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拟鲽

中文名称尖吻拟鲽


拉丁名称Pseudopleuronectes herzensteini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M.YZ023.COm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鲽科

拉丁科名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黄盖鲽属

拉丁属名Pseudoplouronec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两眼位于头部右侧。两眼间隔呈嵴状,裸露或被鳞,上眼磷近头背缘,吻和眼球不被鳞。口中大,头长为上颌骨长3倍以上。无眼侧颌齿较发达,齿钝锥形,矛尖形或具截形尖端,1行。背鳍起点在无眼侧后鼻孔的后方和上眼的背上方,全部鳍条不分支,第1脉间棘突出于臀鳍前方,有眼侧的胸鳍较长,中部鳍条分支。腹鳍基底短,略对称。体被小鳞,栉鳞或圆鳞,鳞棘短而数少,侧线在胸鳍上方有1弓状弯曲部,无颞上支或仅具1短的颞上支,椎骨35-37。颌齿侧扁,呈门齿状,紧密排列,有时形成一切缘,有眼侧颌齿数少,在6枚以下。背鳍69-75,臀鳍54-57,体长为体高的2.1-2.7倍,为头长的3.7-4.2倍,眼间隔无鳞或被此致少退化鳞片,头长为眼侧上颌骨的4.4-4.7倍,为无眼侧上颌骨长3.6-4.0倍,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或弱栉鳞,侧线鳞68-75,至背鳍基底间具20-26行鳞。

生活习性
海水鱼。

相关推荐

尖吻鯻


中文名称尖吻鯻

拉丁名称Therapon oxyrhynchus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sharp-nosed tigerfish,sharpnose grunter, fourstriped grunter,blotchted therapon

异名唱歌婆、斑猪、金苍蝇、石或、丙猪哥,Rhynchopelates oxyrhynchus (Temminck Schlegel, 1842)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鯻科

拉丁科名Theraponidae

中文属名鯻属

拉丁属名Therapon Cuvi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南海沿海河口一带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背鳍Ⅶ-10;臀鳍Ⅲ-8;腹鳍Ⅰ-5;胸鳍13-14;尾鳍17。鳃耙6-9+14-15。侧线鳞52-60[(14-15)/(22-24)]。脊椎骨25。

体长为体高2.7-3.1(平均2.9)倍,为头长2.7-3.l(2.9)倍。头长为吻长2.7-3.4(3.1)倍,为眼径3.4-4.4(3.7)倍,为眼间距3.8-4.6(4.3)倍,为尾柄长2.l-2.9(2.6)倍。为尾柄高3.0-3.4(3.2)倍。

体延长,侧扁。头较长,头长与体高约相等;背缘与腹缘皆呈微弧形,体高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吻尖长而突出,其长大于眼径。眼中等大,例上位,圆形,眼径大于眼间距,但比吻长略短。眼间平坦。口小,端位,口裂微斜,唇较厚。上颌稍长于下颌,其末端可达前后鼻孔间的下方。鼻孔2个,互为远离,位于眼前方,前鼻孔小,圆形,具鼻瓣,后鼻孔比前鼻孔大,椭圆形。鳃耙短而小。有假鳃。鳃孔大。鳃盖膜不连于峡部。鳃盖条6。两颌具细小、带状、不规则多行齿,外行较大,圆锥形。犁骨、腭骨及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在隅角处较大。鳃盖骨后缘具2棘,下棘明显且大。匙骨及后额骨外露,边缘有弱锯齿。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至背鳍末端后沿尾柄呈直线状。腹部圆,无稜,平坦。肛门位于腹鳍与臀鳍之间,而接近臀鳍。

背鳍起点在腹鳍的略前上方,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其缺刻浅;背鳍鳍棘发达,以第四、五鳍棘最长,最后2鳍棘约等长,鳍棘部基底长约为鳍条部基底长的2倍。臀鳍起点位于背鳍鳍棘最末2根的下方,以第2鳍棘最长和强大,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腹鳍位于胸鳍基后下方,其末端可达肛门前缘。胸鳍宽短,位于鳃孔的后下缘,其长约等于2头长之半。尾鳍浅分叉。

体被小栉鳞,不易脱落。颊部、鳃盖部也具小栉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均有一行较大的鳞鞘。腹膜白色。

体背部棕褐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丰条灰黑色较宽的纵带:第一条自吻端经眼间后分为二枝,沿背鳍鳍棘部基底达背鳍鳍条部前;第二条自眼眶上缀达尾柄上方;第三条自吻端经过眼径沿体侧中央达尾鳍;第四条自胸鳍基向后至尾柄下方。但在个体中有时花纹有变异,条纹断续,中断现象时有发生。背鳍鳍棘部末端及背鳍基部有灰黑色斑带。尾鳍上有灰黑色斑纹。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淡。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拟庸鲽


中文名称拟庸鲽

拉丁名称Hippoglossoides dubius Schmid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鲽科

拉丁科名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拟庸鲽属

拉丁属名Hippogloss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太平洋亚洲沿岸,我国产于东海北部、黄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稍延长,侧扁,两眼位于头部右侧,上眼紧挨头部背缘。口较大,头长为上颌骨长3倍以下。两侧上下颌及颌齿同样发达。颌齿尖,锥状,上下颌各1行,前端稍扩大,背鳍79-90,始不动声色

眼侧鼻孔后方和眼前部背上方,鳍条全部不分支,有眼侧背鳍大部被鳞,第1脉间棘突出于臀鳍前方,臀鳍62-69,二鳍后部边缘微凹。有眼侧的胸一无是处肖长,全部鳍条不分支,腹鳍基底短,左右略对称,鳞小,不易脱落,栉鳞或圆鳞,侧线几近直线状,椎骨42-45。体长为体高的2.6-2.8倍,为头长的3.2-3.4倍,头长为上颌骨长2.3-2.5倍,上颌前端齿扩大,形成明显的犬齿鳃盖条7。下鳃耙11-16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或弱栉鳞。侧线在胸鳍上部有1较低的弓状弯曲部。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大牙拟庸鲽


中文名称 大牙拟庸鲽
拉丁名称 Hippoglossoides dubi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鲽形目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科名 鲽科
拉丁科名 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 拟庸鲽属
拉丁属名 Hippoglossoid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稍延长,侧扁,两眼位于头部右侧,上眼紧挨头部背缘。口较大,头长为上颌骨长3倍以下。两侧上下颌及颌齿同样发达。颌齿尖,锥状,上下颌各1行,前端稍扩大,背鳍79~90,始不动声色 眼侧鼻孔后方和眼前部背上方,鳍条全部不分支,有眼侧背鳍大部被鳞,第1脉间棘突出于臀鳍前方,臀鳍62~69,二鳍后部边缘微凹。有眼侧的胸一无是处肖长,全部鳍条不分支,腹鳍基底短,左右略对称,鳞小,不易脱落,栉鳞或圆鳞,侧线几近直线状,椎骨42~45。体长为体高的2.6~2.8倍,为头长的3.2~3.4倍,头长为上颌骨长2.3~2.5倍,上颌前端齿扩大,形成明显的犬齿鳃盖条7。下鳃耙11~16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或弱栉鳞。侧线在胸鳍上部有1较低的弓状弯曲部。

美洲拟庸鲽


中文名称 美洲拟庸鲽
拉丁名称 hippoglossoides platessoide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鲽形目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中文科名 鲽科
拉丁科名 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 拟庸鲽属
拉丁属名 Hippoglossoid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稍延长,侧扁,两眼位于头部右侧,上眼紧挨头部背缘。口较大,头长为上颌骨长3倍以下。两侧上下颌及颌齿同样发达。颌齿尖,锥状,上下颌各1行,前端稍扩大,背鳍76~101,始不动声色 眼侧鼻孔后方和眼前部背上方,鳍条全部不分支,有眼侧背鳍大部被鳞,第1脉间棘突出于臀鳍前方,臀鳍60~79,二鳍后部边缘微凹。有眼侧的胸一无是处肖长,全部鳍条不分支,腹鳍基底短,左右略对称,鳞小,不易脱落,栉鳞或圆鳞,侧线几近直线状,椎骨42~45。体长为体高的2.1~3.0倍,为头长的3.0~4.2倍,头长为上颌骨长2.2~3.0倍,鳃盖条8。下鳃耙9~12,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或弱栉鳞。侧线几近直线状。
生活习性 食蛇尾类、软体类和鱼类为食,甲壳类在其食物中的作用不大。

尼罗尖吻鲈


[学名]: Lates niloticus (Linnaeus)
[资源名称]: 尼罗尖吻鲈
[外文名]: Nile perch
[别名]: 尖吻鲈
 
[形态特征]:
  尼罗尖吻鲈体延长,侧扁,头尖;眼上侧位,眼间隔平坦,鼻孔每侧2个,后鼻孔较大,背缘呈弧形,前端下凹至背鳍前隆起。口尖,稍斜,吻尖,口斜裂,下颌突出于上颌。上下颌骨有绒毛细齿无犬齿,上颚达眼后缘;前鳃盖下缘有强棘;鳃盖后缘呈锯齿状,有一硬棘。两背鳍间有一深缺口,第一背鳍有棘Ⅶ~Ⅷ,第二背鳍有鳍条10~14个。胸鳍短,圆形。腹鳍圆,呈扇形。被鳞为栉鳞,中等大小,侧线清晰与体背缘平行,具侧线鳞60~80枚。尾鳍圆滑、不分叉,肛门靠近臀鳍。成鱼鱼体为银白色,并有暗色条纹,幼鱼背部大多有青黑色的斑块,下半部则呈银色,随所处环境而变化,眼睛金褐色。
 
[原产国家]:塞内加尔、刚果等地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非洲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约192  
[地理分布]:尼罗河流域、Mariout湖和西非的大部分主要河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尼罗尖吻鲈是生活在淡水或低盐度水体中的肉食性鱼类,湖泊的深水区都有发现,沿岸的岩石区和溶氧量较低的地方较少。

尖吻小公鱼


中文名称尖吻小公鱼

拉丁名称Stolephorus heterlolba (Ruppell)

英文名称sharpnose anchov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鲱形目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鲱亚目

拉丁亚目名Clupeoidei

中文科名鳀科

拉丁科名Engraulidae

中文属名小公鱼属

拉丁属名Stolepho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印度尼西。

形态特征
体长。吻突出。眼中大。上颌骨后端一般不超过鳃孔。两颌、犁骨、腭骨、翼骨和舌上有细齿。鳃耙5-50。鳃盖条11-13。椎骨少于46个。鳞薄,易脱落。腹鳍前的骨刺少于9个。背鳍始于臀鳍前方。背鳍前方无分离而平伏的小棘。臀鳍条15-23。臀鳍始于背鳍基镀后方。吻很突出,上颌骨末端圆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突吻尖鼻箱鲀


中文名称突吻尖鼻箱鲀


拉丁名称Rhynchostracion rhinorhynch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鳞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Balistoidei

中文科名箱鲀科

拉丁科名Ostraciontidae

中文属名尖鼻箱鲀属

拉丁属名Rhynchostraci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峡南部。

形态特征
体甲大致为五棱状,背侧棱和腹侧棱发达,背部有一低的背中棱。体甲在背鳍及臀鳍后方闭合。头短,吻部有一明显的向前方的尖突。口小,前位。齿细长柱状,上下颌齿各1行。背鳍1个,位置稍后,具9鳍条,臀鳍背鳍相似,具9鳍条,胸鳍下侧位,尾鳍圆截形。第一骨板上有4个以上黑色斑点,臀鳍基底有部分在背鳍基底下方,背中棱较低。

生活习性
海水鱼。

钝吻拟平鳅


中文名称钝吻拟平鳅


拉丁名称Liniparhomaloptera obtusirostris Zheng et Che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拟平鳅属

拉丁属名Liniparhomaloptera Fang,19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西江水系的北流江上游山溪中。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Ⅱ-5;胸鳍Ⅰ-18-19;腹鳍Ⅰ-9。侧线鳞68[(17-19)/(8-9-V)]74。

体长为体高的6.1-7.7(平均6.7)倍,为体宽的5.5一6.6(5.8)倍,为头长的4.7一5.0(4.9)倍。头长为头高的2.0-2.3(2.1)倍,为头宽的1.1-1.2(1.2)倍,为吻长的1.6-1.7(1.6)倍。为眼径的6.0-7.0(6.5)倍,为眼间距的2.0-2.2(2.1)倍,为尾柄长的2.1-2.4(2.2)倍。为尾柄高的2.1-2.4(2.3)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9-3.4(3.1)倍。

体长,近圆筒形,腹部平,尾部侧扁。头低而平扁,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吻部通常具角质疣刺。口下位,稍大,呈弧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两侧具乳突5-7。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端突出呈须状,叶间具吻须2对。口角须1对。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较宽。鼻孔大。具鼻瓣。鳃裂宽,从胸鳍基部之前延伸到腹面。鳞小,头背部及胸鳍基部之前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柄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在腹鳍起点的稍前方,约在吻端到尾柄基部间的中点;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可达尾柄基部。偶鳍平展,末端圆钝。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基部具不发达的皮质瓣膜,鳍末端超过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到臀鳍起点间的中点。尾鳍凹形,下叶稍长。

本种的口唇结构基本上与拟平鳅相似,但身体及头部较为宽扁,吻圆钝,口较宽,呈弧形。胸腹部裸露区较大,后级接近腹鳍起点,偶鳍具较多分支鳍条。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贵州爬岩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