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电鳐

中文名称深海电鳐

拉丁名称Benthobatis moresbyi Alcock

异名深海电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电鳐目

拉丁目名Torpendiniformes

中文科名电鳐科

拉丁科名Torpedinidae

中文属名深海电鳐属

拉丁属名Benthobat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南海,亦见于印度和阿拉伯海。

形态特征
本属鱼的眼完全退化或很小无作用。尾部无侧褶或至多为一低的肉质褶。喷水孔较小,尾鳍卵圆形,小型种。体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体长最大499毫米,生活在大陆坡较深海中,可达1 070米。

相关知识

深海鲑


中文名称深海鲑

拉丁名称Bathylagus ochotensis Schmidt

英文名称eared blacksmel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水珍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rgentinoidei

中文科名深海鲑科

拉丁科名Bathylagidae

中文属名深海鲑属

拉丁属名Bathylag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太平洋、自北美西部沿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骏河湾以北太平洋沿岸、东海冲绳海槽。

形态特征
胸鳍有或无,胸鳍位近腹部。无鳔。无眶蝶骨。鳃孔大,向上伸达体侧一半以上。体长为体高7.2-10.3倍。头、体黑褐色,口腔,鳃腔和腹膜均黑色。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坚皮单鳍电鳐


中文名称 坚皮单鳍电鳐
拉丁名称 Crassomarle dormitor Talagi
英文名称 onefin electric ra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电鳐目
拉丁目名 Torpendiniformes
中文科名 单鳍电鳐科
拉丁科名 Narkidae
中文属名 坚皮单鳍电鳐属
拉丁属名 Crassomarle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盘椭圆形,宽稍小于长;尾宽短,稍短于头和躯干之长,比体盘为长,侧褶很低,几消失。吻颇长,前端广圆;吻软骨柔软,细长,正中一条。眶前软骨很发达,侧位,分作多枝,里侧以韧带连于吻软骨基侧。眼微小,埋于皮下,位于喷水孔里侧上角。喷水孔颇大,椭圆形。边缘光滑,平坦或微突起。鼻孔小;鼻口沟很短;前鼻瓣连合为一口盖;后鼻瓣短小,具一半环状薄膜。口小,平横,口前具一深沟,能突出;口宽约等于口前吻长2/5;唇软厚而皱;上唇分两侧和中央三部;下唇宽而连续。牙细小而多,平扁,齿头低平后突,上下颌各14~5纵行;齿面不外露。鳃孔很小,直行排列。
胸部前延,到达鼻囊前缘的水平线,前端宽广地被软吻软骨及眶前软骨隔开;前后缘连续,后部狭直,无里缘和后角。腹鳍前角圆钝,显著突出,后缘深凹,里缘很短可消失,后角尖小。背鳍一个,颇小,起点在腹鳍基底之后,前、后、里缘分明,前后角圆钝,与尾基的距离稍短于背鳍基底长。尾鳍颇宽大,上叶比下叶大,后缘与下缘斜圆形。

背面灰褐色或赤褐色,具不规则暗色斑块。尾侧白色。体侧在胸、腹鳍之间白色;腹面白色,体盘与腹鳍边缘白色;有时胸、腹外侧和尾之后部褐色。

黑斑双鳍电鳐


中文名称黑斑双鳍电鳐


拉丁名称Narcine maculata (Shaw)

英文名称mambled electric ra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电鳐目

拉丁目名Torpendiniformes

中文科名电鳐科

拉丁科名Torpedinidae

中文属名双鳍电鳐属

拉丁属名Narcin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各海洋中;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盘亚圆形。吻部坚硬,尾侧有纵带状膜褶,从泄殖腔中央至尾端距大于至口的距离,眼发达,等于或稍小于喷水孔。口平横而小,可突出呈一短管,齿具1尖,疏松地附于两颌皮上。本种无黑色小点,有中大圆形或条状斑纹。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繁殖习性
体长可达762毫米。雌性性成熟个体子宫内壁增厚,密布绒毛突起,附有丰富的血管,分泌黄色乳汁供胎儿营养。胎儿有丝状外鳃。

深海鲱


中文名称深海鲱


拉丁名称Bathyclupea elongata Trunov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深海鲱科

拉丁科名Bathyclupeidae

中文属名深海鲱属

拉丁属名Bathyclup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深水中。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侧扁,被易脱落的大形圆鳞,头部裸露无鳞,在大形粘液腔,口中大,口裂甚斜,下颌突出,口上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共同组成,上颌骨宽,后端达眼前缘,具辅上颌骨。颌齿细小,呈绒毛状。犁骨和腭骨均具齿。眼大,侧上位,大于吻长。具眶下骨托。鳃盖条7,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4,假鳃发达,背鳍1个,无鳍棘,位于体后半部,基底短,臀鳍具1鳍棘,基底甚长,腹鳍小,喉位,1鳍棘5鳍条,尾鳍叉形,鳔具管。椎骨31(9+22或10+21)。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深海狗母鱼


中文名称 深海狗母鱼
拉丁名称 Bathypterois ferox Gunther
英文名称 spider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深水狗母鱼科
拉丁科名 Bathypteroidae
中文属名 深海狗母鱼属
拉丁属名 Bathypteroi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近棱形,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平扁,吻尖突,眼较大,有眶蝶骨,犁骨有或无,口宽,上颌骨后伸超过眼的后缘,辅上颌骨极不小或无。

基岛深海[鱼衔]


中文名称基岛深海[鱼衔]


拉丁名称Bathycallionymus kaianus (Gunther)

异名基岛[鱼衔]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鱼衔]亚目

拉丁亚目名Callionymoidei

中文科名[鱼衔]科

拉丁科名Callionymidae

中文属名深海[鱼衔]属

拉丁属名Bathycallionym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及日本。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前鳃盖骨棘后端有倒钩,背鳍除最后1鳍条外均不分支,尾鳍中央2鳍条尖端不分支,尾柄背缘有横支连接左右侧线。前鳃盖骨上缘有3小刺,前下缘有1向前倒棘,背鳍第1鳍棘呈丝状延长,背鳍最后1鳍条前分支呈叉状。

生活习性
海水鱼。

黑丝鳍深海灯鱼


中文名称黑丝鳍深海灯鱼

拉丁名称Bathypterois atricolor Alcock

英文名称minieye spiderfish

异名黑深海狗母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深水狗母鱼科

拉丁科名Bathypteroidae

中文属名深海狗母鱼属

拉丁属名Bathyptero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印度洋及中国、日本,我国产于南海外海的海域。

形态特征
头中大,前部平扁,吻突出,眼颇小,口大,下颌突出,两颌具狭绒毛状齿带,体被圆鳞,通常有脂鳞,胸鳍发达,鳍条分成上、下两部分,一类上部最上方两鳍条粗大处宅,基部愈合,通常伸达或超过脂鳍,下方鳍条短小,上下两部分鳍条间隙宽;另一类上部鳍均较发达,最上方两鳍条延长,彼此分离,上下两部分鳍条间隙狭。胸鳍下部鳍条,腹鳍外侧鳍条及尾鳍下叶鳍条政党或不同程度地延长。胸鳍上部的最上方2鳍条发达,下方鳍条短,下部鳍条10,尾鳍下时基部前方有1缺刻,并且1骨质钩状突起,体黑褐色,各鳍暗褐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驼背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