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鳍鳠

中文名称 大鳍鳠
拉丁名称 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
英文名称 largefin longbarbel catfish
地方名称 黔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鲿科
拉丁科名 Bagridae
中文属名 鳠属
拉丁属名 Mystus Scopoli,177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Ⅱ,7;臀鳍13~15;胸鳍Ⅰ,9~10。腹鳍6;尾鳍分枝鳍条15。鳃耙18~20。脊椎骨5十51~54。体长为体高的5.7~8.4倍,为头长的3,7~4.8倍,为前背长的2.7~3.2倍,为上颌须长的2.2~3.7倍。头长为吻长的2.4~3.3倍,为眼径的4.O一7.0倍,为眼间距的3.3一4.7倍,为上颌须长的0.5~0.8倍,为尾柄长的0.9一l.3倍,为尾柄高(量至脂鳍基底)的2.2~3.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1~3.3倍。体延长,前部多少平扁,后部侧扁。头略宽而平扁,头顶被贬;枕突不外露,略短,不接于背鳍前板。吻钝。口略宽大。亚下位,呈弧形。两颌与腭部具绒毛状齿,排列里带状。眼小,侧上位;眼间略宽而平。须长,鼻须可伸达眼后缘,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或可达腹鳍。背鳍位前,起点约在体前部三分之一处;硬刺较弱,光滑无锯齿。胸鳍位低;硬刺粗壮;前缘有细锯齿,后缘具科大锯齿。脂鳍很长而略低,起点接近背鳍,后端近尾鳍,后缘略斜或截形而不呈圆凸游离状。腹鳍远不达臀鳍。尾鳍叉状,两叶略钝,下叶较短。鳔一室、扁阔心脏形。体灰褐色,腹部灰白,体例或有散在黑色小斑点。

相关推荐


中文名称 鳠
拉丁名称 Mystus pelusius
地方名称 江鼠(江西)、石扁头、岩扁头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鲿科
拉丁科名 Bagridae
中文属名 鳠属
拉丁属名 Mystus Scopoli,177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7;臀鳍条13~18;鳃耙外侧15~19;脊椎骨51~52。体长为体高的7.0~8.7倍,为头长的4.0~4.6倍,为尾柄长的4.4~5.1倍,为尾柄高的9.0~13.5倍,为脂鳍长的2.2~2.5倍。头长为吻长的2.6~3.6倍,为眼径的6.2~7.8倍,为眼间距的3.2~4.1倍。体长,背鳍前平扁,尾部侧扁。头宽且平扁。口宽阔,亚下位,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须4对,稍扁而长,鼻须末端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末端超过胸鳍末端S颐须外侧1对末端可达或超过胸鳍基起点,内侧1对约与鼻须等长。眼小,侧上位。眼间隔宽且平。前、后鼻孔分离。鳃孔宽阔。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肩骨显著突出于胸鳍之上。背鳍起点至吻端校距尾鳍基为近。背鳍刺光滑无锯齿,末端柔软。胸鳍具粗壮硬刺,其后缘锯齿发达,前缘则锯齿细小。腹鳍距臀鳍远。脂鳍特长,其基部末端与尾鳍相连。尾鳍分又,上、下叶末端圆钝,上叶长于下叶。肛门紧靠腹鳍基。体裸露无鳞,侧线平直。体呈灰黑色,背部色深,腹部色浅。背鳍、臀鳍、尾鳍灰白色,其边缘灰黑色。

生活习性 底层鱼类,多栖息于水流湍急,底质为砾石得江河中

大鳍蚓鳗


中文名称 大鳍蚓鳗
拉丁名称 Moringua macrochir
中文门名 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 Chord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蚓鳗科
拉丁科名 Moringuidae
中文属名 蚓鳗属
拉丁属名 Moringua Gray,1831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4.6倍,为体宽36倍;为头与躯干部长的1.4倍,为头的10.5倍。头长为吻长7.9倍,为眼径35.8倍,为眼间隔9.1倍。
体细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稍侧扁,很短小,稍小于头与躯干部长的1/2。头较小,锥形。吻短而尖。眼很小,圆形。埋于皮下。眼间隔宽阔,稍隆起。鼻孔每侧两个,前鼻孔圆形,无短管和皮瓣,位于吻前端1/3处的两侧;后鼻孔微具皮瓣,紧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口裂伸达眼后方。上下颌约等长。牙细小,尖锐;上下颌牙各一行,前颌骨牙数个,呈人字形排列;犁骨牙1行。上下唇在口角处较发达,边缘无唇须。舌附于口底。鳃孔中大,裂缝状。肛门位于体后部1/3处稍前方。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和臀鳍位于尾部。背鳍起点在臀鳍起点后上方;臀鳍起点在肛门后方,与肛门的距离约为头长1/5。背鳍、臀鳍前部较发达,与尾鳍不相连续(仅后部的皮褶状与尾鳍相连续)。胸鳍不发达,短小,位于鳃孔边缘的后方。尾鳍狭小,后缘稍凹入。

大鳍残鼬鳚


中文名称 大鳍残鼬鳚
拉丁名称 Bassobythites macropterus(Smith et Radcliffe)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鳚目
拉丁目名 Ophidoidae
中文科名 鼬鳚科
拉丁科名 Ophidiidae
中文属名 残鼬鳚属
拉丁属名 Bassobythite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02~114,臀鳍94~96;胸鳍21,尾鳍9。鳃耙3+1+11~14。
体长为体高4.5~4.6倍,为肛门处体高4.8~5.3倍,为头长4.0~4.6倍。头长为吻 长4.1~4.2倍,为上颌长1.8~2.2倍,为眼径7.9~9.3倍,为眼间隔2.9~3.2倍。

体延长,侧扁,尾部向后渐尖。头大,侧扁,后头部隆起,背缘上斜。吻圆钝,吻长为眼径1.9~2.3倍。眼较小,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稍圆凸。鼻孔2个,接近,均位于眼前方;前鼻孔小,周围隆起,离上唇边缘颇远,后鼻孔大。口前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后延超过眼后缘的距离约等于上颌骨宽。有辅上颌骨。牙小,绒毛状。上下颌具牙带。犁骨牙丛倒V字形,左右两支的正中会合处膨大呈圆形,大个体侧枝两端也膨大。腭骨牙带较上颌牙带短而狭。基鳃骨具1中央牙丛,纵长形。唇薄。颏部有2小孔。鳃孔大,向前伸达眼中部下方。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前鳃盖骨后缘近隅角处具2~3弱棘,后下缘凹入。鳃盖骨棘细尖而直,后端不超过鳃盖膜后缘。无假鳃。鳃耙在隅角处最长,向前逐渐减短,前方鳃耙呈三角形。

鳞小,圆鳞,头、体及鳍基均密被鳞。侧线平直,上侧位,在尾部后方消失。侧线内层有扩大的板状鳞,外部复盖的侧线鳞与上下鳞片大小相似,侧线上下方各有1行小孔,上方小孔边缘有皮质突起。

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背鳍起点约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臀鳍起点约在背鳍第二十二~二十三鳍条下方。胸鳍长圆形,头长为胸鳍长1.6~2.0倍。无腹鳍。尾鳍尖长。

头体一致暗褐色。各鳍黑色。口腔暗褐色。鳃腔黑色。

大鳍鼓鳔鳅


中文名称大鳍鼓鳔鳅

拉丁名称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 maeroptera (Herzenstei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鳅科

拉丁科名Cobitidae

中文属名鼓鳔鳅属(待定)

拉丁属名Hedin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青藏高原。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8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似白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