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豆娘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8

中文名称黄斑豆娘鱼

拉丁名称Abudefduf zonatus (Cuvier)

英文名称Damsel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豆娘鱼属

拉丁属名Abudefduf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中部热带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牙侧扁,末端圆,上下颌各2列。体侧具1淡色斑。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鱼类,生活在珊瑚礁附近。一般体长为52-79毫米。

海(洋)生。

相关推荐

黄斑篮子鱼


中文名称黄斑篮子鱼

拉丁名称Siganus oramin (Bloch et Schneider)

英文名称Yellowspotted spinefoo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尾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canthuroidei

中文科名篮子鱼科

拉丁科名Siganidae

中文属名篮子鱼属

拉丁属名Sig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中部与侧线间有鳞20-23行。背鳍最后鳍棘等于或短于第一鳍棘。体长为体高的2.4-2.8倍。腹鳍有内外2鳍棘和3鳍条。臀鳍有7鳍棘、9鳍条。体侧有许多莹亮小点。

生活习性
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常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有时会进入咸淡水和河口。背鳍和臀鳍鳍棘部有毒腺,被刺伤后会引起剧疼。

海洋生。

黄斑低线鱼


中文名称黄斑低线鱼
拉丁名称Chrionema chryseres Gilber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鲬状鱼科

拉丁科名Bembropidae

中文属名低线鱼属

拉丁属名Chrione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稍平扁,后部亚圆筒形,头平扁,头及体部被栉鳞,胸鳍和腹部被圆鳞。侧线完全,低位,自胸鳍基部上仿向下弯曲,沿体侧下部后延至尾鳍基。口大,前位,下颌微突出,两颌、犁肌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上颌骨外露,无皮瓣,眼大,侧上位,眼间隔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2个,分离,6鳍棘16-17鳍条,第1枚鳍棘不呈丝状延长。臀鳍24-25鳍条,尾鳍圆形或截形。侧线鳞70-89,体具暗色不规则斑纹及黄色斑点。

生活习性
海水鱼。

鱼波豆虫病


疾病名称鱼波豆虫病

为害对象 各种养殖鱼类都可发生、尤以草鱼、鲤、鲮鱼苗为害最严重
疾病概述 本病在我国各地和世界各国都有流行,各种养殖鱼类都可发生,尤以草鱼、鲤、鲮鱼苗为害最严重。

病原 为飘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or),系鞭毛虫类寄生原生动物,虫体很小,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活体时虫体透明,内有细小颗粒,侧面观呈梨形、卵形或椭圆形,侧腹面观略似汤匙。大多情况下,以其2根鞭毛插入鱼皮肤和鳃的上皮细胞上,虫体作上下、左右摆动;脱离宿主组织的个体可在水中曲折、旋转式游动。

症状

发病规律 飘游鱼波豆虫最适繁殖温度为12-20℃,因此,春、秋两季是流行季节,夏季高温时很少出现。鱼苗培育阶段尤易受害,通常受感染后3天左右即可大批死亡。经过越冬后的春花鱼种,开春后也因体质衰弱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育苗池必须彻底清塘消毒,育苗过程中注意水质清洁和有充足的饵料。

②鱼种越冬前用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8克)溶液浸洗20分钟。

③治疗用每立方米水体0.5克硫酸铜+每立方米水体0.2克硫酸亚铁全池遍洒。

黄斑笋螺


中文名称黄斑笋螺

拉丁名称Terebra chlorata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笋螺科

拉丁科名Terebridae

中文属名笋螺属

拉丁属名Terebr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于中、低潮区至水深20米左右的沙质底,为西沙群岛习见种类。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仅见于西沙群岛。

形态特征
贝壳中等大,较粗短,壳高83.0毫米,壳宽19.0毫米。约有16个螺层,壳顶尖细,顶部螺层增长较缓慢,以下螺层膨胀迅速,缝合线明显。每一螺层的偏上方有一条较细弱的螺沟,此螺沟在早期螺层上明显,向下逐渐减弱,其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较下部稍窄短;早期螺层的上、下两部分均生有紧密排列的纵行小肋,后来螺层逐渐减弱,最后仅在放大镜下可见到纵行生长线纹。壳面光滑、白色、在每条螺沟的上、下方各饰有一列不规则的、环行排列的褐色或紫褐色斑块,下方的一列斑块有的伸长成为纵行线纹,此现象常出现在中部以上或上部螺层上。壳口近半圆形,外唇薄,易破损;内唇白色,前沟宽短,呈U字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娘亚牦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娘亚牦牛原产地为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主要分布于嘉黎县东部以及东北部各乡。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嘉黎县位于北纬31o07~32o、东经91o09~94o01,地处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497m。年平均气温-0.9℃,极端最低气温-35.7℃;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地表冻结期5个月。年降水量649mm,年蒸发量1410mm。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县草场面积约1.3万km2,青草期120天左右。嘉黎县是西藏的纯牧业区,草场均属高寒草原草场,90%属山坡草场,全县仅有15km2原始森林和3km2耕地,主要种植青稞、冬小麦等农作物。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根据昌都、林芝两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考古学发现和《逸周书》、《诗经》等周秦以前的汉文典籍以及藏文典籍《红史》记载,至少在4600年以前,生息在当地的羌人已驯化了野牦牛。1900年前古羌人陆续大规模南迁,1200年前一部分羌人部落融人吐蕃社会,成为形成现代藏民族的基本成分之一。娘亚牦牛产地嘉黎县地处羌塘与诸羌故地之间,融汇了蕃、羌两个民族成分。历史上,这里地势高峻、草场广阔、牧业发达、不宜农耕,居民素有驯养、选育牦牛的传统。娘亚牦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娘亚牦牛1996年存栏12万头,2007年存栏10.5万头,由于畜禽结构的调整,整体数量稍微下降。近年来,该品种牛无明显品质变化。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娘亚牦牛毛色较杂,纯黑色约占60%左右,其他为灰、青、褐、纯白等色。头部较粗重,额宽平。眼圆有神,嘴方大、嘴唇薄,鼻孔开张。公牛雄性特征明显,颈粗短,鬐甲高而宽厚,前胸开阔、胸深,肋弓开张,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斜。母牛头颈较清秀,角尖距较小,角质光滑、细致,鬐甲相对较低、较窄,前胸发育良好,肋弓开张。四肢强健有力,蹄质坚实,肢势端正。

2.体重和体尺娘亚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娘亚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成年娘亚牦牛成年牛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娘亚牦牛成年牛屠宰性能

娘亚牦牛成年牛肌肉化学成分见表3。

表3娘亚牦牛成年牛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2.产奶性能娘亚牦牛母牛泌乳期180天,年挤奶量192kg。乳主要成分为乳脂肪6.8%,乳蛋白5.0%,乳糖3.7%,灰分1.0%,水分83.5%。

3.产毛(绒)性能由于娘亚牦牛产区气候严寒、为灌木草甸草原,当地牧民没有剪毛抓绒的习惯。经测定,公牛产毛量平均0.69kg,母牛产毛量平均0.18kg。

4.役用性能娘亚牦牛一般每头正常驮载100~120kg,平均日行4~5h,每小时走3km左右。

5.繁殖性能娘亚牦牛公牛性成熟年龄为42月龄,利用年限12年,在牛群中地位较低的公牛,配种机会较少。母牛性成熟年龄为24月龄,初配年龄为30~42月龄;每年6月中旬开始发情,7~8月份是配种旺季,10月初发情基本结束;妊娠期约250天左右,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利用年限15年。在公、母牛比例合适和母牛膘情较好的条件下,犊牛成活率90%左右。

四、饲养管理

娘亚牦牛以放牧为主,公牛基本上终年放牧不收群,只在配种季节补饲少量的麸皮和盐。母牛全年白天放牧、晚上拴系,挤奶后与犊牛分群放牧、分群拴系。犊牛初生至1月龄由母牛哺乳,母牛不挤奶;1月龄以后控制哺乳,给犊牛少量补喂一些乳清等。除了配种季节种牛性格较暴躁外,大部分牛性格温驯,便于管理。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娘亚牦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提出保种和选育利用计划,未建立品种登记制度。

六、品种评价

娘亚牦牛分布地区海拔高,日温差大,气候寒冷,空气中氧含量少,娘亚牦牛高度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耐粗饲、耐寒,个体大、产奶量高、乳脂率高,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地方品种。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是要调整畜群结构,改善饲养管理,实行以草定畜;二是要加强天然草场的管理,建立饲料基地;三是要开展本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其产肉性能。

牙鲆稚鱼波豆虫病


疾病名称波豆虫病

为害对象 2月龄的牙鲆稚鱼
疾病概述

属于寄生虫病

波豆虫寄生于鱼体引发此病。

该寄生虫主要侵染2月龄的牙鲆稚鱼,适宜水温为12~20℃。病鱼体表及鳃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形成白色絮状膜,寄生的组织处充血、发炎、糜烂;病鱼体色发黑,腹部积水,肠管上皮充血、出血,肝脏积水。


病原鱼体

防治方法
养殖水池底部铺一层沙,有利于预防此病;用每立方米水体含250ml福尔马林浸洗病鱼40分钟,或用每立方米水体含100~150ml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60分钟,可治疗此病。

黄斑眶棘鲈


[学名]: Scolopsis cancellatus
[资源名称]: 黄斑眶棘鲈
[外文名]: green-lined spine-cheek、white-striped monocle bream、latticed monocle bream、Lattice spinecheek、Striped monocle bream
[别名]: 栅纹眶棘鲈,Scolopsis lineata, 红海鲫、赤尾冬仔
 
[形态特征]:
 
背鳍x-8~9;臀鳍Ⅲ-7;胸鳍16;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40~42;鳃耙2~4+4。 体长为体高2.8~3.3倍,为头长2.9~3.2倍,为尾柄长4.7~5.9倍。头长为吻长2.9~3.9倍,为眼径2.6~3.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9倍。 体长椭圆形,背腹缘隆起度约相等。头稍钝。吻长稍短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具瓣膜。眼大,眶下骨具一大的向后棘和3小棘。上颌后端伸达眼前缘,上颔骨几全为眶下骨遮盖。两颔牙小,后侧牙l行,前部为绒毛状牙带。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后缘具细锯齿,隅角部向后方突出。鳃耙短,结节状。 体被中等大的栉鳞;颊鳞4行;头背部鳞片伸到眼间隔中部稍前。侧线完全,与背缘并行。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无凹刻。背鳍鳍条部后缘和臀鳍后缘外廓圆凸形。胸鳍稍尖。腹鳍末端达肛门或稍超过。尾鳍叉形。 生活时体上部有三条橄榄绿色纵带,第二条和第三条在体后部合为一条,纵带被数条淡色横斑纹隔断而形成栅栏状纹。背鳍第一和第二棘间的鳍膜蓝色。背鳍、胸鳍和尾鳍橘红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 在东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 分布于从印度洋的印度沿岸至太平洋夏威夷和向北到琉球群岛。 我国产于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热带珊瑚礁间常见的小型鱼类。常见于珊瑚礁通常伴随着沙地。 成鱼栖息于舄湖外部礁石平台与临海礁石平台, 常形成鱼群。 稚鱼各别地在清澈的水浅舄湖礁上的珊瑚的庇护所的附近被发现。 成鱼形成鱼群或小群鱼群.吃小鱼,甲壳动物与底栖的无脊椎动物, 主要多毛类.

杂食豆齿鳗


中文名称 杂食豆齿鳗
拉丁名称 Pisoodonophis boro
中文门名 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 Chord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蛇鳗科
拉丁科名 Ophichthidae
中文属名 豆齿鳗属
拉丁属名 Pisoodonophis Kaup,1856
分布类别 半咸水
形态特征 体细长.头锥形,头背面稍隆起.吻较钝.眼圆形,中侧位;眼间隔宽阔,稍隆起.鼻孔每侧2个,分离:口较大,前位;口裂较平;上颌稍长于下颌,向后伸达眼的后方.上下颌齿2~3行,排列不规则,前方齿较大;前颌骨齿呈圆形齿丛,中间粗大,周围较小;犁骨齿多行,呈带状排列.腮孔裂缝状.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明显.背鳍起点在胸鳍后上方.臀鳍起点紧靠肛门的后方.背鳍 臀鳍均较发达,止于尾端前方,不相连续.胸鳍发达,后缘长圆形.肛门在体中部后方.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中小型鱼类,栖息于近岸及河口咸淡水水域沙泥底层的滩涂中.

蓝豆怎么养


蓝豆为多肉植物。植株叶片覆白粉,呈淡蓝色,在温差大、日照充足的环境下叶泛橙色或粉紫色。那么蓝豆怎么养呢?

一、土壤

蓝豆喜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也能适应贫瘠的土壤。如果盆土养殖建议用疏松肥沃、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沙质土壤,可用腐叶土3份、河沙3份、园土1份、炉渣1份混合配制,并掺入少量的骨粉等钙质材料。可促进后期蓝豆的生长速度。

二、浇水

蓝豆浇水时要注意避免盆土积水,否则容易烂根。空气干燥时可向植株周围适量洒水,但叶面特别是叶丛中心不要积水,否则会烂心,特别要注意避免长期淋雨。

三、阳光

蓝豆耐高温和阳光,但光照过强叶片会老化,影响观赏效果,因此天气炎热时应把蓝豆放置在阳台或窗台上养殖较为合适。

四、施肥

蓝豆生长旺盛期时建议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施肥时要注意不要把肥水溅到叶片上。施肥一般选择天气晴朗的早上或傍晚进行,当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浇一次透水,用来冲淡土壤中残留的肥液。

蓝豆在墨西哥多地都有分布,且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蓝豆观赏价值高,且容易养活,非常适合养殖新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少鳞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