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目鱼池塘条件

养殖遮目鱼多在海边建池养殖,鱼池面积由10多亩至300亩左右,而150亩以下则比较容易管理。池塘位置要有利于注排水,堤内最好用砖或石头砌65厘米高。池塘底部要比较平坦,底质最好是淤积肥泥与胶状煤炭土,有利于底栖藻类的生长和收获。尽量使池塘少漏水或不漏水。根据鱼的大小一般分为3种类型的池塘养殖。
(1) 鱼苗蓄养池:池较小,水深一般为15~30厘米,使阳光能照射到池底,利于底栖藻类的生长与繁殖。
(2) 养成池:池较大,水深一般为35~100厘米。
(3) 越冬池:一般在养成池的一角围一个越冬池,并挖一条2~3米深的沟,上面盖草棚,后面筑档风墙。<yZ023.com/p>

相关阅读

罗非鱼池塘高产养殖的池塘条件与鱼种放养



1、池塘条件

罗非鱼成鱼饲养池,应有充足的水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塘面积2000~4000平方米,水深1.5~2米,池底平坦。淤泥厚不超过20厘米,堤坝坚固,不受洪水威胁。放养前,先对池底进行平整,然后用生石灰等药物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清塘后注水并施基肥。注水时进水口加设过滤网,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施基肥以施发酵好的有机粪肥为好。每亩施300~400千克,新开挖池塘可适量多施些。

2、鱼种放养

华南地区一般在3月或4月初放养。奥尼鱼、红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品系尼罗非鱼等生长快,可作为放养对象。放养的鱼种要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鳞片鳍条完整,规格整齐等。通常放养罗非鱼越冬鱼种。也可放养当年早繁育的3厘米的夏花鱼种。南方地区生长期较长,放养夏花鱼种也能养成较为理想的商品规格。每亩可放养越冬鱼种2000~3500尾。若放养当年早繁育的3厘米夏花鱼种,每亩可放养4000~6000尾。


颖鲤养殖的鱼池条件


(一)面积与水深
鱼苗、鱼种池要求底质平坦,淤泥少。鱼池应选择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水质要求清新。混养或主养鲤鱼的成鱼池,一般要求地质较肥,底牺生物丰富,水面较大的池塘。
(二)水域主要理化环境
鱼类的生活和生长与池塘水域理化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适宜的环境能促进鱼类生长。反之,则限制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1.水温
(1)水温与鱼类摄食和生长的关系:水温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不仅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而且还间接影响其他因子的变化,进而对鱼类的生长发生影响。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周围水温的变化而变动。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鱼类代谢加强,摄食量增大,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每增加10℃,鱼类的代谢会增加1~2倍。鲤鱼从15~32℃都能正常摄食;10~15℃之间只能少量摄食。因此生长缓慢;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水温为20~30℃,尤其在23~26℃生长最佳。所以,掌握水温与鱼类的摄食关系,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更有效地促进鱼类生长。
(2)水温与水中溶氧的关系:池塘溶氧,随着水温升高而降低。水温升高还会加速池塘有机物的耗氧,促使鱼类呼吸加快。因此,在盛夏或春夏与夏秋之交,水温变化剧烈时,要注意池塘缺氧而引起鱼类的死亡。
(3)水温与鱼类性成熟和产卵繁殖的关系:鱼类随着水温升高而性晚发育加快。因此,在3月底和4月初,要注意水温变化,以防鲤鱼在池中流产。掌握好水温变化规律,还可提高鱼类的产卵率、孵化率和出苗率。
(4)水温与鱼苗池水深的关系:池塘水温的热力主要来自太阳光的热能。水的透热性能差,传热力弱,光热一般在水面下10厘米处就被吸收掉45%。池塘热能的传播,主要靠风力和水的对流来混和。由于鲤鱼繁殖季节早,池塘水温偏低,因此,鲤鱼苗发塘时,池水不宜太深,这样可使池塘水温上升较快,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
水温对鱼类生长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以上仅是几项主要方面。
2.溶氧
水中溶氧对鱼类生活至关重要,是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
日本千叶氏在水温22℃时,用含氧量2.1~7.2毫克/升的水对鲤鱼做了饲养试验,结果为:鲤鱼的生长、摄食和饲料效率与含氧量有重要关系,其突破点为4.1毫克/升左右。在此之下,其生长、摄食和饲料效率均急剧下降。当水中溶氧低于4毫克/升时,摄食率会降低45%。反之摄食量大,生长快,饲料系数低。一般来讲,一过饱和的溶氧对鱼类影响不大,但他和度很高时,会引起鱼类发生气泡病,尤其鱼苗阶段更应引起注意。
鲤鱼生长的正常溶氧含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最低不能少于2毫克/升,其窒息点为0.3毫克/升。
3.酸碱度
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生长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讲鱼类喜生活在微碱性水域,偏酸性水对鱼类生长不利。鱼类对水域酸碱度的反应是:生存范围是5~10.5,允许范围是6.5~8.5,最适范围是7~8。
在夏季肥水池塘中,pH值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早晨,由于夜间水生生物呼吸,二氧化碳积累,pH值低;白天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减少,pH值升高,达9以上。如果夏季池塘pH值变化范围不大,表现出较稳定的状况,说明池水清瘦,浮游生物少,或是池水老化。出现上述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斑点叉尾鮰成鱼池塘养殖条件与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可从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在放养前必须清整消毒,过滤进水。养殖池的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条件。
斑点叉尾鮰宜实行主养,适量配养白鲢,既可以调控水质,又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资源。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通常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喂养,饲料粗蛋白含量32%左右。饲料类型有沉性料和浮性料,其效果基本相似,浮性料因经膨化工艺其价格偏高一点,但能直观可见鱼的摄食情况,利于掌握投饲量。沉性料对养殖经验丰富者也能掌握其投喂方法和用量,而且饲料成本偏低。饲料投喂量以投喂后15分钟基本吃完为宜,投喂沉性料可在食场摸索几次便可掌握投喂量。生产中亦可采用浮性料与沉性料相结合的方法,先投沉性料,后投浮性料,一般沉性料占80%,浮性料占20%。
鱼种放养量,一般以亩产500~600千克来计算放养量,其中配养白鲢产量100千克左右,斑点叉尾鮰的亩产应为400~500千克。斑点叉尾鮰生长出水规格应适应市场与加工厂的要求,可控制在600~750克/尾,这样亩放养斑点叉尾鮰50~60克规格的鱼种700尾左右,100克/尾白鲢120尾左右。鱼种放养前应先用聚维酮碘等浸泡消毒。

遮目鱼


中文名称 遮目鱼
拉丁名称 Chanos chanos(Forsskal)
英文名称 white mullet, salmon herring, moreton bay salmon,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鼠鱚目
拉丁目名 Gonorhynchiformes
中文科名 遮目鱼科
拉丁科名 Chanidae
中文属名 遮目鱼属
拉丁属名 Chanos
形态特征 体似梭形,稍高;前部稍后,腹部浅弧形.头锥形.眼下缘水平线通过吻端,鼻孔每侧2个,距眼稍远.口小,前位.口裂短,稍倾斜,向后伸达眼前缘下方.体被小圆鳞,排列紧密,不易脱落.侧线完全,伸达尾鳍中央.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近岸产卵.

池塘养鱼的条件


鱼种是养鱼的物资基本,水池养鱼请求鱼各种类齐备,数目富足,规格适合,结实无伤。重要依赖本身培养,只管制止从外埠购进鱼种。因为市场的需求,现鱼种混养规格较多。如草鱼规格有0.75公斤/尾、0.5公斤/尾、0.25公斤/尾、15~25克/尾和昔时延迟滋生培养的抛头鱼5种;鲢、鳙鱼规格有50克/尾、250克/尾;鳊、鲂规格有20~50克/尾、100克/尾;鲤鱼规格有1克/尾、25克/尾。

同种同龄鱼种请求规格分歧,发育优秀,鱼体鳞片完全无创伤,背部肌肉厚,光彩光鲜,泅水生动,溯水性强,体表无寄生虫寄生;离水后尾不曲折,口和鳃盖不张开,跳动不止。

因为夏季水温低,鱼的运动才能弱,在捕捞和养殖历程中不容易受伤,可淘汰豢养时代的病发率和殒命率。是以,食用鱼多在夏季起捕、放养。应选择好天举行放养,以避免雨、雪严寒气象鱼种出水后冻伤。

可凭据水池面积和主养鱼类型,有企图地制作鱼种池,一样平常鱼种池面积占鱼池总面积的15%~20%;也可用食用鱼水池插放鱼种,以知足混养的需求。

鲻鱼池塘养殖技术


放养前的准备。要求池塘面积0.3~0.7公顷,水深1.5~2.5米。池塘要做好出入水闸,严防鲻鱼苗逃逸和其他野杂鱼随水进入池塘。放养前,每公顷水面用茶饼225~300千克或鱼滕精7.5~15千克进行消毒,清除敌害。待毒性消失后施放磷肥、粪杂肥等培肥水质,然后才可放养鱼苗。
放养规格和密度。单养时,池塘水深1.5~2.5米条件下,每公顷放养从海区捕捞的鲻鱼苗(全长10~15毫米)60000尾,或全长7厘米的鱼种22500尾。混养时,根据池塘肥瘦决定放养量,一般每公顷投放数千至15000尾不等。
饲养管理。施肥。一般每公顷施放磷酸盐200千克和硫酸铵225千克,每两星期1次。此外,每次应另施适量的有机肥。在肥水条件下,经过120~170天的生长,鲻鱼能长到500克。投饵。通常投喂的饲料有花生饼、米糠、麦麸、酒糟、海苔等。防泛池。在天气闷热的夏、秋季节,常易发生泛池,养殖过程中应经常巡塘,发现浮头,及时注入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红鱼池塘养殖的放养


用于红鱼池塘养成的鱼种放养量一般在300~600尾/亩。据美国的养殖经验,若水质很好且稳定, 放养密度可大一些。池塘注水在鱼种放养前1~2周进行。放养的鱼种规格小于50毫米。池塘进水后应马 上施肥肥水。肥料的用量视种类和成分而定。一般池水深30厘米时施肥一次;待池水加满后再施肥一 次。投饵开始后,由于残饵及粪便具有一定的肥水作用,一般无需再施肥。

在美国,红鱼的小规格鱼种的养殖方法最早参照于斑点叉尾 的养殖技术。当池水深度达到30厘米 即行放养,然后每天加水深度15厘米,每天投饲3次。若放养的鱼种规格大于15厘米时,在2周内不能形 成合适的浮游生物种群,应立即补施肥料一次,浮游生物密度以水体透明度不超过90厘米为佳。放养时 的水温应在10度以上,红鱼在此温度下即可开口摄食。若寒流经过,使水温下降3~4度时,红鱼仍能存活。

泰国笋壳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

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10℃以下或36℃以上开始死亡。二年性成熟,生殖季节为4~11月,最盛期为5~7月。

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和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一、养殖方法

1.鱼塘要求

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1.5~1.8米的水深,面积3~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2.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pH值在6~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龟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死亡。

3.放苗前的鱼塘处理

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杂鱼和寄生虫等。

4.放苗

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5.饲料的投喂

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水质容易恶化,难以管理,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10天左右再投放1000万~2000万尾的鲮鱼水花。

6.分级养殖

大部分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一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一边培育,养殖至12厘米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一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7.越冬

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12~1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市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死,因此养殖至1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15℃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8.日常管理

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动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9.越冬期的管理

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死亡,也有可能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中毒死亡。基于上述情况,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30厘米,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药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死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二、常见病害

1.体表性疾病

由于笋壳伍的鳞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损伤不易察觉而致病,这是在运输、转塘和分养过程中造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擦伤的鱼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2.水霉病

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防治方法: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0.2克/立方米浓度,隔2天再泼洒1次。

3.寄生虫病

笋壳鱼对寄生虫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虫不会对其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寄生虫大量繁殖,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常用的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敌百虫可使用浓度1~1.5克/立方米。

三、养殖泰国笋壳鱼的效益情况

我们对全区2007年养殖笋壳鱼的农产进行跟踪了解,其中乐平镇叶广泉农户养殖的笋壳鱼最为理想。他基本上能根据泰国笋壳鱼的特性和有关技术要求实施养殖,养殖的笋壳鱼个体较大,而且均匀,其效益也最理想。他于2007年8月25日购进5厘米的泰国笋壳鱼苗52800尾,在一口面积为3.7亩的鱼塘进行培育,10月20日分塘,笋壳鱼种苗已达12厘米(约20克/尾)。其中过塘16500尾在4.6亩的鱼塘养殖,笋壳鱼养殖到2008年8月,部分鱼已达45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8月23日开始陆续上市,养殖时间为一年,至11月16日上市完毕,整个周期为15个月,成活率为88%。上市价格从80元/千克至140元/千克,均价110.8元/千克,期间共投饲料鱼39210.5千克、花费243493元,种苗费56250元,增氧机电费18000元,塘租5875元,搭防寒棚12420元,防病药物(主要是调水剂)4500元,其他杂费8000元。共投入348538元。总卖鱼8068千克,收入893556元。利润545018元,亩利润11.8万多元。饲料系数为4.86。

四、几点体会

1.笋壳鱼适宜在我区推广养殖

经过一年多的养殖,我区水环境条伺:是适合发展养殖笋壳鱼的,而且该品种病虫害发生较少,农户按照技术要求养殖,大苗成活率(5厘米)在75%以上,幼苗(3厘米)也在40%以上。目前市场的需求和效益都十分理想。

2.捕捞操作

在养殖过程中,分塘或捕捞操作不细致,造成笋壳鱼损伤,都会引起大量死亡,因此一般用笼装的方法捕捞。

3.认真注意种苗质量

笋壳鱼养殖成功与否,最大的原因是种苗问题,以前养殖的种苗都是进口苗,大小悬殊,种苗损伤严重,造成大吃小,或放塘即死亡,成活率低,最后养殖失败:因此养殖笋壳鱼最好购买本地孵化的鱼苗,容易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能大大提高养殖成功的机会。另外,笋壳鱼种类多,有泰国笋壳、澳洲笋壳和杂交笋壳,三种笋壳鱼由于习性有差异,卖相和肉质也不同,市场价差别很大,农产购买时必须把好种苗关。

4.注意分塘分规格养殖措施的落实

由于笋壳鱼生长有大小参差的现象,当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在每年的10~11月),应进行一次大、小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大小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

5.养殖该品种的农户应具备资金基础

笋壳鱼的养殖一般需15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而且投入资金数量较大,目前每千克鱼的成本大约需40~60元,以每亩产出商品鱼1500千克计,每亩需投放资金6万~9万元,需要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这对养殖户是一大考验。

6.市场前景

2008年上半年,商品规格(450~750克/尾)笋壳鱼塘头价格140~160元/千克,养殖效益非常可观,下半年由于高端消费市场的萎缩和进口笋壳鱼的冲击,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至目前的90元/千克。但目前笋壳鱼养殖户也没有太多的担心,因为之前笋壳鱼的利润比较高,如今的这个价格还可以保持有一定的利润,对于该鱼的价格走势,普通养殖户难以预测,关键是用心养好鱼,提高养殖技术,尽量降低养殖成本,这才是应对市场最有效的手段。

草鱼池塘人工养殖技术


草鱼为常规养殖鱼种之一,优质、大规格的草鱼,市场畅销、售价较高。养殖草鱼具有增重快、产量高、养殖效益好等优点,养殖前景看好。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5~20亩(1亩=667平方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宜宽不渗漏,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

选用的池塘宜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2.清塘消毒

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清除过多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10~15厘米。池埂、池坡种植黑麦草等青饲料。

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深1米时,每亩施发酵腐熟有机肥15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

3.苗种放养

(1)质量要求苗种要求纯正,以自育为主,或到有资质的原种场购买。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无损伤,无寄生虫。

(2)消毒入池放养苗种要严格消毒入池,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一般用3%食盐水和4毫克/千克敌百虫混合液消毒6~10分钟,有条件者可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

(3)合理混养苗种一般在2月底放养结束,每亩放养尾重200~600克的草鱼种300~350尾,搭配鲢、鳙、鲤、鲫、鲂鱼等,其中草鱼占总放养量的80%。

4.科学投饵

主养草鱼的饲料,以颗粒饲料为主,青料为辅。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重的4%~6%,每日投饵2~4次。具体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若使用颗料饲料,要事先驯化,让鱼形成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摄食习惯。

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

青饲料要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5.日常管理

(1)水质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牛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千克。天气炎热、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加速草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适时加注新水,每次注水30厘米,尽可能换掉底层水,换水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9时前结束。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须增加巡塘次数。对鱼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

(3)捕捞上市养殖至中后期,可及时轮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合理调节池塘载鱼量,提高池塘净产量。

6.鱼病防治

草鱼主要病害有肠炎、赤皮、烂鳃及草鱼出血病。一旦发病,很难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第一,鱼种入池前,要严格消毒;第二,高温季节,用氟呱酸、多维、保肝灵等药,拌饵投喂,6天为一疗程,每月1次;第三,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既杀菌,又改良水质;第四,可用0.7毫克/千克硫酸铜+0.5毫克/千克硫酸亚铁+0.5毫克/千克敌百虫,混合均匀全池泼洒,防治草鱼综合病;第五,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处理,并迅速查明死因,作出应对措施。

泰国笋壳鱼池塘养殖方法


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
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10℃以下或36℃以上开始死亡。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一、养殖方法
1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1.5~1.8米的水深,面积3~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2水质要求。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以pH值在6~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鱼体表黏液脱落而造成死亡。
3放苗前的鱼塘处理。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4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5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冰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先放1000万~2000万尾土鲮或麦鲮水花。这样笋壳鱼苗下塘后就有大量适口的饲料鱼供其摄食;放养笋壳鱼苗10天左右再投放1000万~2000万尾的鲮鱼水花。
6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一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一边培育,养殖至12厘米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一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7越冬。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12~1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市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死,因此养殖至1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15℃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8日常管理。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9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死亡,也有可能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中毒死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30厘米。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药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死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二、常见病害
1体表性疾病。由于笋壳鱼的,鳞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觉而致病,这是在运输、转塘和分养过程中造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擦伤的鱼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2水霉病。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防治方法: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亚甲基蓝含量达0.2克/立方米。隔2天再泼洒1次。
3寄生虫病。笋壳鱼对寄生虫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虫不会对其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寄生虫大量繁殖,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常用的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敌百虫可使用浓度1~1.5克/立方米。
三、注意事项
1捕捞操作。在养殖过程中,分塘或捕捞操作不细致,造成笋壳鱼损伤,都会引起大量死亡,因此一般用笼装的方法捕捞。
2认真注意种苗质量。笋壳鱼养殖成功与否,最大的原因是种苗问题。以前养殖的种苗都是进口苗,大小悬殊,种苗损伤严重,造成大吃小,或放塘即死亡,成活率低,最后养殖失败。因此养殖笋壳鱼最好购买本地孵化的鱼苗,容易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能大大提高养殖成功的机会。另外,笋壳鱼种类多,有泰国笋壳、澳洲笋壳和杂交笋壳,三种笋壳鱼由于习性有差异,卖相和肉质也不同,市场价差别很大,农户购买时必须把好种苗关。
3注意分塘分规格养殖措施的落实。由于笋壳鱼生长有大小参差的现象,当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在每年的10~11月),应进行一次大、小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大小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
4养殖该品种的农户应具备资金基础。笋壳鱼的养殖一般需15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而且投入资金数量较大,目前每千克鱼的成本大约需40~60元,以每亩产出商品鱼1500千克计,每亩需投放资金6~9万元,需要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这对养殖户是一大考验。
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4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平头鲉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