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光唇鱼

中文名称大鳞光唇鱼

拉丁名称Acrossocheilus ikedai (Harada)

异名Poropuntius ikedai (Harada, 1943)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海南岛昌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4,8;胸鳍条1,14-15;腹鳍条1,8;臀鳍条3,5。鳃耙16-18,下咽齿3行,2.3.5-5.3.2。侧线鳞30[6/(2.5-3-V)]32;背鳍前鳞12-13;围尾柄鳞14。

标准长为体高的3.0-3.5(xs=3.30.14)倍,为头长的3.9-4.5(4.20.15)倍,为尾柄长的6.1-7.7(6.90.39)倍,为尾柄高的8.7-9.5(9.10.23)倍。头长为吻长的2.6-3.2(2.90.17)倍,为眼径的3.1-4.1(3.70.28)倍,为眼间距的2.0-3.3(2.70.28)倍。

体延长,侧扁,背部呈弧形,腹部稍扁平。头中等大,近锥形而侧扁。吻圆钝,向前突出,吻长稍短于眼后头长;吻皮止于上唇的基部,在前眶骨前缘有一沟裂。须2对,细长,吻须比颌须稍短,可达眼中央下方,颌须位于口角,后伸超越眼的后缘。口下位,呈浅马蹄形,上颌后伸达到鼻孔之后下方,唇简单,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上唇紧贴于上颌之外,下唇分两个侧瓣,较肥厚,为斜行的唇后沟所限,沟前端相距为眼径的2/3,侧瓣之间为下颌外露的部分,其前缘具角质。眼较大,位于头侧的前上方。跟间宽,较隆突,大于眼径,约为眼径的1.6倍(大鱼),或几相等(小鱼)。鼻孔位于眼的前上角,离眼前缘比吻端为近。鳃膜于前鳃盖骨后缘下方与鳃峡相连,鳃耙近似三角形的片状,排列较疏,下咽齿多数侧扁,齿冠成一斜面并具一顶钩,主列腹面第一枚齿很小,第二枚齿较大。

背鳍外缘稍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的硬刺,顶端柔软,等于头长或稍短,其后缘具发达锯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比吻端为近。腹鳍和胸鳍几乎等长,其起点和背鳍起点相对。胸鳍后伸不达腹鳍,间距2个侧线鳞。腹鳍后伸不达臀鳍,间距1-2个侧线鳞。臀鳍起点距腹鳍和尾鳍相等,或前后稍有移动,后伸将达到尾鳍基(幼鱼不达)。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前方。尾鳍叉形,上下叶几等长,最短鳍条为最长鳍条的1/3(小鱼)或更长(大鱼)。

鳞较大,在鳃峡和胸部鳞变小,腹鳍基具狭长的腋鳞,背、臀鳍基部均有鳞鞘。侧线从鳃孔处略向下弯,径行于尾部的中轴。

体色在侧线的上方色暗,下方色浅,每一鳞片的后缘黑色,尾鳍基有一黑斑,各鳍微黑,体侧没有垂直黑条。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阅读

云南光唇鱼


中文名称 云南光唇鱼
拉丁名称 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 Regan
地方名称 马鱼,娄虾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 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头小,锥形,吻圆钝。口下位。下唇侧瓣较厚,但中部未接触。下颌外露,无角质缘。须2对,颌须大于眼径。吻须仅及其1/2。背鳍刺发达,后缘具强锯齿。成鱼体侧无斑纹。
生活习性 中下层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

窄条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stenotaeniatus Chu and Cui in Chu and Chen, 1989
[资源名称]: 窄条光唇鱼
[形态特征]:
 
体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弧度与背缘相当。头中等大,侧扁。吻向前突出,吻长约等于眼后头长,吻皮下垂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口下位,呈马蹄形。唇厚,上唇完整,上颌末端伸至鼻孔下方。上下唇连于口角。下唇分左右两瓣,唇后沟不相通,其间距约为口宽的1/3。下颌前部裸露,革质。须2对,口角须较长。眼中等大,侧上位。鳞片中等大,排列整齐。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部具一狭长腋鳞。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具细锯齿,末端柔软分节。背鳍起点位于吻端至尾鳍基的中点或稍偏前。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臀鳍紧接肛门之后。尾鳍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宜山市、融安县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柳江,广西外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水流较缓的江河处,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

河口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krempfi(Pellegrin et Chevery)
[资源名称]: 河口光唇鱼
[外文名]: He kou guang chun yu
 
[形态特征]:
 
体较侧扁。背缘和腹缘隆起。头中等大。吻略钝,向前突出。口下位, 马蹄形。须2对,纤细。鳞中等大,前胸部较略变小。身体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麻栗坡县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不祥  
[地理分布]:元江水系等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元江水系等,栖息环境多为江河缓流水。

长鳍光唇鱼


[学名]: Acrossocheilus 1ongipinnis(Wu)
[资源名称]: 长鳍光唇鱼
 
[形态特征]:
 
体较高而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较高。头较小,呈三角形,吻尖,向前突出,吻长约眼后头长。口较小,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伸至鼻孔的下方。上唇紧贴上颌外表。下唇两侧瓣相距为口宽的1/3。下颌前缘露出唇外,具角质薄锋。唇后沟中断。须2对,口角须较吻须长,约等于眼径。鼻孔近眼前缘。眼较小,侧上位,稍近吻端,眶间隔明显隆起。鳞片中等大,排列整齐,胸部鳞片略小。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及臀鳍基具鳞鞘,腹鳍基部具2 枚腋鳞。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具强锯齿,末端分节。背鳍长于头长,较大个体末根不分枝鳍条和第1根分枝鳍条末端延长成丝状。背鳍起点稍前于腹鳍,约在吻端与尾鳍间的中点,或稍近吻端。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臀鳍后伸不达尾鳍基。尾鳍深叉形。肛门紧靠臀鳍之前。 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齿主行外侧第1枚齿极细小,第2枚齿粗大;其余齿细长,咀嚼面倾斜稍凹,顶端尖而带钩曲。 体侧有5条橙红色垂直横带,上宽下窄。各鳍浅黄色,尾鳍内缘有黑色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柳州、百色、河池、龙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广西分布于漓江、柳江、红水河、左江、右江、北仑河。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大河,以固着藻类为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及达虾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