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鳞尾鳕

中文名称 异鳞尾鳕
拉丁名称 Trachonurus villosus(Gunther)
英文名称 shaggy grenadi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 Macrouridae
中文属名 尾鳕属
拉丁属名 Trachonur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7,胸鳍11,腹鳍7。侧线上鳞6。外侧鳃耙0+6,内侧鳃耙1+8。
全长约为体高6.1倍,约为头长5.9倍。头长约为吻长4.0倍,约为眼径4.2倍。

体延长而侧扁,头体背腹缘稍凸,躯干部高约为宽2倍,尾部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2.5倍余。头中大,侧扁;头部棱嵴不发达,粘液腔较发达,但被厚膜和鳞片复盖。吻短,亚圆锥形,端部钝尖,吻长与眼径约等。眼大,上侧位,近圆形,约为眼后头长之半;眼间隔宽平,约为眼径1.4倍。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的前方,前鼻孔稍小、圆形,后鼻孔较大、半月形。口亚端位,较小,口裂稍斜,上颌长约为头长1/3,上颌骨后端伸达瞳孔后缘下方。两颌牙小而细尖,排列成牙带,上颌外侧牙扩大呈犬牙状,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颌具1细短的颏须,其长稍大于眼径1/2。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相连,鳃盖条7。第一鳃弓上方由皮膜与鳃盖里侧相连。鳃耙短小呈瘤状突起。 、

体被中大带棘的鳞,不易脱落,后区露出部小棘细尖而直立,棘数约为14~22,排列成不规则状。背鳍、臀鳍基部各具1列扩大的鳞,头部除颏部和鳃盖条膜裸露外皆被鳞,胸鳍基部内侧和肛门周围也裸露无鳞。发光器位于肛门前,向前伸达腹鳍后基,较短,小于眼径。

侧线清晰,连续,几近平直,仅前部稍有极微弯曲。

第一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基稍后上方,但明显前于腹鳍基,第二鳍棘细弱,前缘光滑无锯齿。第二背鳍始于臀鳍第三鳍条上方,背鳍间隔约为第一背鳍基底长2倍余。腹鳍较后,约位于第一背鳍基中部下方。臀鳍鳍条比第二背鳍鳍条长而发达。

体灰褐色,口腔暗色,肛门四周、鳃腔和发光器黑色。

相关阅读

异鳞海蜥鱼


中文名称 异鳞海蜥鱼
拉丁名称 Halosauropsis affini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背棘鱼目
拉丁目名 Notacanthiformes
中文科名 海蜥鱼科
拉丁科名 Halosauridae
中文属名 海蜥鱼属
拉丁属名 Aldrouandi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鳗形,下颌背后缘有向后的棘。口裂上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胸鳍位高。腹鳍腹位,有7~11鳍条,左右两鳍常有膜相连;背鳍基底长,与尾鳍合并。有些有发光器,是深海鱼类。
前颌骨和上颌骨具齿;鳃孔宽,与峡部分离;鳃盖条9~23;背鳍完全在肛门前上方,有9-13鳍条,无棘。鳞大,纵列鳞少于30。左右腹鳍靠近,由皮膜相连。臀鳍基底长。胸鳍位高,无尾鳍。头具明显感觉器官。鳃膜不与峡部相连。体近鳗形,栖息在大陆坡较深海中400~500M处。

头顶两眼和两鼻孔间无鳞。顶部被鳞;侧线鳞很少扩大;无发光器。侧线鳞至腹部有2--3列鳞,侧线黑色带纹。幽门盲囊黑色。

颊鳞异条鳅


中文名称颊鳞异条鳅


拉丁名称Paranemachilus genilepis Zhu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鳅科

拉丁科名Cobitidae

中文属名异条鳅属

拉丁属名Paranemacheilus Zhu,198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昌平的溶洞地下河中和左江。

形态特征
背鳍Ⅲ-8(个别为7);臀鳍Ⅱ-5;腹鳍Ⅰ-6-7;胸鳍Ⅰ-11-13;尾鳍分枝鳍条17。第一鳃弓内侧鳃耙15-21(18)。脊椎骨4+34-35。

体长为体高的3.8-4.8(4.3)倍,为头长的3.9-5.0(4.2)倍,为尾柄长的6.5-8.8(7.7)倍。头长为吻长的2.7-3.4(3.1)倍,为眼径的4.3-6.8(5.5)倍。眼间距为眼径的1.6-2.7(2.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77-1.16(1.0)倍。

身体粗壮,头部稍微压低。吻长短于眼后头长。须3对,甚长,末端均超过眼后缘,达鳃盖或鳃孔。口下位;唇光滑或有浅皱褶,下唇在中部前缘有一凹刻。鳍均短小。背鳍起点在体长中点之后,其至吻端的距离为至尾鳍基部距离的1.12-1.40倍。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或与其第一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凹入,两叶圆。

鳔后室游离于腹腔中,末端可达到相当于腹鳍起点处。肠绕成Z形,肠长约为体长的1.5倍。

体背部褐色,有很多不规则的深褐色小斑点;体侧中部有很多不规则的深褐色短斑条,它们从鳃盖后方至尾鳍基部排成一宽的纵列。少数标本从头后方到尾鳍基部具一条深褐色纵纹,其宽度约与眼径相等。各鳍鳍条褐色,鳍膜透明。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宽头底尾鳕


中文名称 宽头底尾鳕
拉丁名称 Bathygadus antrodes (Jordan et Gilbert)
英文名称 porous-head grenadi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鳕形目
拉丁目名 Gadiformes
中文科名 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 Macrouridae
中文属名 底尾鳕属
拉丁属名 Bathygad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II-8~9,92~96;臀鳍76~80;胸鳍12~14;腹鳍8~9。鳃耙6十20。
全长为体高6.0~7.0倍,为头长5.0~6.3倍。头长为吻长3.5~4.1倍,为眼径4.6~4.9倍。吻长为眼径1.2~1.3倍。眼间隔宽为眼径1.7~1.8倍。

体延长而侧扁,手感软,尾部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1.6倍余。头大而较软,侧扁,背缘在眼后部明显隆起;头部粘液腔颇发达。吻较高,背缘微凹。眼中大,上侧位,近圆形,眼间隔宽。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前方的凹窝后侧,前鼻孔圆形,后鼻孔似半月形。口较大,端位,微斜,上颌骨后端超越眼后缘下方;前上颁骨具柄状突起,该突起稍短于眼径,可伸缩。两颌牙细小而密,呈粗钝圆锥状,上颌排列成较宽牙带,下颁排列成2~3牙的狭牙带,上颌外侧牙稍大于内侧牙。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颏须无。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第一鳃裂游离,未因皮膜而缩小;鳃耙细长而多。

体被圆鳞,易脱落,后区露出部具由不同走向隆起线组成的网目状结构。头部除颏部和鳃条膜外皆被鳞。下颌腹面具1列大形鳞。侧线连续,始于枕骨后端终于尾鳍基;侧线前部稍弯曲,直线部始于第二背鳍11~13鳍条之下方。

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底稍前上方;第一鳍棘短小,第二鳍棘丝状延长。两背鳍基底部相互连接,第二背鳍较臀鳍发达。胸鳍第二鳍条延长呈丝状。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方,其外侧鳍条也呈丝状延长。臀鳍起点紧接于肛门后,鳍条明显短于第二背鳍鳍条。尾鳍短小。

体灰褐色,头部腹面、鳃盖和胸腹部呈黑色,口腔和鳃腔也呈黑色。

加氏底尾鳕


[学名]: Bathygadus garretti
[资源名称]: 加氏底尾鳕
[外文名]: Grenadier、Rattail、Whiptail
[别名]: 须底尾鳕
 
[形态特征]:
 
背鳍II-9,约94~96;臀鳍约80~82;胸鳍16~17,腹鳍9~10。鳃耙5+17。 全长为体高6.9~8.3倍,为头长4.7~5.4倍。头长为吻长4.2倍,为眼径4.2倍。眼间隔为眼径1.2~1.3倍。 体延长而侧扁,较纤细;尾部侧扁,向后渐细小,约为头和躯干合长2倍。头大而较软,骨骼易破损,侧扁,背缘从眼上方起稍隆起;头部粘液腔颇发达。吻较低,背缘微凹。其长几与眼径相等。眼中大,上侧位,近圆形、眼间隔狭。鼻孔2个,紧接,位于眼的前方,前鼻孔圆形,后鼻孔近似半月形。口较大,端位,微斜;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或稍后下方;前上颌骨具柄状突起,该柄突长约为眼径2/3。两颌牙细小而密,呈粗钝圆锥状,上颌排列成较宽牙带,下颌牙2~3列呈不规则状,上颌内侧牙明显小于外侧牙。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下顿缝合部具1很短的颏须,时或埋于皮下。鳃孔宽大,左右鳃膜稍相连于峡部;鳃盖条7。第一鳃裂游离,未因有皮膜连接于第一鳃弓上方与鳃盖里侧之间而缩小;鳃耙细长而多。 体被圆鳞,易脱落,后区露出部呈现由隆起线组成的网目状结构。头部除颌部、鳃条膜和肩带内缘外皆被鳞。下颌腹面具1 1/2~2列鳞,其中1列鳞大,另1列较小;颏部至少前半部被鳞。侧线连续,始于枕骨后端终于尾鳍基,侧线前部稍弯曲,直线部始于臀鳍起点上方。 第一背鳍起点约与胸鳍和腹鳍基底相对,各鳍均无明显呈丝状延长的鳍条。第二背鳍较臀鳍发达,前者鳍条明显长于后者。臀鳍起点紧接于肛门后,两者相距仅1~2枚小鳞。尾鳍短小。 体淡灰褐色,头部腹面、鳃盖和胸腹部呈蓝黑色,口腔蓝黑色,鳃腔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海)和日本骏河湾。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350-700公尺之大陆架水域,深海底栖性,缓慢游动于泥砂底质的海床上觅食小型虾蟹。

宽尾鳞鲀


中文名称宽尾鳞鲀


拉丁名称Abalistes stellatus (Laceped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鳞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Balistoidei

中文科名鳞鲀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宽尾鳞鲀属

拉丁属名Abalis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我国南海诸岛、海南岛、广东及福建沿海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平扁,宽大于高,头和体全部被板状鳞,鳃孔后方有数个骨板状大鳞,尾部有数纵行鳞形成纵行棱突。上下颌齿楔状,白色,第一背鳍3鳍棘,均尖长显著,第二背鳍及臀鳍圆形,尾鳍后缘凹叉形,成鱼上下缘鳍条甚延长。体褐色,有许多蓝色斑点,

生活习性
热带海(水)生。热带近海常见底层鱼类,肉食性,主要摄食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美尾颌鳞鰕虎鱼


中文名称美尾颌鳞鰕虎鱼

拉丁名称Gnathloepis calliurus Jordan et Seal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颌鳞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Gnathloep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我国分布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大栉鳞,纵列鳞24-32,头部侧扁,颊部和鳃盖被大圆鳞。口中大,口裂斜,上颌或下颌突出,颌齿多行,外行齿扩大,有时下颌外行齿最后1枚呈犬齿状。舌端截形或微凹形。峡部窄。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8-11鳍条。臀鳍1鳍棘8-11鳍条,尾鳍钝圆形。第2背鳍1鳍棘10鳍条,纵列鳞28-30,眼上1黑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异鱲


中文名称 异鱲
拉丁名称 Parazacco spilurus(Gunther)
英文名称 predaceous chub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异鱲属
拉丁属名 Parazacco Chen,198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Ⅱ~11~12;胸鳍Ⅰ~12~13;腹鳍Ⅰ~7。侧线鳞42[(8.2~9.5)/(2~V)]46;背鳍前鳞18~20;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6~8。下咽齿2行,3.5或3.4。脊椎骨4十36~37。
体长为体高的3.7~4.0(平均3.9)倍,为头长的3.7~3.9(3.8)倍,为尾柄长的5.1一5.7(5.4)倍,为尾柄高的9.4~9.7(9.5)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3.1)倍,为眼径的3.4~4.1(3.6)倍,为眼间距的2.9~3.0(3.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一1.9(1.8)倍。

体细长而倒扁,体高略小于头长。前腹圆,从腹鳍基部至肛门的腹中线具明显的腹稜。吻钝。口上位,口裂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下颌显著长于上颌,下颌前端有一钩状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上下颌侧缘略呈波状相衔。无口须。雄性个体在吻和颊部具发达的追星。眼中等大小,侧上位。眼后头长大于吻长。眼间距约与吻长相等。体被圆鳞,中等大小。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入尾柄后回升到体侧中部。

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后,距吻端的距离显著大于到尾鳍基部的距离,背鳍基部后缘与臀鳍起点间隔2~3排鳞片。胸鳍末端稍尖,向后延伸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接近肛门。肛门紧挨臀鳍起点。臀鳍长,性成熟个体最长鳍条向后延伸可超过尾鳍基部。尾鳍叉形,末端尖,下叶稍长。

下咽骨弧形,较窄,咽齿锥形,末端略带钩状。鳃耙稀疏。肠管长度约等于体长。鳔2室,后室长约为前室的两倍。腹膜灰色,带有细小黑点。

福尔马林固定后,体背暗黑,腹膜灰白。尾鳍基部有一显著的黑斑,体侧中部有一道不明显的纵纹,上下有不规则的垂直斑纹。各鳍略带黑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山溪中,对于栖息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喜在水流清澈的水体中活动。一般多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溪中游弋、觅食。

卵首鳕


中文名称卵首鳕


拉丁名称Squalogadus modificatus Gilbert

英文名称roundhead grenadi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鳕形目

拉丁目名Gadiformes

中文亚目名长尾鳕亚目

拉丁亚目名Macrouroidei

中文科名长尾鳕科

拉丁科名Macrouridae

中文属名卵首鳕属

拉丁属名Squaloga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及各大洋海域,中国见于东海外缘大陆坡925-1400米的深海中。

形态特征
眼小,约为头长的10%;口下位,无颏须,鳃耙细长,鳃盖条7,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背鳍1个,低而长,臀鳍长,不发达,腹鳍小,5鳍条,有腹鳍,无发光器官。头甚大,空大而柔软,体侧扁吻圆突,下颌无须,背鳍1个,无鳍棘,鳃耙细小,鳃耙数(3-4)+(15-17,胸鳍21-26,腹鳍5。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76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横纹条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