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鳗鲡越冬池培育鳗种

上海市宝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开拓外向型经济,在上海水产大学共同合作下,因陋就简,对原有的越冬房和福寿螺养殖池稍加改造,配以蔬菜塑料大棚和小型茶水炉保温,组合成简易的封闭式自来水循环养鳗池,获得鳗种培育成功。

该站利用简易越冬池进行恒温培育鳗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用6只面积为9平方米、水深0.5米的小水泥池,养15.195千克(规格为每公斤6600尾)白仔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28千克;用容量为0.6立方米的茶水炉和蔬菜塑料大棚加温、保温,使水温保持在2527℃,水源为经过去氯处理的自来水,循环过滤使用。饲养期间重视夜间引食,投喂水蚯蚓少量多次,灯光诱苗;白天加强饲养管理,控制水质,并辅以药物防治病害。经过三个来月的饲养(3月10日6月10日),鳗种平均规格为1.02克,成活率达91.4%,并当年回收所有投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日本鳗鲡鳗苗运输


利用鳗苗擅长皮肤呼吸的特点,运输鳗苗多采用特制的木箱进行干运。木箱长方形,箱底和箱壁上都有气窗,窗上装有眼孔为11.5毫米的金属网或塑料纱,以便通气和漏水。这种干运法比水运的装载量大,又便于管理,长7080厘米、宽4050厘米、深1012厘米的木箱,可装运鳗苗2公斤。装运时先在箱底上铺上数层洗净的纱布或脱脂棉,其中填衬泡沫塑料为最好,加水浸湿,然后放入鳗苗,56个箱重叠起来,最上面一个加盖。这样装运56小时很安全。若运输时间更长时,最上面需加一个盛冰箱,放入碎冰块,使其不断滴下冷水,以降低下面各运输箱内的温度,并保持鳗苗的湿润。这时装运鳗苗的箱子可不铺纱布或棉花,这样运输30个小时,成活率仍达到80%以上。

鳗苗运输也可采用塑料袋充氧密封湿运,尼龙袋要用双层,规格为(3223640.06)2的聚乙烯袋,加水3公斤,装入鳗苗1公斤,挤出空气后,充入氧气56升,将袋口扎紧,每箱装二只塑料袋,中间放盛冰的规格为(34420.06)2的小塑料袋,装入套袋(5942450.05)后一起放入纸箱,这样在812℃的温度下运输12小时是很安全的。

日本鳗鲡鳗苗的暂养


到目前为止,鳗鲡的人工繁殖还没有成功,鳗苗靠天然捕捞而获得。我国海岸线漫长,鳗苗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鳗苗2030吨。每当鳗苗汛期来临时,沿海和河口开始进行捕捞,捕捞到的鳗苗集中暂养后再运输到养殖场。

(1)网箱暂养法。是目前暂养苗和转运站停放鳗苗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较简单,效果较好。一般箱为长方形,置于木架框内而半浮于水面,其大小视实际需要和便利操作而定。箱布宜用3040目的尼龙筛绢或丝绢,过密不利箱内外水的流通,易造成缺氧;过稀则要逃苗。为减少昼夜水温差幅度和提高暂养能力,箱深要1米以上。使用时,箱上沿离水面至少有30厘米的距离,防苗爬出。苗入箱后要加强管理,每天洗刷箱布一、二次,以免脏物阻塞布孔,并及时捞除箱内的死苗和脏物。下雨天苗很活跃,要防止其沿箱布爬出。暂养密度在水质清新、箱内外流通良好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水体为68公斤。此法既经济又简便,但暂养时间不能过长。

(2)淋水法。少量鳗苗短期暂养,可用水桶、木盆等日常容器,或用尼龙筛绢等用作暂养箱,在温度5-10℃时,一个容器放苗0.5Kg左右,每隔3小时-5小时用淡水淋洗一次,但容器内不能积水。

(3)暂养池。用水泥建造,适用于大量暂养。池面积几十至几百平方米不等,深1.0-1.2m,用空气压缩机或龙头喷水增氧。当水温17℃时,每平方米暂养3Kg-4Kg,进出水口均要安装30-40目的滤水纱窗,严防逃苗。运输前要停食暂养2-3天。

日本鳗鲡鳗苗的筛选和分养


鳗鲡养殖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0.11克白仔培育到2克的黑仔叫白仔培育阶段;从2克黑仔培育到10克鳗种为黑仔培育阶段;把鳗种培育到20克左右幼鳗叫鳗种培育阶段;把20克左右的幼鳗养殖成250克以上的商品鳗叫成鳗养殖阶段。

鳗苗由于健康状况不同,摄食机会有异,经过一段时间饲养,造成个体差异很大,尤其是一级池,若鳗苗个体大小悬殊,会出现弱肉强食,饥饿时还会互相残杀。同时,由于体重的增加,相对密度增大,若不及时分养,势必影响小规格鳗鱼种的生长率和成活率。而不同规格的鳗苗种,在饲养管理上也不尽相同,故分养选别以后就能更好地饲养和管理。鳗鱼种的选别分养,一般1520天进行一次,露天池分养到9月份为止。在炎热的夏季,应在早晨利用气温降低时的有利时机进行。为了防止鳗苗种在分养操作中由于腹中有食物而容易受伤,在分养前必须停食。一级池和二级池中体重1克以下的鳗种由于苗小体弱,只要在分养前一天下午停食即可;分养较大规格的鳗种要停食一天。

在筛选之前,先用网箱将鳗苗集中起来,一般在水泥池饲养的可一次性放干池水,让鳗苗随水流进预先套在排水口的袖网(或三角网)之中,然后再移往事先搭好的网箱内。另一种办法是用饵料把鳗苗吸引到食台后,反复几次用手抄网将鳗苗捞起,余下的再放干池水捕获。筛选工具可用竹制的鳗筛、选别网和木制的选别器

欧洲鳗鲡黑仔鳗的培育


(一)清池、清毒
在黑仔鳗放养前,要做好培育池的清池、消毒准备工作。水泥池的消毒准备工作可参照白仔鳗培育池的方法进行。对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首先要将池排干,尽量去掉池中沉积的淤泥(新池可省去)。让池底充分曝晒,使池底中的腐殖质充分分解。同时要仔细检查池壁、注排水设施,包括拦鱼栅、食场等,如有损坏或渗漏,要及时进行修补。

放养前20天左右,池中注入少量水,使池底浸湿为止,用20~30毫克/升漂白粉或用200毫克/升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池中有害生物。把漂白粉或生石灰事先溶化在少量水中,然后均匀泼洒在池壁和池水中。

放养前2~3天打复水,把清塘后池中的积水排出,注入新鲜水。注水时,为防止大型浮游生物或小鱼虾等进入培育池,可用密尼龙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如发现池中有大型水蚤、锚头鳋幼体等有害生物,可采用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消毒池水,待毒性消失后方可放鱼。

(二)鳗种放养
1.黑仔鳗消毒 黑仔鳗经过捕捞、筛选、搬动等操作,体表粘液部分脱落,皮肤擦伤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故在放养后的当天傍晚,耍立即进行药浴。一般采用盐水或呋喃类药物消毒,切忌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消毒。消毒后需大量换水,保持水质良好,以增进鳗种的食欲。

2.放养密度 白仔鳗经筛选后,可按不同规格分别投放入黑仔鳗培育池内培育。刚刚选别出来的黑仔鳗最好继续在水泥池内培育,再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后,规格大些再进行分养于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有的是将黑仔鳗直接放入砂石底或三合土底池子培育,由于土池自净能力强,加之水质、水温变化相对稳定,培育效果较好,尤其是新建的场,不妨直接使用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进行黑仔鳗的培育。水泥池的放养密度要比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要低些。具体投苗密度见表4-5。

(三)投饲管理
筛选后的小规格黑仔鳗(500~800尾/千克),仍投喂白仔鳗饲料,大规格黑仔鳗(一般规格达500尾/千克)可通过饲料转换的方法改喂特制黑仔鳗(俗称特黑),饲料中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水和油,加水量一般为饲料量的1.3~1.5倍,鱼油添加量一般控制在3%以内。黑仔鳗阶段,由于鱼体仍较小,饲料加工时一定要搅拌制成柔软而膨胀、黏性强、不易溃散的团状后方可投喂。每天投喂2次,即:上午5~6时,下午5~6时。上午投喂量一般占总投喂量的40%,下午占60%。每天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适量,日投饲量的增减一般根据池塘存鳗量、每天吃食状况及鳗鱼活动状况和天气情况而及时调整。

4月底至5月初后分选出来的黑仔鳗,由于正值春夏交接,气候变化大,日温差波动大,故停炉的时间应适当推迟,否则由于早晚水温不稳定,黑仔鳗吃食将出现不正常,尤其水泥池更为明显,养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欧洲鳗鲡有过饱食的摄食习惯,故在高温期,要控制好日投喂量,切忌过量投喂。具体做法如下:
(1)在水源充足、水质条件好、水温可控制在28℃以下时,可适当提高投饵率,一般在3%以上,鱼油添加量可控制在3%左右。尽量让其吃饱,以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2)在水量充沛、但池水水温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一般要采取适度控制日投喂量,日投饵率一般控制在3%以下。同时鱼油添加量控制在1%~2%。如池水水温超过28℃时,摄食状况及消化功能明显下降,要注意防止贪吃的欧洲鳗须过分饱食而产生消化不良导致疾病频发。

(3)在水源供应紧张、水交换量有限、水质管理较差的情况下,日投喂量要严格控制,一般日投饵率控制在1.5%以下,鱼油添加量一般为1%或不添加。此时要密切注视吃食状况,如发现吃食状况差,应及时捞出剩饵。切忌摄食时间长而导致水质恶化的后果。

(4)改进投喂方法,在食台上尽量把饲料铺开或分成两大片,以便有更大的接触空间让欧洲鳗鲡容易摄食,从而缩短摄食时间,减轻对水质的污染(表个6),保证摄食均匀,减少三类苗的比例。

(四)水质管理
在黑仔鳗培育阶段,由于正处于盛夏高温期,所以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具体要求如下:
1.设置栖息台 根据欧洲鳗鲡的生活习性,喜欢在池底群聚静卧,所以在池水的流水处设置一定面积的栖息台让其悬挂于台上栖息,避免鳗鱼钻入砂底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栖息,避开池底水质状况差的生态环境,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从而减少病害发生机率。栖息台一般采用竹制或钢筋做框架,然后用聚乙烯绳编织的各种规格的网做成上、下数层的栖息网,置于池塘中投饵台两侧流水处。栖息台的面积及大小一般根据池塘大小设备,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池子,可设置2~3个;150~300平方米池子,可设置1~2个。每个栖息台的面积一般为3~4平方米,分为4~5层。

2.搭盖遮阳同、膜 在饲养过程中,为了降低水温,保持适宜的生活水温及避开强光刺激,保持池水水温、水质的相对稳定,一般采取在池子的中间走道及投饵台上方搭盖黑色塑料薄膜,在池子的其他部分搭盖这光率达80%的遮阳网,以营造,个幽暗的栖息环境。春冬时,则拆除遮阳网,让阳光照射,以利于池水水温的升高。

3.捞取利饵 每次投饲后要及时捞取剩饵,一般在投饲后的10~15分钟,如发现摄食状况差应立即捞除,以免饵料长时间漂于水中散失污染水质,同时饵料框要及时洗刷干净、晾干。

4.排污 每天早晚投饵后2小时要彻底排污,同时每间隔2~4小时应排污一次,如排污不畅,要用虹吸管吸污,坚持做到每日刷洗池子,定期彻底刷洗池底及池壁。

5.加注新水 要求每天换水量达到100%~12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换水后加满水保持微流水。

6.调节水温 高温期要适当提高水位,以利调节水温,避免水温有较大波动。

7.注意水色变化 经常注意鳗池水色变化,要求土池水色淡绿,水泥池水色清澈见底,透明度要求在40厘米以上。遇暴雨季节,水源水浑浊,水质pH骤降,水温波动大,可适当控制换水量及控制投饵量,同时采用5~10毫克/升生石灰进行调节。雨季过后要彻底洗刷池子,加强药浴防病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打地下水进行水温调节或雨季备用,也可采取将水源水引入土池沉淀过滤后再使用,此时可采用沙滤法或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为,当水源pH偏高时使用明矾,当pH较低时可使用碱式氯化铝,或先施石灰1.0~1.5毫克/升,再使用明矾。

8.定期测定水质理化因子 可采用水质快速测试盒进行水质监测,养殖的池水一般要求水温最好在24~26℃,高温最好不超过28℃,pH6.5~7.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NH+4一N1.0毫克/升,NO-2一N0.1毫克/升,硫化氢0.02毫克/升,水透明度40厘米。

(五)病害防治
黑仔鳗培育阶段由于正处于春夏季节,气候变化大,雨水多,同时水温偏高,由于欧洲鳗鲡不耐高温,适应力下降,所以病害发生的机率明显上升。此阶段主要的病害为细菌性烂鳃病、赤鳍病、赤点滴、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烂尾病等,其中尤以烂鳃病、烂尾病、拟指环虫病的发病机率较高。采用水泥池饲养,水温控制及水质管理方面较容易,但往往在气候突变时,如暴雨季节、寒潮突袭时,池水水温波动大,水质易引起突变而诱发疾病的发生。故要坚持做到定期进行全地泼洒药物消毒及内服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一般每隔5~7天,要采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或其他药物交替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同时每隔10天,可采取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如土霉素、氟哌酸等和助消化的物质,如利胆片、酵母粉、多维等,对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极为有利。采用砂石底或三合土底池子培育黑仔鳗,由于排污工作难以彻底,故养殖时间过长或旧池老化,一般在养殖25天后即明显出现摄食量下降,发病机率上升。要及时进行药物预防。同时定期泼洒10~20毫克/升生石灰或水质改良剂、光合细菌等进行水质调控,减轻水质环境不利因子的影响,减少疾病的发生。拟指环虫病害的发生往往与雨季期间水源水浑浊、水质、水温突变紧密相关,故暴雨过后一定要加强预防药浴工作。如无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可采用定期(10~15天)泼洒2~2.5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20~24小时,或每个月泼洒0.8~1.2毫克/升复方甲苯咪唑,药浴30小时进行预防。

(六)适时淘汰三类苗
个体大小分化显著,是欧洲鳗鲡生长的特性之一,尤其投苗期越迟,其三类苗的比例越高,同时驯食管理的好坏,也直接造成三类苗比例的上升。三类苗可通过改变养殖环境,减少放养密度,同时采用专用特制饲料强化饲养及再投喂水蚯蚓来逐渐降低其比例。但经过2~3次选别的尾苗,长期处于摄食状况不佳、营养状况差的条件下,其体质虚弱,极易诱发病害,从养殖经营管理角度及成本核算上看,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将其淘汰,以减少其交叉感染的机会,从而确保一、二类苗的正常生长。淘汰的时间可根据养殖规模、池子配套情况、水源紧张程度、供热状况等来确定,一般在第三次选别后即可开始淘汰三类苗。

(七)分养
欧洲鳗鲡个体生长速度快慢不齐,大小分化现象较为突出,故养殖一段时间要及时进行选别。一般饲养35~40天选别一次。分养的目的是使个体成长均匀,同时结合清池,彻底清除池底腐殖质和鳗鱼排泄物,以保持池子的整洁,使鳗鱼正常生长。由于欧洲鳗鲡不耐高温,在高温条件下,其对水质变坏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故应尽可能实施分养。分养的次数要多,此为养殖欧洲鳗鲡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同时由于欧洲鳗鲡的皮肤比较薄,如时常清池易受伤死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至关重要。黑仔鳗阶段由于正处于盛夏高温期,故其选别的时间应利用雨天或清晨太阳尚未出来之前分选。选别时一定要做到带水操作,选别地和分养池的水质、水温条件,尽可能一致。此阶段,如鳗种规格已达到150尾/千克以上,除采用竹制的鱼筛操作外,也可采用日本鳗鲡选别器进行选别,选别时要采取微流水喷洒,以保持选别时鳗体体表湿润,避免操作损伤。

日本鳗鲡


中文名称日本鳗鲡

拉丁名称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Japanese eel

异名青鳝、白鳝、鳗鱼、鳗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鳗鲡科

拉丁科名Anguillidae

中文属名鳗鲡属

拉丁属名Anguilla Shaw,180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沿海及沿海江河,辽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和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的16.0-20.7倍,为头长的6.9-7.8倍。头长为吻长的4.4-5.5倍,为眼径的10.7-13.7倍,为眼间距的4.8-6.0倍,为胸鳍长的2.9-3.4倍。脊椎骨108-110。身体细长,前部近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长而尖,约等于或稍大于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垂直间距。口较大,端位,口裂后端仲达眼后缘,上下颌具细齿,唇厚,为肉质。眼很小,位于口角之上方。鳃孔小,位于胸鳍基部下方,左右分离。侧线完全,鳞细而长,隐藏于表皮内。背鳍很低且长,其起点至尾鳍基部为至吻端距离的2.2倍左右,后端与尾鳍相连。脚鳍短圆,位于体侧正中,贴近鳃孔。无腹鳍。臀鳍低而长,与尾鳍相连,尾鳍末端较尖。鳔1室,较小,壁厚,有一管沿其腹面通至食道。胃有盲囊。体腔膜白色。体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无斑点。

生活习性
鳗鲡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每年春季,有大批幼鳗(也称鳗线)成群自海进人长江口。雄鳗通常就在长江口成长,而雌鳗则逆流上溯进入长江的干、支流和与江相通的湖泊中,有的甚至跋涉几千千米到达长江的上游各水系,如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地区。它们在江河湖泊中生长、肥育、昼伏夜出。到了一定的年龄(成熟年龄约5-8年),在秋季又大批降河,游到长江口会同在长江口一带的雄鳗继续游到海洋中进行繁殖。

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摄食强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池养的鳗鲡在盛夏摄食强度降低。

海水/淡水/咸水生。

繁殖习性
鳗鲡的性腺在淡水中不能很好地发育,更不能在淡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活的雌鱼。性腺发育停留在早期阶段,在2-4月间,45.0厘米以下的鳗鲡往往连精,卵巢也难以区别。5月间在波阳湖捕获的鳗鲡,体长45.0厘米以上的个体,雌鱼卵巢为Ⅱ期,卵巢外缘呈锯齿状分叶,透明无色。只有个别个体的卵巢可发育到Ⅲ期。雌鳗鲡的性腺发育成熟是在降河洄游入海后才得以完成。但鳗鲡在太平洋什么区域产卵,现在还不太清楚。卵孵出后成为一种全体透明的柳叶状的仔鳗(叶状鳗),漂流于暖流海面以下,以浮游生物为食。经过变态发育最终成为鳗线,主动游向近岸寻找河口,钱塘江的三江口即以产鳗线著名。

日本鳗鲡池塘单养


将鳗种养成为商品鳗供应市场或提供出口的鳗鱼都称之为成鳗。我国(包括香港地区)吃鳗喜欢愈大愈好,而日本却以250~350克/尾的最受欢迎,价格也较高。目前我国成鳗多出口日本,故规格一般要求在每公斤3~4尾之间。成鳗养殖的过程如下:
1.鳗种放养
在鳗种放养前必须清整鳗池,对池子进行消毒。方法是向池中注少量水使池底浸没为止,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30~50克消毒,或者用生石灰清塘,除去池中的有害生物。然后在放养前23天,把清塘后池中积水排出,换入新鲜水。如果水源是河水,必须用维尼伦筛绢(60~80目)过滤,并且每立方米水须用0.5克晶体敌百虫消毒,杀灭水蚤、锚头蚤等有害生物。鳗种必须经过消毒后才可放养,方法和采用的药物与鳗苗消毒相同。
2.鳗鱼投饲四定法
鳗鱼投饲必须掌握四定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⑴定时、定位能养成鳗鱼定时定位摄食的习惯。鳗鱼在适温条件下,摄食配合饲料后6~8小时,食物从胃移至肠,但完全被消化吸收和排出粪便则需20小时。所以成鳗每天只投饲一次,一般在每天上午8~9时投给。早春、晚秋的早晨水温较低或阴雨天水中溶氧较低时,可推迟1~2小时投饲;而盛夏水温超过30℃以上,要提早1~2小时投饲。这样可提高鳗鱼的摄食量。当鳗鱼养成定时、定位摄食的习惯以后,一到投饲时间,把食台放入水中,鳗鱼就从各处峰拥而至,甚至早在食场等候。这样对减少饵料的流散,提高摄食量,降低饲料系数都有好处。
⑵定质是指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配合饲料不能受潮、变质。制成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太硬了鳗鱼不易取食,太软了又容易流散而污染水质,一般成鳗配合饲料加水1.1~1.3倍,幼鳗饵料1.5~1.7倍。为了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配合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油脂,一定要选用好的鱼油或植物油,已经氧化的油脂不能用。油的添加量随水温不同而有所增减。水温28℃时添加油脂重量为饵料量的6%,水温下降到2025℃时,油的添加量减为3%~4%,水温降到20℃以下时,油的添加量减为2%~3%,或者不添加油脂了。
⑶定量就是根据鳗鱼的摄食、消化情况,投给适量的饲料。成鳗投饲量因鳗鱼规格大小、天气、水温、溶氧、浮游生物组成等不同而相差很大。当天气晴朗,露天池的水温29℃,池水中微囊藻生长良好,透明度20厘米左右,溶氧在每升水5毫克以上时,鳗鱼的摄食量就较大。故一般体重20~30克的鳗种日投饲率为2%~4%(饲料干重占鳗鱼重量的百分比),40~80克的鳗种为3%~5%,100克以上的为4%~8%,但实际上的投饲量还应根据鳗鱼吃食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掌握在投饲后10~30分钟内吃完为适量。
3.天然止水式成鳗池的日常管理
成鳗池由于放养的密度较大,通过一段时间饲养,鳗鱼重量每平方米达到1.5公斤以上,鱼病也较幼鳗时多。因此,做好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十分重要。成鳗池的日常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一勤、二早、三看、四防。
一勤:就是勤巡塘。
每天巡塘三次,凌晨巡塘注意鳗鱼有否浮头,中午巡塘注意鳗鱼吃食后的情况,晚上巡塘注意有无浮头先兆。特别是连续阴雨天,如鳗鱼聚集增氧机旁,就是缺氧的预兆。
二早:就是早放养、早开食。
提倡隔冬放养,开春后随时注意鳗鱼上食场觅食的现象,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就开始试食,水温18℃以上就正式开始投饲了。
三看:就是看吃食、看水色、看天气。
看吃食主要看鳗鱼是大量集中在食场还是散乱,是否抢食或吐食。要研究其原因,调整投饲量或采取措施。看水色主要看池水水色变化,了解浮游生物变化情况,微囊藻是否占优势,浮游动物情况如何等,决定换水数量及微囊藻引种。看天气主要看当时气象情况、并预测变化趋势,便于采取有效措施。
四防:就是防嚎、防病、防逃、防水变。
防嚎就是防止鳗鱼缺氧浮头。鳗鱼浮头往往出现在连绵阴雨、雷雨之前或凌晨。池水中水蚤大量繁殖时,白天鳗鱼也会缺氧浮头。当发现有浮头迹象时,要开增氧机或注入新水增氧,并在增氧机前装网捞除水蚤。
防病就是防止鳗病,要随时注意鳗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如发现鳗鱼摄食量降低,且有离群缓游或死鳗的,要检查研究病况,采取防治措施。
防逃就是防止逃鳗,池塘注水管口要包筛绢,既防止杂物或小鱼虾进入池中,又防止鳗鱼从进水口逃逸。还要注意池塘水位不能过高,防止鳗鱼从池壁上方逃出。发现排水口拦鱼栅、网破损应及时修理。
防水变就是防止池水变恶。露天池水色最好为蓝绿色,上下水色一致,若发现池水水色分层(表层蓝绿、底层灰白)或池水变清、变棕黑色等,都要研究水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4.防止温室养鳗池老化
温室养鳗池经长时期使用后,往往会出现老化现象,养鳗池老化即池水水质不稳定而易恶化,造成鳗鱼生长不良,病害频频发生。养鳗池老化是由于饲养管理中忽视清池消毒工作,致使池塘严重污染所造成的。老化的池水pH偏低、氨氮及亚硝态氮含量高、溶氧量低,在缺氧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沼气、硫化氢等)。在这样的池水环境中,鳗鱼易罹病,而且由于重复感染,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所以对于池塘的老化现象必须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防止温室养鳗池老化的措施如下:
⑴利用筛选分池的间隙时间清池:养鳗池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排污换水外,还应利用筛选分池、干池的间隙时间进行清池,把附着在池壁和池底的腐败藻类、苔藓植物以及其他污物彻底洗刷干净,如果是沙底池,还要用水枪进行深层翻冲,直到看不见污水为止。
⑵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果养鳗池面积大,池水污染不很严重,可以在养殖期间使用水质改良剂改善养殖环境,一般在水深0.8~1米时,每1000平方米泼撒碳酸钙30~40公斤,氧化铁剂10~15公斤,或每1000立方米水体泼洒石灰7~9公斤。
⑶交替彻底清池消毒:养鳗时间长的池子,要交替地进行彻底清池清毒,除进行冲洗、干池曝晒外,还要用生石灰较长时间地满水浸泡,一般水深0.8~1米的池,每平方米用90~100克生石灰浸泡15~20天,同时使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5%)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20~30mg/kg。如果每年都能进行一次清池消毒,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池塘的老化便可得到控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宽额鳢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