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下淡水小龙虾多久达到性成熟?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淡水小龙虾需要6-12月龄才能达到性成熟,性成熟时的体重多为25g以上,偶尔也有发现体重为15g的抱卵雌虾。但产卵群体中,以体重30g以上的个体为主。同龄亲虾中雄虾个体稍大于雌虾,雌雄性比接1:1。

淡水小龙虾的性成熟周期,因虾苗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长江流域,春季孵化出膜的虾苗长至10-12月即可性成熟;夏、秋季孵化出膜的虾苗经越冬后,长至翌年5-10月即可性成熟;每年的9-11月初,是春季和夏、秋季繁育出的虾苗达到性成熟并产卵繁殖的重叠区,因此,该时期是淡水小龙虾产卵相对集中的繁殖高峰期。

交配产卵

只要水温适宜,淡水小龙虾一年中的任何时期都能交配产卵。在自然环境中,淡水小龙虾产卵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5月左右,另一个为9-11月。在我国多数地区,淡水小龙虾在一年中产卵高峰期主要在9-11月,1-2月由于水温太低,很少有虾产卵,3-8月水温开始慢慢升高,升至12℃以上时,性成熟的亲虾就有交配和产卵的活动性腺发育成熟后的雌虾,要蜕壳1次。在雌虾蜕壳之际,雄虾往往预先守候在雌虾的附近。一般待雌虾完成蜕壳后约4小时以后,雄虾接触雌虾。

交配时雄虾用一对强有力的大螯(第1螯足)夹紧雌虾大螯,胸腹部紧紧与雌虾身体相贴,这时雌雄两性相互拥抱。交配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0-20分钟,但短者仅5分钟,长者能达1小时以上。鳌虾产卵前的交配次数不定,有的交配1次即可产卵,有的交配3-5次才产卵,交配间隔短者几小时,长者10多天。精卵结合后完成受精过程。雌雄虾之间存在着重复交配现象,部分雌虾交配后数天内就可以产卵,多数雌虾完成交配后经过数2月以上才产卵。

在自然水域中淡水小龙虾产卵行为大多在洞穴中进行,产卵时虾体弯曲,游泳足不停地扇动,以护住产出的卵粒,使卵粒从贮精囊上经过并获得受精,卵子受精后附着在游泳足的刚毛上,卵子随虾体的伸曲逐渐产出。整个产卵过程大约需10-30分钟。刚产出的卵为圆球形,呈淡黄色或黑褐色,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受精卵逐渐呈棕褐色,未受精的卵逐渐变为混浊白色,脱离虾体。淡水小龙虾的产卵量较少,产卵粒多少与亲虾个体大小及营养有关。

胚胎发育

淡水小龙虾产卵后以抱卵的方式进行孵化,其胚胎发育时间较长,胚胎发育进程与水温高低有关,在正常生长温度范围内,水温高孵化时间短,如果水温过低,孵化期最长可达2个月。如一般10-15℃条件下,幼体孵化出膜需要40-50天;22-25℃时,需要19-25天可孵出幼体。

受精卵的颜色可随着胚胎发育的进程而变化,初产时卵色呈黑褐色,后期逐渐变淡,眼点出现后卵色变为棕褐色,随着部分黑色区域转为透明,表明胚胎已发育成熟,幼体即将孵出。亲虾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亲虾的游泳足会不停的摆动,形成水流保证受精卵孵化对溶氧的需求。同时,亲虾会利用第2、第3步足及时剔除未受精卵及病变、坏死的受精卵,保证孵化的顺利进行。

幼体发育

刚孵出的I期幼体体色较淡,呈橘黄色或浅褐色,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淡水小龙虾亲虾有护幼习性,I期幼体出膜后寄生在母虾腹部的腹肢上,幼体的头胸甲膨大、透明,尾扇的内外肢未形成,仅有尾节,外形与成虾有着明显的差异,无活动能力。

经过一次蜕皮后变态为Ⅱ期幼体,外形与成体已无明显差异,有活动能力,偶尔会离开母体觅食藻类和有机碎屑,但多数时间仍攀附于母虾腹肢上营寄生生活,待发育至Ⅲ期幼体时活动能力明显增强,通常围绕在母体四周活动和觅食,一旦有干扰或危险时就会立即返回母虾腹部。

Ⅲ期后的虾苗形态与成体完全相同,体长约1.0厘米,并开始独立生活。水温或洞穴内温度在20-32℃时,大约20-30天离开母体。晚秋时节孵化出来的仔虾,依附母体的时间达数月之久,经越冬后才离开母体。

由于母虾有护幼习性,因此产卵量虽少,但幼体的成活率较高,这也是淡水小龙虾分布范围和天然资源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扩大和较快递增的原因之一。在生长环境比较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出膜的I期幼体经过3个月的生长后,可长成体重25-40克的商品虾,生长速度较快。

小编推荐

小龙虾性成熟如何鉴别?



在自然条件下,小龙虾性成熟较早,在25~30克即可达到性成熟。小龙虾雌、雄异体,性成熟后的雌、雄虾在外形上都显示出以下性别特征,差异十分明显,一般是很容易鉴别的。

(1)在达到性成熟的同龄小龙虾群体中,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个体。

(2)相比较而言,性成熟的雌性小龙虾腹部膨大,而雄性小龙虾腹部相对狭小。

(3)雄性小龙虾螯足膨大,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且螯足的前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而雌性小龙虾螯足较小,大部分没有红色软疣,小部分有,但是面积小且颜色比较淡。

(4)雌性小龙虾的生殖孑L开口于第5步足基部,可见明显的l对暗色圆孑L,腹部侧甲延伸形成抱卵腔,用以附着受精卵。

(5)雄性小龙虾第4对步足内侧有1对交接器,输精管只有左侧l根,呈白色线状。

(6)雄性小龙虾第1、第2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性小龙虾第1腹足退化,第2腹足羽状。

(7)成熟的雄性小龙虾背上有倒刺,倒刺随季节而变化,春夏交配季节倒刺长出,而秋冬季节则消失。雌性小龙虾没有这种倒刺

小龙虾性成熟的具体表现?


“养虾者说”不知不觉和大家一起见面已经一个月了,不知道各位养殖朋友对之前的知识掌握了多少呢?

好了,废话少说了,今晚我们来一下探究小龙虾从出生到性成熟交配繁殖后代的一些生理表现和生理特征。

小龙虾是一种体外受精,最后繁殖后代的动物,一只小龙虾从脱离母体到交配繁殖,经历时间室外非温度控制的自然状态下,根据温度的不同,至少经历半年繁殖出后代,我们拿母虾作为研究对象推小龙虾的繁殖过程。

脱离母体的小龙虾大小只有米粒儿大小,由于水温的差异,通过脱壳生长,即便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大多小龙虾个体能够生长到一钱以上,根据环境好坏差异继续生长个体,根据水温、环境差异,经历2-4个月左右,体内产生卵颗粒,当产生白色透明度卵颗粒时,表明一只小龙虾开始出现性特征,并开始性发育。

小龙虾母体的颗粒抛开虾壳,位于黄色肝脏的下面,这是小龙虾的卵判,根据温度和环境差异,卵体经过2-5个月左右进行性腺发育。发育为紫、偏黑,饱满卵颗粒的时候,表明小龙虾性成熟,小龙虾的性成熟表现体现在体貌特征和行为活动上。在同龄性成熟雌雄小龙虾,雄性大于雌性。

相比较而言,雌性龙虾腹部开始膨胀。雌性龙虾生殖孔已经开口,在第5个足基部。可以比较明显的一个暗色的圆孔,表明已经做好交配准备。雄性龙虾的生殖器已经开始翘起来,跟人勃起性质是一样的。第一根第二根首端呈白色。外表上,雄性龙虾的背上有倒刺,而且倒刺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交配季节倒刺长出,淡季则没有。

小龙虾在交配后,排卵性成抱卵虾,并非交配后立即排出,而是根据母虾体内卵颗粒发育情况,而排出卵体,小龙虾交配的母虾,可能是母虾卵颗粒发育的任何阶段,但是大多小龙虾交配,出现在母体内卵颗粒发育为酱油色的时候,所以交配后多久性成抱卵虾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是大多小龙虾交配时卵必须酱油色,只需要一段不长的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进行排卵性成抱卵虾。

最后抱卵虾孵化成虾苗阶段,科学数据:温度在高于30以上,一周即可孵化结束

25度以上半个月

15度以上1个月

低于15度2-3个月

小龙虾什么时候开始交配呢?

淡水小龙虾一般是10月底到第二年3月间交配抱卵,不同的水域交配时间不一,过早交配卵子常常未成熟,过迟则卵子过熟而老化。交配的适宜水温为22~25℃,注意交配季节最好不要捕捞,让其抱卵孵化,繁衍后代。

小龙虾在春、夏、秋季交配,我们养殖的小龙虾主要在秋季繁殖居多,体重在3456钱的亲虾,其怀卵量为200-400粒粒,而个体大小不同,其怀卵量差距很大。但同时跟大家的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正常情况下,交配产卵后的抱卵虾需有1-2个月的孵化过程(即胚胎发育),需消耗很大的体力,因而要加强对抱卵虾的营养和培育。抱卵虾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2-27℃,孵化时间1个半月到2个半月不等!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又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我们下期再见!

不同模式下,小龙虾养殖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多少?


近年来小龙虾产业的火爆,小龙虾高单品价值以及广阔的消费市场等因素,刺激着小龙虾最下游养殖端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小龙虾养殖,对于养殖新手或刚入门的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小龙虾亩产究竟能达到多少?小龙虾养殖利润又如何,是否可以投资甚至规模化养殖等。

小龙虾养殖在国内相对其他水产养殖来说养殖年限较短,处于刚起步阶段,小龙虾养殖有关模式及技术多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养殖技术体系与养殖技术还不成熟,造成小龙虾亩产量在不同区域、不同塘口及不同养殖模式等都不相同。甚至出现同一养殖人员在同一区域养殖而不同塘口产量还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小龙虾养殖亩产量能达到多少,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测量或判断方法能够准确测算。只能依据以往小龙虾养殖经验进行相应的统计及推算。目前小龙虾养殖主要分为池塘精养与虾稻混养两种模式,相应的小龙虾养殖产量也会有一定差别,下面就对两种养殖模式分析一下小龙虾亩产量。

1.虾稻混养模式,一般小龙虾亩产在160-200斤左右;

虾稻混养模式,由于受水稻栽种、生长等因素影响,会造成小龙虾在高温季节处于不利生长环境中,会造成相应亩产量不高。虾稻模式小龙虾主要生长与出产期为每年3-6月份,待水稻栽种后的7-9月为了便于水稻分蘖及生长,会将养殖池塘水位降低并维持在低水位状态,而此阶段正处于高温季节,低水位遇上高温会严重影响小龙虾脱壳及生长。等到水稻收割完成田面上水后,小龙虾就将面临孵化、产籽等,而随之是气温逐渐降低,小龙虾9-10月的第二季生长也会受影响,因此第二季虾也就很难有产量。

正常虾稻养殖亩投放虾苗60-70斤左右,正常养殖能够出产的商品小龙虾也就在150-200斤之间。如果想要达到250斤以上的产量很难操作,需要在每年秋冬季节做好苗种繁育工作,确保第二年养殖池塘有足够虾苗,并依据实际养殖情况适当投苗。

2.池塘精养模式,小龙虾亩产量300-400斤,高产甚至可以达500斤以上;

小龙虾池塘精养模式由于可以采取轮捕轮放养殖模式,一年可以养殖2-3季以上小龙虾,相应小龙虾产量会提升。但需要丰富的养殖精养,多投苗,精细化管理等,相应养殖风险也高。正常池塘亩产都能达到300斤以上水平,对于具有多年小龙虾养殖精养的人员甚至可以将产量达到500斤以上,尤其对于以繁育虾苗为主的精养塘口,产量会更高。

小龙虾池塘精养通过科学养殖,加强对水、草、饵料、疾病预防、轮捕轮放等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小龙虾春秋两个主要生长季节,实现小龙虾产量提升。

小龙虾最终养殖亩产量与投苗数量、苗种规格、苗种成活率、养殖池塘水环境、水草、饵料及人员管理等密切相关。对于养殖新手来说千万不了盲目听信他人,需要理性对待。尤其注意并不是投苗越多最终小龙虾产量越高,养殖池塘如果虾密度过大会造成产量急剧下降。

淡水养殖小龙虾的环境硬性要求


一、水温

小龙虾是广温性水生动物,其水温适应范围为0〜37°C,生长适宜水温为18〜31°C,最适生长水温为22〜30°C,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水温在24〜28°C为好。当水温下降至10°C以下时,小龙虾即停止摄食,钻人洞穴中越冬。夏天水温超过35°C时,小龙虾摄食量下降,在自然环境中会钻人洞底低温处蛰伏。长时间高温会导致其死亡,故要采取遮阴降温措施。

二、溶氧

在虾池中保持浮游植物有一定的肥度,对提高水体中的溶氧有较大的作用。小龙虾头胸甲中的鳃很发达,只要保持湿润就可以进行呼吸,有很强的利用空气中氧气的能力,养殖水体中短时间缺氧,一般不会导致小龙虾死亡。因此,小龙虾的生存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没有其他鱼类高,但生长要求却较高,水体溶氧量要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小龙虾才可以正常生长。

三、有机物质

水中有机物的存在对小龙虾有积极作用,因为它可作为小龙虾的词料生物。但数量过多则会破坏水质,影响小龙虾的生长。适宜的有机物耗氧量是20〜40毫克升;如果超过50毫克升,对小龙虾就有害无益了,此时,应更换新水,改善水质。

四、有害物质控制

养殖水体中有毒物质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由外界污染引起的,另一类是由水体内部物质循环失调生成并累积的毒物,如硫化氢和氨、亚硝酸盐等含氮物质。

五、土壤与底泥

用来建造虾池的土壤以壤土或黏土为好,不易渗水,可保水节能,还有利于小龙虾挖洞穴居,避免使用沙土。小龙虾营底栖生活,淤泥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生长。淤泥过多,有机物大量耗氧,使底层水长时间缺氧,容易导致病害发生;淤泥过少,则起不到供肥、保肥、提供饵料和改善水质的作用。一般说来,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5〜20厘米,有利于小龙虾的健康生长。

小龙虾养殖环境基本就这些,可能还有遗漏的,欢迎指正或是一起交流学习。

哪些培育技术,可以使淡水小龙虾的苗种繁育达到高产?


1、第一年放养,第二年收获

这种模式是针对未养殖过淡水小龙虾的池塘。第一年放养小规格淡水小龙虾,放养规格在每公斤100只左右,亩放养量在20公斤左右。经过1年的正常饲养,并不进行捕捞上市,留在池中作为亲虾使用,第二年开春进行起捕,捕出成虾,发现有抱仔的放回原池继续饲养,在捕大虾的同时,测算存塘的仔虾量。根据放养计划,捕出多余的仔虾(如果仔虾量不足需要进行补放),一切准备妥善后,开展正常的成虾饲养管理。

2、第一年繁殖,第二年补苗

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针对第一年已进行成虾养殖的池塘,在第一年养殖结束后,有意识地留部分成虾不捕捞,作为第二年的亲虾,让其在原池中进行交配、产卵、繁殖,一般亩留成虾10-15公斤。第二年春天,待仔虾完全脱离母体后捕出亲虾,根据捕出的亲虾(主要是雌亲虾)量测算存塘的仔虾量,一般每只雌虾按产200只仔虾计算。确定仔虾量后,经过10天左右的饲养,根据数量的大小,进行虾苗补放。补放的虾苗规格尽量与原存塘虾苗相一致,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可以防止相互残杀,提高仔虾的成活率。

3、直接放养成虾

亩放规格每公斤40只之内达性成熟成虾40-50公斤,雌雄比例在1:5-2:1。要求放养体质健壮、无伤病、体色自然的成虾。放养后进行正常的饲养管理,并不进行捕捞,让其交配、产卵、繁殖、越冬,第二年春天捕出成虾及多余的仔虾,留下的仔虾进行正常饲养管理,最终养成大虾。

4、一次放足苗种,捕大留小

这种养殖模式是直接放养苗种,但放养的规格必须在每公斤200只之内,规格过小成活率很低。放养量根据饲料状况、池塘条件、经济实力、饲养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一般亩放养量在1-1.5万只,外购虾苗要注意运输安全,放养时要处理得当。经过一段时间饲养,有部分达到上市规格就应立即起捕,减少存塘的虾量,力保余下的虾能快速生长。在捕捞过程中,若觉得苗种密度过稀,也可以适当补充部分苗种,补充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整个生长期结束后,可以捕完全部的成虾,也可以有意识地留部分成虾作为来年的亲虾使用。

5、直接放养抱卵虾

选用自己池塘中的抱卵虾或就近购买的,抱卵虾的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每只抱卵虾的产仔量按200只计,确定抱卵虾的放养量,同时考虑到运输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适当增加抱卵虾的放养量,增加幅度为10%左右。为防止运输过程受精卵脱落,影响产仔量,在放抱卵虾的同时,按抱卵虾总量的5%放入雄虾。

1、亲虾选择

龙虾的繁殖季节在8-10月或4-6月,因此可在上年9~10月或当年3~4月选择亲虾,要求体重30~50g,附肢齐全,健康无病,活动力强、雌雄配比为3:1。

①达性成熟的龙虾,雄性个体明显大于雌性;

②雄性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雌性龙足相对较小,大部分雌足上没有红色软疣,即便有颜色也偏淡;

③雄性生殖孔开口在第5对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则开口在第3对步足基部;

④性成熟的雌虾腹部膨大,雄虾腹部相对狭小。

2、亲虾越冬

龙虾的生存水温最低值为5℃。但当水温低于9℃时,3厘米左右的虾在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成虾虽能生存,但2~3个月后也出现大量死亡。因此,搞好亲虾的越冬工作,保证越冬期间的水温在16~18℃,也是整个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

亲虾越冬的方法与罗氏沼虾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池保温法、电热器加温法、温泉水越冬法、工厂余热水越冬法和玻璃越冬法等,都能达到亲虾安全越冬的效果。

3、亲虾投放

亲虾池养面积以2~3亩为宜,底质以壤土为好,有充足的清洁水源。建好进、出水口,并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搭建好防逃墙。彻底清塘,每亩用50千克生石灰消毒,进水时要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中。水深1m左右,每亩施入500千克腐熟粪肥以培肥水质。同时,池内要放入一些可供攀缘栖息的隐蔽物,如树枝、树根等,并移栽一些水草。亲虾投放前,用3%食盐水浸浴10分钟,杀灭病原体。每亩可投放亲虾40~60千克,同时投入50~100尾鲢鳙鱼来调控水质。

4、亲虾培育

龙虾是杂食性的,可投喂新鲜水草、豆饼、麸皮或配合饲料,要添加一部分动物性饲料,如切碎的螺蚌肉、屠宰下脚料等,可以促进亲虾性腺发育。日投喂量:3月份为亲虾体重的2~3%,4月份为4~5%,5月份为6~8%,10月份以后再减为体重的2~3%。每天早晨、晚投喂一次,以傍晚投喂这主,占日投喂量的70%;冬季每3天投喂一次。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每20天,每亩用10千克生石灰兑水泼洒,以保持水质的稳定,使亲虾顺利地完成交配、抱卵、越冬过程。

5、亲虾繁殖

龙虾的抱卵量在500~1500粒左右,随着个体大小而异。胚胎发育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4~5月,水温20℃以上时,亲虾开始交配。受精卵在雌虾腹中孵化为稚虾,孵化时间需40~70天,水温较高时约为30天左右即可孵化。稚虾孵化后在母体保护下完成幼虾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稚虾一离开母体,就能主动摄食,独立生活。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进行虾苗培育。

6、虾苗的培育

(1)培育要求稚虾离开母体生活,一般是在稚虾池内进行,待稚虾全部离开母体后将亲虾移出,留下稚虾进行培育,此时稚虾的平均体长为0.8厘米,经过15天的培育后,体长可达2.4~3厘米,供养殖户进行成虾养殖生产。

具体要求为:

水质:一般用河水或井水,水质要清新。在进水口,用筛网过滤进水,防止昆虫、水生动物(如水蜈蚣)、小鱼虾及卵进入池中。在培育期间,视污物残饲及水质状况(如氨氮等三态氮偏高),要定期地调水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水温:适宜范围为27~29℃,且变化幅度不能超过2℃,若水混低于20℃,生长速度减慢,将严重影响成活率,因此在整个培育期间都要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

溶解氧量:稚虾离开母体,培育池要全日不间断地充气,使水中的溶解氧充足。

pH值:培育用水的pH值应控制在7~8.5,偏碱性,如发现水质偏酸,可用生石灰来调节PH值,用自来水进行小规模生产的繁殖场,可用小苏打来调节pH值。

(2)培育技术稚虾放养量一般为150~230尾/㎡,注意同池中虾苗规格保持一致,并选择晴天早晨或阴天投放。放养后第1周可投喂豆浆,每天3~4次;第2周起以投喂小鱼虾、螺蚌肉、蚯蚓、蚕蛹等动物生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玉米、小麦等加上成糊状饲料,早、晚各投1次,早上投喂日饵量的40%,日投饵量早期每万尾稚虾为0.25~0.40㎏,以后按虾重的10%左右投饵。培养期间,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其浓度为20g/m3左右,以调节水质。经25~30天培育,幼虾体长可达3㎝,即可转入虾养殖。

淡水2022小龙虾繁殖周期是多久?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淡水小龙虾需要6-12月龄才能达到性成熟,性成熟时的体重多为25g以上,偶尔也有发现体重为15g的抱卵雌虾。但产卵群体中,以体重30g以上的个体为主。同龄亲虾中雄虾个体稍大于雌虾,雌雄性比接1:1。淡水小龙虾的性成熟周期,因虾苗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长江流域,春季孵化出膜的虾苗长至10-12月即可性成熟;夏、秋季孵化出膜的虾苗经越冬后,长至翌年5-10月即可性成熟;每年的9-11月初,是春季和夏、秋季繁育出的虾苗达到性成熟并产卵繁殖的重叠区,因此,该时期是淡水小龙虾产卵相对集中的繁殖高峰期。

交配产卵

只要水温适宜,淡水小龙虾一年中的任何时期都能交配产卵。在自然环境中,淡水小龙虾产卵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5月左右,另一个为9-11月。在我国多数地区,淡水小龙虾在一年中产卵高峰期主要在9-11月,1-2月由于水温太低,很少有虾产卵,3-8月水温开始慢慢升高,升至12℃以上时,性成熟的亲虾就有交配和产卵的活动性腺发育成熟后的雌虾,要蜕壳1次。在雌虾蜕壳之际,雄虾往往预先守候在雌虾的附近。一般待雌虾完成蜕壳后约4小时以后,雄虾接触雌虾。

交配时雄虾用一对强有力的大螯(第1螯足)夹紧雌虾大螯,胸腹部紧紧与雌虾身体相贴,这时雌雄两性相互拥抱。交配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0-20分钟,但短者仅5分钟,长者能达1小时以上。鳌虾产卵前的交配次数不定,有的交配1次即可产卵,有的交配3-5次才产卵,交配间隔短者几小时,长者10多天。精卵结合后完成受精过程。雌雄虾之间存在着重复交配现象,部分雌虾交配后数天内就可以产卵,多数雌虾完成交配后经过数2月以上才产卵。

在自然水域中淡水小龙虾产卵行为大多在洞穴中进行,产卵时虾体弯曲,游泳足不停地扇动,以护住产出的卵粒,使卵粒从贮精囊上经过并获得受精,卵子受精后附着在游泳足的刚毛上,卵子随虾体的伸曲逐渐产出。整个产卵过程大约需10-30分钟。刚产出的卵为圆球形,呈淡黄色或黑褐色,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受精卵逐渐呈棕褐色,未受精的卵逐渐变为混浊白色,脱离虾体。淡水小龙虾的产卵量较少,产卵粒多少与亲虾个体大小及营养有关。

胚胎发育

淡水小龙虾产卵后以抱卵的方式进行孵化,其胚胎发育时间较长,胚胎发育进程与水温高低有关,在正常生长温度范围内,水温高孵化时间短,如果水温过低,孵化期最长可达2个月。如一般10-15℃条件下,幼体孵化出膜需要40-50天;22-25℃时,需要19-25天可孵出幼体。受精卵的颜色可随着胚胎发育的进程而变化,初产时卵色呈黑褐色,后期逐渐变淡,眼点出现后卵色变为棕褐色,随着部分黑色区域转为透明,表明胚胎已发育成熟,幼体即将孵出。亲虾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亲虾的游泳足会不停的摆动,形成水流保证受精卵孵化对溶氧的需求。同时,亲虾会利用第2、第3步足及时剔除未受精卵及病变、坏死的受精卵,保证孵化的顺利进行。

幼体发育

刚孵出的I期幼体体色较淡,呈橘黄色或浅褐色,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淡水小龙虾亲虾有护幼习性,I期幼体出膜后寄生在母虾腹部的腹肢上,幼体的头胸甲膨大、透明,尾扇的内外肢未形成,仅有尾节,外形与成虾有着明显的差异,无活动能力。经过一次蜕皮后变态为Ⅱ期幼体,外形与成体已无明显差异,有活动能力,偶尔会离开母体觅食藻类和有机碎屑,但多数时间仍攀附于母虾腹肢上营寄生生活,待发育至Ⅲ期幼体时活动能力明显增强,通常围绕在母体四周活动和觅食,一旦有干扰或危险时就会立即返回母虾腹部。Ⅲ期后的虾苗形态与成体完全相同,体长约1.0厘米,并开始独立生活。水温或洞穴内温度在20-32℃时,大约20-30天离开母体。晚秋时节孵化出来的仔虾,依附母体的时间达数月之久,经越冬后才离开母体。由于母虾有护幼习性,因此产卵量虽少,但幼体的成活率较高,这也是淡水小龙虾分布范围和天然资源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扩大和较快递增的原因之一。在生长环境比较适宜的条件下,孵化出膜的I期幼体经过3个月的生长后,可长成体重25-40克的商品虾,生长速度较快。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自然环境下淡水小龙虾多久达到性成熟?》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淡水养殖小龙虾”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49146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