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罗非鱼

中文名称莫桑比克罗非鱼


拉丁名称Oreochromis mossambicus (Peters)

英文名称Mozambique tilapi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丽鱼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罗非鱼属

拉丁属名Oreochrom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海南岛。

形态特征
体侧扁,头背部的外廓略呈凹形,背短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5-2.7倍,为头长的2.8-3.1倍。头中等大小,口颇大、唇厚、下颔较上颔长,成熟雄鱼颌部扩大,下颌长可达头长的38%-50%,无口须。尾鳍末端钝圆形。背鳍硬棘15-18,软条11-15;臀鳍硬棘3,软条8-11;腹鳍硬棘1,软条5;胸鳍软条13-14;尾鳍软条18。体被圆鳞,大且厚。侧线断续,有上、下两条。上侧线有8-21枚鳞片,下侧线有13-14枚鳞片;沿侧线纵列鳞数30-32;下鳃耙14-20,众数17或18。

在非繁殖季节体色灰黑,头下面色泽较淡带有古铜色,鳃盖后缘有一黑色斑块,体两侧有3条不明显的黑色纵纹带,最后一条在尾柄前方略呈点状。雄鱼背鳍及尾鳍边缘呈红色。繁殖季节,雄鱼全身蓝黑,头下侧和鳃盖靠后的边上为白色,背鳍和尾鳍边缘红色显著,胸鳍淡红色。雌鱼体色均为灰黄色,消失了黑斑,背、尾鳍也略带红色。幼鱼体两侧有9-11条黑色纵纹带。

生活习性
在水温8-10℃时死亡,15.6℃停止摄食,致死高温38.2℃,最适生长温度22-30℃,18-20℃以下和35℃以上生长缓慢,水温低于16℃或高于37℃停止生长。在淡水、咸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长和繁殖。在6.9%的盐度下能存活,在3.5%-4.9%的盐度下能繁殖。对溶解氧、pH及氨氮等的要求同尼罗罗非鱼。

杂食性,摄食大型植物、底栖藻类、浮游植物、周丛生物、浮游动物、仔鱼、鱼卵和有机碎屑。尤喜食浮游生物,亦喜食各种人工饵料。能消化与有机碎屑结合在一起的细菌。胃酸能分解饵料中大部分无机物成分。这可使构成鱼的营养的有机物浓度增加50%,使可测蛋白质增加60%。饵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约有20%是通过胃酸分解的。可消化拟项圈藻和鞘绿藻及部分黄藻。微囊藻和水绵消化极少。颤藻或项圈藻可能完全不消化。对有机物的同化效率为36%、对碳水化合物为63%、对蛋白质为77%。蛋氨酸最低需要量为0.7%,赖氨酸含量为1.7%时仍生长良好,为1.37%时使赖氨酸成为最具限制性的氨基酸。精氨酸的需要量为1.8%左右。饵料中30%蛋白质含量是能使各种罗非鱼较好生长的最低需要量。

淡水、咸水生。

繁殖习性
莫桑比克罗非鱼性成熟早,在水温25-35℃,从仔鱼孵出,到性成熟只需80-85天。在广东、福建每年可产卵6-8次,每次间隔15-25天,亦有年产卵12次的记录。在我国北方一般产卵3-4次,每次间隔时间25-35天。体长5.3-6.9厘米的鱼怀卵量80-240粒,12.0-13.8厘米的鱼500-1 000粒,15.8-16.2厘米的鱼1050-1800粒,19-22厘米的鱼1 000-1 900粒。

莫桑比克罗非鱼亦属雌鱼口含卵孵育类型。其产卵习性与尼罗罗非鱼基本相同。只是产卵窝较小,一般直径为9-45厘米,深3-14厘米,受精卵吸水后长径为2.28-2.70毫米,短径为1.65-2.01毫米,属沉性卵,在流水中可被水携带上浮。在平均水温22.8-26.4℃,约经100小时孵出仔鱼。

相关知识

红罗非鱼


中文名称红罗非鱼

拉丁名称Oreochromis mossambicus X Oreochromis niloticus

异名福寿鱼、彩虹鲷、吴郭鱼、南洋鲫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丽鱼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罗非鱼属

拉丁属名Oreochrom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东、江苏、安徽、山东、江西、湖北、福建、上海等。

形态特征
红罗非鱼形似真鲷,体略侧扁,背短而高。体长为头长的3.0-3.1倍,为体高的2.4-2.5倍。口小,口裂不达眼前缘。背鳍硬棘15-17,软条12-14;臀鳍硬棘3,软条10-12;腹鳍硬棘1,软条5;胸鳍软条13-15。体被硬圆鳞,侧线分上、下两段,侧线鳞28-32枚。背鳍起点至侧线间有5列鳞片;臀鳍起点至侧线间有10-12枚鳞片。腹鳍较短,不达肛门。体呈橙红色,头部有许多黑色小点,鳃盖和体侧有几个大而不明显的斑块,奇鳍上有淡黄色斑点,尾鳍不分叉。体腔无黑色腹膜,肉白而结实,无过多肌间骨。

生活习性
耐受温度范围10-40℃,适应温度范围18-38℃,最适生长温度25-30℃,水温低于16℃时不能养殖。溶氧量须在3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溶氧量下降至1.0-1.2毫克/升时,鱼呈现不适状况,1-2毫克/升为敏感区,1毫克/升以下为窒息区。pH适应范围较广,在6-8.5的池塘,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产卵。对硝酸盐态-N、亚硝酸盐态-N、铵态-N和磷酸盐态-P的适应范围分别为3.0-7.0毫克/千克、0.013-0.061毫克/千克、0.1-3.4毫克/千克和0.1-0.3毫克/千克。该鱼属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至少可达3.5%,最佳生长盐度范围为0.5%-1.0%。据资料报道,半咸水中生长的鱼的营养价值高于淡水中生长的鱼,且随盐度的升高,此鱼肌肉内蛋白质的含量也升高,因此该鱼适宜在淡水以及半咸水中饲养。此鱼一般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喜群居。

红罗非鱼杂食性,能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浮萍、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但偏植物食性。在重5.1-42.3克的红罗非鱼的肠道中,浮游植物占浮游生物的90%以上,其中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小型色球藻、微小色球藻、湖沼色球藻居多。浮游动物中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寡毛类和原生动物,但所占食物量较少。对人工饲料如大豆饼粕、玉米粉、大豆粉、米糠、麸皮、豆渣、鱼粉及虾饲料或上述有关原料配制成的颗粒饵料均能利用。

淡水生。

繁殖习性
红罗非鱼1+龄可达性成熟,200-500克个体产卵300-500粒,700-800克个体产卵1 000-2 000粒。一年多次产卵,且有营造产卵床(0.5-1米之间),口腔孵育习性。

在繁殖季节,产卵温度22-30℃,只要水温适合,四季都可繁殖。一般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或将水温提高至28-29℃,选择培育好、体质健壮无伤、色彩纯红、700-800克的亲鱼,按雌雄1∶1-3的比例放入面积约16平方米,深1米,装有加温、充氧、进排水、照明等设施的产卵池内。卵主要产在池底壁结合部。雌鱼护卵。在在一般产卵温度下,出苗时间需13-20天,水温28-29℃,经60小时,受精卵孵化出苗,自然孵化率约70%。卵黄囊消失前,由雌鱼护苗,一星期左右鱼苗浮出水面摄食。罗非鱼有吞食同类的习性,因此要做到同步繁殖,使鱼苗规格整齐,避免大苗吃小苗。同时应及时将鱼苗捞出,防止被雌鱼吃掉。

罗非鱼养殖


养殖环境
鱼种越冬: 利用鱼种场的温井水为热源,塑料薄膜大棚和太阳能为增保温设施,对尼罗罗非鱼种和奥尼杂交鱼种进行越冬,该地热塑料大棚为永久性钢制结构,每个越冬池的面积为867平方米,共有大棚30个。每年从9月上旬开始清越冬池,加水80~100cm,秋片鱼种按10~15万尾/亩的密度入池,鱼种入池后根据水温高低调节地热水加入量,水温控制在20~23℃,因投颗粒饵料,9~10月份日投饵量为体重的2~3%,以后水温控制在16~18℃,日投饵量0.5~1%,翌年二月气温回升后并池,水温17~21℃,日投限量2~3%。越冬期间使用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定期检查,防治鱼病,晴天中午风和日暖时打开门窗通风排雾,并适时开增氧机曝气。鱼种入池密度,形根据鱼种规格而确定。

试验说明,在9月至翌年2月放尾重10克左右的鱼种,亩放10万尾左右为好。2月份越冬池并池后,亩放1500~2200公斤。鱼种入越冬池的时间应在9月底以前为好。此时水温高,鱼体若有伤,易恢复,成活率高。

养殖管理
鱼种繁育: 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早春苗种繁育很有必要。该场1989年3月至6月10日前利用9个越冬棚为孵化池,面积11.7亩,培育池7个17.5亩,培育出早春前428.6万尾;1990年用5个孵化池6.5亩,11个培育池18.8亩,培育出347.8万尾;1991年利用5个孵化池6.5亩,13个培育池16.6亩,培育出420万尾。

早春孵化从3月开始,清塘后水温在18~22℃时即投放亲鱼,每亩放0.3~0.5公斤/尾的亲鱼600~800尾,雌:雄为3~4∶1,亲鱼入池后,保持水温23~28℃,日投饵料3~9公斤,出苗后停止投喂,并及时捞取幼苗,幼苗转入培育池要在天气晴和时,两池温差小于2℃,培育池密度20~30万尾/亩;鱼苗入池后,保持水温稳定在22~30℃之间,日泼豆浆8~12次,每万尾苗喂豆浆0.7~0.9公斤。鱼苗长到2cm以上时,改喂鱼粉、豆饼粉等粉剂饲料和配合饲料,并相应提高水位。经过对各池出苗情况的比较,认为:应挑选个体0.4~0.6公斤/尾做亲鱼。操作时要细心,不损伤鱼体,入池时水温差小于3℃。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分池培育。

罗非鱼养殖技术


一、亲鱼的选种及繁殖雄性率,如果效果好,雄性率可达98%以上。目前国内市场上号称全雄,甚至雄性率达100%的单性罗非鱼苗,都是采用此种方法。在自然杂交繁殖情况下,是很难达到这一标准的。无论哪一品种的罗非鱼都可以通过药物诱导得到所谓的全雄性罗非鱼,虽然解决了罗非鱼过度繁殖问题,但生长速度未必提高,而且成鱼个体也不太均匀。综上所述,奥尼罗非鱼目前已成为淡水养殖的首选优良品种,在我国各省市得到广泛推广,特别在加工鱼片出口方面,既提高了出肉率,又无药物残留,避免了贸易纠纷,竞争更居绝对优势。

三、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

1、池塘准备:面积以3-5亩为宜,池底平坦。放养前10天,每亩按60-7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清塘消毒。2-3天后,每亩施人鸡肥、猪粪等农家肥75-100公斤,注水至一米,水色变成茶褐色或油绿色后即可投放鱼苗。

2、鱼种放养与搭配:南方地区到4月中、下旬,当气温回升稳定(水温在18C以上)时放苗。每亩投放规格为3.0-3.5cm的奥尼夏花鱼2000-2500尾,大规格的花鲢40尾,白鲢30尾,也可搭配少量的鲤、鲫鱼等。

3、前期喂养:放人鱼苗后,把浸泡过的花生饼或菜籽饼等搅拌均匀,沿塘边向中央泼洒,每亩每天按1.5-2斤投喂。经过一个月的养殖,鱼苗可长至10厘米左右,体重10-12克的规格。

4、中后期管理

(1)饲料投喂: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温度是22-32C,食欲旺盛。投喂范围要广,尽可能使所有的鱼种均衡摄食。其饲料有菜籽饼、糠饼、麦麸、花生饼、豆饼等,最好混合使用。有条件的投喂罗非鱼全价配合饲料,一日投喂两次,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日投饵量:体重10-20克,5-7%;20-50克,4-6%:50-100克,3-5%;100-200克,2-4%:200克以上,为鱼体重的2%左右。

(2)水质调控:在5月中旬至6月可逐渐加水至1.5米,7、8月是高温季节,加水至1.8米左右,有条件的最好每星期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泛塘现象。

(3)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鱼种放养前可用4-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5-9月是鱼病多发季节,每隔半月可用漂白粉lppm或生石灰20公斤/亩全池泼洒。有鱼病征兆时,可采用抗菌素和维生素药饵投喂3-5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9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圆吻海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