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鳚

中文名称多线鳚

关键词 多线鳚、海水鱼
拉丁名称Ernogrammus hexagrammus (Temminck et Schleg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绵鳚科

拉丁科名Zoarcidae

中文属名多线鳚属

拉丁属名Ernogram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朝鲜、日本。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两颌、犁骨和腭骨具齿,鳃孔宽阔,伸达头部腹面。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体被细小圆鳞,体每侧有3条具短分支的侧线,分支末端有小孔,背鳍全由鳍棘组成,腹鳍喉位,1鳍棘4鳍条,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栖息于近岸礁石和海藻间。

海(洋)生。

相关知识

多线盘鮈


[学名]: Discogobio multilineatus Cui, Zhou and Lan, 1993
[资源名称]: 多线盘鮈
[形态特征]:
 
体长,前部粗壮,呈圆筒形,自腹部起点向后略侧扁,背缘微外凸,腹鳍起点之前的胸腹面平坦。头较小,但其长度大于体高。吻部圆钝突出,稍平扁,吻端两侧各具角质大型珠星1枚,且具多数不发达的小珠星。口下位,呈弧形。吻皮下包,盖于上颌,边缘纵裂,并有小乳突。吻皮与上颌分离,上唇消失。下颌与下唇分离,下唇宽阔,有吸盘,吸盘中央为一小而光滑的肉质垫,周缘前面及两侧有隆起的皮褶,呈马蹄形,与外周薄片分开,后缘游离,与肉质垫间无明显界线,马蹄形隆起及两侧的乳突较其余部分的为大。眼侧上位,眼径小于眼间距,眼间稍隆起。鼻孔距眼较距吻端为近。须2对,均较短小。体鳞片中等大,腹面近胸部鳞片小,清晰可辨。侧线完全。 背鳍无硬刺,起点位于腹鳍的前上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部稍近。胸、腹鳍平展,胸鳍后伸远不及腹鳍起点。腹鳍后伸超过肛门。臀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尾鳍基为近,后伸不达尾鳍基部。肛门位置紧靠臀鳍起点。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巴马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红水河。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河底层,以有机碎屑、固着藻类和底栖生物为食。

远东多线鱼


中文名称远东多线鱼

拉丁名称Pleurogrammus azonus Jord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六线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Hexagrammoidei

中文科名六线鱼科

拉丁科名Hexagrammidae

中文属名多线鱼属

拉丁属名Pleurogram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主要生产国为日本、韩国、美国和前苏联。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头顶上有一强嵴突,头部部分被鳞,体侧有5条侧线,背鳍连续,无凹刻,有21-23弱鳍棘,25-29鳍条,臀鳍无鳍棘,有24-30鳍条,尾鳍分叉,脊椎骨59-62。体上无明显横带,鳞片小,侧线鳞157-179。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产卵季节自9月至翌年2年,幼鱼生活于海的近表层,随着生长而体色变成灰色。


[学名]: Azuma emmnion
[资源名称]: 鳚
[形态特征]:
 
体延長,呈长橢圆形或鰻形,侧扁。上下颌具门齿背鳍长,臀鳍硬棘 II, 软条24;腹鳍喉位,背鳍黑褐色,第I-II棘间有一黑斑;臀鳍褐色,鳍緣色深。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印度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淡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礁石区的潮间带或潮池中。捕食红藻、绿藻、水螅、贝类小型甲壳类动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鱼苗与管虫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