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双鳍电鳐

中文名称黑斑双鳍电鳐


拉丁名称Narcine maculata (Shaw)

英文名称mambled electric ra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yZ023.COM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电鳐目

拉丁目名Torpendiniformes

中文科名电鳐科

拉丁科名Torpedinidae

中文属名双鳍电鳐属

拉丁属名Narcin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各海洋中;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盘亚圆形。吻部坚硬,尾侧有纵带状膜褶,从泄殖腔中央至尾端距大于至口的距离,眼发达,等于或稍小于喷水孔。口平横而小,可突出呈一短管,齿具1尖,疏松地附于两颌皮上。本种无黑色小点,有中大圆形或条状斑纹。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繁殖习性
体长可达762毫米。雌性性成熟个体子宫内壁增厚,密布绒毛突起,附有丰富的血管,分泌黄色乳汁供胎儿营养。胎儿有丝状外鳃。

相关推荐

坚皮单鳍电鳐


中文名称 坚皮单鳍电鳐
拉丁名称 Crassomarle dormitor Talagi
英文名称 onefin electric ra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电鳐目
拉丁目名 Torpendiniformes
中文科名 单鳍电鳐科
拉丁科名 Narkidae
中文属名 坚皮单鳍电鳐属
拉丁属名 Crassomarle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盘椭圆形,宽稍小于长;尾宽短,稍短于头和躯干之长,比体盘为长,侧褶很低,几消失。吻颇长,前端广圆;吻软骨柔软,细长,正中一条。眶前软骨很发达,侧位,分作多枝,里侧以韧带连于吻软骨基侧。眼微小,埋于皮下,位于喷水孔里侧上角。喷水孔颇大,椭圆形。边缘光滑,平坦或微突起。鼻孔小;鼻口沟很短;前鼻瓣连合为一口盖;后鼻瓣短小,具一半环状薄膜。口小,平横,口前具一深沟,能突出;口宽约等于口前吻长2/5;唇软厚而皱;上唇分两侧和中央三部;下唇宽而连续。牙细小而多,平扁,齿头低平后突,上下颌各14~5纵行;齿面不外露。鳃孔很小,直行排列。
胸部前延,到达鼻囊前缘的水平线,前端宽广地被软吻软骨及眶前软骨隔开;前后缘连续,后部狭直,无里缘和后角。腹鳍前角圆钝,显著突出,后缘深凹,里缘很短可消失,后角尖小。背鳍一个,颇小,起点在腹鳍基底之后,前、后、里缘分明,前后角圆钝,与尾基的距离稍短于背鳍基底长。尾鳍颇宽大,上叶比下叶大,后缘与下缘斜圆形。

背面灰褐色或赤褐色,具不规则暗色斑块。尾侧白色。体侧在胸、腹鳍之间白色;腹面白色,体盘与腹鳍边缘白色;有时胸、腹外侧和尾之后部褐色。

双鳍鲳


中文名称双鳍鲳


拉丁名称Nomeus gronovii (Gmeli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鲳亚目

拉丁亚目名Stromateoidei

中文科名双鳍鲳科

拉丁科名Nomeidae

中文属名双鳍鲳属

拉丁属名Nome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全世界各暖热海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最大体高小于2/5体长,眼大。颌齿细小,锥状,体被中大圆鳞,背鳍2个,第1背鳍9-12鳍棘,第2背鳍1鳍棘24-28鳍条,臀鳍1-2弱鳍24-29鳍条,尾鳍深叉形,椎骨41。

生活习性
常栖息于僧帽水母体下,摄食有刺的腕足,也食毛颚类、甲壳类、软体类和多毛类等无脊椎动物。

暖温海域,海(洋)生。

印度双鳍鲳


[学名]: Psenes indicus
[资源名称]: 印度双鳍鲳
[外文名]: Indian ariomma、Indian driftfish
 
[形态特征]:
 
体长164~183毫米。采自北纬2614~2621,东经12317~12430;水深150~154米。 背鳍Ⅻ,15;臀鳍Ⅲ-15,胸鳍20;腹鳍I-5;鳃耙8+15~16。 体长为体高2.3~2.4倍,为头长3.2~3.6倍。头长为吻长3.9~4.3倍,为眼径3.8~3.9倍。 体卵圆形,侧扁,体高较阔。背腹缘皆钝圆。尾柄小而侧扁,其高稍大于长。头中等大,背面圆凸,两侧平坦。吻钝而短,其长约等于或稍短于眼径。眼中等大,侧位,近圆形;眼间隔宽,大于眼径。鼻孔2个,位于眼前近吻端,紧靠;前鼻孔圆形,后鼻孔裂缝状。口较小,端位,稍倾斜;上颌骨部份位于眶前骨下:其后端扩大,近达眼前缘下方。两颌牙细小,上下颌各1行,排列不很紧密。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无棘;鳃耙细软,上生毛刺。最长鳃耙约为眼径1/3。 体被大而薄的圆鳞,极易脱落。两颌、吻部和眼间隔前半部无鳞;第二背鳍和臀鳍基底具鳞,也易脱落。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向后直达尾鳍基上部。 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细长而弱的棘条组成,倒下可纳入沟中,以第二鳍棘为最长,向后渐次减短;第二背鳍与第一背鳍很靠近,其基底长约为第一背鳍基底长2倍,最长鳍条短于最长鳍棘。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并大致相对。胸鳍长,末端可超越臀鳍起点。腹鳍位于胸鳍稍后下方,最内侧鳍条由皮膜与腹部相连,可完全折于腹部沟中。尾鳍深叉形。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海、东海),日本,印度。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形成小群魚群在大陸棚與上層斜坡上在有泥質底部的區域中。 主要吃浮游動物。 似乎大洋性的在晚上與底棲的白天而且可能季節性地移動。

黑斑离鳍鱼


中文名称黑斑离鳍鱼


拉丁名称Hemipteronotus melanopus (Bleeker)

异名Xyrichtys melanopus (Bleeker, 1857)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离鳍鱼属

拉丁属名Hemipterono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沿海至中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侧扁,口中大,前位,能伸出,颌齿1行,内侧常具粒状齿1行或数行,前端各具大犬齿1对,口角无犬齿。前鳃盖骨无锯齿,体被中大圆鳞,颊部有数行小鳞,侧线中断,侧线鳞19-21+5-6,背鳍Ⅸ-12-13,第1与第2鳍棘匮第3鳍棘稍远,有低鳍膜相连,臀鳍Ⅲ-12-13,尾鳍圆形。腹鳍第1鳍条未伸达肛门,体侧无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双鳍谐鱼


中文名称双鳍谐鱼

拉丁名称Dipterygonotus balteatus (Valenciennes)

异名细谐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谐鱼科

拉丁科名Emmelichthyidae

中文属名双鳍谐鱼属

拉丁属名Dipterygono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西太平洋,东至澳大利亚。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细长,微侧扁,被小栉鳞,头中大,被细鳞,颌齿细小,犁骨具齿或无。腭骨无齿。上颌骨无鳞,前鳃盖骨后缘平直,下角具细锯齿。鳃盖骨后缘具1扁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具假鳃。侧线完全,平直,背鳍2,中间具深缺刻,ⅩⅢ-ⅩⅤ,Ⅰ-9-10。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同形,Ⅲ-9-12。腹鳍胸位,尾鳍叉形,椎骨10+14。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深海电鳐


中文名称深海电鳐

拉丁名称Benthobatis moresbyi Alcock

异名深海电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电鳐目

拉丁目名Torpendiniformes

中文科名电鳐科

拉丁科名Torpedinidae

中文属名深海电鳐属

拉丁属名Benthobat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南海,亦见于印度和阿拉伯海。

形态特征
本属鱼的眼完全退化或很小无作用。尾部无侧褶或至多为一低的肉质褶。喷水孔较小,尾鳍卵圆形,小型种。体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体长最大499毫米,生活在大陆坡较深海中,可达1 070米。

黑斑狗鱼


名称 黑斑狗鱼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鲑形目、狗鱼科、狗鱼属、黑斑狗鱼种
地方名 狗鱼
外部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吻长,口裂大,头较大,前部扁平,口似鸭嘴,眼大,下颌较上颌稍长,有口齿。背鳍后位,近尾鳍。正尾,浅叉,鳞小,侧线鳞排列不规整。体色背部及体侧呈绿褐色或苍灰色,腹部白色,背部体侧及背鳍、臀鳍、尾鳍上散布有卵圆形黑斑点,尾鳍下叶呈橙红色。
生活习性 栖息在河流支岔的缓流浅水区,或湖泊水库的开阔区。喜低温,冬季也摄食,生殖期为4月-5月集群在冰融区的浅水植物丛中,产卵于植物茎叶上,产卵后鱼群分散在河流下游沿岸带。
分布 本种为高纬度寒冷地区水域的特产鱼类。国内分黑龙江水系,国外分布俄罗斯,欧洲大陆等。
经济意义 肉质细嫩鲜美。黑龙江水系种群数量较多,为主要的捕涝对象,在黑龙江中、下游及嫩江、松花江水系的个别湖泊和水库中其产量占有一定的比重。由于食性属肉食性鱼类,曾被视为对鱼类资源有危害作用,不惜酷捕。目前资源量已有很大衰减。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8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