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吻鮈

中文名称大鼻吻鮈

拉丁名称Rhinogobio nasutus (Kessler)

异名土耗儿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吻鮈属

拉丁属名Rhinogobio Bleeker,187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黄河水系和内蒙古。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胸鳍条1,14-16;腹鳍条1,7;臀鳍条3,6。鳃耙9-13。下咽齿2行,2.5-5.2。侧线鳞48[(6-7)/(5-V)]49;背鳍前鳞16;围尾前鳞18。

标准长为体高的5.2-5.7倍,为头长的4.1-4.6倍,为尾柄长的4.7-4.8倍,为尾柄高的10.4-11.1倍。头长为吻长的2.0-2.4倍,为眼径的8.6-13.4倍,为眼间距的3.0-3.1倍。为尾柄长的1.1-1.2倍,为尾柄高的1.6-2.6倍。

体长,呈圆筒状,后部侧扁,腹部圆。头长,呈锥形,其长大于体高。吻长,向前突出,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深弧形。唇较厚,无乳突;唇后沟中断,其间距较宽。口角具须1对,较粗短,其长度大于眼径。眼小,位于头侧之上方。鳃耙短小。鳃膜连于鳃峡,其间距较宽。下咽齿主行略侧扁,末端稍呈钩状,鳞片较小,长圆形,胸部鳞片很小。侧线完全,平直。

背鳍无硬刺,外缘微凹,其起点距吻端较其基部后端距尾鳍基为小。胸鳍外缘凹入,其长度短于头长,末端可达其起点至腹鳍间距离的后1/4处。腹鳍位置在背鳍起点之后,末端接近肛门。臀鳍起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肛门位置较近臀鳍起点,约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之间的后1/3处。

脊椎骨4+43。鳔小,2室,前室包于前2/3为骨质、后1/3为膜质的囊内;后室小,长形。腹膜灰黑色。

体背侧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和尾鳍呈灰黑色,其他各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阅读

突吻鮈


中文名称突吻鮈

拉丁名称Rostrogobio amurensis Taranetz

英文名称Amur gudge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突吻鮈属

拉丁属名Rostrogobio Taranetz,193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辽河水系,及内蒙古。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侧线鳞39-42,鳃耙13-16,下咽齿一行,5-5。

头长为体长的22.1%-23.7%,体高为体长的12.8%-15.6%,尾柄长为体长的15.8%-18.2%,尾柄高为体长的5.6%-6.4%,吻长为头长的33.5%-41.7%,眼径为头长的25%-27%。

体细长,胸腹部平坦,自头部向后逐步缩小,形成尾柄细长。头虽短,仍大于体高。吻钝,鼻孔前下陷,显得吻突出。口下位,呈弧形,唇发达有乳突,上唇较大,排成一排,下盾分三叶,两侧叶边缘呈流梳状,后缘游离,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中叶为一对较大的乳突。上、下颌均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须一对,长度小于眼径。眼大。鳃耙不明显。下咽齿细,呈钩状。腹面自胸部至腹鳍基部之前方裸露无鳞,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呈圆形,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稍后。肛门近于腹鳍。尾鳍分叉两叶尖。

腹腔膜灰白色。鳔二室,前室包于圆形的韧质膜囊内。

背部两侧棕色,体侧中轴有8-10个长形黑色斑点,背部的斑点不明显。腹部灰白色。尾鳍上有小黑点,其余皆灰白。

生活习性
黑龙江突吻鮈喜栖息于有流的河道中。体长4厘米性成熟,6-7月间产卵,为漂浮性卵。黑龙江突吻鮈与其他的亚科鱼类不一样,是以浮游植物为食,其次是底栖生物。

淡水生。

圆筒吻鮈


中文名称 圆筒吻鮈
拉丁名称 Rhinogobio cylindricus Gunther
地方名称 尖脑壳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吻鮈属
拉丁属名 Rhinogobio Bleeker,1871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48~50;下咽齿2行,25~52;鳃把外侧8~12;脊椎骨38~41。体长为体高的5.4~6.4倍,为头长的4.0~4.6倍,为尾柄长的4.0~5.1倍,为见柄高的10.1~12.3倍。头长为吻长的1.8~2.2倍,为眼径的6.0~8.6倍,为眼间距的2.9~3.5倍。体细长,圆筒形,尾柄长而稍侧扁。头呈锥形,头长远较体高为大。吻尖而长,且突出。口下位,马蹄形。上唇厚,下唇在口角处发达,唇后沟中断。口角有1对须,长度超过眼径。眼小。背鳍无硬刺,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肛门至腹鳍基与至臀鳍起点距离约相等。侧线直。嫖2室。腹腔膜灰黑色。体背棕黑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白色。体长为12厘米以下的个体,体色较浅,体例上半部有5个较大的灰黑色斑块,吻的背部为黑色,吻侧有一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 为江河底栖性鱼类,主要摄食摇蚊幼虫、毛翅目动虫等水生昆虫及丝状藻类。

锥鼻突吻鳕


中文名称 锥鼻突吻鳕
拉丁名称 Coryphaenoides nasutus
英文名称 \
地方名称 \
作者单位 \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 Copyphaenoididae
中文属名 突吻鳕属
拉丁属名 Coryphaenoid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9~10,98~102;臀鳍112~116;胸鳍20~23;腹鳍9~10。内侧鳃耙1~2+7
全长为体高6.4~7.1倍,为头长4.8~5.4倍,头长为吻长3.2~3.7倍,为眼径3.7~4.0倍。

体细长而侧扁:躯干短、小于头部;尾部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2倍余。腹面正中未见发光器。头中大而侧扁,头部棱嵴较弱。吻稍突出而钝尖,约与眼径等长或稍大,顶端具带小棘的瘤状突起,吻突两侧有骨质突起,眼大,侧位,近圆形;眼间隔宽平,小于眼径,约为后者3/4~4/5。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内,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稍大、半月形。口下位,弧形,上颌后端伸达瞳孔中央的下方或稍前。两颌牙细尖而密,圆锥状,排列成牙带;上颌外侧牙扩大成犬牙;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颌具1短颏须,其长约为眼径1/5-1/3。鳃孔宽大,左右鳃膜在峡部相连。鳃盖条6。第一鳃弓外侧与鳃盖里侧由1皮膜相连,内侧鳃耙呈瘤状突起。

体被带棘和近似六边形舱鳞,后区露出部小棘细长而尖锐,形成10余条靠向鳞后缘中

央的棘列。头部除吻前侧缘和吻腹面前部外皆被鳞。侧线完全、连续,前部稍弯曲,后部几平直。

第一背鳍起自于胸鳍基底稍后上方,第一鳍棘很短小,第二鳍棘较长,约等于头长,稍短或略长,前缘具尖锐的小棘;第二背鳍始于臀鳍10~15鳍条上方,背鳍间隔远大于第一背鳍基底长,前者约为后者2倍余。腹鳍离峡部稍近于肛门。

体灰褐色,口腔、鳃盖和胸腹部稍呈蓝色。

突吻尖鼻箱鲀


中文名称突吻尖鼻箱鲀


拉丁名称Rhynchostracion rhinorhynch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鳞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Balistoidei

中文科名箱鲀科

拉丁科名Ostraciontidae

中文属名尖鼻箱鲀属

拉丁属名Rhynchostraci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峡南部。

形态特征
体甲大致为五棱状,背侧棱和腹侧棱发达,背部有一低的背中棱。体甲在背鳍及臀鳍后方闭合。头短,吻部有一明显的向前方的尖突。口小,前位。齿细长柱状,上下颌齿各1行。背鳍1个,位置稍后,具9鳍条,臀鳍背鳍相似,具9鳍条,胸鳍下侧位,尾鳍圆截形。第一骨板上有4个以上黑色斑点,臀鳍基底有部分在背鳍基底下方,背中棱较低。

生活习性
海水鱼。

大吻沙蛇鳗


中文名称 大吻沙蛇鳗
拉丁名称 Ophisurus macrorhynch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蛇鳗科
拉丁科名 Ophichthidae
中文属名 沙蛇鳗属
拉丁属名 Ophisur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细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稍侧扁。头中大。吻尖突,两颌细长,喙状突出,大于头长1/4。眼较小。前鼻孔短管状,位近吻端的上唇边缘;后鼻孔具皮瓣,位于前鼻孔与眼的中部下方、上唇边缘内侧。口大,口裂伸达眼后方2倍于眼径处的下方。上颌稍长于下颌。牙小,尖锥形,两颌齿各1行;前颌骨、上颌骨和犁骨上的牙齿不相连续。犁齿1行,伸达眼后缘下方,前部6牙大,犬牙状。舌附于口底。
体无鳞,皮肤光滑,密布有许多纵行和斜行隆起线,侧线孔不甚明显,头部感觉孔较发达。

背鳍起点在胸鳍后端显著后方,臀鳍起点在体的中部前方、肛门后方。背鳍、臀鳍较低,止于尾端稍前方,不相连接。胸鳍发达,扇形,无尾鳍,尾端尖秃。

液浸标本体黄褐色,腹面淡色。背鳍边缘和臀鳍后部边缘黑色。

长蛇鮈


中文名称 长蛇鮈
拉丁名称 Saurogobio dumerili Bleeker
英文名称 Dumeril's longnose gudgeon
地方名称 麻鯀鲦、洋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蛇鮈属
拉丁属名 Saurogobio Bleeker,187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58~61;下咽齿1行,5~5;鳃把外侧4~5,内侧15~17;脊椎骨48~51。体长为体高的7.6~8.3倍,为头长的5.9~6.3倍,为见柄长的4.7~5.5倍,为尾柄高的17.6~20.1倍。头长为吻长的2.5~2.7倍,为眼径的4.8~6.2倍,为眼间距的3.1~3.6倍,为尾柄高的2.9~3.6倍。体长,略呈圆筒状,背鳍起点处稍隆起,腹部平直或稍圆,尾部细长,尾柄长大于头长。头较长,稍平扁。口下位,略呈马蹄形。吻短而尖且突出。两鼻孔前缘间隔处略凹陷。唇很厚,上下唇具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口角有须1对,短而粗。下咽骨发达,呈三角形,外侧下咽齿2枚较粗壮,其余几枚侧扁,末端呈钩状。胸部有鳞。侧线直。背鳍无硬刺,但鳍条的基部较硬,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臀鳍短,起点距腹鳍基较距尾鳍基为远。肛门距腹鳍近。鳔2室;后室小。腹腔膜白色,上有许多黑色素小点。体背部及两侧上部为激揽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中轴有一条浅黑色纵带,体例上半部的每个鳞片基部有一明显的黑色斑点。偶鳍为粉红色,其它各鳍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 为底层鱼类,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如幼蚌,昆虫等,也食枝角类,藻类及植物碎屑。

胡鮈


中文名称胡鮈


拉丁名称Huigobio chenhsienensis Fang, 1938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胡鮈属

拉丁属名Huigobio Fang,193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钱塘江、闽江、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5;胸鳍Ⅰ-11-12;腹鳍Ⅰ-7。鳃耙6-8。下咽齿5-5。侧线鳞37[3.5/(2.5-V)]39;背鳍前鳞9-10;围尾柄鳞12。

体长为体高的4.2-4.8(平均4.5)倍;其中韶关的5尾标本因个体较小,体长与体高之比倍数偏高,体长为体高的5.4-6.2(5.8)倍;为头长的4.5-5.1(4.8)倍;为尾柄长的6.8一7.6(7.3)倍;为尾柄高的11.5一13.0(12.2)倍。头长为吻长的2.2-2.8(2.4)倍;为眼径的3.5一4.1(3.8)倍;为眼间距的3.3一3.8(3.5)倍;为尾柄长的1.4-1.7(1.5)倍;为尾柄高的2.3-2.7(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一1.9(1.7)倍。

体略长,前部呈圆筒形,较粗壮,尾柄细长,侧扁,体宽与体高相等。头短,头长小于体高。吻宽钝,鼻孔前方凹陷。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平,间距与眼径几相等。第1,2下眶骨扩大,占整个眼下颊部。口宽,下位,几呈横裂,仅在口角处徽下弯。唇厚,发达,上唇边缘有多数乳突,中央处乳突大,呈单行排列,通常发现有分裂成里外重叠的两层乳突的。两侧缘的乳突细小,呈多行排列;下唇分3叶,中叶极小,位颏部前端,为心脏形的肉质突,两侧叶极发达,厚且大,向后扩展似翼状,后缘游离,其上具密集的细小乳突,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须1对,极短小,其长远不及眼径之半,常隐匿于口角处。鳃耙细小。下咽齿侧扁,末端呈钩状。鳞片中等大。体腹面自腹鳍基部之前裸露无鳞。侧线平直。

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而较背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为远。胸鳍大,位接近腹面,平展,末端尖,后伸几达腹鳍起点。腹鳍亦长,起点位于背鳍点的后方,约与背鳍第4根分枝鳍条相对。臀鳍短小,末端不达尾鳍基部。尾鳍短小,分叉较浅,上下叶末端稍圆。肛门位置近腹鳍基部。

脊椎骨4+32。鳔小,2室,其长小于头长的1/3,前室包于扁圆形的韧质膜囊内,后室极为细小。肠细长。腹膜深黑色。

体背部呈灰黑色,腹部灰白。横跨背部有4-5块不大明显的黑色斑块,体侧中轴有7-8个黑斑点。侧线以上体侧鳞片具细小黑点,组成若干细条,背、尾鳍具多数小斑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刺鮈


[学名]: Acanthogobio guentheri Herzenstein
[资源名称]: 刺鮈
[别名]: 金鱼
 
[形态特征]:
  背鳍3,7;胸鳍1,15~16;腹鳍1,7;臀鳍3,6。侧线鳞41~42,鳃耙3~5,鳃耙短小。下咽齿2行,3.5/5.3,主行齿侧扁,末端呈钩状,外行齿纤细。体长为体高的3.3~5.4倍,为头长的3.6~4.2倍,为尾柄长的4.7~6.2倍,为尾柄高的6.7~8.3倍。头长为吻长的2.4~3.2倍,为眼径的4.1~6.9倍,为眼间距的2.7~3.2倍。体较高而侧扁,背鳍前部稍隆起,腹部圆,尾柄粗短。头尖而短,头通常小于体高。吻尖,呈锥形,吻长稍短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弧形。唇简单,无乳突。唇后沟中断。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口角须一对,较长,其末端可超过鳃盖骨后缘。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为一光滑硬刺,端部柔软,其长度较头长为宽;背鳍起点距吻端较其基部后端距尾鳍基长。胸鳍长,可伸达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起点稍后的下方,末端不达臀鳍。臀鳍短,无硬刺,其起点距腹鳍基较距尾鳍基稍近。尾鳍分叉,两叶,末端尖。肛门紧靠臀鳍起点。鳞片大小适中,圆形,胸腹和背鳍起点至头后的背中线皆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鳔两室,后室较长,约为前室的1.5倍。腹膜白色。体背褐色或淡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黑色条纹。体侧中轴之上方有一列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呈灰黑色,并具黑色斑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  [原产地区]:黄河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高山区温水性鱼类。喜栖息于黄河上游干支流缓水区,以水蚯蚓、端足类和摇蚊幼虫为主要食物。每年5~6月份产卵。

凹鼻鲀


中文名称凹鼻鲀

拉丁名称Chelonodon patoca (Hamilton-Buchan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凹鼻鲀属

拉丁属名Chelon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到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及福建南部沿海。

形态特征
体稍长形,头部粗圆,体背腹部均被小刺,鼻孔1个,前后缘具1个皮瓣突起,前鼻瓣小,呈尖叶状,后鼻瓣大,呈花瓣状,边缘具缺刻。背鳍9-10,臀鳍8-9,前方2鳍条不分支。胸鳍15-17,尾鳍截形,脊椎骨18-19。体背侧及侧上方黄褐色,具许多比眼稍小的圆斑或长圆斑,眼间隔处具黑色横带,胸鳍上方、背鳍基底及尾柄后部各具一大规则状的黑褐色横带,体侧下方黄色。

生活习性
肉食性,摄食软体动物、甲壳类等。海水/咸水生。

瓣鼻鲀


中文名称瓣鼻鲀

拉丁名称Boesemanichthys firmamentum (Temminck et Schlegel)

异名Arothron firmamentum (Temminck Schlegel, 185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瓣鼻鲀

拉丁属名boeseman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国产于南海北部沿海。

形态特征
体长圆筒形,尾柄侧扁,鼻孔1个,前后边缘各具1大小几相等的皮瓣突起,前鼻瓣呈长叶片状,后鼻瓣呈花瓣形,边缘无缺刻。口小,前位,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齿板。体被小刺。侧线1条,延伸到尾鳍基底。背鳍1个,具14-15鳍条,臀鳍13-14,前方各有2-4不分支鳍条。胸鳍14-16,最上方鳍条不分支。尾鳍截形。脊椎骨20。蝶耳骨不形成眼眶边缘,中筛骨窄而侧扁。鳔后部分叶。体棕褐色,密布许多不规则的白斑,头部及背侧的白斑圆形,较小,腹面及体侧的白斑圆形或呈网纹状,腹部浅棕色,各鳍浅棕色,背、臀鳍边缘浅灰色。

生活习性
卵巢及肝脏有毒。热带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8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日本前鳍晰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