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软刺裸裂尻鱼

养鸭鱼 养鸭大鹏

2020-10-30

中文名称 大渡软刺裸裂尻鱼
拉丁名称 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Fang)
地方名称 冷水鱼、白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裸裂尻鱼属
拉丁属名 Schizopygopsis Steindachner,1866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吻钝圆,口下位,横裂,下颌的长度稍大于眼径,前缘具有锐利的角质,下唇细狭,唇后沟中断,无须,体表裸露,仅在胸鳍基部上方,肩带后缘有2~4行不规则且不明显的鳞片,臀鳞每侧13~21枚,其前端达到或接近腹鳍基部。体背部青灰色或黄灰色,腹侧黄灰色或银灰色。腹鳍和臀鳍微带黄色,尾鳍浅灰色;在较大个体体侧有少数块状暗斑,有较小个体有少数小斑点。
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河底为砾石,水质澄清的支流。其是分批产卵的鱼类,沉性卵。以藻类为食,此外还摄食水生昆虫等。

相关知识

黄河裸裂尻鱼


[学名]: 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
[资源名称]: 黄河裸裂尻鱼
[别名]: 小嘴湟鱼
 
[形态特征]:
  背鳍4,8;臀鳍3,5;胸鳍1,15~19;腹鳍1,8~9。鳃耙12~23,脊椎骨数51枚。体长为背吻距的1.8~2.4倍,为体高的4.1~6.8倍,为尾柄长的5.4~7.1倍,为头长的3.5~5.8倍。头长为头高的1.2~1.7倍,为头宽的1.4~2.2倍,为眼径的3.3~7.4倍,为吻长的2.5~4.0倍,为口宽的2.6~4.4倍,为背鳍最后部分支鳍条的1.1~1.8倍。口宽为口长的1.3~3.1倍。眼间距为眼径的1.1~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8倍。体延长,稍侧扁,吻钝圆。眼侧上位,位于鼻孔后方。口下位,大而横裂,幼鱼弧形;下颌具锐利角质前缘。唇细狭,无须。背鳍起点位于体中点稍前,至吻端较至尾鳍基部为近;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强而硬,其下3/4至2/3部分后缘两侧有深刻锯齿,其顶部1/4为无锯齿的软条。腹鳍起点与背鳍第2分支鳍条相对,末端远离肛门。肛门紧靠臀鳍。臀鳍末端接近或达尾鳍痕迹鳍条。尾鳍叉形。身体几乎完全裸露,除臀鳞外,仅肩带部分2~4行不规则鳞片;臀鳞伸达腹鳍基部。侧线完全。下咽齿弧形,2行,3、4/4、3。咽齿齿冠钩曲,咀嚼面下凹,鳔两室,后室为前室长的2.5~2.6倍。肠盘曲,长而粗,为体长的4.4~4.7倍。腹膜黑色。背部黄褐色,侧部较浅,腹部银白色。体侧常伴有云状斑块。个别的头部和背、尾鳍有少数小黑点。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河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高原地区,常分布在海拔2000~4500m的区域内。喜清澈冷水,为植食性鱼类,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边缘在沙粒表面或泥底刮取着生藻类和植物碎屑,兼食部分水生维管束植物叶片和水生昆虫。

裸躄鱼


中文名称裸躄鱼

拉丁名称Histrio histrio (Linnaeus)

英文名称sargassum fish, mouse fish, marbled anglerfish, frog fish, black flower toad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鮟鱇目

拉丁目名Lophiiformes

中文亚目名躄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ntennarioidei

中文科名躄鱼科

拉丁科名Antennaridae

中文属名裸躄鱼属

拉丁属名Histrio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各大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腹鳍长大,其长超过体长的25%。前颌骨联合处与第一背鳍棘间有2皮质突起,有吻触手,几乎无皮质棘,皮肤侧线系统的每个孔边上有时有弱的新月形棘。第一背鳍无皮质刺。胸鳍大,鳍的大部分贴在体侧,尾鳍外侧鳍条不分支,仅内方7鳍条两叉状,有尾柄,有中翼骨,有第一咽鳃骨,尾上骨,有伪鳃。有鳔,背鳍11-13,臀鳍6-8,胸鳍9-11。体淡白色,具不规则网状带,腹部具不规则黑色斑,各鳍条部亦具不规则的横带和黑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甲尻鱼


中文名称甲尻鱼

拉丁名称Pygoplites diacanthus (Boddaer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甲尻鱼属

拉丁属名Pygopli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眼间隔大于眼径,口小,前位,颌齿细长,有3齿尖,排列呈刷毛状,眶前骨后缘不游离,无棘,鳃盖鳞片8行。侧线不完全,背鳍14鳍棘,长度递增,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双棘刺尻鱼


中文名称双棘刺尻鱼

拉丁名称Centropyge bispinosus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刺尻鱼属

拉丁属名Centropyge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侧扁,眼间隔等于或大于眼径,颌齿细长,有3齿尖,呈刷毛状排列。眶彰骨后缘游离,有锯齿,口小,前位,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下缘具棘,后下角有2强棘,间鳃盖骨很小,下缘具小棘,鳃盖鳞片不多于5行,侧线不完全,背鳍13-15鳍棘,长度递增,尾鳍圆形。色黑,体侧有17-20条横线,背鳍17-18鳍条。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大刺鳅


中文名称大刺鳅

拉丁名称Mastacembelus armatus

英文名称Large spiny eel

异名镰刀鱼、纳锥,石锥,粗麻割,辣椒鱼,刀枪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鳅亚目

拉丁亚目名Mastacemberoidei

中文科名刺鳅科

拉丁科名Mastacemberidae

中文属名刺鳅属

拉丁属名Mastacembe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在南方分布很广。

形态特征
体细长,前部稍侧扁,尾部扁薄。头长而尖,前端有1尖长的吻突。口下位,口裂浅,几成三角形,口角止于后鼻孔下方。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带;眼位于头的前部,被皮膜所覆盖。眼下斜前方有1尖端向后的小刺,埋于皮内。前鳃盖骨后缘一般具3枚短棘。体鳞甚细,侧线完全。背鳍基长,前部由35枚左右游离的短棘组成;臀鳍具棘2枚,第三鳍棘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的鳍条部相对,基部均极长,且与尾鳍相连。胸鳍短圆,无腹鳍,尾鳍长圆形。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黄色;头背正中多有1条黑色纵带;头侧由吻端经眼至鳃盖上方也有1条黑色纵带,向后常断裂为1纵行黑色斑点,沿背鳍基底伸达尾鳍基底;体侧有淡色斑点,从而呈现黑色网纹或波状纵条纹;大形个体的斑纹不清。胸鳍黄白色,其它各鳍灰黑色,有淡色斑点,鳍缘有1灰白边。

生活习性
此鱼性情温驯,属于杂食性鱼类,以底栖动物、虾类和附着硅藻为食,习惯栖息于干净而有石头的溪流中,经常藏匿在石缝或洞穴中,喜欢成双结队觅食。

经济价值
成年鱼体长30-50厘米,质量200-500克。此鱼肉细坚实,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隔水蒸或开汤都很好吃。

大刺[鱼骨]


中文名称大刺[鱼骨]
拉丁名称Lo,Yao et Che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鱼骨]属

拉丁属名Hemibarbus Bleeker,186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西江、郁江的干支流和新疆。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胸鳍Ⅰ-19-20;腹鳍Ⅰ-8。鳃耙8-9。下咽齿3行,135-531。侧线鳞49[7.5/(4-V)]51;背鳍前鳞13-15;围尾柄鳞20。

体长为体高的3.5-3.9(平均3.7)倍;为头长的3.9-4.0(3.9)倍;为尾柄长的5.6-6.3(6.O)倍;为尾柄高的8.2-9.4(8.9)倍。头长为吻长的2.3-2.4(2.3)倍;为眼径的3.9-4.2(4.0)倍;为眼间距的3.0-3.4(3.1)倍;为尾柄长的1.4-1.7(1.5)倍;为尾柄高的2.1-2.4(2.3)倍。背鳍刺长为头长的1.2-1.3(1.2)倍。

外形与花[鱼骨]相似。体高,略侧扁,头后背部至背鳍显著隆起,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向后渐降,腹部圆。头尖,稍侧扁。吻长约与眼后头长相等。口下位,呈马蹄形。唇薄,下唇颏部正中为三角形突起的中叶,两侧叶较窄。唇后沟中断,间距较宽。口角具须1对,须长略小于眼径。眼特大,稍外突,间距宽且隆起。眼眶下缘及后缘具1列粘液腔。鳃耙粗长,略呈锥状,排列稀疏。下咽骨粗壮,下咽齿主行细长,末端稍钩曲,外侧2行细小。侧线平直。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一般带有黑斑点,刺极粗长,其长远超过头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近。胸鳍较短,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短,其起点至胸鳍起点较至臀鳍起点的距离相等或略近。臀鳍无硬刺,后伸不达尾鳍基部。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肛门紧靠臀鳍起点。

脊椎骨4+43。鳔大,其长占体腔长的大部,分2室,前室长圆形,稍扁,后室呈长锥形,末端尖,后室长为前室的2.2倍左右。肠短,肠长等于或略小于体长。腹膜银灰色,具小黑点。

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具多数分散的小黑斑,沿体侧中轴的上方有7-10个圆形大黑斑。背、尾鳍上散布有多数分散的黑色小点,粗壮特长的背鳍刺上也有有零星的小黑点,其他各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裸盖鱼


中文名称裸盖鱼

拉丁名称Anoplopoma fimbria (Palla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六线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Hexagrammoidei

中文科名裸盖鱼科

拉丁科名Anoplopomatidae

中文属名裸盖鱼属

拉丁属名Anoplop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日本、白令海至南加利福尼亚,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头中大,头上无棘和棱,眼小或中大,上侧位,口中大,前位,每侧有2个发达的鼻孔,鳃膜与峡部相连,侧线一条,背鳍2个,臀鳍Ⅲ-11-19,腹鳍Ⅰ-5。两个背鳍分离,ⅩⅦ-ⅩⅫ,16-20;臀鳍Ⅲ-15-19,胸鳍16;侧线鳞190-195,鳃耙62-65。体延长,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相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塔里木裂腹鱼


[学名]: Schizothorax biddulphi Gunther
[资源名称]: 塔里木裂腹鱼
[外文名]: biddulphs schizothoracin,Biddulph' s finescales high-sc
[别名]: 尖嘴鱼
 
[形态特征]:
 
体长形,稍侧扁。头锥形。吻部很尖。鼻孔近于眼。眼略小,侧上位;近于吻端。口下位,马蹄形呈近似弧形。上颌长于下颌,下颌无角质缘。下唇窄,唇后沟中断。须2对,前须约达后须基,后须约达眼后缘下方。下咽骨窄.咽齿柱状,顶端尖,具钩。鳃盖膜连于峡部。 鳞小,排列整齐;胸部裸露呈有鳞痕迹;臀鳞向前不达腹鳍基;肩鳞不明显;侧线鳞稍大。侧线完全,侧中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原产地区]:塔里木河流域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自然分布于塔里木河水系的河道和静水水体中。  
[水域环境]:淡水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耐高寒
[食性]:杂食性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资源状况]:在塔里木河水系的阿克苏河有一定数量

灰裂腹鱼


[学名]: Schizothorax griseus Pellegrin
[资源名称]: 灰裂腹鱼
[外文名]: Hui lie fu yu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口下位。下颌外侧无角质部分,前缘不锐利。须2对。身体背面、侧面均被细鳞,胸及前腹面裸露无鳞。肛门至臀鳍基两侧各有一列大型臀鳞。身体背部蓝灰色或褐色,腹面银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云南省  [原产地区]:云南省保山市等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不详  
[地理分布]:澜沧江、金沙江等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生活于澜沧江等水系,栖息环境多为水流湍急、砂砾底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圆尾斗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