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三刺鲀

中文名称拟三刺鲀

拉丁名称Triacanthodes anomalus (Temminck)

英文名称Red spike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箱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Ostracioidei

中文科名拟三刺鲀科

拉丁科名Triacanthodidae

中文属名拟三刺鲀属

拉丁属名Triacantho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海区。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体被绒棘状小鳞。口小,水平位。唇薄。眼间隔宽,微凸。上下颌各具1行圆锥形牙。鳃孔较大。背鳍2个,第一鳍棘粗大。腹鳍鳍棘发达。背腹鳍棘均尖硬,上缘均无倒棘。体侧具2条黄色纵带。各鳍微红色。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100米泥沙海底。全长可达150毫米。因体小、皮厚,鳍棘尖硬,经济价值甚低。

海洋生。

相关阅读

尖吻假三刺鲀


中文名称尖吻假三刺鲀


拉丁名称Pseudotriacanthus strigilifer (Canto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箱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Ostracioidei

中文科名三刺鲀科

拉丁科名Triacanthidae

中文属名假三刺鲀属

拉丁属名pseudotria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湾及印度等沿海地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腰带骨后端尖突。鳞上有数列纵行高而薄的嵴突,上颌骨侧齿4枚。第二背鳍基底长为臀鳍基底长的1.8-2.3倍,第二背鳍棘为第一背鳍棘长的2/3。吻较短,吻为体长的18.9%-22.4%,口中大。

生活习性
海(水)生。栖息水层稍深,多在3-18米的浅海底层,肉食性,以甲壳类为食。

大斑刺鲀


中文名称大斑刺鲀

拉丁名称Diodon liturosus Shaw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刺鲀科

拉丁科名Diodontidae

中文属名刺鲀属

拉丁属名Di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短圆筒形,头和体前部宽圆,尾部短小,锥状。头和体上棘长而硬,大部或全部的棘均具2棘根,能活动,也有少数棘具3棘根的,不能活动。鼻孔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大辩论突起。鳔圆形。前端中央具一深凹,成叉状。各鳍均无斑点,额骨刺为体长的4%-10%,甚短于胸鳍棘,体背面有5个大黑斑,第一斑在眼与鳃孔中间,头侧有两个起立状大黑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瘤短刺鲀


中文名称瘤短刺鲀

拉丁名称Chilomycterus affinis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刺鲀科

拉丁科名Diodontidae

中文属名短刺鲀属

拉丁属名Chilomycte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于太平洋西部的日本、中国至东太平洋的黑西哥

形态特征
体短圆筒形,头和体前部宽圆,尾柄短,锥状,后部稍侧扁,鼻孔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状突起;或无鼻孔,鼻瓣呈盘状,头体上棘粗短,大部分棘具3棘根,不能活动。棘平伏于体表,头背部无棘,眼上缘无棘,仅眼后具1短棘;无鼻孔,具1盘状鼻瓣,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鳍灰褐色,密布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长刺泰氏鲀


中文名称长刺泰氏鲀


拉丁名称Tylerius spinosissimus (Reg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泰氏鲀属

拉丁属名Tyler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洋中;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粗短,似卵圆形,略侧扁。腹侧无明显的皮褶,头部粗大,吻钝圆。眼中在,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位于皮质鼻囊突起的两侧,体具小刺,明显伸出皮外,体每侧具上下侧线各1条。侧筛骨不与腭骨连接,上枕骨不与蝶耳连接。眼眶上方的额骨部分甚宽,中筛骨短。背鳍9-10,臀鳍7,前方各有1-2不分支鳍条,尾鳍截形,脊椎骨19-20。体背部暗褐色,腹部灰白色,具许多针尖般小黑点,尾鳍末端边缘暗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180-270米深的海底。海(水)生。

繁殖习性
产卵期在冬末春初。

同齿拟刺鲨


中文名称同齿拟刺鲨

拉丁名称Pseudocentrophorus isodon Chu, Meng et Liu

异名Centrophorus isodon (Chu, Meng Liu, 1981)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角鲨目

拉丁目名Squaliformes

中文亚目名角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qualoidei

中文科名角鲨科

拉丁科名Squalidae

中文属名拟刺鲨属

拉丁属名Pseudocentropho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南海及周边海域。

形态特征
背鳍棘具侧沟。胸鳍内角尖长突出,口后方具颏褶。尾基上下方无凹洼。上下颌齿同均外斜具切缘。口前吻长约等于口至胸鳍起点。

生活习性
海(水)生。

圆斑拟鳞鲀


中文名称圆斑拟鳞鲀

拉丁名称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Bloch et Schneider,1801)

英文名称Clown triggerfish,Bigspotted triggerfish

异名小丑炮弹、花斑皮剥纯、皇冠扳机鲀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鳞鲀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拟鳞鲀属

拉丁属名Balist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非、印度洋厦太平洋中部的斐济群岛海域。

形态特征
该鱼体形具有鳞鲀类的炮弹形特征,色彩艳丽奇特,造型逗趣,颇有人缘。被视为富贵观赏鱼。嘴唇周围着显眼的黄色描圈,体表底色深褐色,背部横披长方形豹纹黄色毯状斑,宛如马鞍,腹侧散布大小不同的类圆形白色斑块。鱼体色斑对比极为强烈,其点块状斑纹与鸳鸯炮弹的线状斑纹形成鲜明对照。

生活习性
该鱼属于个体较大的鲀鱼,可长到50厘米。肉食性,性情稍微凶猛,通常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尤其是攻击海胆的行为特有趣先对着海胆喷水把它反转,再攻击其无刺的底部,如喷水无效,则小心衔拉海胆长棘,拖到水面后迅速潜入底下向上攻击其底部。在水族箱养可以喂食动物生饵料以及人工饲料。适宜水温26℃,海水相对密度l.022。最好用容水量500升以上的大水族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高白鲑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