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青苔多,对小龙虾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适量的青苔对小龙虾是没有坏处的,但是过量的青苔,对小龙虾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青苔的本质和产生条件?

1.青苔的本质:青苔本质上是一种水藻,和我们所熟悉的硅藻和小球藻是一样的,只不过相比硅藻和小球藻而言,青苔颗粒比较大,肉眼就可以看到,而其他两种颗粒很小,肉眼一般看不到。而且养殖池塘里的青苔一般属于丝绵状,过量的青苔存在于水面和水下,虾苗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被青苔残绕,最终窒息而亡。

2.青苔产生的条件:青苔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水体透明度要高,二是低温和常温天气下,所以青苔生长爆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份和5月份这两个月。高温季节青苔会自然老化死亡。所以如何保证低温和常温天气下,青苔不要大量爆发才是问题的关键。

解决青苔爆发的思路:

1.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改善水体透明度能够大大降低青苔爆发的概率,而降低水体透明度的根本思路是要把水肥起来,所以,根本性的解决办法还是肥水问题。水够肥,透明度自然降低,青苔孢子无法吸收足够的光照也就失去了繁殖优势,但是春季肥水很困难,根本还是要看上一年秋冬季肥水工作是否做好,如果当时肥水工作做的比较充分,开春之后也就不会出现青苔爆塘的现象了。所以秋冬之季肥水是关键。

2.第一点讲的是提前预防青苔爆发的方法,哪么如果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肥水工作,导致青苔爆塘之后,怎样解决呢?我的答案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有人工不停反复打捞这种方式。使用肥料肥水是收不到好效果的,只会让青苔进一步繁殖,是青苔疯狂吸收水体里的各种营养源导致了水体过瘦,青苔形成繁殖优势后,所有的肥力全部被青苔吸收。

总结:

所以青苔重在预防,提前做好肥水工作,省时省力,不然只能老老实实人工打捞了。

扩展阅读

2020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存在何种关系?


为什么有些小龙虾是红壳,有些是青壳,还有的是乌黑,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体色差异,对养殖效益有何影响吗?

无论是在人工养殖池塘还是自然环境中,小龙虾个体会呈现不同的体色特征,通常有淡青、深青、淡红、深红、乌黑等几种体色表现(如图1;图2)。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体格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小龙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小龙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比指数都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减慢,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如图3;图4)。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图1:不同规格的正常体色小龙虾

图2:乌黑体色的小龙虾(通常属于脱壳不遂症)

图3:相同规格小龙虾的体色差异

图4:深红体色小龙虾的性腺和肝脏

一、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分类上隶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蝲蛄科(螯虾科),原螯虾属,国外称之为“红沼泽螯虾”(redswampcrayfish)。它是生长于淡水中的一种甲壳类动物,其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小龙虾因此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后在南京市以及周边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繁衍扩展,其种群数量开始大幅上升,生存空间也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同其它甲壳类水生动物一样,小龙虾幼体的变态、生长发育以及步足的再生总是伴着蜕壳而进行的,只有蜕掉坚硬的外壳,小龙虾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研究已经表明:正常生长发育的小龙虾,一生需进行脱壳11~12次,每完成一次脱壳,其体长可增加17%,体重可增加44%,所以在性成熟之前的青虾阶段是其主要的快速生长期。由于小龙虾生长速度很快,人工养殖5g左右的幼虾,如果可以保障充足的饲料营养和良好的水体环境,经35-40天的人工饲养就能达到30g以上的上市规格。小龙虾的寿命通常在24~30个月,人工养殖条件下,幼体经过5-8个月的正常生长就能达到性成熟阶段,因此,在性成熟之前,尽量提高其生长率和延缓其性成熟时间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二、论证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

开展实验的地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稻虾连作综合示范基地,选择体重相近但体色不同的养殖小龙虾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相关生理解剖来统计它们的性腺发育程度,分析研究小龙虾体色变化与性腺发育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此次实验分别采集大规格组(30~3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5)、小规格组(20~2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6),进行解剖观察(肉眼、显微镜),根据性腺的组织细胞学及形态特征统计其性腺发育程度。小龙虾的生长阶段性可依据其甲壳体色直观地分为青壳虾和红壳虾两个阶段,通常小龙虾进入红壳虾阶段以后,其生长发育趋于成熟,脱壳周期延长,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有的则几乎停止生长。

图5:左为青壳,右为红壳(30—32g)

图6:左为青壳,右为红壳(20—22g)

本次实验数据为:80%的大规格(30—32g)青壳虾组卵巢发育尚处于第Ⅰ、Ⅱ期时相,卵巢颜色呈灰白或淡黄,其余20%还尚未启动发育,解剖时甚至肉眼难以观察到,而红壳虾只有30%处于第Ⅰ、Ⅱ期时相阶段,70%已分别进入第Ⅲ、Ⅳ、Ⅴ期发育时相,卵巢颜色加深呈浅棕或褐色;小规格(20—22g)青虾组则大部分(65%)未见卵巢,35%进入Ⅰ期,而红壳虾组只有30%卵巢未发育,70%进入第Ⅰ、Ⅱ期时相。

结果表明:不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领先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激素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研究表明,虾类之所以呈现特有的体色,是因为虾体内存在着特有的色素细胞。在生化上不同的色素颗粒类型会显示各自特有的颜色,如黑色素(黑色)、类胡萝卜素(红或黄色)、喋呤(黄色)、鸟嘌呤(白色)。虾类体色的生理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而造成不同的阴暗和着色情况,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移动受神经与激素的控制调节。虾青素是甲壳动物体表色素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它与蛋白质一起形成蓝色的虾青素蛋白,使许多甲壳动物呈现出深青蓝体色。而缺乏虾青素的甲壳动物(特别是虾蟹类)通常体色偏红甚至发黑,在一龄以上的老年虾子和死亡的虾子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引发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天然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四、维持小龙虾正常体色的养殖建议

综合以上影响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2、创造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如加强水草的种植和日常护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不同时期水位的正确调控等;

3、科学控制日投喂次数和投喂率,最好选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小龙虾养殖产量和个体规格大小的需求,全价小龙虾配合饲料在小龙虾养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营养更全面均衡,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各种有益营养因子,能满足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4、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性保健产品。

小龙虾养在稻田里有影响吗?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在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湖北的稻虾共生、江苏的稻田养蟹、浙江的稻田养鳖,还是我省的稻田养泥鳅、养甲鱼、养龙虾等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各地的实践证明,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又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粮渔双赢。

稻田不平整对小龙虾养殖有什么影响?

在选择稻田养殖小龙虾时,往往会遇到不均匀的现象,这是非常普遍的。目前,大部分农村土地仍处于自耕农状态,没有规划整改,土地参差不齐是比较正常的。有些田是根据地形复垦的,是由田的位置决定的,因此,在适合小龙虾养殖之前,必须进行稻田整改,但也可能受到当地总体规划的限制。如果水田不能私挖,有些稻田的所有者是允许的,而有些农民由于挖掘投资资金的压力而不想整改稻田,等等。在这样的地块里,我们要考虑是否适合小龙虾的养殖。

虾稻共养对水稻有没有影响?

另一种方式是,是人工不投喂饵料,让小龙虾自己觅食。食物主要来源是田间杂草和水生浮游小动物。但必须注意养殖密度,每亩投放4~5㎝规格的虾苗6000~7000尾。密度不能过大,否则,小龙虾对水稻有一定的影响,密度越大,影响越大。稻田养虾,稻田千万不要施除草剂,要保留杂草,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一般每亩产小龙虾75~100千克的小龙虾。

总之,稻田养虾,能实现小龙虾和水稻相互利用,相互共生长,实现了环境保护,无公害化农业,生态种养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模式。

虾稻养殖优势何在呢?

1、可以稳量增收。粮食产量不减,每亩还可增收几千元。

2、可以除草灭害,消灭田里的杂草和水生生物,尤其是许多危害性幼虫。

3、龙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

4、通过新陈代谢,龙虾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从而使化肥、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确保水稻稳产优质,实现高效、生态、安全。

高温傍晚下雷阵雨对龙虾有影响吗?


在夏天因温度高气流对流强,经常会遇到下午或是傍晚出现雷阵雨的情况,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种天气里下雨之前通常都很闹热,但是下雨之后会变的很凉爽,会感觉到很舒服。那么对于水体中的小龙虾来说它们也同样感到舒服吗?或者说高温傍晚下雷阵雨对龙虾有何影响呢?对此小编的看法高温天气里如在傍晚出现雷阵雨对于龙虾来说肯定会有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

水体缺氧:下雨之后我们人是感到很舒服了,但是水中的龙虾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下雨之前都会很闷热,这时水温较高水体中的溶氧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高,一下雨之后因虾塘里的水体会形成对流,雨水因温度低会流到底部,这时会将表面水体的高溶氧量带到底层,但是此时的底层其实是处于一个负氧的状态下,这样的结果是表面水体中的溶氧用来偿还底层水体的氧债,而使得整个水体的溶氧出现不足,这种情况下很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因此对于傍晚出现雷阵雨的天气里晚上一定要多注意巡塘以防晚间出现缺氧的情况出现。

水体PH值的影响:这种的话在长时间没有下雨的天气中突然下雨或是周边有大的厂矿的地方,下大雨之后很易出现水体的PH值出现过大的波对,因虾塘里的水体大对于虾来说可能当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很易引起藻类死亡而形成倒藻,因此雨后一定要注意水体PH值的变。

虾病:这种也一定得多注意,因为雨后会出现水温下降的情况,这时一些病源体可能会快速繁殖起来,因此高温季节雷雨过后一定要多注意虾的吃食情况,如有异常时要及时用药来处理。

为什么小龙虾的体色会有所不同?与生长发育有关系!


为什么有些小龙虾是红壳,有些是青壳,还有的是乌黑,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体色差异,对养殖效益有何影响吗?

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色由青变红,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克氏原螯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克氏原螯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比指数升高,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下降,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同时,温度和光照直接影响克氏原螯虾的成熟发育,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

无论是在人工养殖池塘还是自然环境中,小龙虾个体会呈现不同的体色特征,通常有淡青、深青、淡红、深红、乌黑等几种体色表现。

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体格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小龙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小龙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比指数都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减慢,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

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不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领先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激素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

研究表明,虾类之所以呈现特有的体色,是因为虾体内存在着特有的色素细胞。在生化上不同的色素颗粒类型会显示各自特有的颜色,如黑色素(黑色)、类胡萝卜素(红或黄色)、喋呤(黄色)、鸟嘌呤(白色)。

虾类体色的生理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而造成不同的阴暗和着色情况,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移动受神经与激素的控制调节。虾青素是甲壳动物体表色素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它与蛋白质一起形成蓝色的虾青素蛋白,使许多甲壳动物呈现出深青蓝体色。

而缺乏虾青素的甲壳动物(特别是虾蟹类)通常体色偏红甚至发黑,在一龄以上的老年虾子和死亡的虾子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含虾青素的动物不只是虾、蟹,许多甲壳类动物也用虾青素来装扮自己。有些小壳动物,主要含有虫青素,有一些蟹类体内含有蝶红素。这些色素,包括虾青素在内,都和胡萝卜素有类似的结构,它们大量而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

化学名称叫酮类胡萝卜素,它们是“虾兵蟹将”这类动物所含色素的主要成分。

活着的甲壳类动物的体色,由于种类不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不论活着的“虾兵蟹将”是什么体色,只要把它用甲醛浸泡或者加热,都同样会变成红色。

这是因为生物体内的色素蛋白质,在受热的时候发生变性,原来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色素“逃”了出来,才显露出红色。另外,死后的虾蟹,由于体内的蛋白质变性,色素逃离,也会使外壳变成红色。

引发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

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

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天然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维持小龙虾正常体色的养殖建议

综合以上影响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2、创造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如加强水草的种植和日常护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不同时期水位的正确调控等;

3、科学控制日投喂次数和投喂率,最好选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小龙虾养殖产量和个体规格大小的需求,全价小龙虾配合饲料在小龙虾养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其营养更全面均衡,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各种有益营养因子,能满足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4、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性保健产品。

有些体色变化是疾病引起的,若小龙虾身体明显偏瘦,体色发黑,活动缓慢,有时烦躁跳动,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或水体内含有有害物质;若虾体发黑,肛门红肿突出,可能是患有肠炎;若腹部附肢腐烂,则可能为烂肢病;若体色发黑,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则为蜕皮不遂的原因。只有确定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并立足早治。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池塘青苔多,对小龙虾生长发育有影响吗?》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池塘小龙虾养殖”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49129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