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姑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8

[学名]: Nibea japonica
[资源名称]: 日本黄姑鱼
[外文名]: Japanese croaker、Bigcod croaker、Japanese meagre
[别名]: 日本白姑鱼Argyrosomus japonicus
 
[形态特征]:
  背鳍Ⅸ~Ⅹ,Ⅰ-27~29;臀鳍Ⅱ-7~8;胸鳍16:腹鳍I-5。侧綫鳞50。 体延长侧扁,背腹部浅弧形;体长为体高3.3~3.7倍,为头长3.5倍。头中大,侧扁,尖突;头长为吻长3.6倍,为眼径8~8.3倍。吻尖突,吻长约为眼径2倍,吻上具4小孔,分上下两行排列,上行一孔,较小,圆形;下行3孔,侧孔裂缝状,较大,中孔圆形,较小;吻褶完整,边缘波状。眼较小,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2,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半月形,位于眼的前方。口大,前位,斜裂。两颌约等长,上颌骨伸达眼中部下方或稍后。唇薄,口腔淡灰色。上颌外行牙较大,圆锥形;内行牙细小;下颌牙2行,内行牙较大,锥形,排列稀疏;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舌圆形,前端游离。颏孔6,无颏须。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鳃盖骨后缘具2扁棘。鳃盖条7。假鳃存在。鳃腔灰黑色。鳃耙粗短,4+9~10,最长鳃耙约为眼径1/2。 体被栉鳞。吻被圆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具由l~2行小圆鳞组成之鳞鞘。侧线平直,伸达尾鳍后端。背鳍连续,起点在胸鳍基底后上方,鳍棘部和鳍条部之间具一凹陷;具10~11鳍棘,27~29鳍条,第一鳍棘短小,第三鳍棘最长,约为头长2/5。臀鳍具2鳍棘,7~8鳍条,起点在背鳍第12~13鳍条下方,第一棘短小;第二鳍棘强大,约为眼径2倍。胸鳍较短,约等于眼后头长。尾鳍双凹形,上叶具9鳍条,下叶具8鳍条。 腹腔中大,腹膜白色。肠粗短,作二次盘绕。幽门盲囊8,指状。鳔较小,前端圆形,不突出成短囊,后端细尖,鳔侧具26对侧肢,第四、五对侧肢特大,具腹分枝,无背分枝。 体黑褐色,腹部灰色,背鳍边缘黑色,鳍条部灰黑色,胸鳍及腹鳍灰色,尾鳍灰黑色。胸鳍腋部具一黑斑。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以及日本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海洋洄游性中下层鱼类,成鱼主要地发现近岸到涌浪区, 偶然地向岸边移动。 稚鱼只在沿海地区发现。

相关推荐

黄姑鱼


名称黄姑鱼

分类 动物部水生类
异名 黄山、山头黄鱼(《浙江民间兽医草药集》)、铜鱼、黄姑子(《山东药用动物》)、春见鱼、铜罗鱼(《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
来源本品为石首科动物黄姑鱼[Nibca albiflora(Richardson)]的全体或鳔。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背部略呈弯弓形,尾柄长大于高。头中等大,尖形,腹部宽圆。吻短而钝。眼中等大,侧位而高,距吻端较距鳃孔为近。前后两鼻孔分离,前孔为管状;后孔为长方形,且大于前孔。口大而斜。鳃孔大,鳃盖条7。全身均有鳞,只吻部及头的下部无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基部只有1或2行鳞。体背缘淡灰色。两侧黄色,有很多黑褐色波状细纹斜向前下方。

生态环境为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体长一般为201~310毫米,重190~550克。有明显的季节性洄游,生殖期游向近岸水深4~9米处产卵。鳔具有发声能力。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域。

采制四季可捕捉,捕后鲜用;或剖腹取鳔,除去血管及黏膜,洗净鲜用或风干备用。

性能
味甘,性平。补肺排痰,利尿消肿。

《兽医本草拾遗》:治肺脓疡积痰不畅。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利尿消肿,补肾的功能。主治慢性肾炎,浮肿,产后腹痛等。鱼鳔同黄鱼鳔,可治人畜破伤风。

附方
1、治肺脓疡积痰不畅方:取鲜黄姑鱼1条。剖开去肚杂,取肉切碎,加白盐菜卤1碗。煮烂去骨刺内服数剂,则可咳出黄色脓性痰,使症状得到缓解(《浙江民间兽医草药集》、编者经验)。
2、治肾炎、浮肿偏方:铜罗鱼(黄姑鱼)适量。不加盐清蒸服用,连服3~5剂(《山东药用动物》纪加义等处方)。 

文献记载
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科技局、兽医院编《中兽医诊疗经验选集》(第2集)中有河西兽医站介绍治马破伤风验方:鱼鳔250克(剪碎炒松研末),麻皮250克(烧灰存性),头发250克(烧炭存性)。香油250克为引,加水1000毫升灌服。服后不让风寒,即可发大汗,以常温家中(饲养)即可的记载。仅供参考。

日本黄姑鱼苗种培育


(一)培育条件
育苗用水经沉淀沙滤,再用250目筛绢套过滤。适宜的育苗水温22~28℃,盐度25左右,不宜太低,pH值8.0~8.25,DO5mg/ml以上。充气以小且均匀为佳,一般4平方米左右布1个气石为宜。用布帘调节光照,柔和,避免阳光直射。仔稚鱼的培育密度随着各生长发育阶段而改变。前期水质良好,采用较高密度培育,节约人力物力及饵料,减轻劳动强度;后期摄食强度增,新陈代谢产物增多,另一方面为避免相互残食,应降低培育密度,及时分池疏苗,以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

(二)日常管理
育苗前期即往培育池中接入小球藻液,形成微绿水环境,改善水质,并保持轮虫的营养。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仔鱼期1/5,稚鱼期1/3,幼鱼期1/2以上。隔天吸污一次,及时清除池底残饵,死苗等杂物。

尖头黄姑鱼


[学名]: Nibea acuta
[资源名称]: 尖头黄姑鱼
[外文名]: acutehead coraker、Reeve's croaker
[别名]: 尖头黄鳍牙鱼或 Chrysochir aureus (Richardson,1846)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6~3.8倍,为头长3.4~3.5倍。头长为吻长4.2~4.5倍,为眼径5.4~6.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3.1~3.2倍。 体延长,侧扁,背部略呈弧形,腹部较平直。头中大而尖,侧扁。吻尖突,大于眼径。吻褶游离,分为2叶;吻上孔3个,呈弧形排列,吻缘孔6个,中吻缘孔圆形,深凹,侧吻缘孔裂缝状。眼较小,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微突,约与眼径等长。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较大,裂缝状。口大,亚前位,口裂稍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上颌外行牙较大,锥形,前方数牙最大,犬牙状,排列稀疏,口闭时外露,其余牙细小,排列成牙带,下颌牙细小,带状排列,无犬牙。颏孔6个。无颏须。鳃孔宽大。前鳃盖骨边缘具细弱锯齿。鳃盖骨后上方县2柔弱扁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具假鳃。鳃耙粗短,最长鳃耙约为鳃丝1/3。 体被栉鳞,吻部、颊部及眼间隔被圆鳞或弱栉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基部具由1~2行小鳞组成的鳞鞘。侧线完全,弧形,向后几伸达尾鳍末端。 背鳍连续,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具一深缺刻,起点在胸鳍基底的上方,第一鳍棘最短,第二、三鳍棘最长,约为头长1/2。臀鳍具2鳍棘,起点在背鳍第十一至十二鳍条的下方,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中大,为第一鳍棘4.5~5.0倍。胸鳍尖长,大于眼后头长。腹鳍位于胸鳍基底后下方,短于胸鳍。尾鳍楔形。 鳔大,前部无突出侧囊,前端圆形,后端细长,具30对缨须状侧肢,侧肢无背分支。耳石长形,腹面蝌蚪形印迹之尾区为一J字形凹沟,末端弯向耳石外缘。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东  [原产地区]:南海、东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孟加拉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中国。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岸浅水区。吃小型甲壳动物。

状黄姑鱼


[学名]: Nibea miichthioides
[资源名称]: 状黄姑鱼
[外文名]: Amoy croaker
[别名]: 鮸状黄姑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背部略呈弧形,腹部较平直。吻较长。口大,前位,斜裂,上下颌均等长。体被栉鳞,吻部和颊部被园鳞,侧线完全,背鳍连续,体银灰色,背侧较深,腹侧银白,胸鳍基底上方有一黑斑,各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中国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亚热带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水肉食性中下层鱼类,喜静。常在中下层或近底层游动,游动速度较缓慢、喜结群,喜泥沙底质。受惊吓无钻穴、附礁现象。

副黄姑鱼


中文名称副黄姑鱼

拉丁名称Paranibea semiluctuosa (Cuvier)

异名黄鳍副黄姑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石首鱼科

拉丁科名Sciaenidae

中文属名副黄姑鱼属

拉丁属名Paranib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吻圆钝,口小,下位,颌齿细小,呈带状排列,上颌外行齿扩大,下颌内行齿大小相等,吻上孔5个,吻缘孔5个,颏孔5个。背鳍具11鳍棘,28-31鳍条,臀鳍2鳍棘,7鳍条。尾鳍楔形,鳔大,前端无侧囊,两侧具15-20对侧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日本黄姑鱼产卵与孵化


注射后亲鱼放入产卵池中,对产卵池遮光,适当充气,保持水质清新。日本黄姑鱼生性胆小惧人,容易受惊,因此更应严格保证产卵池尤其是夜间安静的环境。

亲鱼于催产后第二天凌晨二时左右产卵,激素诱导效应时间约为33小时。产卵水温23.0℃,盐度21.2,pH8.14。受精率90%,卵浮性,圆形,平均卵径0.88mm,油球径0.25mm,围卵腔很窄,卵密度约为1.022。

采用流水法和120目筛绢拖网收集卵子,移入孵化池中进行止水式充气孵化。孵化密度5万粒/立方米。由于日本黄姑鱼卵比重较大,所以孵化时,充气量要较一般浮性卵鱼类卵孵化时稍大,并注意孵化水比重与卵比重不宜相差过大,否则影响孵化效果,造成孵化率低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长钻光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