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鲳

中文名称 刺鲳
拉丁名称 Psenopsis anomala(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Spine pomfret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长鲳科
拉丁科名 Centrolophidae
中文属名 刺鲳属
拉丁属名 Psenopsi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VI-28~31;臀鳍III-25~27;胸鳍I-5;腹鳍I-5;尾鳍17。
体卵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1.9~2.1倍,为头长3.1~3.5倍;背腹面皆钝圆,弧状弯曲度相同。体高以背鳍鳍条部起点前为最高,由此向吻前呈弓状,至后头部向吻部坡度大。尾柄侧扁而短,其长与高约相等。头较小,侧扁而高,背面隆起,两侧平坦。头长为吻长4~4.7倍,为眼径3.4~4.5倍。吻短,钝圆,其长等于或稍小于眼径。眼中等大,侧位,靠头前端,距吻端较距鳃盖后上角为近。眼间隔宽,凸起。其宽约为眼径的1.5倍。鼻孔2个,紧相邻,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裂缝状,位于吻与眼前缘之间。口小,微倾斜,上下颌骨等长。上颌骨后端达眼前缘下方。两颌各具微细牙一行,排列紧细。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无棘。鳃孔大。具假鳃,鳃耙甚细,5~7+12~14。排列稀疏,最长鳃耙为眼径的1/2。

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头部裸露无鳞。背鳍、臀鳍及尾鳍基底被细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

背鳍2个,紧相连。背鳍鳍棘部只具独立短小棘6~9个。鳍条部发达,以第五鳍条为最长,由此向后逐渐减短,背鳍基底长为最长鳍条的3倍。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同形,其起点在鳍条部起点稍后。胸鳍中等大。腹鳍甚小,位于腹鳍基下方,可折迭于腹部凹陷内。尾鳍分又。

体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在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各鳍浅灰色。

相关推荐

刺鲃


中文名称 刺鲃
拉丁名称 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
地方名称 军鱼(江西波阳)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倒刺鲃属
拉丁属名 Spinibarbus Oshima,1919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9;臀鳍条3,5;侧线鳞24~27。体长为体高的3.5~3.7倍,为头长的3.7~4.1倍,为尾柄长的5.0~6.4倍,为尾柄高的8.4~9.0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倍,为眼径的4.6~4.9倍,为眼间距的2.2一2.4倍,为口角须的3.1~3.7倍。身体近似圆筒形,尾柄侧扁,头宽,吻尖。口端位,上颌略长于下颌。须2对,口角须较颌须为长。头部背面平坦。鳞片大。背鳍短小,背鳍最后的硬刺后缘光滑,其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部之中点。臀鳍短小,役有硬刺。尾鳍叉形。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头部背面及背部黑褐色,体侧灰色,每个鳞片边缘黑色素比较显著。腹部灰白色。背鳍灰色,上缘镶着黑边。尾鳍灰色。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灰白色。此鱼主要的特征是背鳍上缘镶着黑边,鳞片大,侧线鳞在24~27之间。
繁殖习性 性成熟最小型:最小性成熟雌鱼3~4 龄,体长为374 mm ,体重平均为1 010 g

白鲳


[学名]: Ephippus orbis(Bloch)
[资源名称]: 白鲳
[外文名]: Spade fish
[别名]: 燕子鲳、瓜核、铜盘、鲳仔
 
[形态特征]:
 
体侧扁而高,近圆形。吻短。口小,前位。两颌牙尖锐,呈刷毛状的宽带。背鳍第一与第二鳍棘短小,第三至第五鳍棘延长。胸鳍短。腹鳍第一鳍条长。背鳍鳍条部和臀鳍基底被细鳞。背侧灰白色,腹部白色。背鳍2个,分离,其中第一背鳍的1~2鳍棘短小,第3~5鳍棘突出延长且粗壮坚硬;胸鳍短;腹鳍第1鳍条长;尾柄短,尾鳍稍呈双凹形。体青褐色,腹部浅白色;体侧具6条黑褐色橫带;鳞片緣具黑纹。各鳍浅褐色。
 
[原产地区]: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自东非洲,东至菲律宾,北起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我国只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水性小型鱼类,体长一般70~150毫米。喜栖息于近海岩石或珊瑚礁间。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9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食蚊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