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价格低迷的时候,采用这种轮捕套养方式,亩效益也能达到近4000元

2016年1-12月,笔者指导在台溪池塘中主养草鱼轮捕套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背风向阳、交通方便,配套380伏动力电力,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单独的进排水渠道,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标准。池塘面积10亩,每口塘5亩,水深2~3米,埂宽2米,坡比1∶3,池底平坦,壤土底质,底泥厚度10~15厘米,池堤不渗不漏;配套有独立的注排水系统;每口塘分别配备3千瓦微孔增氧机及120瓦投饵机各一台。

2、放养前的准备

在2015年12月20日前排干池水,进行整池、清淤,经7~10天曝晒、冰冻。

(1)放养鱼种前10天,水深15厘米,亩用生石灰125千克和茶饼60千克,打碎浸水48小时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的作用除使池塘“底白、埂白、水白”,以有效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和病原体外,还可改良土壤,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保持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增加水体的肥度。而茶饼则可培育池塘丰富的浮游生物,药性消失后也是鱼种喜食的营养饲料。

(2)鱼种放养下塘前7天(清塘消毒3天后),注水深60~80厘米,亩施250~300千克发酵过的人粪尿或畜禽粪;或亩放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培育浮游生物,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饲料摄食。

3、鱼种放养

(1)鱼种选择标准:规格整齐,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眼睛水晶体润泽,体质健壮。套养鲢鳙鱼和草鱼夏花,为翌年养殖自育大规格鱼种。

(2)鱼种放养密度:

①1月2日,每亩放养二龄草鱼200~600克/尾,400尾、160千克,鱼种单价10元/千克、成本1600元;草鱼50~200克/尾,600尾、90千克,鱼种单价12元/千克、成本1080元;白鲢150克/尾,250尾、37千克,鱼种单价9元/千克、成本330元;鳙鱼250克/尾,50尾、12千克,鱼种单价11元/千克、成本130元。

②6月28日草鱼夏花800尾/千克,700尾、0.9千克,鱼种单价120元/千克、成本110元;鲢鳙鱼夏花800尾/千克,300尾、0.4千克,鱼种单价100元/千克、成本40元。合计亩放养2300尾、亩放养重量300.3千克、亩成本3290元。

4、主要技术措施

(1)鱼种消毒:人工注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草鱼冻干细胞疫苗与细菌性三联灭活疫苗、草鱼四联疫苗”。安全、可靠、效果好,草鱼种注射疫苗后免疫力可达12个月、成活率可达95%以上,减少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的发生,减少渔药的使用量。注射方法:选择气温在10℃左右、晴天、避风、向阳,在池塘旁边备用一个装鱼大桶或塑料大盆,桶内按50千克加入90%晶体敌百虫80克和食盐0.8千克的剂量比例配制好药液,分批将草鱼种投入容器内消毒、麻醉。注射剂量:按草鱼种规格在50~300克/尾、注射0.2~0.5毫升。注射部位为背鳍基部、进针角度为45度。注射深度为0.2~0.5厘米为宜。

(2)投饲技术:鱼种放入池塘后,采用小颗粒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驯化投喂,坚持“四定”“三看”的投喂原则,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投喂颗粒饲料要采用投饵机,使饲料撒落均匀、分布面广,避免因鱼体抢食,使规格小、体质弱鱼吃不到或吃不饱。投喂颗粒饲料的次数为:3-4月每天3次,即上午8点、中午11点、下午3点,5-9月每天4次,即上午8点、中午11点、下午1点半和3点半。投喂量为70%~80%草鱼吃饱为宜。

(3)水质管理:为保证池塘中有充足的氧气,要选择在6-10月的晴天且无风的天气,每天在下午1-3点开启增氧机为池塘增氧2小时,凌晨时间池塘的氧气含量也非常低,此时也应对池塘适当增氧,为保证池塘水质,还应按照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原则对池塘适时加注新水。一般平均3~5天就要加注-次新水,加水量应在10厘米左右,另外,平均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对水质的管理和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水色、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

①水色。水色主要受水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底质等影响。良好的水质中-般有较多的浮游生物种类而且数量比较多,水体的透明度较高,水色会随光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且水质不发黏,水面无浮沬,水质比较清爽。②pH值。pH值对水质的影响也非常大。当pH值较低时,水质由于酸性较高,容易对鱼类的鳃和表皮造成腐蚀,从而诱发鱼类的传染性疾病,酸性较高还会降低酶的催化速率,使水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明显降低,造成氨氮毒素积累。pH值较高也对鱼类的生长不利,此时水质的碱性太大,鱼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消化速率也有所降低,严重影响草鱼的生长。③溶解氧。溶解氧含量的多少也会对鱼类的生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保持水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还可以降低水中硫化氢等的含量,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过低,则无法满足鱼类的正常呼吸所需,可能会造成鱼类窒息死亡。④氨氮含量。氨氮类物质的产生大部分来自鱼类的排泄物、水生生物的残骸、残饵、肥料等。它们主要存在形式是分子氨和离子氨,分子氨的含量会随温度产生变化,当温度升高时,分子氨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而过高的分子氨浓度会对鱼类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对鱼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损害鱼类的组织黏膜,容易使鱼类感染传染病等。可以通过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的方法来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

(4)轮捕上市:严禁拉网捕鱼,先将诱捕网沉于食场水底,然后开食将鱼引到食区,再缓慢提起网的四角,将网内的商品鱼捕获上市。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伤鱼,简便易行。定期捕捞成鱼-年平均轮捕12次,5月份开始轮捕二龄草鱼上市,每隔20天轮捕一次,捕大留小,调节养殖水体鱼类密度,始终保持合理载鱼量,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鱼产量,在12月8日前排干池水捕捞上市。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种并塘越冬。

(5)鱼病预防和治疗:①内服:氟苯尼考,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15毫克,拌饲投喂,1天一次,连用3~5天。复方新诺明,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0毫克,拌饲投喂,1天一次,连用5天。磺胺间甲氧嘧啶,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4克,拌饲投喂,1天一次,连用3~5天。②用0.3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0.3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泼洒或用0.5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次。③5-10月每隔15日用生石灰20毫克/升全池泼洒。既杀菌消毒,又可改良水质。④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毫克/升,或精制敌百虫粉0.3毫克/升,可综合防治草鱼病害。⑤采用菖蒲、辣蓼、大蒜、大黄、穿心莲、韭菜、苦楝树叶等。草药制剂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各种鱼病。

(6)认真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遇有异常天气,必须增加巡塘次数,巡塘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并对鱼种放养情况、投喂情况、防病治病情况等内容详细记录。

二、养殖效果与效益分析

1、产量与产值

本试验从2016年5月1日开始捕获商品鱼上市,至12月底每亩共捕捞1682千克,其中草鱼1150千克、单价10元/千克、产值11500元;鲢鱼380千克、单价7元/千克、产值2660元;鳙鱼90千克、单价11元/千克、产值990元;冬片鱼种62千克、880尾,其中:草鱼种600尾、45千克、单价11元/千克、产值500元;鲢鳙鱼种280尾、17千克、单价8元/千克、产值140元。合计亩产值15790元。10亩试验田收获鱼产值157900元。

2、投入

投入费用合计118900元,其中:饲料58000元、鱼种32900元、肥料渔药3500元、塘租5000元、电费4000元、工资15000元、其他费用500元。

3、效益

纯利39000元,亩纯利3900元。

三、讨论与小结

1、池塘实行轮捕轮放、提高生产力水平。

采取一次放养、多次捕捞、捕大留小、套养鱼种的模式,是发挥池塘综合效益的好举措,整个饲养期能始终保持水体中鱼类的合理密度,既充分发挥了水体生产潜力,又不因密度过高抑制其生长。

2、养殖效益好。

鲜鱼均衡上市,销售价格高。生产成本低,节省了生产费用,资金周转快,能保证鱼类生长旺季的饲料资金投入,使生产经营进入良性循环。早清塘、早施肥、早放养、早投喂、早上市。套养鲢鳙鱼和草鱼夏花,为翌年养殖自育大规格鱼种。

福建尤溪县台溪畜牧兽医水产站陈子石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采用雌雄分养的模式效益较高



湖北省远安县近年对河蟹进行了分池养殖的试验,取得雌蟹规格100~175克,雄蟹规格150~250克,平均每亩产量82.75千克,回捕率98%的理想效果,较未分养的池塘,在规格、产量上均有明显提高。
1.池塘条件。试验池共计8口,每口667平方米。池塘可蓄水1.5米深,池塘坡比为1∶2.5,水源充足,池塘周围有注排水沟渠,其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
养蟹池中种植伊乐藻、苦草等水草,覆盖水面70%。水草既供河蟹摄食,又供河蟹栖息蜕壳。防逃设施用绿纱网和塑料薄膜制成,既简单牢固,又省工省本。春节后干池除野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
2.苗种放养。采用的扣蟹品种优,成活率高,生长快,成蟹规格大。放养时间为3月份。将雌雄扣蟹分池放养于4口池,每亩放500只,搭配放养鳙鱼5尾、白鲢10尾,规格为167克/尾,养殖池于清明前每亩放养活螺蛳100千克。
3.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池中的水草前期可满足河蟹摄食需要,中后期还需投喂南瓜和小杂鱼。主要投喂河蟹专用饲料。饲养全期每亩投喂河蟹专用颗粒饲料100千克,小杂鱼150千克。(2)水质管理和防病。注重生态防病为主的原则,几年来未见河蟹明显发病。主要措施是养殖池周围设有水源净化生态系统;对水源区域和养殖池中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池中春季每月换水1次,夏秋季每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良好。

蝗虫粪养土元效益高


蝗虫的粪便营养成分丰富,不仅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及多种维生素,用其作土元饲养土,具有节省饲料,促进土元生长的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用6目筛将蝗虫粪便过筛,除去杂物。用70%左右的蝗虫粪与30%的细土混合,在阳光下暴晒1-2天,使用时加入适量的水或0.5%盐水搅拌均匀即可。湿度应保持在用手能攥成团,放下散开最好。

由于蝗虫粪便疏松、肥沃,有利于土元的活动生长,实验证明:能使土元产量提高10%左右。

相关知识:

如何配制土元饲养土:

土元以土为生,饲养土的好坏对土元的生长、发育、繁殖至关重要。

饲养土取土时间一般冬季为好,此时土壤内病虫、杂菌较少。取土时将土层翻开打碎,在太阳下曝晒消毒、灭菌、杀虫。用新洁尔灭、福尔马林按800倍液用喷雾器均匀喷在饲养土上,边喷边翻动。然后饲养土按每平方米80%敌敌畏乳油100克稀释100倍均匀喷撒饲养土,尽量分布均匀。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压严,以防漏气。处理1周后摊开散气1~2周,然后在饲养土中按每百斤饲养土加已风化的石灰粉2斤拌匀,之后用6目筛过筛备用。

饲养土的湿度对土元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适宜的饲养土含水量为15%~20%。在配制饲养土加水时,应把水多次倒入,边倒边拌,使含水量在20%左右。以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为宜。

总之,饲养土以疏松、肥沃、潮湿为最好。

大田养蚯蚓也能赚大钱


编者按:蚯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目前,蚯蚓除了具有药用价值外,还可以作为现代畜牧业的优良饲料,蚯蚓的粪便还是农作物非常好的肥料,可以说,无论是蚯蚓的干品还是鲜品或是加工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大田里,利用腐熟的动物粪便建造养殖床,大规模养殖蚯蚓,成本低、养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易操作管理、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

蚯蚓是怕光怕炎热的夜行性环节动物,其活动温度为5~30℃,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5℃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温度高于40℃或低于0℃时就会死亡。蚯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70%,最适宜的pH值为6.5~7.5。栖息深度一般在10~20厘米。蚯蚓寿命一般为1~3年,受精5~7天后产生蚓茧,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蚓茧24~28天即可孵化成透明状的幼蚓,幼蚓生长60天左右长成成蚓,此时采收的蚯蚓经济价值最高。蚯蚓的品种很多,但大多数不适合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养殖的品种以大平2号为主。下面以大平2号蚯蚓为例介绍大田养殖蚯蚓的新技术。

一、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

养殖蚯蚓的季节以春、夏、秋季为好,冬季气温低,不适合养殖。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植被的布局,直接关系到蚯蚓的产量高低和经济效益。选择养殖场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殖场应选择在潮湿、没有污染的地方,地形应尽量有利于水的排灌,土地坚实不易坍塌,土质不能太过干燥。其次,目前养殖蚯蚓多以动物的粪便作为饲料,在蚯蚓养殖场地附近最好建有大规模的黄牛或奶牛养殖场,因为相对而言,牛粪里的残留添加剂比较少,适合作蚯蚓的基料,同时,养殖场内不能有鸡及其他禽类,以免啄食蚯蚓。最后,养殖场周围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太大噪音。

大田蚯蚓养殖场分为粪料发酵区(占10%)、种蚯蚓繁殖区(占20%)和蚯蚓养殖区(占70%)。

二、基料的制作

将鲜牛粪摊开,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粪料发酵区内进行充分的自然发酵,大约发酵10天后,使牛粪无臭味、无酸味,质地松软,不粘手,颜色为棕褐色即可。

三、建造种蚯蚓的繁殖区

平整土地,清理区内的废弃物和金属物质等。在繁殖区建设前,应先建立一小块养殖床作为小繁殖区进行试验。具体方法是:将基料均匀地铺在地上,厚20厘米,宽1.5米,长2米,备用。

引种:引进的种蚯蚓体态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颜色鲜亮,这样的种蚓体质好,抗病力强。

基料测式:将种蚯蚓均匀撒在小繁殖区,再洒水保湿。一天后,如果种蚯蚓钻到基料里面,证明基料已经配制成功。如果发现种蚯蚓不愿意钻入基料或者逃出基料,则证明基料发酵不完全,必须重新发酵直到发酵完全,种蚓能适应为止。接下来便可在种蚯蚓繁殖区内按照建造小繁殖区的方法大规模建造养殖床,将基料铺在地上,高20厘米,宽1.5米,长度不限,再铺上喷水管。每两个养殖床之间要留有2米左右的空隙,以便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其他管理。夏季雨水较多时,为了防止水患,还要在养殖床的一侧挖条排水沟,以便排水。

四、种蚯蚓的繁殖

春季为投放种蚯蚓的最佳季节,每平方米投放1万~1.5万条,基料湿度在60%~70%之间,基料干燥时应及时喷水,夏季可早晚各喷水1次,春秋季节1~2天喷水1次,喷水要均匀。一般种蚯蚓在投放之后就会进行异体交配,5~7天种蚯蚓开始产茧。由于蚯蚓有祖孙不同堂的习性,大小混养会出现近亲交配,甚至会造成种蚓退化,所以根据蚯蚓的产茧周期,一般每20天左右把种蚓与蚓茧分离一次。目前,大部分地区蚓茧分离多采用光照下驱法。首先在场地上铺上1米宽的塑料薄膜,将养殖床上的种蚯蚓和基料全部挖出堆积在塑料薄膜上,用多齿耙或叉子疏松表面,种蚯蚓为逃避光照就会往下钻,这样上层表面就剩下基料和蚓茧了。然后将基料耙去,随后,种蚯蚓还会继续往下钻,再耙去下一层基料,照此类推。当去除完基料和蚓茧,塑料薄膜上只剩下种蚯蚓时,将种蚯蚓撒在新做的养殖床上,以提供下次繁育的蚓茧。

五、蚯蚓养殖区的建设与管理

蚯蚓养殖区的建设方法与蚯蚓繁育区的建设方法相同,养殖床高20厘米,宽1.5米,长度不限,每两个养殖床之间保留2米的过道,以便饲养管理。将带蚓茧的基料均匀地撒在养殖床上,约20天后幼蚓钻出,在这期间应注意管理养殖床。养殖床应保温、保湿并及时加料。养殖床要经常进行疏松,保持空气流通和幼蚓成活。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避免伤害表层的蚓茧和幼蚓。同时还要搞好清沟排污等工作。

由于蚯蚓喜湿怕干,养殖床温度在15~25℃,湿度在60%~70%之间,注意及时浇水降温。夏季最好把稻草铺在养殖床上再浇水,这样稻草可起到遮光的作用。夏季每天早晚各喷1次水,春秋季1~2天喷1次水,喷水应掌握宁少勿多的原则,基料干燥时即可浇水,而不能一次浇得太多,喷水要匀、细、透。当发现养殖床表面平整时即要补料,将基料按堆堆放在养殖床的过道间,按长方块状均匀地铺在养殖床的表面,补料厚度为8~10厘米。为给蚯蚓保留更多的透气空间,基料可按梅花状放置,料间空隙6~8厘米,如基料有团块,可用耙子打碎。幼蚓生长60天后就长成成蚓了,这时要及时采收。在大部分蚯蚓体重达400~500毫克时即可采收,蚯蚓采收的最佳方法仍为光照下驱法(略)。大田饲养蚯蚓,每667平方米可产蚯蚓2吨。

六、蚯蚓的储藏加工与冷藏

将采收的蚯蚓铺在地上静置4个小时,蚯蚓会将体内的污物吐出,这时用干净的豆包布平铺在蚯蚓上,双手轻拍,然后将豆包布掀起,把下层蚯蚓翻至上层后静置半个小时左右,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蚯蚓不再吐出污物为止,之后将蚯蚓放入方屉中即可。

接下来用清水清洗蚯蚓:将1~2公斤蚯蚓放在盆内,用自来水冲洗,同时用手均匀搅拌,直至蚯蚓无杂物;再将洗过的蚯蚓放在装有清水的大盆内,清洗至无杂物、无泡沫后,倒入另一塑料筐内滤至无水滴后倒入干净的方屉。如果不马上运输,还要将处理好的蚯蚓放到-16℃的冷库冷冻,以免蚯蚓腐烂。

七、蚯蚓粪便的收集

蚯蚓采收后,养殖床上只剩下含有少量基料的蚯蚓粪,用铲车将其全部铲起堆放,再投放到过筛机器内,过筛后即可得到纯净的蚓粪。(湖北雄州)

大闸蟹淡水鱼套养效益好



鱼种池塘套养河蟹,采取以粗代精,精粗搭配,以草换鱼的生态养殖方法,是目前我们提倡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混养新模式,它能充分利用水体,实行立体养殖,利用自然饵料,达到少花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我们年年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今年,我们在5亩鱼种池内进行鱼蟹混养,获得了鱼蟹双丰收,每亩获纯利2380元。下边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掌握适期,彻底清塘。
鱼种池清塘是否彻底以及清塘时间是否适时与培育鱼种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如清塘不彻底,野杂鱼类,特别是龙虾,将会大量繁殖,危害鱼苗与蟹苗,如果清塘过早或过迟,造成浮游生物过多或过少,也将会直接影响鱼苗的成活率。根据我们实践,清塘最佳时间应掌握在4月下旬,每亩用生石灰75kg进行干清塘。5月10日左右药效期过后,浮游生物开始繁殖,5月中旬进入繁殖初期,5月18日左右鱼花下塘,一星期后鱼苗开始觅食细小的浮游生物,这样随着鱼体的逐渐增大,浮游生物也进入了大量繁殖期,确保鱼苗蟹苗有较长的丰富的活饵觅食期,为加速鱼苗和蟹苗生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鱼蟹共生,效益倍增。
鱼种池套养河蟹,实行立体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面利用率,套养方法,一般每亩可套养河蟹500至800只,豆蟹或扣蟹都行,蟹苗投放时间可与鱼苗同期放养。实践证明,鱼池套养河蟹十分有利于河蟹生长,因为鱼种池,池水浮游生物十分充足,能给蟹苗提供充足的自然饵料。蟹苗觅食大量的浮游生物后,蜕壳时间短,生长快。而且蟹苗与鱼苗都是同一食性,互不干扰。鱼种池套养河蟹不需要投喂精料,只要在池内投放少量的水花生,提供蟹苗觅食、蜕壳、栖息场所。鱼种池套养河蟹在不影响鱼种产量的同时,每亩可增加成蟹收入300—500元。
三、科学培管,精喂足饲。
在培育鱼种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管理,进行精喂足饲,让鱼苗吃饱吃好,鱼苗蟹苗下塘后一个月内投喂豆浆每天1次,一个月后待鱼苗长到3—4公分,停止投喂精料,从此开始全部投喂瓢莎(浮浪草又称芝麻萍)这种水生植物分布广、资源充足是草食鱼的最好的自然饵料,它个体小,根系只有头发丝那幺大小,草鳊鱼十分喜欢吃。据观察一开始草鳊鱼觅食细小的根系,一星期后,开始觅食萍体,草鳊鱼排出的粪便又能肥水,可供鲢鳙鱼食用,特别是到了7、8、9三个月,气温高,草食鱼十分喜欢觅食这种凉性饵料,河蟹也不例外,从6月份到9月底,共投喂瓢莎15000公斤,保持池塘内天天不离草,草鳊鱼生长十分快,8月份起捕火片草鱼,个体规格已达到50克左右。在投喂水草的同时搭配投喂优质新鲜鸡粪。
四、套养好处。
总结鱼蟹混养的好处有:1、鱼蟹共生,效益倍增。河蟹稀放后,池塘中有比较适宜河蟹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河蟹觅食的充足饵料,往往比单独放养的效果好。不会残杀,生长快,规格大。2、不需要设置防逃设施。一般少放不会发现逃蟹现象。3、鱼种池套养河蟹一般不会发现生病现象,可少用药或不用药。4、河蟹在9月底至10月开始起捕,不要花功夫看管,可省去夜晚看管的精力。

河蟹池套养鳜鱼技术要点 效益显著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已经成为河蟹养殖户增加养殖效益所采取的一个常规方法,根据部分渔业科技示范户的养殖实绩,简单总结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分开,一般情况下,只要适合河蟹养殖的池塘都可以套养鳜鱼,但是池塘在放养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以杀灭池中的病原体,另外要在池内四周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积一般为池塘水面的30%~50%左右,这一方面有利于为河蟹提供脱壳隐蔽的场所和滋生河蟹爱吃的水生底栖生物,同时也有利于鳜鱼藏身其中捕食野杂鱼虾。
二、鳜鱼的套养规格及密度
鳜鱼主要以捕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为食,其饵料系数为6左右,因此鳜鱼的放养数量要结合池塘中往年的野杂鱼虾数量而定,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6月上旬放养5厘米~7厘米的鳜鱼种10尾/亩~15尾/亩,若规格太小,其捕食野杂鱼虾的能力弱,则成活率低。如果往年池塘中的野杂鱼虾数量很少,可以在池塘中放养部分2冬龄的鲫鱼,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饵料鱼,一般每亩池塘放养5组~6组鲫鱼,雌雄比为2∶1。
三、日常管理
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在管理上仍以河蟹为主,鳜鱼则以池中的野杂鱼虾为食,起到池塘清野的作用,只要套养密度控制合理,则在养殖过程中无需另外单独投喂饵料。但鳜鱼对溶氧要求较高,而许多养殖户的塘口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经常造成溶氧不足而导致鳜鱼缺氧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经常冲注新水,保持水中溶氧丰富,一般每7天~10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15厘米,另外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以改良水质,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池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以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四、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因鳜鱼属特种水产,河蟹为甲壳类动物,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一般的鱼类要高,因此,在用药时要小心谨慎的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要计算准确。夏季高温季节,最好每隔15天~20天左右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剂进行改良水环境以降低鳜鱼和河蟹的发病率。

土元的饲养方式与场地


土元的饲养可采用箱养、缸养、池养、窖养、坑养、盆养等方式,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饲养方法:

(1)箱养

用100cm70cm48crn的木箱,冬天可放在炕上取暖或恒温饲养。箱内铺17~24cm厚的饲养土,供土元生活和栖息。每箱放成虫0.5~0.75kg为宜。

(2)缸养

以60cm口径的缸为好,缸底铺上10cm厚.的小石子,缸边插入一根硬塑料管或通节竹管,约50cm,天热时加水用。石子上加16cm细沙,再加10cm湿黄泥压结实,再放人饲养土。

(3)坑养

饲养坑后面靠墙,墙前长3.5m,宽0.5m大小的面积可建坑五座,每座中间用水泥板隔成5层,共25个坑,每个坑面积0.33m2,坑内放饲养土。坑的前面分成上下两段,下段用水泥板,上段用木料堆成,必要时,上、下段均可移动。

(4)窖养

窖一般用土坯砌成,墙高0.3~0.5m,宽0.6~0.8m。如果房基高,地表干燥,可适量挖入地下一部分,沾上地气,保持湿润。为了防止土元乱爬,可在窖的上缘贴上一层光滑的塑料布。窖顶上面要盖上盖板,即可防鼠害,又可坐人,搁东西,甚至架床,一物多用。窖里填饲养土35cm为宜。土元性喜湿润,可经常洒点水,以潮为度,切忌多洒水造成土壤板结。

(5)池养

一般造于室内,也可造于室外,采用日光温室饲养。饲养池可沿墙壁的四侧砌池,中间留一条走道。池砌成长方形,以1m2为宜。为充分利用空间,可砌3~4层的立体池。每层高50~60cm,第2~4层每层间隔lOcm,坑四周砌成砖墙,墙面用石灰水泥浆刷平,第2~4层的底板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用其他有一定强度、耐潮的材料代替。

坑内的泥土应用冬季的菜园土、田埂泥,最好选用饲养土,忌用刚施过氨水与农药的土壤。所用泥土需在太阳下暴晒消毒或用开水消毒后晾干过筛,土粒以米粒或绿豆粒大小为宜。

(6)立体多层饲养台

这种饲养方式可节省饲养室面积,特别适合房舍不足的单位。

在房舍内选择靠墙壁处修建多层饲养台。其长度可因地制宜,每层高0.5m。层板最好用水泥板,宽0.5m。可根据饲养室的高度建若干层,每层分若干小格,池子前沿高0.3m。池内铺上饲养土即可饲养。

草鱼养殖亩投喂量2.5吨PK亩投喂量4吨,效益孰高孰低?


文|图南昌海大技术服务部李兵

草鱼是我国最常见的养殖品种,几乎不受地域限制,小草鱼养殖因模式差异,养殖效益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现将不同区域的小草鱼养殖模式分别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以南昌为例,南新与昌东相邻,南新亩投喂量高达4吨,旋风湖一带亩投喂量甚至达到5吨,但是盈利只有3000元/亩,昌东亩投喂量2-2.5吨,亩利润超过4000元,显著高于南新用户的盈利水平。

南新的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草鱼养殖密度达到2650尾/亩,密度非常高,平均亩投喂量达到4吨,旋风湖一带甚至达到5吨,属于江西省亩投喂量最高的地区。搭配了花白鲢、套养了部分鲫鱼,充分利用了不同水层的空间。硬件配备比较好,17亩的池塘配备了4-6台3千瓦的增氧机,平均1-2台投饵机。

南新的很多用户出现高产不高效的现象,投喂量高达4吨/亩,盈利却只有3000元/亩,急需我们找出问题关键点,持续优化养殖模式、改善养殖管理,提高效益。

昌东的养殖模式一直属于江西省的领先型养殖模式,亩投喂量2.5吨,养殖利润超过4000元/亩,用户养殖水平很高。在小草鱼价格4.7元/斤的情况下,都能超过4000元的亩利润。花鲢亩产可超过400斤,直接贡献接近2000元的亩利润,密度是白鲢的3-7倍,平时注重调水,长期保持藻类丰度大且活力强,产氧能力很强。16-18亩的水面配备2-3台3千瓦增氧机,2-3台投饵机。

2016年养殖案例

昌东模式的效益提升点:

1、模式优化保效益。增加鲫鱼、白鲢密度,提高池塘利用率。

2、增加肥水频率。建议3-5月,每月2-3次使用3101+藻源素+磷速补肥水,6-10月,每月3-4次使用3101+3102+磷速补调水,稳定藻相。后期选择花鲢宝与饲料发酵技术投喂,提高花白鲢产量,增加养殖效益。

3、加强投喂管理。看鱼吃食状态调整投喂时间与投喂间隔,定期使用肝肠利健内服,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

4、进入8月份以后加强巡塘,最后一餐投喂时间提前,变天时减量投喂。

由以上两种模式对比可以发现,一味的高投喂未必会获得高回报,只有结合当地市场行情,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使用高品质的饲料,加上科学的养殖管理,才能获得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盈利。

一亩能养多少黄鳝 养殖一亩黄鳝多少利润


黄鳝是一种鱼,但是它的外形比较特别,看上去有点类似于蛇,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其分布。黄鳝的食用价值非常高,在市面上也是很受消费者喜欢的,因此现在很多人都想养殖它。不过在养殖之前,想必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对它的利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的。

一亩能养多少黄鳝

1、一亩田直接在四面围网养殖,可以模仿生态养殖,平均方苗1公斤每平方米,如果生长好的话,一亩田放苗667公斤。如果每平方米2公斤,可以投放苗种1334公斤。

2、如果改用水泥池无土养殖的话,可以按照每平方米2.5公斤来投放苗种,即可投放1667公斤。

养殖一亩黄鳝多少利润

1、成本:一亩黄鳝养殖池建池费用13000元,需中等规格(条重30~50克)种苗1000~1300公斤,以每公斤15~20元计算,需花成本约20000元。经5~8个月的饲养体重可增加3~5倍,一亩可以增重3000公斤,按每增重1公斤黄鳝的饲料成本8元计(实际上大量采用蝇蛆蚯蚓等要不了这么多)则需花费饲料成本24000元,药物及其它开支计6000元,一亩黄鳝养殖投资总成本为63000元。

2、利润:养殖一亩黄鳝可获得大规格黄鳝(条重100克以上)4000公斤,其实一亩田能出多少斤黄鳝主要还是和养殖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由于黄鳝不易发病且生长快,因此在产量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保证的。按冬春季市场收购大规格黄鳝的中等价格(每公斤40元)计算则可收入160000元,养殖一亩黄鳝的利润为160000元-63000元=97000元。

黄鳝怎么养殖

1、选择地址:黄鳝池选择在安静、避风、向阳、近水的地方,大小可根据准备饲养苗种的数量而定,池壁尽可能的多修孔道以便黄鳝打洞潜伏,池底用含有机质较多的泥土,土质要求松软适度且厚度在15厘米左右,对经改造的沟、渠、涵一定要清淤。此外高度不能低于1米,有条件的可砌围墙加以保静。

2、放水营造:地址选择完后用适量生石灰对全池消毒,7~10天后放水营造自然环境,池中可栽植一些漂浮植物,池周点缀适量杨柳树,待10~20天每米2面积放养3~5尾小鱼小虾,使池中充满生机,切忌不要用井水,因为井水不但含氧量低,而且井水中的许多矿物质容易使鱼池的环境与周围环境不合。

3、分批放养:在当年春分之后捕捉当地的一些野鳝投入池中,使它们先安营扎寨。如果养殖户不急于求成,待15天左右,放养一批亲鳝,因为它繁殖力强,一次投放,可以连续捕捉,以每平米12对最佳。以后,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分批投放,但总数量每平米不得大于20尾。

4、喂好食料:春夏交替之际是黄鳝生长最快的时候,可投喂螺蛳肉、蚯蚓、河蚌肉、蝇蛆、螟虫、动物内脏等。秋季除上述饲料外,适当投喂一些麸皮、煮熟的小麦、蔬菜叶和小浮萍等植物性饲料,切忌投喂太多或变质饲料。投食应选择在固定地点,太阳下山之时及六月天中午忌投食。

黄鳝病害及防治

在黄鳝生长期,尤其是刚放养的鱼苗和黄鳝繁殖季节,绝不能让鸭子进池捕食。夏天,有时因气温太高,黄鳝会出现中暑昏迷现象,此时应换清凉水或遮荫降温,再喂新鲜的蚌肉。黄鳝主要的病害,是梅花斑状病,症状是在黄鳝的背部出现黄豆粒大小、黄色圆形病斑。治疗方法:可在池中经常放养一些蟾蜍(癞蛤蟆),由于蟾蜍身上的蟾酥有防治和治病作用,可减少发病。如发现已经发病,可用剥去皮的癞蛤蟆的头部,用绳子系好在池内来回拖几次,12天内可除病。

一亩地养殖黄鳝的数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都是上千公斤了。黄鳝只要养殖技术到位,还是有不错的利润的。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选址的工作,然后加强喂食及病害管理。

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



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平方米~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池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0.7米~1米,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栏鱼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天~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公斤50个~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公斤~1.5公斤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黄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粘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黄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月~11月,其中旺季为5月~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值为6.5~7.5之间,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ppm~2ppm(百万分之)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9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