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介绍

技术名称: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

技术概述:近几年来,江西省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疫病发病严重,死亡率高,影响渔民养殖效益。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省在部分县(市、区)陆续开展了人工注射疫苗以防治草鱼上述疫病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果技术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推广过程中降低死亡率8%,亩增收节支12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一、疫苗的选择与保存

1.疫苗选择:购买疫苗时,要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仔细查看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保存期、使用方法、保管容器、运输方法等。同时,还要逐瓶检查疫苗瓶有无破损、瓶盖是否松动、疫苗瓶内容物的性状是否有异常,疫苗瓶内容物颜色与标签上的说明是否一致等等。

2.疫苗保存:草鱼疫苗购进后应及时放入冰箱中保存。疫苗保存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疫苗保存温度0-4℃;保存时间6个月以内;保存过程中,玻璃瓶装的疫苗要经常翻动,防止冻破(裂)玻璃瓶。

二、注射前的准备工作

1.清塘消毒:注射疫苗的前10天左右,要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杀菌,杀死鱼体及池水病原菌。

2.注射时间和地点选择:每年立冬之后至立春,气温在10℃左右的日子,是草鱼人工免疫的最佳时间。草鱼人工免疫以晴天注射免疫效果为最好,阴雨天次之,冰冻期间和其它季节较差。草鱼人工免疫的注射地点应选择在户外、避风、向阳的养殖水体岸边。

3.注射器械准备和消毒:注射器械主要包括兽用连续金属注射器若干支(容量2毫升为宜)、6—7号兽用针头、3—5号兽用排气针或医用一次性输液器、医用一次性注射器、酒精、消毒棉签、生理盐水,以及疫苗瓶挂杆、疫苗瓶挂篓、塑料盆、抄网、矮凳、鱼桶、遮阳网(膜)、下水裤、雨衣、手套等。6—7号兽用针头、3—5号兽用排气针等注射用器具需用水煮沸消毒后待用。

4.注射人员调配和分工:一般情况下,一个熟练注射操作员一个工作日可以完成5000尾左右的草鱼种的注射免疫。因此,若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5万尾以上草鱼种的注射免疫,需要配备1名疫苗保管、配制和调试员,10名熟练注射操作员,2名鱼种配送员,1名免疫后鱼种消毒员,共计14人。每2名注射操作员为一组,共用一个疫苗瓶挂杆、一个暂养鱼种盆、一个消毒盆。

5.免疫鱼种的筛选和暂养:挑选无病无伤,规格一致的苗种进行人工注射免疫。病鱼和体质差的鱼种不宜注射疫苗,且不宜放入已注射了疫苗的鱼群中混养,需另行处理。

6.疫苗检查、配制和调试:查看配送疫苗说明书,检查疫苗是否有无破损,瓶盖是否松动,摇匀后疫苗是否有絮状物等。不合格疫苗不能使用。无菌操作混合配制疫苗,摇匀后装篓挂杆,安装排气针和注射器,挤压注射器至疫苗瓶和注射器空气排空或连接导管无气泡,根据鱼种规格调制固定疫苗注射刻度,调整疫苗瓶挂杆高度(以手握注射器针头不外溢疫苗液为准)。疫苗现配现用,原则上不使用开启过夜疫苗(生产厂家有说明可使用除外)。

7.配制疫苗使用期间保护设置:备用疫苗放置在阴凉处,待注射已配制好的挂杆疫苗瓶,需用遮阳网(膜)进行遮盖,防阳光直晒,以免疫苗失效。

8.鱼体消毒药物的选择和准备:由于注射疫苗的过程中易造成鱼体受伤或脱鳞现象,如不处理鱼体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尤其是霉菌的侵袭,易患水霉病等次生性疾病。因此,对注射后的鱼体要采取消毒等措施。常用消毒药物为食盐、高锰酸钾。食盐水按3-5%浓度配制,高锰酸钾按20ppm配制成溶液。注射疫苗后,集中放在消毒液中浸泡10-20分钟后(浸泡过程中注意鱼体的反应,防止缺氧等不良反应发生,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将鱼种放入养殖池中)投放养殖水体。

三、疫苗注射

1.注射剂量: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注射。一般情况下,规格在30克/尾以下的鱼种注射0.2毫升,规格为30克—250克/尾的鱼种注射0.3毫升,规格在250克以上的鱼种注射0.5毫升。

2.注射部位:背鳍基部或腹鳍基部注射,以腹鳍基部注射效果为好。

3.注射深度:0.2—0.5厘米为宜,以疫苗注射入鱼体而不伤及内脏为准。注射时,要防止针头夹带鳞片插入鱼体内。

4.降低鱼种活动强度:为了便于疫苗注射操作方便,有条件的地方,应采取措施将草鱼种的活动强度适当地降低。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休眠。将鱼种在小范围内过冰降温,使水温降到5℃以下,让鱼种处于休眠状态;二是麻醉。即使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烷磺酸盐(MS-222)等麻醉药物浸泡鱼种,让鱼种暂时“休克”。当水温在10-15℃时,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烷磺酸盐(MS-222)浓度为10-20mg/L。

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当时气温、水温、暂养盆中鱼种活动情况来定。若鱼种活动较弱,采取鱼种放入暂养盆后直接注射,即在暂养盆中放入少量清水,用抄网把鱼种放入,通常鱼种少许活动后就趋于平静,然后疫苗注射员就可实施注射。

5.疫苗注射的注意事项:一是不宜在室内注射。防止因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鱼种“感冒”。二是疫苗注射要均匀,防止注射器堵塞。一般熟练注射操作员手感较好,在注射过程中,凭手感可知疫苗是否正常注入鱼体。三是要避免空气注射到鱼体内,造成鱼种不必要伤害。四是疫苗注射要快、准、稳,先慢后快,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降低鱼种免疫保护率。五是同一个待注射网箱的鱼种,要在同一天注射完毕。六是注射免疫后的死亡鱼种要及时处理。

四、疫苗注射后的管理工作

1.注射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注射完疫苗后器械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和开水消毒,擦试干净后保存。

2.养殖水体的消毒。在鱼种注射疫苗后5--7天之内,应进行一次全池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包括生石灰、强氯精、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液等。

3.做好免疫效果检查:注射后要适当加注新水增加鱼的活动量,做好详细记录,如时间、水温、剂量等,并注意观察注射后鱼种有无异常情况发生。随着气温、水温升高,养殖密度的加大,草鱼发病的几率也越来越高,这时要加强巡塘,观察鱼的游动、吃食、浮头、生长、发病等情况,并作好日志记录,以成活率、生长率、养殖成本为考察指标,收集相关数据,经数理统计分析验证疫苗防疫效果与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各地淡水池塘、水库、湖泊、河道、稻田等水域均可推广。

注意事项: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

相关推荐

养猪场防疫免疫程序


一、养猪场防疫程序

1、后备母猪的防疫

①猪瘟组织苗4头份/头,1次;猪伪狂犬双基因缺失疫苗2头份/头,间隔半月加强免疫1次;猪细小病毒疫苗1头份/头;间隔半月加强免疫1次;猪口蹄疫疫苗O型、I型各1头份/头,1次;蚊虫季节留做后备母猪的,乙脑疫苗免疫2次,间隔半月加强免疫1次。注:不同疫苗免疫间隔一般为1周;最后一种疫苗接种2周后允许配种。

2、基础公母猪的免疫

每4个月免疫1次猪伪狂犬双基因缺失疫苗;每4个月免疫1次猪口蹄疫疫苗O型、I型各1头份/头;头胎母猪产后20-30天免疫猪细小病毒疫苗1头份/头;每年3月底、4月初,免疫乙脑疫苗1次;每半年免疫猪瘟疫苗1次。注:有条件的猪场应定期给后备公母猪、基础公母猪抽血检测,检测出猪瘟、伪狂犬野毒的予以淘汰。

3、仔猪的免疫

21日龄,猪瘟细胞苗4头份/头;28日龄,仔猪副伤寒口服2头份/头;35日龄,猪O型口蹄疫苗1头份/头;49日龄,猪瘟组织苗4头份/头;56日龄,猪I型口蹄疫苗1头份/头;63日龄,猪伪狂犬双基因缺失疫苗2头份/头;70日龄,猪O型口蹄疫苗1头份/头;77日龄,猪伪狂犬双基因缺失疫苗2头份/头;84日龄,猪I型口蹄疫苗1头份/头;出栏前15-30天,猪口蹄疫O/I型疫苗1头份/头。

二、寄生虫控制程序:常见在蛔虫,螨虫等

(一)选择高效、安全、广谱的寄生虫药、伊维菌素和爱比菌素的各种制剂为首选,或用胖可求(4%芬苯哒唑)280─140克/1000公斤料,喂7─14天。

(二)蠕虫和外寄生虫的控制程序:

1、全场驱虫、胖可求拌料;

2、仔猪65─75天驱虫一次,以后在转群时再驱虫;

3、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用药一次;

4、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4周内用药一次;

5、种公猪每年至少用药两次,但对外寄生虫感染严重的场,每季度用药一次。

6、新购进的猪,必须驱虫一次。

三、有计划地进行有效微生物剂及药物预防。

猪场可能发生的疫病种类很多,目前对有些病已研制出有效疫苗,但还有不少疾病尚无疫苗可以利用。因此,防治这些病需用有效微生物制剂及药物防治,适当使用非营养性添加剂。可以选用者有:

(一)长期喂饲有效微生物剂及免疫刺激剂:益康P、赐百健、EM、促菌生、益生素等。PR─500(葡聚糖低聚糖)控菌糖类。

(二)非营养性药物添加剂: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黄霉素、金霉素、阿散、泰乐菌素、洛克沙生、盐霉素、维吉尼亚霉素等(按国家对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喂养)。

四、猪仔保健及预防仔猪下痢综合措施:

(一)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疫苗,每只4头份,预防早期感染,猪瘟而引起的下痢;

(二)母猪分娩前30天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疫苗,及多价大肠杆菌苗;

(三)母猪分娩后8小时内注射拜有得(或恩诺沙星)5毫升,或产后用达力郎塞子宫;

(四)初生猪口服庆大霉素溶液,或灌服免易痢1─2克,防止早发性大肠杆菌;

(五)母猪分娩完毕后,用达力郎塞子宫,防止子宫炎,rǔ房要清洗消毒;

(六)出生第1─3天内,注射铁剂200毫克(牲血素等),并且每窝(10头)仔猪加拜有利或得米先1毫升一起注射;

(七)仔猪在7日龄开始诱食饲料,选用优质膨化颗粒rǔ猪料,如7天前发生水泻下痢,用宝康素喷灌1─2次;

(八)仔猪20─21日龄,第二次注射补铁剂;

(九)仔猪断奶前后3─4天饲料内拌入抗应激营养剂(如断rǔ安等),并采用断奶过渡饲料喂二周;

(十)哺rǔ、保育全期注意环境卫生和干燥保温工作。

五、猪呼吸道综合症防治措施

近几年来,猪群的下痢已普遍引起饲养户的重视,而且在评价商品rǔ猪料的优劣时,也以能否控制下痢为目标。但是仔猪下痢不是单一的原因,可由病毒、细菌、环境(寒冷、潮湿)、饲料等多种因素引起。在前面已提供一个保健计划,以达减少或控制下痢之目的,但对慢性呼吸道疾病,饲养者没有引起重视,呼吸道疾病除发生死亡外,更多的是长期咳嗽、喘气,影响采食和生长,延长饲养出栏期,多耗料等经济损失亦非常可观。引起呼吸道症状的病很多,病原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的症状是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病变。主要疾病有: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繁殖及呼吸综合症(PRRS)、急性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猪付嗜血杆菌病、猪霍乱沙门氏菌、巴氐杆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蛔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支原体肺炎(喘气病)及传染性胸膜肺炎。呼吸道疾病发生于猪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哺rǔ仔猪大多从母猪感染病原,发病死亡率高,即使不死也成为弱小猪或僵猪;中猪和育肥猪发病后常转为慢性。因此,要控制呼吸道疾病,应从妊娠母猪开始。防治措施如下:

(一)患有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炎的猪场,应按免疫计划注射疫苗。

(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1、母猪饲料:(1)怀孕85天─100天,添加CSP~250复合抗生素制剂

(2)怀孕101天─分娩后7天或至断奶:①林可霉素44─55ppm;②泰乐菌素11─44ppm;③长期添加益生素。2、生长猪饲料:已患呼吸道疾病猪群,采用定期添加药物办法(每个月添加药物5─7天):①添加金霉素440ppm+泰康200─300ppm+磺胺=甲嘧啶110ppm,连续5─7天或硫酸新霉素110─154ppm。②7天后,添加金霉素110ppm+泰康8.8、200ppm添加期20天以上。根据症状消失情况而定,亦可长期添加,可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③长期添加益生素,可减少或不使用抗生素。

(三)环境消毒:提倡应用气雾技术,用气雾发生器喷雾,将消毒液雾化后,形成微小雾粒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作用于附有病原微生物的尘埃、飞沫上,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雾滴越小,滞空时间越长,作用越大。应用气雾技术消毒,可减少水量,降低猪舍湿度。

黄鳝的人工催产技术介绍



亲鳝经过精心培育,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便可挑选性成熟好的雌雄个体进行人工催产。性成熟好的标志是:雌鳝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橘红色,微透明,生殖孔红肿;雄鳝腹面有血丝状斑纹,轻压腹部有白色透明物流出。

常用催产剂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使用LRH-A为主。使用量因亲鳝的个体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是个体大的用量大些,个体小的用量就小些。如果使用HCG,一次性注射时使用剂量按每克体重用2个国际单位计。亲鳝(雌、雄)体重与LRH-A用量的关系如下:

1、亲雌鳝的体重为20~5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5~10微克;亲雌鳝的体重为50~15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50~150微克;亲雌鳝的体重为150~25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15~30微克。

2、亲雄鳝的体重为120~30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15~20微克;亲雄鳝的体重为300~50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20~30微克。

注射部位为腹腔,进针深度不超过0.5厘米,每尾亲鳝注射的催产剂药液量为1毫升。由于亲鳝的效应时间与性别有关,通常是雄性鳝的效应时间比雌性鳝的短,所以在实际生产当中,雄性亲鳝的注射时间要比雌性亲鳝晚24小时左右。将经过催产注射后的亲鳝放入网箱中暂养,水深保持在30~40厘米,并注意经常冲加新水,水温保持25~28℃。


鹅群防疫的方法 鹅群的免疫程序


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鹅群防疫的方法鹅群的免疫程序。

一、雏鹅群

1.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48小时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应隔离饲养,防止其在产生免疫力之前因感染野外强毒而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侵染而不发病。

2.小鹅瘟抗血清免疫。在无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可在1~7日龄时用同源抗血清,琼扩抗体效价在1:16以上,每只雏鹅皮下注射0.5毫升。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应在1~3月龄时用上述血清,每只注射0.7毫升。异源血清(其他动物制备)不能作为预防用,因注射后抗体有效期仅为5天。

3.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鹅副黏病毒病、鹅流感二联灭活苗免疫。对于种鹅未经单苗或二联苗免疫后代的雏鹅或免疫2个月以上种鹅后代的雏鹅,如当地无此两种疫病,可在其10~15日龄时进行Ⅰ号剂型单苗或Ⅰ号剂型二联苗皮下注射;如当地有此疫情,应在5~7日龄时用Ⅱ号剂型单苗或Ⅱ号剂型二联苗皮下注射。

经上述疫苗免疫2个月以内种鹅后代的雏鹅,可在10~15日龄进行Ⅰ号剂型单苗或Ⅰ号剂型二联苗免疫.

二、仔鹅群

1.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鹅副黏病毒病、鹅流感二联灭活苗免疫。在上述第3项单苗或二联苗免疫后1.5~2.0个月,须进行第2次单苗或二联苗免疫,适当加大剂量,每只鹅肌肉注射0.7~1.0毫升。

2.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后备种鹅3月龄左右用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1次,作为基础免疫,按常规量注射。

三、成年鹅群

1.产蛋前免疫。①鹅蛋子瘟灭活苗或鹅蛋子瘟、禽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免疫。鹅群在产蛋前15天肌肉注射单苗或二联灭活苗。②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二联苗免疫。鹅群在产蛋前10天左右,在另侧肌肉注射Ⅰ号剂型单苗或Ⅰ号剂型二联灭活苗,每只鹅注射1毫升。③小鹅瘟种鹅苗免疫。在产蛋前5天左右,如仔鹅群已免疫过,可用常规4~5羽剂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期为4~5个月。如仔鹅群未免疫,可按常规量免疫,免疫期仅为100天。

2.产蛋中期免疫。①鹅副黏病毒病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二联灭活苗免疫。在产蛋前免疫2个月后再进行1次Ⅰ号剂型单苗或Ⅰ号剂型二联苗免疫。②小鹅瘟免疫。鹅群仅在产蛋前用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1次,在第1次免疫后,100~120天内用2~5只的剂量免疫,使其对雏鹅群的保护期再延长3个月。如果活疫苗与灭活苗同时注射免疫,则免疫期为4~5个月。

免疫种鹅在免疫100天内所产:后代的雏鹅有母源抗体。不要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体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活苗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而免疫失败。
小鹅瘟抗血清免疫。在无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可在1-7日龄时用同源(鹅制)抗血清,每雏鹅皮下注射0.5毫升。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应在1-3日龄时用上述血清,每雏鹅0.7毫升。异源血清(其他动物制备)不能作为预防用,因其注射后有效期仅为5天,5天后抗体很快消失。
鹅副粘病毒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鹅副粘病毒病、鹅流感二联灭活苗免疫。种鹅未经单苗或二联苗免疫的后代雏鹅或免疫2个月以上种鹅后代的雏鹅,如当地无鹅副粘病毒病、鹅流感2种病的疫情,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I号剂型单苗或I号剂型二联苗皮下注射;如当地有此2种病的疫情,应在5—7日龄时进行Ⅱ号剂型单苗或Ⅱ号剂型二联苗皮下注射。经上述疫苗免疫2个月以内种鹅后代的雏鹅,可在10-15日龄时进行I号剂型单苗或I号剂型二联苗免疫。
1.2仔鹅群
鹅副粘病毒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免疫或鹅副粘病毒病、鹅流感二联灭活苗免疫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后1.5-2.0个月,须进行第2次单苗或二联苗免疫,适当加大剂量,每鹅肌肉注射0.7—1.0毫升。
后备种鹅3月龄左右用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1次,作为基础免疫,按常规量注射。
1.3成年鹅群
产蛋前期免疫。鹅蛋子瘟灭活苗或鹅蛋子瘟、禽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免疫:鹅群在产蛋前15天肌肉注射单苗或二联灭活苗。鹅副粘病毒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二联苗免疫:鹅群在产蛋前10天左右,在另侧肌肉注射I号剂型单苗或I号剂型二联灭活苗,每鹅注射1.0毫升。小鹅瘟种鹅苗免疫:在产蛋前5天左右,如仔鹅均已免疫过,可用常规4-5倍羽剂量进行第2次免疫,免疫期可达4-5个月。如仔鹅群没免疫过,按常规量免疫,免疫期仅为100天。
产蛋中期免疫。鹅副粘病毒灭活苗、鹅流感灭活苗或二联灭活苗免疫:在2个月后再进行1次I号剂型单苗或I号剂型二联苗免疫。小鹅瘟免疫:鹅群仅在产蛋前用小鹅瘟种鹅活苗免疫1次,在第1次免疫后100-120天内用2-5羽份剂量免疫,使雏鹅群较高的保护率延长3个月。如果活疫苗与灭活苗同时注射免疫,免疫期可达4-5个月。
2病鹅群紧急防治
小鹅瘟紧急防治。雏鹅群一旦发生小鹅瘟时,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的场地饲养,每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抗血清0.5-0.8毫升,或1.0-1.6毫升卵黄抗体,在血清或卵黄抗体中可适当加入广谱抗菌素。每只病雏鹅皮下注射高效价1毫升抗血清或2毫升卵黄抗体。患病仔鹅每500克体重注射1毫升抗血清或2毫升卵黄抗体。
健康鹅群免疫程序
雏鹅群
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
鹅副粘病毒病紧急防治。鹅群一旦发生鹅副粘病毒病时,首先应确诊。在确诊后,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的场地饲养。除了淘汰、无害处理病死鹅,彻底消毒饲养场地及用具外,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仔鹅、青年鹅、成年鹅,每鹅肌肉或皮下注射Ⅱ号剂型灭活苗1毫升,通常在注射疫苗后5-7天可控制发病和死亡。在注射疫苗时应勤换针头,防止针头交叉感染而引起发病。在注射Ⅱ号剂型灭活苗后1个月左右再用I号剂型灭活苗免疫。雏鹅群应注射抗血清或卵黄抗体,抗体注射6-7天后应注射I号剂型灭活苗。在应用疫苗或抗体免疫时可适量用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
鹅流感紧急防治。鹅群一旦发病,应首先上报及确诊,并立即封锁,将病死鹅作无害处理,彻底消毒场地及用具。将未出现症状的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的场地饲养。除了雏鹅外,其他鹅群免疫方法与其防治鹅副粘性病毒病时的方法一致。鹅群应用抗体作紧急注射有一定效果,但6—7天后应注射I号剂型灭活苗。在用灭活苗或抗体免疫时可适量用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患病的雏鹅应用灭活苗或抗体均难达到预防效果。
剑带绦虫病紧急防治。鹅群放牧下水容易被剑带绦虫感染引发剑带绦虫病。该病主要危害数周龄至5月龄的鹅,必须科学地用药物驱虫。商品鹅群应在1.0-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0-1.5月龄时驱虫1次外,在4-5月龄时应再驱虫1次。驱虫药物有硫双二氯酚,150-200毫克/千克,1次喂服;吡奎酮10毫克/千克,1次喂服;氯硝柳胺,50-60毫克/千克,1次喂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0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