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小条鳅

中文名称 美丽小条鳅
拉丁名称 Micronemacheilus pulcher(Nichols et Pope)
英文名称 splendid loach
地方名称 竹叶鱼、花鳅、锦鳅(广西)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小条鳅属
拉丁属名 Micronemacheilus Rendahl,1944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Ⅲ~10~12;臀鳍Ⅱ~5;腹鳍Ⅰ~7;胸鳍Ⅰ~11~12。第一鳃弓内侧鳃耙11~12。脊椎骨4十29~31。
体长为体高的4.0~4.8(4.3)倍,为头长的4.2~4.7(4.5)倍,为尾柄长的7.2一7.5(7.3)倍,为尾柄高的7.2~7.5(7.3)倍。头长为吻长的2.0~2.3(2.1)倍,为眼径的4.7一5.7(5.2)倍,为眼间距的3.0~3.6(3.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2(1.1)倍。

体短而侧扁,尾短而高。吻长稍大于眼后头长。眼大,侧上位。口下位,上下唇具有发达的乳突。前后鼻孔不分开。须较长,3对,其中吻须2对,呈一行排列,口角须1对,其长约为眼径的2倍,末端达眼后缘。

背鳍前距为体长的49一51%。腹鳍起点约位于背鳍第3根分枝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靠臀鳍。尾鳍内凹。

侧线完全。体被明显的细鳞,成复瓦状排列;颊部无鳞。鳔前室为骨囊所包,其侧室的后方为一层薄膜覆盖,留有一明显后孔。

体例及体背为青灰色,腹部浅黄色。体侧沿侧线有一虫纹状的褐色纵带,有时断为斑块。尾鳍基正中有一明显的黑色斑点。

生活习性 栖息于溪河多沙石底的环境中。

相关推荐

美丽扇贝


中文名称 美丽扇贝
拉丁名称 Annachlamys macassarensis
生物代码 58002005005008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珍珠贝目
拉丁目名 Pterioida
中文科名 扇贝科
拉丁科名 Pectinidae
中文属名 美丽扇贝属
拉丁属名 Annachlamy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中等大,壳质稍厚,呈圆扇形。壳高48.0mm,壳长49.2mm,壳宽12.2mm。两壳不等,两耳略等。左壳较平,壳表呈淡黄色,具有红褐色花斑;右壳较凸,壳表呈淡黄色,壳中部至壳缘处有浅红褐色花纹。两壳各具整齐放射肋15~18条,肋圆而较宽,生长纹细,排列整齐。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沙泥质浅海。

美丽短鳍蓑鲉


中文名称美丽短鳍蓑鲉


拉丁名称Dendrochirus bellus (Jordan et Hubbs)

英文名称Beauty turkey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短鳍蓑鲉属

拉丁属名Dendrochi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头长为吻长的4.1-4.7倍。背鳍具8鳍棘,8-9鳍条。臀鳍具5鳍条。胸鳍末端伸达尾柄,上部数鳍条分枝。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一般体长为45-99毫米。

海(洋)生。

美丽硬仆骨舌鱼


学名 美丽硬仆骨舌鱼
拉丁名 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 arrowana
俗名 龙鱼、金龙鱼、红龙鱼、亚洲龙鱼
分类地位 骨舌鱼科巩鱼属
原产地 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形态特征 大型鱼,全长可达80~100cm。外形为长的侧扁形,体长大约为体高的5倍,体高为体厚的2~2.5倍,鳞片大,侧线鳞约30枚。头顶和背部平直,口上位,口裂自眼后缘的下方向上45斜向吻端,眼中大,吻端有须一对。鳞片光泽度高,因颜色的不同而分为红龙、金龙、青龙三个不同亚种。
生活习性 主要猎食活鱼虾、水生昆虫、甚至青蛙、蜈蚣、尤其喜欢蟑螂。对水质要求不高,pH6.5~7.5的自来水适当去氯(曝晒或加大苏打)即可,用软水(煮沸处理)更佳。适宜水温24~28℃。在自然环境下喜昼伏夜出,有时会跃出水面吞食飞虫。有领地意识,在狭小的鱼缸中会激烈打斗。口孵方式繁殖,每次产卵20~40枚,雄鱼承担孵化任务。每年可繁殖2~3次。
主要养殖技术 一个鱼缸一般只放养一尾亚洲龙鱼,另外可搭配养殖飞凤、泰国虎、九间菠萝、皇冠三间、帝王三间、泰国鲫等比较大型的热带鱼。日常投喂活鱼、活虾、冰冻虾、昆虫,鱼缸配备适当的过滤系统,保持水质稳定而清新。

北鳅


[学名]: Lefua costata(Kessler)
[资源名称]: 北鳅
[外文名]: eightbarbel loach
[形态特征]:
 
体长4.8~7.4厘米时测定:背鳍Ⅱ6一7,臀鳍Ⅱ5。 头长为体长的19~23%,体高为体长的11~17%,吻长为体长的5一9%,眼径为体长的2.5一4.5%。尾柄长为体长的12~19%,尾柄高为体长的7~12%。 体断面圆,后部侧扁。头长大于体高,上颌略长于下须,口端位略向下,口唇丰厚。鼻须一对,上颌须三对(二对在吻端,一对在口角),其中口角的一对为长,后延可达眼后缘。眼小,上侧位。 背鳍无硬刺,起点偏于后部,在腹鳍基部之后。胸鳍小。肛门接近臀鳍。尾鳍截形。 背部灰绿色或棕灰色。体侧和腹部浅黄色,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或体中轴有暗色纹带,或整个斑点由纹带所代替,这是因地区而形成的变异。背鳍和尾鳍有黑色斑点,其它鳍灰白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黑龙江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辽河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个体小,生活在水浅及水草丛生的河汊、沟渠和湖沼中,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藻类和植物碎屑为食。产卵期为4月初至7月。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杂食性
[栖息水层]:中上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鳅鮀


中文名称鳅鮀


拉丁名称Gobiobotia pappenheimi Kreyenberg

英文名称eightwhiskered gudge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鳅鮀属

拉丁属名Gobiobotia Kreyenberg,191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测线鳞37-42,下咽齿二行,25-52。

头长为体长的22.3%-25.4%,体高为体长的11%-21%,吻长为体长的8%-12%,眼径为体长的4%-7%,尾柄长为体长的18%-26%,尾柄高为体长的5%-8%。

体长,背部隆起。腹部平坦。头扁平,鼻孔前稍下凹,吻突出。口下位,呈马蹄形、上后具皱褶,下唇光滑。须四对,一对生于口角,三对长于颐部。头背面和颊部遍部皮质颗粒和条纹。侧线上方的鳞片具有发达的皮质棱脊。背鳍较大,与腹鳍相对,胸鳍发达。第二根鳍条突出鳍褶外。肛门近于腹鳍基部。尾鳍下叶稍长。

背部和体侧灰黄色,体侧有一列约3-8个的黑色斑块。3腹部灰白。背鳍和尾鳍上有小黑斑组成的暗色带纹。其余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鳅鮀生活在江河流水中,鳅鮀以底栖动物为食,鱼体虽小,但喜较急的河流。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在流水中产卵。属于漂浮性卵,卵粒很小,为0.6毫米,膨胀后的膜径2.6毫米左右。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鳅鮀鱼苗易识别,除胸鳍巨大具有锯齿状外,在头顶部有红色素。

花鳅


中文名称 花鳅
拉丁名称 Cobitis taenia(Linnaeus)
英文名称 spined loac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花鳅属
拉丁属名 Cobitis Linnaeus,1758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臀鳍条Ⅲ,5;鳃耙外侧11~14;脊椎骨42~43。体长为体高的7.2~8.7倍,为头长的5.0~5.8倍,为尾柄长的5.4~6.6倍,为尾柄高的10.0~12.4倍。头长为吻长的2.2~2.4倍,为眼径的4.7~7.5倍,为眼间距的4.7~6.4倍。体细长,侧扁。一头部很小,侧扁。口亚下位。唇厚。口须4对,吻端、上颔、口角和下唇各有1对。吻突出而尖。前鼻孔呈管状。眼很小,侧上位。眼前下缘具有1枚基部分双叉的硬刺。眼间隔狭小。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短小,呈圆扇形。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点的垂直下方。臀鳍短小,尾鳍切截形或稍带圆形。尾柄长不及尾柄高的2倍。侧线仅在鳃盖后缘至胸鳍中部上方之间。肛门靠近臀鳍起点。体腔膜灰色。鳔很小,包于骨囊内。 头部布满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吻到眼有1条细小的黑纹。背部褐色,有13个方形的褐色斑点。体例中线上方至背部中间散有不规则的褐色花纹,鳃盖后缘至尾鳍基部的体侧有10~14个黄褐色斑点。腹部白色。尾鳍基上方有1个明显的黑点,胸鳍、腹鳍、臀鳍均为白色,背鳍和尾鳍有几条黑斑。
生活习性 花鳅是一种小型的底层鱼类,一般生活在水质较肥的江边或湖岸的浅水处。以藻类和高等植物的碎屑为食。

黄沙鳅


中文名称 黄沙鳅
拉丁名称 Botia xanthi(Gunth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鳅科
拉丁科名 Cobitidae
中文属名 沙鳅属
拉丁属名 Botia Gray,1831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9~10;臀鳍条Ⅲ,5;鳃耙外侧无,内侧12~15,脊椎骨33~34。体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尾柄侧扁。口亚下位,口裂呈马蹄形,唇的皮褶较厚。吻长,尖而突出,吻皮盖过上颌,须3对,2对在吻端,1对在口角。前后鼻孔靠近,中间有一分离的皮褶,鼻孔到吻端的距离大于至眼的距离。眼很小,侧上位。眼在吻端与鳃盖后缘的正中。眼前下缘具有1根基部分双叉的刺,末端伸至眼径中部的下方,鳃孔很小,鳃膜在胸鳍基部与峡部侧面相连。背鳍无硬刺,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呈圆扇形,仅伸至胸、腹鳍距离的2/5处,基部有1个长形的皮褶。臀鳍短小,无硬刺,尾鳍分叉较浅,上、下叶边缘略呈圆形。鳞片细小,侧线完全,横贯体侧正中。肛门在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之中点或略靠近腹鳍基部。头部深褐色,吻端至眼前缘有两条褐色斑纹。背部褐色,腹部灰白色。鳃盖后缘至尾鳍基部之间有13~14条深褐色横斑纹,尾鳍基部上下各有1个黑色斑点,背鳍有排列不规则的深褐色圆点,尾鳍具有许多褐色斑点,并排列成行。胸鳍、腹鳍、臀鳍与腹部色泽相同。
生活习性 小型底栖鱼类,主要摄食水生昆虫。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8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粒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