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矛尾鰕虎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8

中文名称拟矛尾鰕虎鱼

拉丁名称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 (Bleeker)

英文名称taileyed goby, lancet-tail goby,barbed-chin gob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拟矛尾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arachaeturichthys Bleeker,1874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印度洋非洲沿岸至西太平洋、南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台湾海峡和东海。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Ⅵ,Ⅰ-10。臀鳍条Ⅰ-9。纵列鳞29。鳃耙14。脊椎骨24。

体长为体高的5.7倍,为头长的4.0倍,为尾柄长的6.7倍,为尾柄高的10.0倍,头长为吻长的3.3倍,为眼径的4.5倍,为眼间距的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头略平扁。口端位,斜裂。两颌等长,上颌骨伸达眼中部下方。下颌腹面两侧各具一纵行短须,额部两侧各具一纵行较长小须。上下颌齿多行。鼻孔每侧2个。眼大,上侧位。眼间隔狭,微凹入。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都相连。体被大栉鳞。头部、胸部及腹部均被圆鳞。腹膜白色。鳔大。肠粗短。

背鳍2个。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部后上方,仲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基底较长,几达尾鳍基。臀鳍基底较长,几达尾基。胸鳍尖长,基都较宽,伸达臀鳍起点。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短于头长。尾鳍尖形。

体棕褐色,腹部浅色。各鳍灰黑色,尾鳍基部上方具一椭圆形白边黑色暗斑。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河口和近海底层。

海(洋)生。

相关推荐

矛状拟平牙鰕虎鱼


中文名称矛状拟平牙鰕虎鱼

拉丁名称Pseudapocryptes lanceolatus (Bloch et Schneider)

异名Pseudapocryptes elongatus (Cuvier, 1816)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拟平牙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seudapocryp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印澳群岛至南太平洋塔希提群岛,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前部近圆筒状,后部侧扁,被细小圆鳞,纵列鳞约200,头部近圆筒形,全部或几全部被鳞,眼小,口裂近水平状,两颌约相等。颌齿1行,尖细,下颌齿几呈平伏状,缝合部后端每侧1犬齿。舌端圆形,鳃孔亟宽,峡部宽,第1背鳍5鳍棘,第2背鳍1鳍棘27-30鳍条,臀鳍1鳍棘25-29鳍条,尾鳍尖长。2背鳍相连,第1背鳍鳍膜微连于第2背鳍,头长为眼径的6.0-7.0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斑尾复鰕虎鱼


中文名称 斑尾复鰕虎鱼
拉丁名称 Synechogobius ommaturus(Richardson)
英文名称 spottedtail goby
地方名称 采鲨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 Gobiidae
中文属名 复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 Synechogobius Gill,1862
分布类别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呈圆柱状,后部侧扁且细。头宽而扁平,最宽处一般均大于体宽。口端位,斜裂。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有锐利的牙齿,外行齿不分又。舌端游离,前缘平。吻长,前端圆钝,吻部中间显著隆起。前鼻孔呈小管状。眼小,侧上位。鳃裂宽大,鳃膜与峡部相连。头部及身体上均披细小栉鳞,尾柄上鳞片较大。第1背鳍在身体前部,起点至吻端的距离等于或稍大于至臀鳍起点的垂直距离。第2背鳍很长,起点在肛门的垂直上方或稍前。胸鳍很长,末端超过腹鳍末端。腹鳍愈合,呈圆盘状,腹鳍边缘呈锯齿状。臀鳍起点在第2背鳍的第4~5分枝鳍条垂直下方,末端与第2背鳍末端相对。尾鳍尖圆。鳔1室。腹腔膜黑色。肠长为体长的0.9~1.3倍。无侧线。背部灰褐色,腹面白色,背鳍有数行黑色小点。胸鳍黄褐色。腹鳍、臀鳍呈浅金黄色。尾鳍黑色,外缘镶有金黄色的边,尤其是下部更为鲜艳。
生活习性 是一种底栖小型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海里,也能适应咸淡水生活,斑尾复鰕虎主要食物为小鱼(塘鳢、鰕虎、罗汉鱼、[餐]条等),蟹,虾,糠虾等。

美尾颌鳞鰕虎鱼


中文名称美尾颌鳞鰕虎鱼

拉丁名称Gnathloepis calliurus Jordan et Seal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颌鳞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Gnathloep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我国分布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大栉鳞,纵列鳞24-32,头部侧扁,颊部和鳃盖被大圆鳞。口中大,口裂斜,上颌或下颌突出,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有时下颌外行齿最后1枚呈犬齿状。舌端截形或微凹形。峡部窄。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8-11鳍条。臀鳍1鳍棘8-11鳍条,尾鳍钝圆形。第2背鳍1鳍棘10鳍条,纵列鳞28-30,眼上1黑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尾纹裸头鰕虎鱼


中文名称尾纹裸头鰕虎鱼


拉丁名称Chaenogobius annularis Gill

英文名称folktongue goby,floating goby

异名鲇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裸头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haenogobius Gill,1859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西北太平洋,我国见于黄海、渤海、图门江。

形态特征
背鳍Ⅴ-Ⅵ,Ⅰ-9-11;臀鳍Ⅰ-8-10。纵列鳞61一61。鳃把9-11。椎骨32-33。

体长为体高5.2-6.6倍,为头长2.9-3.2倍。头长为吻长3.0-3.8倍,为眼径5.6-6.8倍,为眼间距4.8-5.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8-2.2倍。

体细长,前部略呈圆柱形,后部渐侧扁。头较尖,吻较长。口大。端位,口裂稍斜。下颌突出于上颌。上颌后端仲达眼中央的下方。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位于头前部侧上方。眼间距宽。平坦。鳃孔小,鳃盖膜连于峡部。两背鳍分离;第一背鳍低于第二背鳍,第二背鳍起点在臀鳍起点之前。胸鳍低。腹鳍愈合为一,椭圆形。尾鳍圆形。

体灰褐色,体侧有不规则褐灰色云斑。头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背鳍、尾鳍有数行不连续的灰黑色斑条。臀鳍边缘灰黑色。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矛尾鱼


中文名称矛尾鱼


拉丁名称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英文名称lobe fins fish, latimeria, coelacant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空棘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oelacanthimorpha

中文目名空棘目

拉丁目名Coelacanthiformes

中文科名矛尾鱼科

拉丁科名Latimeriidae

中文属名矛尾鱼属

拉丁属名Latime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在科罗摩群岛和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发现。

形态特征
原型鱼,由三叶组成,无内鼻孔,鳔无肺的功能,已骨化。有一对喉板。圆鳞。无鳃盖条。鳞质鳍条不分枝,偶叶状,从中泥盆纪直至今都有发现。成体可达1.8米。

生活习性
3.510%-3.525%盐度的海域。

繁殖习性
卵胎生,卵径90毫米,胎儿在子宫全长330毫米。肠有螺旋瓣,动脉圆锥发达;无泄殖腔。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8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短钩须鳎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