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草鱼养殖管理要谨慎

受高温天气影响,中山黄圃草鱼苗种生产区、南海等地的草鱼都有暴发细菌性烂鳃病、出血病、肝胆病等,且有的地方发病较往年严重。时下正是高温闷热天气,建议养殖户们要多方加强草鱼的管理。因此,笔者根据顺德实地走访情况,结合有关专家的建议,介绍了在高温季节草鱼的管理方法。

1、立体养殖虽好,粪肥切记要腐熟

笔者发现有部分养殖场采取立体养殖模式,如猪-鱼共养、鸭-鱼共养等。这些禽畜的粪便往往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进池塘里面供鱼摄食。池塘里的水质透明度普遍只是十几厘米,而其是偏绿色。乐从水藤村的养殖户林叔告诉笔者,由于临近的养猪场将猪粪直接排放到池塘里,这段时间以来池水的颜色都不理想。芳草恒生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针对这种现象解释说,“立体养殖模式并不是说不好,它对于禽畜的粪便能够起到循环利用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的是大部分养殖户并没有对粪便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池塘中供鱼吃食。这些没发酵腐熟的粪便本身含有大量的氨氮等废弃物,它们会消耗池水中的氧气,导致溶氧量不足,而绿藻等繁殖速度则因水质偏肥而变得很快,进一步导致水体恶化,因此这些粪便在排放到池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发酵处理,让他们充分腐熟。”

2、塘泥定期要清理,水质管理才方便

顺德的草鱼养殖模式是高密度混养,轮捕上市。乐从良教村的养殖户霍伯告诉笔者,由于是轮捕上市,不断加进去新的鱼种,所以池塘一般都不干塘,而且在草鱼的养殖池塘中,全年饲料投喂量比较大。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不太健康的养殖形式,决定了池塘水质管理的难度。因为池底的淤泥会比较厚,淤泥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腐殖质,需要消耗池水中的氧气,容易导致池水中的溶氧量不足。尤其是猪粪等粪肥直接排放喂养家鱼的情况,更是给池塘的水质带来了隐患。

“水质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草鱼的健康生长。”有关专家建议,“草鱼等四大家鱼的池塘同样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定期对池塘淤泥进行清整,减少池水负担。管理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此外,在高温天气可以延长增氧机开启时间,保证池水氧气充足。

3、控制草鱼吃食量,有效预防肠胃炎m.Yz023.cOm

霍伯表示,现在他池塘边种植的象草都快不够草鱼吃了。“一般象草的种植面积与池鱼的面积比例为(3~4):1,在此之前还够池塘里面的草鱼吃,入夏以来草鱼规格又长大不少,吃食也比较厉害了。”霍伯指着池塘中漂浮的零星几根草渣告诉笔者,他早上六七点投进去的几担草,才过半个多钟头就被吃得所剩不多。“现在忙割草都快忙不过来了,而且草的生长速度都快赶不上草鱼吃食了。”笔者留意了一下池塘边上的象草,果然好几个方块的草被割过后还没来得及长高。

走访当天下午气温仍是很高的时候,林叔试着向池塘中投了一些饲料,池塘中的草鱼也还是一样涌上来吃食,可见草鱼夏季的食量确实蛮大。林叔告诉笔者,夏季是草鱼的生长旺季,它们的食欲比较旺盛,如果不控制好投喂量,他们会没有节制的吃食,这样就可能发生肠炎病。因此即使在草鱼吃食情况看起来很好的情况下还是要控制好投喂量。他的做法是一天只投1餐,一般是上午水温不太高的时候投喂草鱼膨化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3%~4%,配合投喂青饲料等。此外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拌进大蒜素等药物,加工成药饵投喂草鱼,预防疾病。

夏日漫漫又炎热,对养殖户的技术是一种考验。所以养殖户们需要多留心,勤管理,帮助鱼儿们安全度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知识

夏天高温季节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在夏季气温可高达35~42℃,夏天阳光的曝晒很容易将池水水温升高到28℃以上,甚至可达38℃以上,水温高,黄鳝吃食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易恶化,含氧量也由止而降低。如果不抓好夏季管理工作,高温天气对黄鳝的正常生命活动构成威胁,黄鳝会因环境不良引起死亡。因此夏季养殖黄鳝时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防逃管理

夏天的雷雨特别多,时常要注意池子的排水系统是否堵塞、防逃网是否完好。池埂高度是否够高,如果不够高,须加筑池埂,以免黄鳝跃埂或用尾部向上钩住池口逃跑。当然在建池时就要做好防逃设施,池子的上口要做成“厂”字形,池子四角最好砌成弧形,以免黄鳝沿池直角成s形窜出逃走,造成严重的损失。

2、防暑降温

夏季气候炎热,水温特别高,如果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将引起黄鳝的中暑死亡。有条件者夏季专设荫棚降温或在室内养殖效果较好。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降温措施以达到养殖最佳效果。

(1)荫棚降温

即在成鳝池的正上方人工搭设荫棚,以遮挡午间烈日直射。荫棚的搭设可以借助池边植物(如扁豆、丝瓜等)的藤蔓或直接用遮阳网与稻草帘等覆盖物构成。必须注意的是,覆盖物不宜过密,这样既起到遮阳的作用,又可保证池水有一定的光照。

(2)水生植物辅助降温

这种方法多与荫棚降温接合使用,具体方法是,在成鳝池水面上投放适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借助植物体遮阳,注意池中水草保持2/3面积。

(3)换水调温

上述方法水温仍超过28℃时,必须加注新水,最好选择地下水或深水降温,但温差不得超过3℃,夏季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采取更换池内表层水来平衡池水温度,通过换水,使池水表层温度恒定在28℃以下,池底水温一般低于池水表层温度,这样可以保证黄鳝出水呼吸、摄食而不致于被高温伤害。

②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采取终日微流水的方法,这种方法降温则效果会更好。控制水温是预防黄鳝夏季中暑的最佳办法。

3、水质调节

黄鳝喜浅水生活,夏天池水也不宜过深,鳝池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淡褐色或嫩绿色为好,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由于鳝池较浅,一般不要施用有机肥料,以免败坏水质。黄鳝在夏季吃食量增大、排泄物增多,残饵和粪便最易使池水变质、恶化,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因此,夏季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可2天换水1次,若水质过差,最好1天1次或1天2次。如果水质良好,黄鳝吃食就会正常,吃食时还会发出“吱吱”声。

4、科学投喂

黄鳝以投喂蚯蚓、蝇蛆、螺蛳、河蚌肉等鲜活饲料为佳。同时,兼投部分植物性食物,如麸皮和瓜果皮之类。盛夏投喂,一般以傍晚为宜,也可略微推迟。投喂时:一是保持饵料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动物性饵料一定要新鲜,切忌投喂变质饲料;二要掌握好投饵量,每日投喂标准以当日黄鳝吃完为宜,一般投喂量为在池鳝体重的6%~8%,如遇恶劣天气,黄鳝摄食量减少,应及时捞除剩余饵料,以防剩饵料腐烂污染水质。

5、防止缺氧

水中的含氧量是跟水温成反比的,水温越高,含氧量越低,所以夏季池水中常处于低氧状态。黄鳝虽然耐低氧,但过于缺氧时也会引起浮头,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防止缺氧的办法有:一是注入新鲜而又清洁的冷水,但须注意的是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而引起黄鳝浮头;二是在鳝池中混养一定量的泥鳅;三是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何发现浮头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确保黄鳝安全地度过夏天。

6、病害防治

(1)发烧病

由于黄鳝放养量大,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积发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彼此缠绕拥挤,体温急剧上升,鳝体发烧而死。防治方法:降低黄鳝密度,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

(2)昏迷病

此病在炎热季节发病较多。防治方法:先遮阳降温,再将新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具有一定疗效。


高温季节草鱼养殖要做好六个方面管理事项


七、八月份是草鱼养殖的关键生长季节,同时也是高温季节,养殖池塘易出现水质不良、病害频发、缺氧浮头等情况造成损失,在养殖管理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水质测试。

一般7-10天测定一次池水,雷暴雨后及时掌握池水的变化情况,保证水质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PH值7.2-8.5,氨氮不能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夜间不低于3毫克/升理想水色是肉眼观看成黄绿色或黄褐色。

2.保持池塘水位

就单养草鱼来说,鱼塘最佳水位保持在2-2.5米之间,一般不低于1.6米以下,高温季节水位过低会导致水体自控能力下降,气温过高时水质难以控制,容易引起草鱼在鱼塘内强烈的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导致出血病及其他病害爆发率的提高。

3.封闭控水

高温季节外部水源污染与养殖区域水体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养殖户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内部循环控水,如引用外部水源时,一定要坚持每天凌晨4时到上午10时,因为此时水体温差不大,并做好过滤消毒等处理,避免因家水而带进的虫害,病菌等,并坚持10-15天用有益微生物控剂来调节水质一次。保持鱼群在池塘内有舒适的水体环境。

4.科学投饵

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全价饵料少林多次投喂,不管是本地加工生产还是外地购进,都应该多次适量,保持饲料的新鲜,一定要按“三定”的原则进行投喂,然后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养殖阶段,根据鱼塘总量和阶段增长系数适当调整每天投喂数量,根据天气水质鱼的吃饲活动情况,决定和调整投饵的依据。

5.防浮头治塘

要注意收看气象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勤注新水,勤开增氧机(坚持晴天中午开、闷热绵阴雨天半夜开,阴天可以清晨开)。使用增氧机,要全面推行在增氧机上安装溶氧控制器,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实现会自动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3-5毫克/升以上。要经常清除池内剩余杂草和有害杂物,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夜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多次巡塘,发现浮头征兆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6.做好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渔病发生必须有针对性进行治疗,特别是针对高温季节的几个典型病例做好防治工作。除了注射疫苗预防控制外,需对常规了解的病种做好常规用药。尤其当前又出现的类似如细菌性败血症、肝胆综合症两病之间新的变种,首先要弄清楚该病害的致病原因,在我们尚不清楚时一定要及时同渔业技术人员沟通,如解决不了要请上面专家进行会诊得出结论,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按疗程进行用药防治。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梅天”刚刚过去,将迎来“三伏”高温天气,也是螃蟹养殖的关键时期。面对夏季出现的高温、少雨等情况,高温季节螃蟹养殖管理主要做好几点工作:
1、饵料投喂:要调整好动、植物饵料的投喂比例,植物性饵料比例适当增加。要勤观察,根据天气情况及螃蟹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过多的投喂将导致饵料浪费和残饵败坏水质。要根据蟹塘内螺蛳实际情况,补放活螺蛳、籽螺蛳,以确保螃蟹活体饵料充足,有利于螃蟹最后一次蜕壳生长。
2、水质调节: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恶化,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为适当降低夏季水体的温度,蟹塘应保持较高水位,水草覆盖率达60%以上,蟹塘2-3天加水一次。水质调节要应用微生态制剂为主,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维持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水质清、爽、亮,透明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
3、水草养护:水草是螃蟹的植物性饵料,也是螃蟹栖息、脱壳、隐蔽的场所,还可以遮阳、降温。适宜蟹塘种植的水草高淳地区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三草”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60%左右,对水草覆盖全池的要适当稀疏、开草沟、通行,有利于水体流动,增加水体溶解氧。为有效养护好水草,要适当提高植物性饵料比例和补放籽螺蛳,确保蟹塘生态环境良好,要及时捞除漂浮与死亡的水草,保持蟹塘清洁卫生,防止水草腐败、恶化水质。
4、病害防治: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高温季节蟹塘管理中,要勤巡塘细观察,定期外用水体消毒剂和生物制剂全池泼洒,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解毒护肝灵等制成药饵投喂,通过外消内服可有效防止蟹病的发生。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水草的管理



高温季节,养殖河蟹的池塘中水草过量或缺乏均会对养殖造成影响。
水草过多时:水草过多主要会造成水体的缺氧,从而导致河蟹上岸、上草严重。温度过高,水草过多,池底水不流动,加之残饵、粪便等的积累,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池底淤泥,致使底黑底臭,底层缺氧,导致水草根部发黄发红甚至发黑腐烂。根部腐烂加速水草老化,水草营养得不到补充。不但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升高。
预防措施:对于水草过多的水体,应先对过量水草进行处理,人工割去多余水草,对于水草长出水面较多的池塘,可采用人工割去草头,以草头离水面20-25公分为宜,同时对水体进行增氧,如有良好水源,可以加水换水,以增加水体流动,增氧的同时达到池水降温的效果,处理好多余的水草后,可适当使用改善水质底质的产品,如多效底改颗粒、解毒底安来调节水体。
水草缺乏时:高温季节水体中水草缺乏原因可能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水草大部分死亡,腐烂,或使用控草剂、除草剂、重金属、杀蓝藻药等过量,导致水草烂根、叶黄茎枯、断茎漂草。过多水草的腐烂不但会造成池水溶氧下降,还会影响水体藻相,破坏水质,同时腐烂水草产生的毒素等处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河蟹中毒。
预防措施:可先使用分解底改颗粒对底质水质进行调节,在配合使用护水解毒宝对水体进行解毒,解毒的同时也能使水草恢复一定的活力,同时使用抗应激产品来使河蟹体质得到恢复,另外注意增氧,可在傍晚开动增氧机或使用汉宝底加氧,处理后3到5天再为水体适当补充绿藻源、小球藻、光合细菌、EM菌等以对水体进行藻菌的补充。
此外,长期水浓、水过肥,种草布局不合理、施肥不当,氮多磷多碳少钾少,摇蚊幼虫、螟虫等草虫大量繁殖,蚕食水草叶片和嫩芽等均会阻断水草光合作用,导致草脏、草不长。或草多草密茎叶细长等不正常现象。因此在日常应做好改底增氧、勤打草头、补充营养、适当换注新水、补充藻肥等措施。

高温季节养殖户要谨防河蟹疾病高发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黑鳃病
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xx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1、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2、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面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3)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三、甲壳溃疡病
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1、症状: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二是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2)治疗:一是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二是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三是用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四、烂肢病
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1、症状: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二是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三是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2)治疗:一是用1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二是用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2-3天。三是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3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1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