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鳞飘鱼

中文名称 寡鳞飘鱼
拉丁名称 Pseudolaubuca engraulis(Nichols)
地方名称 蓝片子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飘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laubuca Bleeker,1864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2,7;臀鳍条3,17~21;侧线鳞47~55;下咽齿3行,245一442(245~542),尖端钩状;鳃耙外侧9~13;脊椎骨37~38。体长为体高的4.7~6.0倍,为头长的3.9~4.3倍,为尾柄长的5.9~7.4倍。头长为吻长的3.0~4.0倍,为眼径的3.4~4.5倍,为眼间距的3.5~3.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2.2倍。体长而侧扁,吻稍长于眼径。口端位,裂斜,口角达于眼前缘下方。下颌中央有一突起与上颌的凹陷相吻合。头背平直。腹棱完全,从胸鳍基部直达肛门处。其鳞片比银飘鱼的大。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缓慢向下弯曲,延展于身体的纵轴稍下,与腹部平行,至臀鳍基部末端再向上弯曲,转入尾柄中央。 背鳍不具硬刺,其起点位于眼后缘到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不达腹鳍;肛门在臀鳍起点处。尾鳍深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腹腔膜灰白鱼。鳔2室,后室长,长度为前室的2倍,末端非常尖细。体背部和上侧部青褐色,下侧部和腹部银白色,鳍银白色。

相关知识

寡鳞副鳅


中文名称寡鳞副鳅

拉丁名称Paracobitis variegatus o1igo1epis Cao et Zhu

异名Paracobitis oligolepis Cao Zhu, 1989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鳅科

拉丁科名Cobitidae

中文属名副鳅属

拉丁属名Paracobitis Bleeker,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阳宗海。

形态特征
背鳍Ⅲ-8-9(多数为9);臀鳍Ⅱ-5;腹鳍Ⅰ-6-7;胸鳍Ⅰ-10;尾鳍分枝鳍条17。第一鳃弓内侧鳃耙9-11。脊椎骨4+39-41。

体长为体高的6.1-8.4倍,为头长的4.5-5.1倍,为尾柄长的5.0-6.1倍。头长为吻长的2.4-2.7倍,为眼径的5.2-6.3倍,为眼间距的3.7-4.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9倍。

身体延长,侧扁。头稍平扁。头宽稍大于头高。吻钝,吻长等于或稍短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唇狭,唇面光滑或有微皱褶。上颌中部有一齿形突起,下颌中部前缘稍凹入。须3对,较短,外侧吻须末端仅达到后鼻孔之下方。口角须末端达到眼前缘和眼中央的两垂线之间。身体裸露无鳞或在尾柄处有少数鳞片。侧线完全。

背鳍外缘稍外凸,其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为至尾鳍基部距离的0.8-1.0倍。腹鳍起点相对于背鳍起点或第一、第二根分枝鳍条基部,其末端远不达肛门。尾鳍后缘中部稍凹入或稍外凸,呈圆弧形。

体色浅黄色,背部较暗。背部在背鳍前后各有4-6条宽于其间距的褐色横斑,体侧的褐色横斑条大致背鳍前5-11条,背鳍下2-3条,背鳍后5-6条和尾鳍基部1条(颜色更深)。各鳍均有褐色斑点。头部多不规则的褐色细斑纹。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寡鳞刺鳑鮍


中文名称 寡鳞刺鳑鮍
拉丁名称 Acanthorhodeus hypselonotus Bleek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刺鳑鮍属
拉丁属名 Acanthorhodeus Bleeker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4~15;臀鳍条3,12~13;侧线鳞31~33;下咽齿1行,5~5,齿面有锯纹;鳃耙短小,排列紧密,外侧15~18;脊椎骨32。体长为体高的1.6~2.1倍,为头长的4.1~4.4倍,为尾柄长的5.0~5.7倍,为尾柄高的7.1~7.9倍。头长为吻长的3.5~3.7倍,为眼径的2.6~2.8倍,为眼间距的2.2~2.4倍。体极高,且侧扁,背前都显著隆起,外形近圆形。头尖小,口端位,口裂小,口角无须。吻稍突出。眼大。鳞大。侧线完全。背鳍和臀鳍具有硬刺,背鳍起点位于身体最高处,臀鳍起点在背鳍第3根分枝鳍条的垂直下方。腹鳍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分叉深。鳔2室,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3倍。腹腔膜灰白色。体背部灰黑色,侧面银灰色。尾柄中线有1条较细的灰色纵带。雄鱼背鳍与臀鳍具有数行黑色小斑点,臀鳍的边缘为黑色。雌鱼的斑点较淡。生殖时期,雄鱼吻端、眼眶前上方有珠星,胸腹部为蓝黑色,腹鳍灰黑色。雌鱼有产卵管。
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于水草丛中,产卵于河蚌的鳃瓣上,受精卵借助于小齿固着于蚌鳃上发育。属于草食性鱼类,食物中以藻类及高等植物碎屑为主,其次为枝角类。

银飘鱼


中文名称 银飘鱼
拉丁名称 Pseudolaubuca sinensis Bleeker
地方名称 飘鱼、蓝刀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飘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laubuca Bleeker,1864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臀鳍条3,21~26;侧线鳞63~74;下咽齿3行,尖端钩状,442~542(542~244);鳃耙外侧12~15;脊椎骨41~43。体长为体高的4.5~5.6倍,为头长的5.0~6.4倍,为尾柄长的6.3~8.1倍。头长为吻长的2.8~3.1倍,为眼径的5.0~6.4倍,为眼间距的3.4~4.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3倍。身体长,头部和身体极侧扁。口端位,口裂斜,下颌有一突起与上颌中央的凹陷相吻合。鼻孔位于吻端和眼前缘之间。背部平直。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急剧向下弯曲,形成一明显角度,延展于身体纵轴下方与腹部平行,至尾柄处再向上弯而转入尾柄中央。腹棱非常明显,自峡部一直到肛门。肛问在臀鳍起点处。背鳍一般无硬刺,仅在重庆木洞地区的个体有细小硬刺。背鳍起点位于从鳃盖后缘到尾鳍基部的中央。尾鳍深又,下叶稍长于上叶。腹腔膜银白色。鳔2室,末端特别尖细,其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2倍。背部和上侧部灰褐色,下侧部和腹部银白色。胸鳍、腹鳍淡黄色,背鳍、臀鳍、尾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喜成群地在水面上来住飘游,故有飘鱼之称,为杂食性鱼类。肠管长稍大于体长。根据肠管内食物的分析,有如下一些种类:[餐鱼]条、吻鮈、鱭鱼等鱼类的幼鱼,虾、棱角类、桡足类等甲壳动物,高等植物碎屑,丝状藻类。生活在波阳湖的银飘鱼以食鱼、虾为主,而在长江干流中的则以食植物碎屑、藻类和甲壳动物为主。

细鳞鲑(细鳞鱼)


中文名称 细鳞鲑(细鳞鱼)
拉丁名称 Brachymystax lenok(Palla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鲑科
拉丁科名 Salmonidea
中文属名 细鳞鲑属
拉丁属名 Brachymystax Gunther,1866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10~11;臀鳍条ⅲ,9~10;侧线鳞127~173枚,鳃耙数19~25枚,鳃弧骨数11~13枚,幽门垂数54~81枚,脊椎骨数57~59枚。体长/体高为3.9~5.2倍,体长/头长为4.4-~5.1倍 ,头长/吻长为3.1~4.5倍,头长/眼径为4.4~5.8倍,头长/眼间距为2.5~3.6倍,尾柄长/尾柄高为1.1~1.7倍。体长而侧扁。吻钝,口亚下位,上颌超过下颌,上颌骨后缘在眼中垂直线之前。具口齿,眼大,鳞小,具脂鳍。体色暗紫红色,散布有许多黑斑点。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江河中,春季溯河游向上游,秋季向大江大河中迁移。性贪食,肉食性。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3龄于开始性成熟,生殖期在5-6月,在水流湍急、水深1-1.2米、水温7-8℃,水底为砂砾的产卵场产卵。卵沉性,卵径4.0-4.1毫米。

经济价值
个体大,肉肥美,含脂量高,为很好的食用鱼类。卵味美,颇名贵。可作养殖品种,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鳞烟管鱼


中文名称鳞烟管鱼


拉丁名称Fistularia petimba Lacepede,1803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刺鱼目

拉丁目名Gasterosteiformes

中文科名烟管鱼科

拉丁科名Fistulariidae

中文属名烟管鱼属

拉丁属名Fistula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

形态特征
吻特别延长,形成长吻管。口开在吻端。体完全光滑裸露。背部与腹部正中线有细长骨质鳞。两眼间隔比较平坦。尾鳍叉形,中间鳍条延呈丝状。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体长可达1米以上。为广东沿海习见种。

齿鳞鱼


中文名称齿鳞鱼

拉丁名称Pristolepis fasciat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南鲈科

拉丁科名Nandidae

中文属名齿鳞鱼属

拉丁属名Pristolep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西非和南亚的淡水,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被中大栉鳞,口大,能伸缩,上颌骨外露,无辅上颌骨,颌齿呈绒毛状,犁骨、腭骨、副蝶骨和翼骨均具齿,前鳃盖骨和眶前骨有小棘或光滑,鳃盖骨具1-2棘。鳃盖条6,无假鳃。侧线不完全或无,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相连,鳍棘部基底远长于鳍条部,6-18鳍棘,臀鳍3-4或9-13鳍棘,二鳍基底均具鳞鞘。胸鳍圆形,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腋鳞有或无,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多数为凶猛鱼类,时常如同漂浮叶子停留住,为水簇观赏鱼类。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8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兴凯刺鳑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