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棘似刺鳊鮈

中文名称花棘似刺鳊鮈


拉丁名称Paracanthobrama umbrifer (Li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yZ023.CoM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似刺鳊鮈属

拉丁属名Paracanthobrama Bleeker,186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西江、桂江和郁江和新疆。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胸鳍Ⅰ-16;腹鳍Ⅰ-8。鳃耙6-8。下咽齿25-52或35-53。侧线鳞43[5.5/(4-V)]44;背鳍前鳞12;围尾柄鳞14。

体长为体高的4.3-4.6(平均4.5)倍;为头长的3.5-3.7(3.6)倍;为尾柄长的5.4-6.2(5.9)倍;为尾柄高的10.2-11.8(10.8)倍。头长为吻长的2.4-2.6(2.5)倍;为眼径的2.7-3.2(3.0)倍;为眼间距的3.7-4.0(3.9)倍;为尾柄长的1.5-1.8(1.6)倍;为尾柄高的2.9-3.3(3.0)倍。

体长,侧扁,自头后背部至背鳍起点显著隆起,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入后渐次降低,腹部圆。头稍呈锥形。吻突出。口下位,呈马蹄形。唇简单,上下唇均较薄,颏部中央具有三角形小突起。口角具须1对,较纤细,长度约为眼径之半。眼较大,侧上位,至吻端与至鳃盖后缘距离相等。眼眶后缘和下缘具叉列粘液腔。鳃耙较粗短,排列稀疏。主行下咽齿侧扁,稍钩曲。鳞略大,胸、腹部具鳞。侧线较为平直。

背鳍较短,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与头长相等或略短。背鳍起点至吻端与至尾鳍基约等距,或略近吻端。胸鳍较长,但其末端尚未达到腹鳍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臀鳍,起点略后于背鳍起点,约与背鳍第1根不分枝鳍条相对。臀鳍短小,位于腹、尾鳍的中点或略近尾鳍基部。尾柄细长。尾鳍深分叉,上下叶几等长。肛门位置稍离臀鳍起点。

脊椎骨4+36-37。鳔大,2室。肠短,其长几与体长相等。腹膜灰白,上具小黑点。

体浅灰色,略呈暗黑,腹部白色。头部背面及体背具黑色小斑点,沿侧线具1条由多数黑色小点组成的条纹,侧线上方有6-9个圆形大斑点,背、尾鳍也均具多数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推荐

似鮈


中文名称 似鮈
拉丁名称 Pseudogobio vaillanti vaillanti(Sauvage)
地方名称 大头马强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似鮈属
拉丁属名 Pseudogobio Bleeker,186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胸鳍Ⅰ~14~15;腹鳍Ⅰ~7。鳃耙10。下咽齿25~52。侧线鳞39[4.5/(2.5~V)]42;背鳍前鳞11~13;围尾柄鳞12。
体长为体高的4.9一5.5(平均5.2)倍;为头长的3.6一4.0(3.7)倍;为尾柄长的7.5~8.4(7.8)倍;为尾柄高的11.7一15.0(12.7)倍。头长为吻长的1.9~2.2(2.0)倍;为眼径4.5一5.4(4.9)倍;为眼间距的3.8一4.6(4.1)倍;为尾柄长的2.0一2.5(2.1)倍;为尾柄高的3.2~3.8(3.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8(1.6)倍。

体长,圆筒形,尾柄细长,稍呈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略隆起,向后渐次降低,腹部平坦。头大,甚长,其长大于体高,前部平扁,后部宽。吻长,平扁,前端宽圆,吻长远超过眼后头长。眼大,呈椭圆形,侧上位,其上缘齐头部轮廓线。眼间宽,下凹。口下位,深弧形。唇厚,极发达,具多数明显的乳突,上唇乳突细小,多行排列,下唇分3叶,中叶呈椭圆形,后缘游离,两侧叶略宽。向前渐细窄,在中叶前端相连,有一浅沟与中叶隔开,上下唇于口角处相连。具须1对,较粗。长约等于眼径。鳃耙不发达,呈贡状。下咽齿主行侧扁,末端稍钩曲,外行纤细。腹面在胸鳍基部之前裸露,腹部鳞片较体侧鳞为小。侧线平直。

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小。胸鳍大而平展,位近腹面,第2一3根分枝鳍条最长,末端不过腹鳍起点。腹鳍位置略后于背鳍,其起点约与背鳍第2一3根分枝鳍条相对。臀鳍短小,至腹鳍起点远超过至尾鳍基的距离。肛门位置靠近腹鳍基部。

脊椎骨4十36~37。鳔2室,前室扁圆形,包干韧质膜囊内,后室小,长形,露于囊外,其长约与眼径相等。腹膜灰白色。

体背及侧面灰黑色,腹部灰白。横跨体背具5块较大的黑斑,体侧中轴有6~7个大黑点。体侧及背部鳞片上具小黑色点,背、尾鳍黑点排列成条纹,胸、腹鳍具零散小黑点。臀鳍灰白色。

刺鮈


[学名]: Acanthogobio guentheri Herzenstein
[资源名称]: 刺鮈
[别名]: 金鱼
 
[形态特征]:
  背鳍3,7;胸鳍1,15~16;腹鳍1,7;臀鳍3,6。侧线鳞41~42,鳃耙3~5,鳃耙短小。下咽齿2行,3.5/5.3,主行齿侧扁,末端呈钩状,外行齿纤细。体长为体高的3.3~5.4倍,为头长的3.6~4.2倍,为尾柄长的4.7~6.2倍,为尾柄高的6.7~8.3倍。头长为吻长的2.4~3.2倍,为眼径的4.1~6.9倍,为眼间距的2.7~3.2倍。体较高而侧扁,背鳍前部稍隆起,腹部圆,尾柄粗短。头尖而短,头通常小于体高。吻尖,呈锥形,吻长稍短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弧形。唇简单,无乳突。唇后沟中断。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口角须一对,较长,其末端可超过鳃盖骨后缘。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为一光滑硬刺,端部柔软,其长度较头长为宽;背鳍起点距吻端较其基部后端距尾鳍基长。胸鳍长,可伸达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起点稍后的下方,末端不达臀鳍。臀鳍短,无硬刺,其起点距腹鳍基较距尾鳍基稍近。尾鳍分叉,两叶,末端尖。肛门紧靠臀鳍起点。鳞片大小适中,圆形,胸腹和背鳍起点至头后的背中线皆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鳔两室,后室较长,约为前室的1.5倍。腹膜白色。体背褐色或淡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黑色条纹。体侧中轴之上方有一列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呈灰黑色,并具黑色斑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  [原产地区]:黄河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高山区温水性鱼类。喜栖息于黄河上游干支流缓水区,以水蚯蚓、端足类和摇蚊幼虫为主要食物。每年5~6月份产卵。

似白鮈


中文名称似白鮈

拉丁名称Paraleucogobio notacanthus Berg, 1907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似白鮈属

拉丁属名Paraleucogobio Berg,190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钱塘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胸鳍条1,13-14;腹鳍条1,7;臀鳍条3,6。鳃耙7-8。下咽齿2行,2.5-5.2或2.4-4.2。侧线鳞36[5.5/(3.5-V)]37;背鳍前鳞1.2;围尾柄鳞16。

标准长为体高的3.55-3.6倍,为头长的3.55-3.9倍,为尾两长的5.5-5.7倍,为尾柄高的8.7-8.9倍。头长为吻长的2.9-2.95倍,为眼径的4.6-4.8倍,为眼间距的2.7-3.2倍,为尾柄长的1.4-1.6倍,为尾柄高的2.3-2.5倍。

体长,稍侧扁,腹部圆。头宽,圆钝,头的宽度约与其吻端至前鳃盖骨后缘的距离相等,头长与体高几相等。吻圆钝。口宽阔,端位,弧形。唇薄,简单,无乳状突起,唇后沟中断。眼较小,侧上位,距吻端近。眼间宽,隆起。口角具须1对,较短小,其长度小于眼径的1/3。主行下咽齿细长,侧扁,末端钩曲2外行的齿纤细,极为微小。鳞薄,圆形,胸腹部具鳞。侧线较平直,完全。

背鳍较短,外缘平切,末根不分枝鳍条成为光滑的硬刺,较粗壮,末端柔软;背鳍起点距吻端等于或大于尾鳍基。胸腹鳍末端稍圆,胸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稍后的下方,距吻端大于至尾鳍基的距离。臀鳍短,无硬刺,其起点距腹鳍起点小于至尾鳍基的距离。尾鳍分叉,上下叶等长。肛门位置靠近臀鳍起点,约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后1/3处。

脊椎骨4+32-33。鳔中等大,2室,前室椭圆形,无膜囊包被;后室粗长,其长度约为前室的1.2倍。肠较短,不及标准长,约为标准长的0.8倍左右。腹膜灰白色,具细小的黑色素点。

体青灰色,略带浅褐,体侧具多数纵行的黑条纹,沿侧线具1条较宽的蓝黑色条纹,背鳍的鳍膜上具1条黑带,其他各鳍灰白。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弹涂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