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鳍鲳

中文名称双鳍鲳


拉丁名称Nomeus gronovii (Gmeli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M.YZ023.COm

中文亚目名鲳亚目

拉丁亚目名Stromateoidei

中文科名双鳍鲳科

拉丁科名Nomeidae

中文属名双鳍鲳属

拉丁属名Nome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全世界各暖热海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最大体高小于2/5体长,眼大。颌齿细小,锥状,体被中大圆鳞,背鳍2个,第1背鳍9-12鳍棘,第2背鳍1鳍棘24-28鳍条,臀鳍1-2弱鳍24-29鳍条,尾鳍深叉形,椎骨41。

生活习性
常栖息于僧帽水母体下,摄食有刺的腕足,也食毛颚类、甲壳类、软体类和多毛类等无脊椎动物。

暖温海域,海(洋)生。

相关知识

双鳍谐鱼


中文名称双鳍谐鱼

拉丁名称Dipterygonotus balteatus (Valenciennes)

异名细谐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谐鱼科

拉丁科名Emmelichthyidae

中文属名双鳍谐鱼属

拉丁属名Dipterygono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西太平洋,东至澳大利亚。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细长,微侧扁,被小栉鳞,头中大,被细鳞,颌齿细小,犁骨具齿或无。腭骨无齿。上颌骨无鳞,前鳃盖骨后缘平直,下角具细锯齿。鳃盖骨后缘具1扁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具假鳃。侧线完全,平直,背鳍2,中间具深缺刻,ⅩⅢ-ⅩⅤ,Ⅰ-9-10。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同形,Ⅲ-9-12。腹鳍胸位,尾鳍叉形,椎骨10+14。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黑斑双鳍电鳐


中文名称黑斑双鳍电鳐


拉丁名称Narcine maculata (Shaw)

英文名称mambled electric ra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电鳐目

拉丁目名Torpendiniformes

中文科名电鳐科

拉丁科名Torpedinidae

中文属名双鳍电鳐属

拉丁属名Narcin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各海洋中;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盘亚圆形。吻部坚硬,尾侧有纵带状膜褶,从泄殖腔中央至尾端距大于至口的距离,眼发达,等于或稍小于喷水孔。口平横而小,可突出呈一短管,齿具1尖,疏松地附于两颌皮上。本种无黑色小点,有中大圆形或条状斑纹。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繁殖习性
体长可达762毫米。雌性性成熟个体子宫内壁增厚,密布绒毛突起,附有丰富的血管,分泌黄色乳汁供胎儿营养。胎儿有丝状外鳃。

脂眼鲳


中文名称脂眼鲳


拉丁名称Ariomma lurid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鲳亚目

拉丁亚目名Stromateoidei

中文科名无齿鲳科

拉丁科名Ariommidae

中文属名无齿鲳属

拉丁属名Ariom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新几内亚江河、昆士兰和澳大利亚西部沿海,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延长,呈椭圆形,侧扁而高,被栉鳞,鳞不易脱落。头部、胸部和奇鳍基部均被小鳞。头小,锥状,吻钝尖,不被鳞,口大,口裂稍斜。上颌骨伸达眼的后下方。颌齿细小,犁骨、腭骨和舌上均具齿。眼泪上,具脂眼睑。鳃盖骨无棘,前鳃盖骨下缘具锯齿。鳃盖条6。无鳔。无幽门盲囊。鳃耙短,约10枚,侧线鳞75-77。背鳍位于体后半部中央上方,具4鳍棘16-18鳍条。臀鳍具3鳍棘26-30鳍条,其起点在背鳍前方,基底甚长,胸鳍短。腹鳍胸位,1鳍棘4鳍条。臀鳍具3鳍棘26-30鳍条,起点在背鳍前方,基底甚长,胸鳍短,腹鳍胸位,1鳍棘4鳍条,具腋鳞,尾鳍深凹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丁字双髻鲨


中文名称丁字双髻鲨

拉丁名称Sphyrna blockii

英文名称Bloch's hammerhead

异名Eusphyra blochii (Cuvier, 1816)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双髻鲨科

拉丁科名Sphyrnidae

中文属名双髻鲨属

拉丁属名Sphyrn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西印度太平洋,从沿岸至大陆架的热带海洋。在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泰国是常见的经济鱼类。

形态特征
吻端中间凹入。鼻也距吻端中央比距眼为近。头侧突狭长呈翼状。只丁字双髻鲨1种,我国较罕见。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白鲳


[学名]: Ephippus orbis(Bloch)
[资源名称]: 白鲳
[外文名]: Spade fish
[别名]: 燕子鲳、瓜核、铜盘、鲳仔
 
[形态特征]:
 
体侧扁而高,近圆形。吻短。口小,前位。两颌牙尖锐,呈刷毛状的宽带。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短小,第三至第五鳍棘延长。胸鳍短。腹鳍第一鳍条长。背鳍鳍条部和臀鳍基底被细鳞。背侧灰白色,腹部白色。背鳍2个,分离,其中第一背鳍的1~2鳍棘短小,第3~5鳍棘突出延长且粗壮坚硬;胸鳍短;腹鳍第1鳍条长;尾柄短,尾鳍稍呈双凹形。体青褐色,腹部浅白色;体侧具6条黑褐色橫带;鳞片緣具黑纹。各鳍浅褐色。
 
[原产地区]: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洲,东至菲律宾,北起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我国只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鱼类,体长一般70~150毫米。喜栖息于近海岩石或珊瑚礁间。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

栉鲳


中文名称栉鲳


拉丁名称Hyperoglyphe japonicus (Doderlein)

异名日本栉鲳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鲳亚目

拉丁亚目名Stromateoidei

中文科名长鲳科

拉丁科名Centrolophidae

中文属名栉鲳属

拉丁属名Hyperoglyph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非洲西部沿海、印度洋非洲东部沿海至太平洋中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部伸达眼中部下方具辅上颌骨,眼周围的脂肪组织不甚发达,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2个,紧相邻,鳃棘坚硬,7-8鳍棘22-26鳍条,臀鳍3鳍棘17-19鳍条,侧线鳞99-103。最末鳍棘长度短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腹鳍始于胸鳍基后下方,尾鳍凹形或浅叉形,椎骨25。

生活习性
海(水)生。幼鱼喜栖息于漂浮海草中,成鱼生活在深达100米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双棘黄姑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