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草鱼养殖要做好六个方面管理事项

七、八月份是草鱼养殖的关键生长季节,同时也是高温季节,养殖池塘易出现水质不良、病害频发、缺氧浮头等情况造成损失,在养殖管理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水质测试。

一般7-10天测定一次池水,雷暴雨后及时掌握池水的变化情况,保证水质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PH值7.2-8.5,氨氮不能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夜间不低于3毫克/升理想水色是肉眼观看成黄绿色或黄褐色。

2.保持池塘水位

就单养草鱼来说,鱼塘最佳水位保持在2-2.5米之间,一般不低于1.6米以下,高温季节水位过低会导致水体自控能力下降,气温过高时水质难以控制,容易引起草鱼在鱼塘内强烈的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导致出血病及其他病害爆发率的提高。

3.封闭控水

高温季节外部水源污染与养殖区域水体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养殖户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内部循环控水,如引用外部水源时,一定要坚持每天凌晨4时到上午10时,因为此时水体温差不大,并做好过滤消毒等处理,避免因家水而带进的虫害,病菌等,并坚持10-15天用有益微生物控剂来调节水质一次。保持鱼群在池塘内有舒适的水体环境。

4.科学投饵

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全价饵料少林多次投喂,不管是本地加工生产还是外地购进,都应该多次适量,保持饲料的新鲜,一定要按“三定”的原则进行投喂,然后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养殖阶段,根据鱼塘总量和阶段增长系数适当调整每天投喂数量,根据天气水质鱼的吃饲活动情况,决定和调整投饵的依据。

5.防浮头治塘

要注意收看气象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勤注新水,勤开增氧机(坚持晴天中午开、闷热绵阴雨天半夜开,阴天可以清晨开)。使用增氧机,要全面推行在增氧机上安装溶氧控制器,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实现会自动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3-5毫克/升以上。要经常清除池内剩余杂草和有害杂物,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夜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多次巡塘,发现浮头征兆及时采取增氧措施。

6.做好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渔病发生必须有针对性进行治疗,特别是针对高温季节的几个典型病例做好防治工作。除了注射疫苗预防控制外,需对常规了解的病种做好常规用药。尤其当前又出现的类似如细菌性败血症、肝胆综合症两病之间新的变种,首先要弄清楚该病害的致病原因,在我们尚不清楚时一定要及时同渔业技术人员沟通,如解决不了要请上面专家进行会诊得出结论,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按疗程进行用药防治。

相关推荐

高温季节黄鳝养殖池管理需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夏、秋季节气温偏高,鳝鱼精养池的管理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

一、水质管理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及其他污物,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状态,每隔1天-2天换水1次,保持水深25厘米-30厘米。成鳝池水质的pH值应严格控制在7-7.8之间,必须常用试纸测定,偏酸则施用生石灰液加以调节。

二、控制水温鳝鱼养殖的最佳水温为28℃以下。

夏秋时期气温很高,若阳光直射使水温快速上升,鳝鱼生长必受抑制,甚至染病死亡,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1.适时换水并加注新水。当气温升至38℃以上时,放掉表层1/3的水,加注清水。如果有条件则采用小流量注水,采用常流水效果最好。

2.鳝鱼池上空搭架,池周种植葡萄、扁豆、丝瓜等藤蔓作物,将藤蔓牵引于架上形成遮阳棚盖,其遮阳面积以占水面的1/3为宜,让池水保持一定的光照。

3.池中种植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作物,抛置少量树桩让鳝鱼栖息、隐蔽,度过酷暑。但注意水生作物覆盖面积应控制在水面积的一半以下。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鲜活的蝇蛆、蚯蚓、螺蚌等或新鲜的畜禽内脏,辅以麦麸、饼粕、面粉等植物性饲料,鲜料投喂量为鳝鱼总重的8%左右,干料投喂量折半。

2.严禁投喂被污染或腐败变质饲料。

3.坚持四定原则,掌握好投饵量,若遇恶劣气候鳝鱼摄食量减少应适当少投饵,一般掌握在当天吃完为度。若有残饵应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水质。

四、注意防逃若遇气候变化突然会使鳝鱼感到不适,焦噪不安,伺机逃走。特别在雷阵雨或夜间暴雨时外逃可能性最大,应经常检查池壁、池底有无裂缝,排水孔网罩是否完好,水深是否超标溢流,及时排除隐患,堵住鳝鱼外逃的途径。

五、疾病防治

1.预防感冒换水前后水温高低大于2℃时常会引发感冒,应在换水量及水温上严格控制,避免感冒发生。

2.防治发烧病本病由池水过线,水温过高引起,病鳝焦燥不安,常浮出水面或躺于水草上频频摆头,饥而不食,最后死亡。防治方法除遮阳降温、加注新水外,按每立方米用5毫升0.07%硫酸铜溶液全池均匀泼洒,效果很好。

3.出血病防治方法是按每千克鳝鱼用30毫克三氮唑核苷兑水0.5千克浸浴鳝鱼4小时-5小时,疗效很好。

4.黄斑病在鳝池内养几只蟾蜍(癞蛤蟆)预防效果好。如果已发生本病,可将蟾蜍剥皮后栓在细绳上在池中拖几圈,让蟾酥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基本可以治愈。


河蟹育肥期管理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蟹塘育肥期是指8月20号—河蟹上市的这段时期,它既是河蟹营养积累时期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河蟹养殖产量而且更决定河蟹的品质,这阶段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调整饵料结构科学投饵。调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65:35,有条件的可以在蟹塘补投活螺蛳200—250kg/667㎡,也可以喂冰鲜鱼和野杂鱼,植物性饲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如果投喂颗粒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6-40%的饲料。无论何种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日投饵量5%—10%(蟹存塘量),每天2次上午1/3,下午2/3,具体投饵量还要按照“四看”灵活掌握。
2、合理调整水位严控水质。水位保持100—3000px,透明度控制在30—1000px,ph:7.5_8.5,溶氧5㎎/l以上,氨氮0.5mg/l以下,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调节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换水确保河蟹在优良的水质中生长。
3、加强水草管护。一是及时捞取蟹塘里的断草以防腐败水质。二是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生长,叶片粗壮。三是水草密度要合理,保持50—60%,塘口密的及时疏理;塘口稀的及时补栽水花生、水浮萍。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以及池塘是否缺氧。二是注意防偷、防逃。“秋风起,蟹脚痒”这个时候河蟹最易逃逸,要勤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蟹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捞上市,降低蟹塘存塘量。
6、河蟹育肥期使用药物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河蟹安全上市。

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6月水温升高、前期残饵粪便的积累,很多河蟹池塘的底质、水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料量大、排泄物多污染快,极易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死亡率,甚至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即使是新开挖的池塘,也会因为这种因素出现问题,针对高温期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稳定好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高温期水草的好坏,直接决定河蟹养殖的成败。进入高温期,河蟹的饲料由精转粗,水草在河蟹食物中的比例上升,同时,水草也起到调控水质,提供河蟹藏身、遮荫的场所等作用。这期间要做到:
1、控密度,水草的覆盖率占30%-40%。
2、控长度,尽可能使水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时用剪草机修整,保持水草底层水流畅通,或者使用“富草素”,可以有效束缚水草的纵向生长,并有效促进生根和横向的生长。此方法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用来控制水草的生长。
3、对于水草过少的塘口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水花生,水草长势不好的塘口应根据塘口肥力适当采取施用“生物肥爽”。水草过多的塘口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部分水草、缓慢加深池水、适量添加增氧药物底生氧或开启增氧机。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如“利生素”可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二、增强好体质。
高温期河蟹摄食量大,残饵粪便较多,水质和底质易恶化,水温上升导致池塘水中有害菌较活跃,再加上6、7月份极端天气较多。假如河蟹体质下降,极易爆发疾病,所以在高温期必须增强河蟹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1、此阶段应适当降低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一般稳定在32%左右,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应为45:55,同时因为摄食量的增加对河蟹的肠道负担增大,容易导致河蟹患肠炎。可在饲料中拌入“肽菌素”和“产酶益生素”预防肠炎,从而也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将鱼尽量剁成小块状,投喂时伴服一点食盐和“大蒜精华素”。
2、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喂量,总量不要超过河蟹体重的5%。
3、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暴雨、梅雨、雷雨等天气来临时,根据情况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喂料。
4、通过兴化、常州、高淳、湖州等地的走访调查,长期在饲料中伴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的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发病率。最受养殖户喜爱的套餐是“低聚糖863”搭配“强效EM”。也可添加“电解活性多维”或“速调速补”提供营养。
三、调控好水质。
1、注意消毒。高温期消毒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水质不良时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会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减少使用。可以使用温和型碘制剂,也可使用生物杀菌产品“菌克27”,高温期每15天使用一次,主要成分为噬菌蛭弧菌,在裂解水中有害菌的同时,不会对河蟹造成刺激,还可以改良水质,促进摄食。
2、由于高温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因而农药用量也较平时多,下雨后,周围农田中的农药残留随着水流进池塘,或者进入河道,进水后都会引起池塘水中药残超标,建议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氨基酸类水质解毒剂如“氨基酸解霸”,降解有机磷类的农药、肥水。
3、池塘养殖要注意前期要养藻,中后期要养菌,菌相平衡,水质自然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定期添加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残饵粪便,也可以定植在河蟹肠道内,辅助消化,预防肠炎。
四、改良好底质
河蟹属于底栖生物,底质好坏对其有关键的作用。高温期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和原生动物,都会沉降在池底,腐败发酵,造成底热、底泥发黑发臭。在改底产品的选择上,建议不要一直使用氧化型改底,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底质板结,可以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生物改底为主,如“底巧”,间隔使用氧化型改底。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增氧型底改,提高底部溶解氧。

冬季温棚养殖罗非鱼管理需要注意的六个方面



罗非鱼不耐低温,目前我国南方在水产养殖越冬时使用最普遍的措施是搭建越冬薄膜大棚。但是由于罗非鱼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搭建越冬棚只适用于进行罗非鱼鱼苗培育,而成鱼的越冬只能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

一、越冬池塘的选择和准备

选择基础好、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越冬池塘。越冬池塘须进行清塘、晒底、加高加固塘基、消毒和肥水。不能让塘底晒得太硬,以利于塘鱼打窝聚群越冬;定期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剂调水,肥水时使用已发酵的有机肥,待清塘药效消失、试水成功后放养。越冬池塘还要适当提高水位,一般在2.5~3米为宜。不建议水位太高,因水深在3米以上时低层溶解氧不足。

二、控制养殖密度

罗非鱼的养殖密度一般为2000尾/亩左右,在越冬前要尽量将大规格的罗非鱼上市,把密度降到1000尾/亩左右。这样做既保证了水中溶解氧充足又减少了因越冬时摩擦造成的鱼体损伤,对越冬时的病害预防有很好的效果。

三、池塘水体的增氧

冬天气温下降,池塘底部一般氧气不足,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较多。由于罗非鱼喜欢集群过冬,在低温时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容易干扰鱼群,建议使用增氧剂或用微孔充气增氧的方式增氧,以保证池塘的氧气供给同时又不会加速水层循环和惊动鱼群。

四、池塘底层水质的处理

冬季冻死鱼的重要原因是池塘底层水严重缺氧,鱼类被逼游上水面而冻伤死亡。为减少损失,应在越冬前进行池塘水质处理。在越冬前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把池塘中积累下来的大量有机物(如:剩饵、粪便和尸体)和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分解利用,并且改善底质、稳定水体,防止塘鱼在越冬期间因底层水缺氧游上表层水时冻伤冻死。

五、对科学的饲养管理

由于冬季寒潮持续时间的不可预测性,令塘鱼存塘过冬待价销售的风险大增,有全塘冻死的可能。因此,建议对越冬罗非鱼加强管理:
(1)合理控制越冬养殖密度,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在入冬前销售一定数量的成鱼兑现养殖成本;
(2)优先选择最耐寒的品种进行越冬,如奥尼罗非鱼和YY罗非鱼。
(3)合理选择入池时间。在晴天水温20~22℃时进池,并在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结束。因为水温低于16℃时,起捕过鱼就不能越冬,鱼体会被冻伤或刮伤,进池后会陆续病发死亡;
(4)科学投喂。进行越冬的品种科学投喂,因为过肥的鱼类反而更易被冻死。
(5)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冬季鱼类最容易发生水霉病,须使用食盐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并预防水霉病。尽量减少拉网等容易损伤鱼体的操作。
(6)塘鱼越冬期间,须更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气候变化,了解越冬品种的耐寒特性,预备应急措施。做到每天早、中、晚巡塘,配备温度计随时监测越冬棚气温和水温,合理投料、对症下药和及时增氧。
(7)在寒流袭击期间,不能因为池塘水位太低而加水,以免鱼类应激而容易冻死。
(8)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引诱鱼类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易引发水霉病而死亡。
(9)不能在池塘边放鞭炮或搅动池水,以免鱼类受惊应激而容易冻死。
(10)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的目的。

六、其他防寒设施的应用

搭建挡风墙和挡雨薄膜成本较低,又可切断不同温层对流及风力造成的交替流。一是在越冬池塘靠西北角一侧上方用稻草和竹杆搭建简易的挡风墙,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二是搭建挡雨薄膜。在越冬前在池塘北面1/3地方两边打上木桩,拉上钢丝绳,上面拉薄膜,以阻止冰冷雨水往下沉,白天及阳光有吸热作用,晚上能减慢散热。

春季大闸蟹养殖户管理蟹塘要做到“六个一”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此阶段塘蟹养殖管理对于全年生产至关重要,是养殖大规格河蟹,夺取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好一池水。春季自然水源中是野杂鱼繁殖盛期,为防止野杂鱼混进河蟹池塘,残食河蟹并造成争饵、争氧,因此,在进水管道上一定要严格安装双层滤网,确保万无一失。养殖过程中,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养护,确保养殖池水肥、活、嫩、爽。
二、放好一塘蟹。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健康无伤、体表洁净的优质健康蟹种。蟹种规格应在每120只/千克以内,内塘圈养亩放500只~800只。蟹种放养时,最好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溶液进行消毒3分钟~5分钟,杀灭蟹种体上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
三、种好一池草。多元化栽种水草,避免品种及分布空间的单一化,早期以种植伊乐藻,清明前后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等,水草的总覆盖率控制在50%~60%左右为宜。水草种植应按“条式”或“井式”方式,形成几条规则的“水道”,以促进水体的流动。
四、铺好一塘螺蛳。螺蛳既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性饵料,又有着净化养殖池塘水质的功能。但一次性投放太多容易造成水质太清瘦,青苔大量繁殖。因此,采取多次投放效果更好,可在清明前,每亩放螺150千克~200千克,然后在7月份~8月份再次投放100千克~150千克,将其均匀撒放在蟹池四周和浅水处,也可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进行多次投放。
五、早投一把饲。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蟹种开食较早,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加,应及时投喂精饲料,并辅以15%~20%的粗饲料,按照由少到多的原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喂,以利于蟹种尽快恢复体质、生长脱壳,为取得高产、高效打好基础。
六、防好一池病。河蟹疾病的防治,需要在“防重于治”的指导方针下,采用“生态健康养殖”的管理技术。蟹种下塘第一次脱壳后,全面使用一次杀虫药并消毒,一般可以用蟹净安、二溴海因等药物进行预防。河蟹每次脱壳前后,适时使用矿物质补充剂新硬壳宝或磷酸二氢钙,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幼蟹体质,促进脱壳生长。5月份以后,河蟹吃食开始旺盛,可投喂内服中草药进行预防。

高温季节草鱼养殖管理要谨慎


受高温天气影响,中山黄圃草鱼苗种生产区、南海等地的草鱼都有暴发细菌性烂鳃病、出血病、肝胆病等,且有的地方发病较往年严重。时下正是高温闷热天气,建议养殖户们要多方加强草鱼的管理。因此,笔者根据顺德实地走访情况,结合有关专家的建议,介绍了在高温季节草鱼的管理方法。

1、立体养殖虽好,粪肥切记要腐熟

笔者发现有部分养殖场采取立体养殖模式,如猪-鱼共养、鸭-鱼共养等。这些禽畜的粪便往往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进池塘里面供鱼摄食。池塘里的水质透明度普遍只是十几厘米,而其是偏绿色。乐从水藤村的养殖户林叔告诉笔者,由于临近的养猪场将猪粪直接排放到池塘里,这段时间以来池水的颜色都不理想。芳草恒生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针对这种现象解释说,“立体养殖模式并不是说不好,它对于禽畜的粪便能够起到循环利用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的是大部分养殖户并没有对粪便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池塘中供鱼吃食。这些没发酵腐熟的粪便本身含有大量的氨氮等废弃物,它们会消耗池水中的氧气,导致溶氧量不足,而绿藻等繁殖速度则因水质偏肥而变得很快,进一步导致水体恶化,因此这些粪便在排放到池塘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发酵处理,让他们充分腐熟。”

2、塘泥定期要清理,水质管理才方便

顺德的草鱼养殖模式是高密度混养,轮捕上市。乐从良教村的养殖户霍伯告诉笔者,由于是轮捕上市,不断加进去新的鱼种,所以池塘一般都不干塘,而且在草鱼的养殖池塘中,全年饲料投喂量比较大。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不太健康的养殖形式,决定了池塘水质管理的难度。因为池底的淤泥会比较厚,淤泥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腐殖质,需要消耗池水中的氧气,容易导致池水中的溶氧量不足。尤其是猪粪等粪肥直接排放喂养家鱼的情况,更是给池塘的水质带来了隐患。

“水质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草鱼的健康生长。”有关专家建议,“草鱼等四大家鱼的池塘同样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定期对池塘淤泥进行清整,减少池水负担。管理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此外,在高温天气可以延长增氧机开启时间,保证池水氧气充足。

3、控制草鱼吃食量,有效预防肠胃炎

霍伯表示,现在他池塘边种植的象草都快不够草鱼吃了。“一般象草的种植面积与池鱼的面积比例为(3~4):1,在此之前还够池塘里面的草鱼吃,入夏以来草鱼规格又长大不少,吃食也比较厉害了。”霍伯指着池塘中漂浮的零星几根草渣告诉笔者,他早上六七点投进去的几担草,才过半个多钟头就被吃得所剩不多。“现在忙割草都快忙不过来了,而且草的生长速度都快赶不上草鱼吃食了。”笔者留意了一下池塘边上的象草,果然好几个方块的草被割过后还没来得及长高。

走访当天下午气温仍是很高的时候,林叔试着向池塘中投了一些饲料,池塘中的草鱼也还是一样涌上来吃食,可见草鱼夏季的食量确实蛮大。林叔告诉笔者,夏季是草鱼的生长旺季,它们的食欲比较旺盛,如果不控制好投喂量,他们会没有节制的吃食,这样就可能发生肠炎病。因此即使在草鱼吃食情况看起来很好的情况下还是要控制好投喂量。他的做法是一天只投1餐,一般是上午水温不太高的时候投喂草鱼膨化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草鱼体重的3%~4%,配合投喂青饲料等。此外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拌进大蒜素等药物,加工成药饵投喂草鱼,预防疾病。

夏日漫漫又炎热,对养殖户的技术是一种考验。所以养殖户们需要多留心,勤管理,帮助鱼儿们安全度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成功养殖泥鳅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池塘建设: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2.清池消毒与铺放秸草捆:放养前2周,每亩用8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3天后每亩施有机肥400公斤。继而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秆,用10号铁丝捆扎成直径40~50厘米的秸草捆,再用直径5~8厘米粗的木棒在扎好的秸草捆上捣几个眼,后用石块等作沉石,将秸草捆平行沉入池底,每亩放秸草捆15~20个,最后向池塘注水至80~130厘米。

3.投放鳅种:人工繁殖或捕捉的野生泥鳅皆可作种。泥鳅种要求个体健壮,规格均匀。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鳅种5~10分钟。投放量,每亩2.5万~3万尾;有条件的地方与鲤、鲫、鳙鱼等混养,投放比例:每投放50~100尾泥鳅种,投放混养鱼种1尾。

4.饲养管理: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增加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质管理应保持肥、活、嫩、爽。若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或在水面浮头时,应立即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夏秋高温季节,每隔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50%。

春季低温时节养殖黄鳝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准备工作。

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二、保持水温。

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三、水质管理。

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四、适时投饵。

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五、病害防治。

在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7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