主要开口食物为卤虫、水蚤和水蚯蚓等活饵,也可直接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驯养。
活饵生产上多采用水蚯蚓,投喂前将水蚯蚓切成小段,投喂水蚯蚓的比例为10-15%,每天投喂6-8次,每次投喂量以水蚯蚓在整个池底均匀分布为宜,确保鱼苗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以免相互残食。
人工配合饲料采用粒径0.2mm的饲料开始投喂(如七好的L1#),投喂时将料在盆中用水搅匀,均匀地泼撒在培育池内,避免饲料漂浮在水面上。日投喂量占体重的10%,遵循少量多次原则,2小时投喂1次。随着鲟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饲料粒径。
相比之下,用生物饵料开口成活率较高,苗种整齐度较好,但转口时死亡率高,大部分鱼苗习惯于动物性饵料而拒食人工饲料,饲料剩余腐败,污染水质,还会间接地导致小瓜虫和车轮虫等疾病的发生。投喂也比较麻烦,不仅增加了成本,也过多地耗费了人力。若用人工配合饲料开口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是根据鲟鱼各个生长时期所需营养专门制定的饲料配方,它能满足不同时期营养需要,一般不会出现营养匮乏和体质下降的情况。但是开口率较水蚯蚓低(一般用水蚯蚓和配合饲料混合使用),所以养殖户要慎选开口操作方法。

6.日常管理
(1)经常检查进排水管口有无堵塞,及时清除堵塞物保证水体流畅,及时捞出病鱼和死鱼。
(2)及时分池,将规格大小相同的苗种分在同一培育池进行饲养,保持池内规格整齐,以免互相残食。
(3)定期清洗鱼池和沙网,保持池内清洁。

7.疾病防治
主要措施是及时清除残饵和死鱼,保持池内卫生(排污),防止水质恶化,特别是要经常对排污管中的死角进行彻底清理;其次是定期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鱼苗入池前用1%-2%的食盐浸泡3-5分钟,每隔3-5天用2%--3%食盐浸洗鱼苗5-10分钟(可根据具体养殖条件适当调整)。对投喂的活饵用2%的盐水进行消毒,以防病菌带入。

相关阅读

鲟鱼养殖宝典之鲟鱼的分布情况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一种鱼类,从生物进化上说,鲟鱼存在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鲟鱼类现存有2科6属27种,隶属于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其中鲟属有17种,其中含有主要经济种类。它们全部分布于北半球,主要有3个分布密集区:

1.欧洲的东部,里海、黑海,咸海地区。

2.环绕北太平洋两岸的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区。

3.北美洲东海岸地区。

我国有8种鲟鱼,主要分布在长江、黑龙江和新疆3个区域:

1.长江:中华鲟、达氏鲟(长江鲟)、白鲟。

2.黑龙江:史氏鲟、达氏鳇。

3.新疆额尔齐斯河:西伯利亚鲟、小体鲟;新疆伊利河:裸腹鲟。

鲟鱼类多数属于温水性鱼和冷水性鱼之间的类型,为亚冷水性鱼类,鲟鱼大部分为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喜栖息于寒带和温带盐度较低的水体。

在27种鲟鱼中产量最大的为俄罗斯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及小体鲟;其次为大西洋鲟、高首鲟、湖鲟、史氏鲟、达氏鲟、中华鲟及匙吻鲟。

由于鲟鱼的性成熟年龄一般较晚,资源破坏后难以恢复,加上鲟鱼是世界上传统的高档鱼,鲟鱼的人工养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际市场对鲟鱼产品特别是鲟鱼鱼子酱的需求日益高涨,给鲟鱼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刺激了世界鲟鱼养殖业的发展。

史氏鲟等是人工孵化和养殖的良好种类,现在进行人工孵化和工厂化养殖,被作为商品鱼进行规模化养殖新兴的养殖对象。

鲟鱼驯化养殖



鲟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肉质鲜嫩、爽滑,还全身无刺。适宜老人和小孩食用,在我国已有三十年的人工养殖经验大都是在池塘养殖。

鱼苗期鲟鱼大都不到20cm长,(鲟鱼生长速度快,中间长到30cm左右,就需要将这些不断长大的鱼苗换一次塘),经过2个月养殖后,就能达到50cm左右2斤以上,一般就可以达到上市标准。

但是养殖户李大哥却再一次为鲟鱼们搬了家,到海水养殖厂继续养殖两个月,体重不升反降100克,才上市。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是池塘淡水养殖,容易有土腥味。经过海水驯化养殖的鲟鱼就不再带有淡水养殖的土腥味,味道鲜美。驯化期间需要注意海水注入速度要慢,鲟鱼从淡水到海水养殖需要适应期,一般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彻底适应全部的海水养殖。养殖户们批发价,普通淡水鲟鱼13块钱左右,海水驯化养殖的鲟鱼20块钱。在商户手中,普通淡水养殖的鲟鱼价格只能卖到40~45元/斤,而驯化养殖后的一斤可以卖到高达80元左右。

在养殖鲟鱼过程中李大哥还告诉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水质、水温、饵料。

水质主要控制的是含氧量,可以选用氧气泵来增氧;水温一般控制在17-25℃,过高过低都会引起鲟鱼的食欲降低;幼苗鲟鱼喜欢吃活饵料:如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但这些饵料相对较贵。直接购买饲料可能会比较贵,就可以采用鱼粉、面包屑、米糠、面粉按12:2:3:1来进行配料。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将这些粉状、糊状的饲料直接投喂到水塘中,就会在水中扩散,造成水质的污染,影响鲟鱼的进食和生长,很多养殖户就选择有机肥设备,通过对饲料的简单造粒,制成下图2的颗粒,添加其粘着性,避免扩散来解决饲料对水质污染的问题。

如果要选择自产自繁的话,就需要注意在原种鱼的培育中,鲟鱼具有有洄游性,因为鱼塘养殖没有上、下游区别就需要人工进行帮助母鱼产卵公鱼跟母鱼生长速度不一样,母鱼生长速度要比公鱼快,在同一年龄的鱼群中很容易区分鲟鱼取卵受精。

一只鲟鱼一次产卵能取百万个卵,如果作为繁殖生产成活率却很低,一般都作为鱼子酱出售卵可以作为鱼子酱出售50万元一斤。

羔羊开口料配方


常用羔羊开口料配方:玉米(炒熟)50%、大麦(炒熟)17%、黄豆(炒熟)30%,将其粉碎,然后加入小苏打0.3%、另加盐1.5%、磷酸氢钙0.5%及粉等其他添加剂0.7%,等羔羊出生10天左右就可以让其自由进行觅食了。

一、羔羊育肥饲料配方

豆粕8%、棉粕12%、石粉1.8%、玉米62%、麸皮12%、磷酸氢钙1.2%、食盐1%、尿素1%、预混料1%。该配方蛋白质18%、羊消化能12.94兆焦每千克。

二、舍饲强度育肥精料配方

1、前期20天:棉粕或菜粕30%、玉米46%、麸皮20%、石粉1%、食盐1%、预混料1%、磷酸氢钙1%。该配方蛋白质18.5%、羊消化能12.78兆焦每千克。

2、中期20天:石粉1%、磷酸氢钙1%、玉米55%、麸皮16%、棉粕或菜粕25%、食盐1%、预混料1%。该配方蛋白质16.8%、羊消化能13.00兆焦每千克。

3、后期20天:棉粕或菜粕20%、石粉1%、玉米66%、麸皮10%、磷酸氢钙1%、食盐1%、预混料1%。该配方蛋白质15%、羊消化能13.20兆焦每千克。

4、为了可以提高育肥的经济效益,又考虑到饲养的成本比较高,可以利用秸秆、树叶、天然牧草、农副产品以及各种下脚料,来补充饲料。粗饲料是各种家畜必不可少的一种饲料,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以及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也是草食家畜冬春季的主要饲料。

5、一般用饲料作物、新鲜牧草及用这些原料调制成的干草或青贮饲料适口性都较好,富含营养,可以直接进行饲喂。

6、低质粗饲料,比如荚壳、秸秆、秕壳等,适口性较差,不容易被消化,营养价值也不高,如果直接进行饲喂,很难达到预期的饲喂效果,如果要提高饲喂效果,就要适当对这些低质粗饲料进行加工调整与处理。

三、肉羊推荐日粮配方

配方1:精料0.5千克、禾本科干草或秸秆0.5千克、青贮玉米4千克。此配方日粮中含干物质40.60%、钙0.24%、磷0.11%、粗蛋白质4.12%、代谢能17.97兆焦。

配方2:精料0.7千克、禾本科干草或秸秆1千克、青贮玉米0.5千克。此配方日粮中含干物质84.55%、磷0.26%、代谢14.38兆焦、粗蛋白质7.59%、钙0.6%。

养殖罗非鱼水质管理技术


罗非鱼具有食性广、耐低氧、生长快、发病少、繁殖能力强等优点,而且易饲养,市场好,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广泛,是许多地方渔农及养殖单位增收的主要养殖品种,尤其是罗非鱼在目前国际市场上比较活跃,因此集约化养殖方兴未艾。但是集约化养殖也逐渐带来一些问题,不少养殖户因片面追求产量,不断向养殖水体投放过多的饲料及肥料等,使水质不断恶化,鱼类生存环境每况逾下,时常发生大量死鱼以及因卫生问题遭遇市场壁垒等现象,给养殖经营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养殖中水质管理成为罗非鱼养殖成败的关键。

一、慎重选择水源

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水温在18℃~38℃能生长,最适生长的水温是28℃~32℃,能耐低氧,在溶氧低于0.7毫克/升的水体中仍能摄食,水中溶氧在1.6毫克/升时能生长繁殖。可在淡海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在pH值4.5~10的水体中生长。在养殖中,水源是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着水质条件和养殖成败。一般水源条件要求水源稳定、充足、清洁、卫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同时要求注、排水方便,且单注单排。在注、排水口处要建好拦鱼网具,既避免敌害生物及野杂鱼入池,又可防止逃鱼。水源进入养殖池前要在蓄水池中过滤和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克/立方米~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泼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敌百虫药液(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网箱养殖时,必须水温常年在18℃~38℃之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源稳定且无污染源,冬季不封冰,水面开阔,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水源地不可有工业或农业污染水流入。

二、严格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使良好的水质条件得到保证。在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只保留底泥10厘米即可。放养鱼种前10天~15天用药物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养殖水体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采用干法清塘或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干法清塘时,可按每亩使用生石灰75千克左右或漂白粉4千克~5千克;带水清塘时每亩可用生石灰150千克左右全池泼撒,尽量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拌匀,以彻底杀灭寄生虫、病原体及野杂鱼等。网箱养殖时可使用药物挂袋的办法进行消毒,新网箱下水前要充分浸泡、消毒。

三、科学施肥投饵

肥料、饵料等养殖投入品的多寡既影响着罗非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罗非鱼对水质肥瘦要求不很严格,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及大型藻类等,它可以吸收水中浮游生物作为食物,对人工饲料更是喜爱有加。在养殖时,也可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保持良好的水质,辅助鱼类生长。一般在鱼种放养前,可施足基肥,改良水体中底泥的营养状况,增加池塘营养物质,利于天然饵料的生长。具体方法是按每亩施用经过腐熟的鸡粪250千克~300千克。在养殖中期,还可以根据水体中水质情况等施用追肥,一般每15天~20天施1次为好,每次每亩可施氮肥2千克~3千克和磷肥1千克,池中还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也可根据水温、水质情况施用有机肥或生物肥料。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但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学方法,不但会浪费饲料,而且还会败坏水质,诱发各种病害,所以饵料投喂要科学。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初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饲料可自配混合料,但最好加工成颗粒投喂。在投喂方法上要讲求“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每亩池塘尚需搭2个~3个饵料台,以便定点投喂

四、定期调节水质

水质调节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根本途径。池塘养殖时,要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清新的水质,严防浮头和泛池,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一般每15天左右加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厘米~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在养殖期间,还要视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适当开增氧机增氧,在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鱼类浮头时,要加大开机频率和开机时间。水库网箱养殖时,要经常刷箱,洗掉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还要定期查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入箱。必要时还要不断调整网箱,随着水库水位涨落,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

五、注意合理放养

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搭配品种,可间接调节水质,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要使罗非鱼养殖成活率提高,必须控制好放养密度和配养鱼类。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适宜于与罗非鱼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淡水白鲳等。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种1500尾~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尾~70尾,以控制水质;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00尾~500尾。罗非鱼在网箱中可以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克~50克,平均以30克为好。放养量应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时,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千克~20千克,鱼种放养前要进行药浴消毒处理。另外,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及轮捕轮放,以调节水体中的载鱼量,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六、严防各种病害

在罗非鱼的养殖中,定期防病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保证。一般使用生石灰防病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调节水体的pH值,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并可使底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的肥度。首先要定期消毒,池塘养殖时每10天~15天施生石灰按每亩15千克~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2次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同时要适时开机增氧,使池水中pH值保持在7.0~8.0之间,透明度在25厘米~30厘米之间。网箱养殖时,可以通过药物挂袋或投喂药饵的办法,进行定期消毒防病,改善水质条件。其次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日夜巡塘,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气温3次,每周测一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清晨、夜晚各巡塘一次并做好养殖日记;定期调节水质,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另外要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禁止一切有害生物进入水体。

稻田生态养殖黄鳝 收益确实不错



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林河村村民李容胜,根据黄鳝在稻田中自然生长较快的习性,摸索出一套稻田生态养殖黄鳝的新路子。2005年,李容胜在5.7亩稻田中收获黄鳝700公斤,纯收入1.5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稻田生态养鳝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短、平、快”项目。

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稻田及田间工程建设

养鳝稻田要求土质较肥,水源有保证,水质良好,管理方便,面积在15亩以内为好。要求田埂高而牢固,能保水30厘米以上。田埂四周用砖砌,或用水泥板、聚乙烯网布作为护埂防逃墙,高80厘米左右。进、排水口用混凝土砌好,架上铁丝网,以防黄鳝逃逸。在稻田四周和中间均匀开挖“田”或“井”字形鱼沟,沟宽40~50厘米、深60~80厘米,面积占稻田面积15%~20%。

稻田消毒与鳝种放养

鳝种放养前半个月每100平方米鱼沟用生石灰2公斤化水泼洒消毒,保持水深20~30厘米。鳝种就近收购,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一般选择本地深黄大斑鳝。鳝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相近,每尾重20~30克。每亩放养鳝种50公斤左右,一次放足,同时可搭配放养少量鲫鱼、泥鳅、青虾等,为黄鳝提供基础饵料。鳝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
浸洗消毒。

驯食与饵料投喂

鳝鱼喜食鲜活蚯蚓、小鱼虾、黄粉虫、蚕蛹、蛆虫等动物性饵料,但养殖中大量的鲜活饵料难以保证供应,必须及早驯食,一般在苗种放养后20天、已适应新环境后开始。方法是:早期用鲜蚯蚓、黄粉虫、蚕蛹等绞成的肉浆,按20%的比例均匀掺拌入甲鱼饵料或鳗鱼饵料中投喂,驯食1~2天。驯食成功后,可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配比。饵料投喂在傍晚进行,坚持“四定”原则,气温低、气压低时少投,天气晴好、气温高时多投,以第二天早上不留残饵为准,投饲量为黄鳝体重2%~4%。另外,在稻田中可装黑光灯或日光灯引诱昆虫供黄鳝摄食。

水稻栽培与日常管理

水稻应选择生长期长、抗病害、抗倒伏的品种,移栽时推行宽行密植,株行距一般为15厘米×15厘米。水稻移栽前要施足基肥(长效饼肥为主)。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喷药时喷头向上对准叶面,并加高水位。用药后及时换水,防止农药对黄鳝产生不良影响。在水质管理上坚持早期浅水位(5~10厘米)、中期深水位(15~30厘米)、后期正常水位,基本符合稻、鳝生长的需要。坚持早、晚巡查,观察黄鳝生长、防逃设施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注意清除敌害。

鳝鱼常见病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沟内定期泼洒生石灰液或使用微生物制齐。稻田生态养殖黄鳝,常见病有发烧病和寄生虫病。如发生发烧病,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大蒜10克、食盐5克、桑叶15克捣碎成汁均匀泼洒在鱼沟内,每天2次,连续2~3天。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毛细线虫和棘头虫等,按每100公斤黄鳝用10克90%晶体敌百虫混于饵料中投喂,连喂6天即可治愈。


湖南科技报/2006年/4月/18日/第002版

胭脂鱼水霉病


疾病名称水霉病

为害对象 鱼卵和早期鱼苗
病原 为水霉菌。

症状 水霉菌丝会大量生长使卵粒形成白色绒球状,致使胚胎死亡,并迅速蔓延到其他鱼卵,造成鱼卵互相粘连而大批死亡;受精卵发育后期感染水霉后,虽有部分胚胎能孵化出膜,但畸形比例很高;胭脂鱼仔鱼出膜后有几天的静卧期,且仔鱼有聚集在一起的习性,死亡的仔鱼也易感染水霉,并迅速传染给其他健康鱼苗,往往造成批量死亡。

防治方法为防止畸形发生,鱼卵在发育后期不宜用药物处理,故此病应以预防为主。

(1)加强亲鱼培育,提高卵子质量,增加卵子抗病力,提高授精率、孵化率。

(2)孵化容器事先用10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或67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5%-7%的食盐溶液消毒。

(3)受精卵在原肠期以前每天用0.5-1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
(4)及时剔除霉卵、卵膜及死亡的仔鱼,经常加注新水。

网箱养殖鲟鱼技术介绍



网箱养鲟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等特点进行密集养殖。一般选择山谷型水库等水域,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达12米。

一、网箱设置
规格5米×5米、4米×4米,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鲟鱼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二、苗种放养
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

三、饲料投喂
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

四、日常管理
要安排专人守护,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每次喂完鱼后一小时要提箱检查吃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发现箱内有上浮死鱼也要提箱检查并捞岀箱内病鱼死鱼。每10天左右要清洗网箱,除掉网衣上的杂物与附着过多的藻类,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随着鱼体增长要及时调整密度。每月换置一次网箱,换置时采用套置法,即先把要换入的网箱经过2-3天的浸泡后把它套置在要被换岀的装有鲟鱼的网箱外面,并固定好,然后要小心地把要换岀的网箱解开拉岀水面。把换岀的网箱冲洗干净修补好,以备换用。注意如果进入高温季节则尽量避免倒鱼,以免造成损失。

五、鱼病防治
网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浸泡处理,提前7-10天下水,鱼种入箱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每隔15-20天每箱用生石灰2-3公斤,化水泼洒箱体及近旁水域,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在网箱内四个角用漂白粉与敌百虫穿插挂袋(掌握好漂白粉挂袋的浓度)。消毒时提起网箱四角,减少水体,提高药物浓度,观察应激反应,待岀现应激时放下四角。

鲟鱼网箱养殖法




鲟鱼系列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采用网箱养鲟鱼是一种很好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相对于池塘养鲟有以下优点:水体交换量大,氧气供给充足,鱼不易得病,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高;饲养管理集中、便利,捕鱼方便,可根据需要及时捕捞,有利于调节市场;鱼的食用口感好,没有泥腥味,商品品质优;节省水电、人力等费用开支,降低单位成本,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竞争。进行商品鲟鱼网箱养殖,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技术方法:

选好水域

网箱养殖鲟鱼,应选择在水库、湖泊和河流等大中型水域的避风向阳、水面宽阔、风浪小、水深5米以上、有微流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气量每升5毫克以上的区域。同时注意既要避开水上主航道,又要交通便利。

布设网箱

网箱多为双层,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制成,规格大小视规模而定,长、宽通常有10米×4米、6米×4米、5米×4米和4米×3米等,箱高3~4米,入水深2.5~3.5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异,以不逃鱼、有利于水体交换为原则,一般放尾重20~50克的鲟鱼种网目大为1.2~1.6厘米,尾重100克以上为2~3厘米。箱底要缝上密眼筛绢网作食台,以免饲料流失。网箱一般为框架浮动式,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可随水位波动而自由升降,并应在放鱼前7~10天安装下水,让藻类附生,以免鱼种进箱后擦伤体表皮肤。一般每4口网箱为一组,每组间隔2米以上。

合理放养

鲟鱼种宜在冬、春季放养,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大且整齐。每平方米网箱放养密度:体重30~50克的鱼种为60~80尾,体重100~200克的鱼种为20~40尾。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0~15分钟。

科学饲喂

养殖鲟鱼,须投喂全价颗粒饲料。饲料营养标准为:蛋白质含量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口裂的1/2为好。鱼种进箱2天内不投饲,让其适应网箱环境;2天后进行投喂,每天投喂5~6次,全箱均匀撒投,一般7天后鲟鱼便喜食配合颗粒饲料。进入正常饲养阶段,每天投喂3次,时间在上午7~8时、中午11~12时和下午6~7时,每次投喂15~20分钟,坚持“四定”原则和“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饲料。日投喂量:水温20℃以下为鱼体重的0.5%~1.5%;水温20℃~30℃为2%~5%。具体应视天气、水温、水中溶氧变化及鱼摄食、生长情况合理调整。

加强管理

网箱要有专人管护,坚持早、中、晚巡箱,做好气温、水温、投饲和发病死鱼等日常记录,细心观察鲟鱼活动和生长情况,当个体间出现大小差异时要及时分箱饲养,避免两极分化。确保网箱安全,严防风浪冲动网箱、敌害损坏网箱、泥沙杂物压沉网箱,并勤检查网箱有无破洞,如有则应及时修补,以防逃鱼。定期洗刷网箱,一般每隔7~10天清洗1次,特别是洪水过后要立即清洗,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认真抓好鱼病防治,平时发现有死伤的鱼要随见随捞,防止污染或相互交叉感染。每隔2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二溴海因0.3克交替化水泼洒于网箱水体及附近水域,以预防鱼病。如发生车轮虫、口丝虫和舌杯虫等寄生虫病,可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克对水全箱泼洒;发生细菌性肠炎病,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痢特灵或大蒜素,连续投喂5~6天,防治效果好。


鲟鱼养殖之运输方法介绍



鲟鱼养殖中有时需要对受精卵、仔鱼和幼鱼的长途运输,运输中均要采取降温措施,这是提高运输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将鱼先放在略高于10℃的水中缓慢降温,再移至6℃左右的水中降温,装箱并在运输中继续用冰块保持低温。鲟鱼苗种的运输通常使用一些韧性比较好的塑料袋。

到达目的地后,一定要做缓苗处理,做好水温调节和水质各项主要指标的调整工作,防止由于水温及水质的突然变化而引起鱼苗在短期内大量死亡。

鲟鱼成鱼运输采取塑料袋充氧运输。由于成鱼的骨板比较锋利,可用纱布将鲟鱼的鳍条包好,用纱布条将整条鱼体进行包裹,这样既不损伤鱼体,又不致因鱼游动而使纱布脱落。然后装入塑料袋,每袋装鱼2~4尾,充氧密封即可。成鱼有时也可采用麻醉剂配液运输或乙醚麻醉运输,使鲟鱼在运输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此时鱼的代谢强度和耗氧量减低,有利于运输中鲟鱼体能的保持。

运输前一天应不喂或少喂,其目的是使成鱼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多余的粪便和因消化食物而过多的消耗水中溶氧,以提高运输的成活率。

鲟鱼经长途运输,或多或少都会受一点损伤,且鱼体受伤后易继发水霉病,所以在放养前应对所有鲟鱼消毒,用浓度2%~3%的食盐水浸洗3~5分钟,或用10~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3~5分钟,能有效防治鲟鱼继发感染。


淡水鱼水霉病


水产类型 淡水鱼
疾病名称水霉病

为害对象 鱼卵、鱼苗和成鱼阶段
疾病概述 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

病原 为水霉菌

症状 鱼卵感染霉菌后,菌丝象根状物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同家鱼卵水霉病相似。轻时,不影响鱼卵孵化,严重时,会造成鱼卵大批死亡;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的水霉病,主要是在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仔细,鱼体外伤严重,又未及时进行消毒,以至霉菌侵入伤口所引起。病鱼的体表和背鳍硬刺顶端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
(1)鱼卵孵化过程中注意保持水质良好,孵化用水需用60目网片过滤,防止杂物混入。对鱼卵水霉病可用0.2%食盐和0.2%小苏打混合液泼洒,停水3-5分钟;或先用25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8小时后再用10毫克/升的敌敌畏泼洒,均可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预防鱼苗至成鱼阶段的水霉病,首先应注意拉网和转运操作过程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患病鱼可用2%-3%食盐浸洗5-10分钟,或用1%食盐水加食醋数滴浸洗5分钟,均有较好疗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5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多须须鼬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