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条拟鲱鲤

中文名称纵条拟鲱鲤

拉丁名称Pseudupeneus fratercu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异名Parupeneus ciliatus (Lacepde, 1802)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羊鱼科

拉丁科名Mullidae

中文属名拟鲱鲤属

拉丁属名Pseudupene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大西洋、红海、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条椭圆形,侧扁,被大栉鳞。侧线鳞26-30。吻部较长,眼小,位于头的后半部,口裂近水平,位低,颌齿尖锐,1-2行。犁骨和腭骨无齿。颊部具3行鳞,眶前部不被鳞。颏须长,伸达眼的后方,有的个体可伸达腹鳍基。第2背鳍和臀鳍均不被鳞。体侧无黑斑或条纹。尾柄上有2条纵条纹,头侧有4-5条细条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阅读

条尾绯鲤


[学名]: Upeneus bensasi
[资源名称]: 条尾绯鲤
[外文名]: Salmonet、Surmullet、Stripedfin goatfish、fin-striped goatfish、red mullet、Bensasi goatfish、yellowfin goatfish
[别名]: 日本绯鲤Upeneus japonicus(Houttuyn, 1782)
 
[形态特征]:
 
背鳍VII,I-8;臀鳍Ⅰ-6;胸鳍15;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30~32。 体延长,稍侧扁;体长为体高3.6~4.3倍,为头长3.4~3.7倍。头中等大,头长为吻长2.3~2.6倍,为眼径3.6~4.3倍。吻圆钝,吻长约为眼径1.5倍。眼大,侧位而高,距吻端与距鳃盖后缘约相等。眼间隔平坦,等于或略大于眼径。鼻孔小,前后鼻孔分离远,前鼻孔约位于吻中央,后鼻孔紧临眼前缘。口小,略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颔,上颌骨后端达眼前缘下方,下颌被于上颌之下。两颌牙细小,排列呈绒毛状,犁骨及腭骨亦具细牙。额部有2条长须,末端可达前鳃盖骨后缘,鳃孔大。具假鳃,鳃盖膜分离,与颊部不相连,鳃盖条4。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圆滑,鳃盖骨后上方具一扁弱棘。鳃耙细弱,4~6+15~17。 栉鳞较大,鳞薄而易脱落。侧綫完全,侧綫鳞感觉管分叉。头部的眼前部具鳞片,第二背鳍、臀鳍及尾鳍基部亦具细小鳞。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的第一与第二鳍棘约等长;第二背鳍略低于第一背鳍,以第一或第二鳍条最长。臀鳍与第二背鳍形状相似,位置亦略相对。胸鳍宽而较短,位低。腹鳍略短于胸鳍,位于胸鳍基下方。尾鳍分叉。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岸,红海,印度,马来半岛,菲律宾,中国南海、东海及黄海,朝鲜,日本及共琉球群岛。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20 - 200 m;广泛分布于沙的区域。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岩礁
[栖息水层]:中上层
[生活方式]:自由
[主要用途]:其它

齿鲱


中文名称齿鲱

拉丁名称Denticeps clupeoides Clausen

英文名称denticipitoid herri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鲱形目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鲱亚目

拉丁亚目名Clupeoidei

中文科名鲱科

拉丁科名Clupeidae

中文属名齿鲱属(待定)

拉丁属名Denticep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尼加拉瓜西南部和非洲的淡水鱼类。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头骨的背面均有小齿。无辅上颌骨。鳃盖条5,中央一对前缘有小状小齿;头部腹面一半有绒状小齿,侧线鳞完全,尾主鳍条1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深海鲱


中文名称深海鲱


拉丁名称Bathyclupea elongata Trunov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深海鲱科

拉丁科名Bathyclupeidae

中文属名深海鲱属

拉丁属名Bathyclup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深水中。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侧扁,被易脱落的大形圆鳞,头部裸露无鳞,在大形粘液腔,口中大,口裂甚斜,下颌突出,口上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共同组成,上颌骨宽,后端达眼前缘,具辅上颌骨。颌齿细小,呈绒毛状。犁骨和腭骨均具齿。眼大,侧上位,大于吻长。具眶下骨托。鳃盖条7,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4,假鳃发达,背鳍1个,无鳍棘,位于体后半部,基底短,臀鳍具1鳍棘,基底甚长,腹鳍小,喉位,1鳍棘5鳍条,尾鳍叉形,鳔具管。椎骨31(9+22或10+21)。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黄海鲱洄游


在山东半岛产卵的黄海鲱,以荣成市的青鱼滩为中心,在近岸水温低的年份,产卵场偏南,在近岸水温高的年份产卵场偏北。水温在0℃左右时开始产卵,3~5℃时为产卵盛期,9℃以上时产卵基本结束。产卵场的盐度约为30.O~32.0,产卵期在2~5月,盛期为3~4月。黄海鲱在生殖季节和越冬期间常密集成许多单独的大群。
产卵后的鲱鱼分批游向黄海中北部深水区,3430ˊ~3830ˊN,12015ˊ~12500ˊE一带海域索饵、育肥。索饵期间鱼群分布面较广,但仍有集结成群的习性。索饵场为水深范围在50~90米的黄海洼地内,底层水温6~10℃,底层盐度为32.O~33.0。饵料以太平洋磷虾等浮游动物为主。黄海鲱终年不游离黄海,其分布范围的南限在3400ˊN附近。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荷那龙罗非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