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多线鱼

中文名称远东多线鱼

拉丁名称Pleurogrammus azonus Jord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六线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Hexagrammoidei

中文科名六线鱼科

拉丁科名Hexagrammidae

中文属名多线鱼属

拉丁属名Pleurogram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主要生产国为日本、韩国、美国和前苏联。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头顶上有一强嵴突,头部部分被鳞,体侧有5条侧线,背鳍连续,无凹刻,有21-23弱鳍棘,25-29鳍条,臀鳍无鳍棘,有24-30鳍条,尾鳍分叉,脊椎骨59-62。体上无明显横带,鳞片小,侧线鳞157-179。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产卵季节自9月至翌年2年,幼鱼生活于海的近表层,随着生长而体色变成灰色。

相关知识

多线盘鮈


[学名]: Discogobio multilineatus Cui, Zhou and Lan, 1993
[资源名称]: 多线盘鮈
[形态特征]:
 
体长,前部粗壮,呈圆筒形,自腹部起点向后略侧扁,背缘微外凸,腹鳍起点之前的胸腹面平坦。头较小,但其长度大于体高。吻部圆钝突出,稍平扁,吻端两侧各具角质大型珠星1枚,且具多数不发达的小珠星。口下位,呈弧形。吻皮下包,盖于上颌,边缘纵裂,并有小乳突。吻皮与上颌分离,上唇消失。下颌与下唇分离,下唇宽阔,有吸盘,吸盘中央为一小而光滑的肉质垫,周缘前面及两侧有隆起的皮褶,呈马蹄形,与外周薄片分开,后缘游离,与肉质垫间无明显界线,马蹄形隆起及两侧的乳突较其余部分的为大。眼侧上位,眼径小于眼间距,眼间稍隆起。鼻孔距眼较距吻端为近。须2对,均较短小。体鳞片中等大,腹面近胸部鳞片小,清晰可辨。侧线完全。 背鳍无硬刺,起点位于腹鳍的前上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部稍近。胸、腹鳍平展,胸鳍后伸远不及腹鳍起点。腹鳍后伸超过肛门。臀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尾鳍基为近,后伸不达尾鳍基部。肛门位置紧靠臀鳍起点。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巴马县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红水河。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河底层,以有机碎屑、固着藻类和底栖生物为食。

黄斑低线鱼


中文名称黄斑低线鱼
拉丁名称Chrionema chryseres Gilber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鲬状鱼科

拉丁科名Bembropidae

中文属名低线鱼属

拉丁属名Chrione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稍平扁,后部亚圆筒形,头平扁,头及体部被栉鳞,胸鳍和腹部被圆鳞。侧线完全,低位,自胸鳍基部上仿向下弯曲,沿体侧下部后延至尾鳍基。口大,前位,下颌微突出,两颌、犁肌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上颌骨外露,无皮瓣,眼大,侧上位,眼间隔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2个,分离,6鳍棘16-17鳍条,第1枚鳍棘不呈丝状延长。臀鳍24-25鳍条,尾鳍圆形或截形。侧线鳞70-89,体具暗色不规则斑纹及黄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水鱼。

多鳍鱼


中文名称多鳍鱼


拉丁名称Polypterus bichir Geoffroy

英文名称Nile bichir, bichi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腕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Brachiopterygii

中文目名多鳍鱼目

拉丁目名Polypteriformes

中文科名多鳍鱼科

拉丁科名Polypteridae

中文属名多鳍鱼属

拉丁属名Polypte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栖息于非洲。

形态特征
菱形硬鳞,具喷水孔;背鳍具5-8离(小)鳍,每1离鳍各具1棘并附有1或数鳍条。胸鳍基底为可动性肉质叶,鳍条附骨化辐状骨上,而辐状骨又接在中间一快大的中鳍基软骨板和2骨化的棒状前、后鳍基骨上,并不直接与肩胛骨和乌喙骨连接。无间鳃盖骨。具一对喉板。头骨似古鳕目。上颌骨完全与脑颅结合。无内鼻孔。鳔2叶,内多分隔,开口于食道腹面,可进行吸收,心脏有动脉圆锥,有后大动脉。体延长具腹鳍,最长达1.2米大多数小于30毫米。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成鱼主食鱼类,仔鱼有外鳃。

毛足鱼(线足鲈)


[学名]: 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Pallas)
[资源名称]: 毛足鱼(线足鲈)
[外文名]: Giant gouramy, Spotted gourami, Blue gourami
[别名]: 毛足鲈
 
[形态特征]:
  体近椭圆形,极侧扁,头长远小于体高。吻长小于眼径。口上位,下颌突出。眼间较宽,眶骨下缘游离,具锯齿。鳃盖骨的外缘亦具细锯齿。头及体均被有较大栉鳞。背鳍和臀鳍具硬棘。腹鳍胸位,鳍棘退化,第一鳍条呈长丝状,可伸过尾鳍基;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  [原产地区]:西双版纳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不详  
[地理分布]:澜沧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池塘、沟渠微流水环境,要求水质清新,伴有水生植物的水体,主食浮游生物。

远东拟沙丁鱼


中文名称远东拟沙丁鱼

拉丁名称Sardinops melanostic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True sardine, Spotted sardine, Japanese sardine, Japanese pilchard

异名远东沙瑙鱼,Sardinops sagax (Jenyns, 1842)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鲱形目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鲱亚目

拉丁亚目名Clupeoidei

中文科名鲱科

拉丁科名Clupeidae

中文属名沙瑙鱼属

拉丁属名Sardinop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鳃盖骨下部有明显辐射状线纹。第一鳃弓弯曲处的鳃耙特短,被上鳃骨上的长鳃耙所重叠;上颌骨后端达到或几达到眼中央下方,体侧鳞片几同等大小。海洋中上层滨海集群鱼类。体侧背上方有1系列小黑圆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多须树须鱼


中文名称多须树须鱼

拉丁名称Linophryne polypogon Regan

异名多须丝角鮟鱇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鮟鱇亚目

拉丁亚目名Ceratioidei

中文科名丝角鮟鱇科

拉丁科名Linophrynidae

中文属名丝角鮟鱇属

拉丁属名Linophryn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东北部,我国产于东海冲绳海槽的海域中。

形态特征
体短而侧扁,头大,口大,稍斜裂。上颌骨细长,下颌常具一短小缝合棘,齿颇强,两颌齿较少,2-3行,犁骨和上咽骨具齿,颏部具分支状须,鳃孔狭,位于胸鳍基部稍下方,体光滑无鳞,背鳍棘短,位于吻部,拟饵体大,具皮瓣或丝状突起,背鳍、臀鳍后位,均具3鳍条,胸鳍17,支鳍骨3,第二块宽,尾鳍9,蝶耳骨棘和前鳃盖骨很发达,雄鱼成体寄生。鳃盖条5,体长为体高的1.5倍,为头长1.8倍。颏部具分支状须,蕨中始于下颌后端后下方,须在基部分成14分支,并各具1端发光器,背鳍棘位于吻背部正中,端部具发光的球状拟铒体,周围无皮瓣突起,代之以17根分支丝状突起,背鳍、臀鳍短小,后位,胸鳍上侧位,全光滑无鳞,体黑褐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线鳗


中文名称 线鳗
拉丁名称 Nemichthys scolopace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线鳗科
拉丁科名 Nemichthyidae
中文属名 线鳗属
拉丁属名 Nemichtyy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很细长,稍侧扁,尾端具延长细丝。头小。两颌延长,上颌上翘,下颌下弯,不能闭合。肛门在胸鳍下方,背鳍始于胸鳍前上方。侧线孔3行。成熟雄体两颌变短,无齿。前鼻孔管状。

线纹舌鳎


[学名]: Cynoglossus lineolatus
[资源名称]: 线纹舌鳎
[外文名]: lined tongue-sole
 
[形态特征]:
 
背鳍101~104;臀鳍77~80;腹鳍4;尾鳍9~10。侧线鳞7+78~82。 体长79.5~96毫米。体甚侧扁,延长,呈舌形的扁片状,背腹缘凸度相似,均颇低,后部渐辐合。体长为体高3.7~4.16倍;头长4.46~4.67倍。头部略短,长度约与高度相等或高度多少稍大,背腹缘均呈圆凸。吻部略短,头长为吻长2.54~2.91倍,约与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相等或略长;前端钝圆或略钝尖;后下方的鈎状突颇短,尖端约伸至有眼侧下颌连合部下方附近。眼小,头长为眼径11.11~13.46倍,下眼前缘约在上眼中部的下方,上眼至背鳍基底间的距离约为头长的3/10~1/3。眼间隔甚窄,宽度较眼径为小,略呈平坦且被以鳞片。有眼侧的前鼻孔有管,位于下眼的前方,邻近上唇,后鼻孔呈卵圆形,周边隆起,位于眼间隔的前部;无眼侧的鼻孔在上颌的上方,前鼻孔有管,后鼻孔位置较高。口小,口裂呈弧形,无眼侧的弧度较大且唇较厚。口角后端达下眼后缘的下方。牙细小呈绒毛状,仅在无眼侧的两颌呈窄带状排列,有眼侧无牙。犁骨与腭骨亦均无牙。前鳃盖骨被以皮肤与鳞片,边缘不游离。鳃孔窄,左右鳃盖膜横过峡部相愈合且不与峡部相连,峡部甚窄。无鳃耙。肛门偏在无眼侧。无幽门盲囊。椎骨9+40。 两侧均被以略小的栉鳞。除尾鳍基部外,各鳍均无鳞。有眼侧有2条侧綫,背鳍基底至上侧綫间有鳞片3~4行,上中侧綫间有12~13行,中侧綫至臀鳍基底间有22~23行;无眼侧无侧綫。 背鳍、臀鳍与尾鳍连接为一,鳍条均不分枝。背鳍起点在吻部近前端的背方,在上眼上缘延长綫的上方,头长为最长鳍条2.39~2.93倍。臀鳍起点在鳃盖后缘略后的下方,高度与背鳍的相似。无胸鳍。有眼侧的腹鳍位于腹缘正中綫上且与臀鳍相连,头长为最长鳍条3.84~5倍;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长度约为头长的2/5~1/2。 有眼侧呈灰褐色,体侧鳞列或有纵綫纹。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沿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海洋底层鱼类

金线鲃


中文名称金线鲃

拉丁名称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grahami (Regan)

英文名称Kunming goldline-barbel

异名波罗鱼、金线鱼、小洞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金线鲃属

拉丁属名Sinocyclocheilus Fang,1936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胸鳍条1,15-16;腹鳍条1,8;臀鳍条3,5。鳃耙5-7。下咽齿3行,2.3.4-4.3.2。侧线鳞60[(22-24)/(9-10-V)]65;背鳍前鳞46-49;围尾柄鳞40-42。

标准长为体高的3.8-5.0(xs=4.30.45)倍,为头长的3.5-3.9(3.70.13)倍,为尾柄长的4.4-5.5(4.90.26)倍,为尾柄高的8.1-10.0(9.10.62)倍。头长为吻长的2.7-3.1(2.90.13)倍,为眼径的4.3-5.6(4.80.33)倍,为眼间距的3.7-4.5(4.00.23)倍。

体侧扁。头的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尖,吻皮盖在上唇基部,其与前眶骨分界处有一小缺刻,即是吻须着生处。鼻孔位于眼的前上角,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眼在头侧的前上位,其上缘接触到头背部轮廓线。吻须和颌须等长或前者较短,颌须向后伸,接近眼后缘的垂直线。口亚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直达颐部,但左右不相连。鳃膜在前鳃盖之前,在眼窝之后垂直线上与鳃峡相连,其间隙很小。鳃孔上角位于眼上缘水平线上。

背鳍外缘稍内凹或平截,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变粗变硬,其后缘具有锯齿,顶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背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比距吻端为近。胸鳍向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向后伸不达臀鳍起点。臀鳍起点紧接在肛门之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向后伸不达昆鳍基。尾鳍又形,最长鳍条约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0倍。

鳞片小,侧线鳞较大。侧线完全,从鳃孔上角向下弯曲,以后平直伸入尾鳍基的中央。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3行,顶端弯曲。鳔2室,后室较长,为鳔全长的66%。肠细长,约等于标准长的1.2倍。腹膜灰白,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鳍基部没有显著的鳞鞘。

体背部灰暗色,腹部灰白色,头背部及侧线以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随个体而有差异。胸鳍、背鳍及尾鳍较黑,腹鳍和臀鳍灰白。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面较开阔地带,主食浮游动物、水年动物、水生昆虫等,在繁殖期游至呖连有泉水的溶洞中产卵孵化。一般体长为100-230毫米,质量50-250克。

淡水生。

人工养殖多宝鱼饲养投喂


多宝鱼和大菱鲆是同种鱼类,大菱鲆,是鲆科,菱鲆属鱼类。为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海洋底栖鱼类。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称多宝鱼。

人工养殖多宝鱼饲养投喂

1、多宝鱼对饲料的基本要求是高蛋白、中脂肪,与其他肉食性鱼类相比,它对脂肪的需求略低一些。如果长期投喂高脂肪饲料,则会降低肝脏的功能。为了使多宝鱼健康生长,必须投喂适宜多宝鱼各生长阶段所需的饲料。苗种期(包括稚幼鱼期)要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45~56%;养成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50%。多宝鱼对脂肪的需求较低,苗种期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为10%左右,养成期为10~13%。最适的C/P比(能量与蛋白比),苗种期为65%左右;随着鱼的生长,养成期饲料的C/P比提高到65~76%;出池前所用饲料C/P比达到80%。

2、多宝鱼养殖所用的饲料要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其中包含有适量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所用饲料要容易投喂,饲料颗粒成型良好,在水中不易溃散。在选购饲料时,应检查饲料标签是否标明以下内容:应标有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字样,以明示产品符合GB13078的规定;标明主要成分保证值,即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食盐、水分、氨基酸等的含量;标明生产该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规格、型号、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等。为杜绝病源生物从饲料中带入养鱼池内,建议工厂化养殖禁止使用湿性颗粒饲料和任何生鲜料。

3、由于多宝鱼属于变温动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摄食量有很大差异。一般在苗种期日投饵率在6~4%,长到100克大致为2%左右,长到300克以上大致掌握在1~0.5%。

通过以上关于多宝鱼饲料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多宝鱼吃什么,多宝鱼的养殖我们不但要重视日常的饲养管理技术,同时也要重视日常的喂养方法,特别是要根据多宝鱼的食性来进行合理的喂养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92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丁氏[鱼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