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丝[鱼芒]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9

中文名称长丝[鱼芒]


拉丁名称Pangasius sanitwongsei Smith, 1931

英文名称Pangasid-catfish

异名巴棱(傣语音译)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M.yz023.com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鱼芒]科

拉丁科名Pangasiidae

中文属名[鱼芒]属

拉丁属名Pangasi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4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与勐仑一带的澜沧江下游。国外常见于泰国湄南河,湄公河。

形态特征
体长形,中等侧扁,背鳍始点体最高。头平扁。吻钝圆,略突出。眼小,距吻端近。前后鼻孔分离。口宽。颌齿绒毛状,犁骨齿群新月形。上颌及下颏短须各一对。鳃膜游离。体无鳞。侧线有小枝。背鳍条I-7;脂鳍短小;臀鳍条iii-26;胸鳍条I-12;腹鳍位背鳍后;尾鳍深叉状。背鳍与偶鳍前缘均突出呈长丝状。体背侧暗绿色,腹侧银白色,肩部有一白斑。鳍淡黑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生活于东南亚西北部雨林带平原区的大江河内。为肉食性特大型淡水鱼类之一。喜生活于深水区及主河道内。小鱼在小支流内也有。喜食小鱼、虾,也食大动物的尸体。

相关阅读

长丝裂腹鱼


中文名称长丝裂腹鱼

拉丁名称Schizothorax dolichonema Herzenstein

英文名称longthread schizothoracin

异名缅鱼、甲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裂腹鱼属

拉丁属名Schizothorax Heckel,183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水系和青藏高原。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臀鳍条2,5;胸鳍条1,17-19;腹鳍条1,8-10。侧线鳞92[(23-33)/15-25-V]105。下咽齿3行,235-532。鳃耙外侧19-25,内侧24-34。脊椎骨43-44。体长为体高的3.4-5.2倍,为头长的3.8-4.9倍,为尾柄长的4.8-5.8倍。头长为头高的1.4-1.6倍,为头宽的1.7-1.9倍,为吻长的2.5-3.2倍,为眼间距的2.3-3.3倍,为眼径的4.3-6.7倍,为口宽的2.4-3.3倍,为前须长的2.5-5.1倍,为后须长的2.5-4.9倍,为背鳍刺长的1.1倍。口宽为口长的1.8(在小个体)-3.6(在大个体)倍。

体延长,稍侧扁,吻略圆钝。口下位,近似一横裂;下唇完整,呈长条形或新月形,表面有乳突;唇后沟连续;下颌前缘具有锐利的角质。须2对,颇发达,约等长,其长度大于眼径,前须末端到达眼球中部或后缘的下方,后须末端到达眼球后缘的下方或延至前鳃盖骨。胸部自鳃峡以后有明显的鳞片。背鳍刺强,其近基部的2/3-4/5部分每侧有12-21枚显著的锯齿(在大个体较弱,下半部有细齿);背鳍起点至吻端稍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基部起点一般与背鳍第1分枝鳍条相对。下咽骨较狭长,呈弧形,长度为宽度的3.0-3.9倍。下咽齿细圆,顶端尖而稍弯曲,咀嚼面凹入呈匙状,内侧1行的第1个齿很细小,约与外侧行的2个齿相等大小。

鳔2室,后室长度为前室的1.5-2.0倍。肠管长,在较大个体为体长的3.0-5.0倍。腹腔膜黑色。体背部青灰色,腹侧银白色。胸鳍和腹鳍浅灰色,尾鳍红色。在清澈河流中采到的个体,背部色彩较深,体侧具黑褐色小斑点。

生活习性
为冷水性鱼类,通常在清澈而水流较缓的水域活动,在繁殖季节集群并作短距离的生殖洄游。

摄食植物性食料,以共锐利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上刮取食物,主要是着生藻类(硅藻、蓝藻、绿藻),有时也食水生昆虫。

淡水生。

繁殖习性
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个体,雌鱼体长26.0厘米,雄鱼11.4厘米,均系4龄鱼。在金沙江中5-6月间的成熟雌体卵巢为产过卵的11期状态,估计产卵在4月中旬。

长丝鰕虎鱼


中文名称长丝鰕虎鱼

拉丁名称Cryptocentrus filifer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丝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ryptocent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或全部被圆鳞。纵列鳞47-140。头部侧扁,裸露无鳞,口大,前位,口裂略斜,下颌稍突出,颌齿多行,尖锐,外行齿扩大,下颌外行最后1齿通常呈弯的犬齿状。舌端截形,鳃孔颇宽,峡部颇窄,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9-20鳍条。臀鳍1鳍棘9-21鳍条,尾鳍尖长,大于头长。背鳍前方无鳞,全被圆鳞,纵列鳞105-120,背鳍各鳍棘均呈丝状延长,体侧具4-5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半棱华[鱼芒]


中文名称半棱华[鱼芒]

拉丁名称Sinopangasius semicultratus Chang et Wu

英文名称Chinese pangasiid catfish

异名[鱼芒]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鱼芒]科

拉丁科名Pangasiidae

中文属名华[鱼芒]属

拉丁属名Sinopangasius Chang et Wu,196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西北海市和广东汕尾。

形态特征
体长形,侧扁,自腹鳍基到肛门皮棱状。头平扁、吻钝短。眼小,位低。口端位,仅达后鼻孔。无鼻须。上颌须长等于头长1/2;下颏须更短。下颌齿群及犁腭骨齿群左右不连。鳃耙短小。鳃膜互连且游离。体无鳞。背鳍条I-6-7,位前背。脂鳍小且位后;臀鳍条IV-27-30,胸鳍硬刺似背鳍硬刺;腹鳍位背鳍之后;尾鳍叉状。体背侧暗灰青色,腹侧银灰色。鳍淡黄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尚不详悉。仅1956年4月5日及1957年9月10日在广西北海市各得一尾标本体长350毫米及313毫米;和1963年11月22日自广东汕尾得一得体长355毫米的标本。

长尾长丝角鮟鱇


中文名称长尾长丝角鮟鱇
拉丁名称Gigantactis gargantusBertelsen Pietsch et Lavenbe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鮟鱇亚目

拉丁亚目名Ceratioidei

中文科名大角鮟鱇科

拉丁科名Gigantactinidae

中文属名大角鮟鱇属

拉丁属名Gigantact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东北太平洋及夏威夷群岛深海中,我国产于东海外海875-1 030米深海中。

形态特征
下颌齿发达,排成若干行,背鳍通常有5-9鳍条,极少为4-10。臀鳍4-7,极少为8。第一背鳍棘位于吻端,棘的端部具发达球状拟饵体。第一背鳍棘较长,为体长134%-358%,似饵体无尖长的端部突起,尾鳍第二、第七鳍条丝状延长,体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墨头鱼(东坡鱼)


中文名称 墨头鱼(东坡鱼)
拉丁名称 Garra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墨鱼、鸟棒、黑鱼、鮇鱼(《本草纲目》)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墨头鱼属
拉丁属名 Garra Hamilton,182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0;臀鳍条3,5;侧线鳞50;下咽齿3行,245一542;脊椎骨45。体长为体高的4.8倍;为头长的5.1倍,为星柄长的5.8倍一为尾柄高的8.4倍。头长为吻长的1.8倍,为眼径的5.4倍,为眼间距的1.8倍。体长,稍呈圆筒形,腹面在腹鳍之前较平,尾部侧扁。头宽而扁平。吻钝,前端有角质突起。口下位。无须。一上唇吻皮向腹面包下,其边缘分裂呈栉状,下唇宽大,一呈椭圆形吸盘,中央有一肉质垫,周缘游离,上有小型乳状突起,其前缘与肉质垫之间有一深沟相隔。眼小,位置较高。鳞中等大,腹鳍前腹面的鳞片埋于皮下。背鳍边缘凹形,起点在腹鳍之前。偶鳍呈水平位置。尾鳍分叉深。体褐色,背部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喜栖息在水流湍急、水底多岩石的环境中,常以吸盘吸着在石块上,为底栖性鱼类。主要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届为食,有时也吃水生昆虫的动虫。

剑尾鱼


学名 剑尾鱼
拉丁名 Xiphophorus helleri
英文名 Swordtail.
俗名 红剑鱼
分类地位 鳉形目花鳉科
原产地 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
形态特征 小型鱼,成年个体全长7~10cm,体纺锤形、头尖尾长。红剑鱼遍体通红,是水草缸中的调色者,俗话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它的写照。另外,雄性携长剑、雌性着圆裙(圆形尾),性别特征分明,也是其它鱼类少见的。
生活习性 性情温和而活泼,动静适度。喜欢弱碱(PH7.5~9.0)性的硬水(10~15DH),水温20~28℃。以卵胎生形式繁殖,6~8个月性成熟,雄鱼的臀鳍第一鳍条特化为交配器,进行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孵化出苗后被产出。有性转化的习性,当群体中没有了雄性的时候,会有最强壮的雌鱼转化为雄性,该雄鱼有完全正常的雄性功能。这种性转化是单向的,即不会从雄性转化为雌性。
主要养殖技术 容易养殖的入门鱼,使用曝气的自来水,加一些盐,再往缸里放一些珊瑚砂,或者用珊瑚砂作为过滤器内的滤材,即可获得理想的水质。投喂碎的干饲料,或者小型动物性饲料如水蚯蚓、枝角类、摇蚊幼虫等。可与体格相近的其它热带鱼混养。

蝰鱼


中文名称蝰鱼


拉丁名称Chauliodus sloani Schneider

英文名称viperfish, Sloan's viperfish, Sloan's fangfish, fanged viperfishv, deepsea vipe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蝰鱼科

拉丁科名Chauliodontidae

中文属名蝰鱼属

拉丁属名Chaulio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各大洋,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外海。

形态特征
背鳍起点在头的后方,远位于腹鳍前方。体上有5纵行六角形区,每一六角形区有易脱落的鳞。上颌不能伸缩。两颌齿大而尖长。前颌骨上有4牙齿,其中第二齿最长,颏须短小或不存在。前颌骨第三齿短于第四齿,眶后发光器圆形,在眼后缘下方,背鳍5-8鳍条,臀鳍10-13鳍条,胸鳍9-14鳍条,腹鳍7鳍条,下腹发光器62-72,前下侧发光器41-49,脊椎骨53-62;蝰鱼体暗银色。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麦穗鱼


中文名称 麦穗鱼
拉丁名称 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topmouth minnow
地方名称 罗汉鱼、肉碗儿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麦穗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rasbora Bleeker,186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36~38;下咽齿1行,4~4或5~5,齿纤细,尖端呈钩状;鳃耙细小,排列稀疏,外侧13~15;脊椎骨29~31。体长为体高的3.5~3.9倍,为头长的4.1~4.6倍,为尾柄长的4.0~4.6倍,为尾柄高的7.8~8.3倍。头长为吻长的2.6~2.8倍,为眼径的3.3~3.8倍,为眼间距的2.0一2.5倍。体稍延长。头小。口小,上位。下颌略向上突起,且长于上颌。口角无须。背鳍、臀鳍无硬刺,背鳍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臀鳍起点距腹鳍基部比距尾鳍基部为近。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测线完全。鳔2室。腹腔膜银白色。体背及体侧上半部呈灰黑色,腹部银白色。自吻端通过眼中部沿体侧中轴直达尾给基部纵贯一黑色条纹。体侧每个鳞片的后缘均有一半月形的黑色斑纹,幼鱼更为显著。在生殖季节,雌鱼产卵管稍延长;雄鱼体色变为暗黑色,头部有粗糙的珠星出现
生活习性 通常喜栖息于水草丛中。太湖地区的麦穗鱼,1龄鱼即达性成熟。产卵期持续时间较长,为4~6月份。卵椭圆形,具粘性。卵粒密集地粘附于竹桩、木桩及其它附着物上,排列整齐。在并列的数排卵粒中发育期常不一致,可能产卵是断续进行的。在孵化期,雄鱼常有守护习性。在水温22.5~24.5℃左右时,约经3天胚胎即可孵出,刚孵出的仔鱼体长为4.4~4.6毫米,具有36对肌节。以浮游生物为主,其中挠足类和枝角类最多,在太湖可占食物总量的90%;其次为藻类和水草,也吃昆虫。

公鱼


[学名]: Hypomesus olidus
[资源名称]: 公鱼
[别名]: 黄瓜香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胸鳍条Ⅰ-10,腹鳍条Ⅰ-7,臀鳍条Ⅲ-11~17。纵列鳞55~63。鳃耙32~34。幽门盲囊2~4。 体长为体高的6.0~6.8(6.4)倍,为头长的5.1~5.5(5.3)倍,为尾柄长的1.2~1.8(1.5)倍,为尾高的15.6~17.6(16.8)倍。头长为吻长的3.0~3.3(3.1)倍,为眼径的3.3~4.2(3.9)倍,为眼距的3.8~4.8(4.3)倍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4(1.1)倍。 体长侧扁。头较长。口端位,口裂较大,上下颌具绒毛状细齿,上颌骨后延至眼下缘。眼大。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背鳍于腹鳍相对。胸鳍较小。具脂鳍。尾鳍分叉较深。肛门紧靠臀鳍。鳞细小,侧线完全。鳔一室 ,鳔管连于鳔后端。背部为绿色,体侧银白色。鳞片边缘有暗色小斑。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省  [原产地区]:黑龙江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黑龙江中游。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温低,水质澄清的水域,喜在岸边游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0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斑纹薄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