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高蛋白更有利于虾子生长发育,是真是假?

饲料蛋白的高低对于龙虾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成分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身体的生长发育可视为蛋白质的不断积累过程。蛋白质对生长期的虾尤为重要。养殖户朋友们一般在虾子达到重量就上市了,而不一定完全成熟,水生动物在发育时对营养需求高,因比需投喂高蛋白更有利于正常生长发育。

有人说虾子不能喂高蛋白的饲料,蛋白喂的高了虾子长的快容易发病,是真的吗?

不对。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更喜欢动物性饵料。优质饲料的动物蛋白来源是优质鱼粉,小龙虾喜摄食。优质饲料才能保证小龙虾的营养充足,生长快,发病少。

目前养虾多数投喂饲料蛋白以26、28为主,用30个以上蛋白的就很少,最低会用用24个的。多数人这样选料,而养虾现状是什么?发病率高,死亡量大现在稻田养虾和精养小龙虾之所以面积增加很快就是单产低,供不应求,价格高。

小龙虾发病离不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物三个环节,一个环节断开,疾病就不能发生。投喂低蛋白低质低价饲料,必然导致虾营养需求不能满足,体质弱,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但在虾蟹混养池塘我们发现,投喂蛋白在34个以上的饲料时,小龙虾基本可以做到不发病;在我们去到的养殖基地,投喂蛋白含量在36个以上的饲料时,小龙虾基本不发病,并且虾长速快,规格以两虾为主。养殖中我们也发现,投喂蛋白比较高的人,养的都比较好,所以,虾子不能投喂高蛋白饲料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小龙虾饲料蛋白含量最低不能小于28%,达到32%以上综合养殖效果会好很多,小龙虾长速快;免疫力和抗病力强,发病少;规格大。

YZ023.coM

编辑推荐

如何打造一个有利于小龙虾快速生长的塘口?


小龙虾养殖的第一步就是怎么挖塘

今年吃货们都流行这么一段话:“有一种幸福叫:一起去吃小龙虾;有一种爱情叫:带你去吃小龙虾”。

从这段话可见小龙虾现在是多么的受宠,深受吃货们的喜爱。据统计小龙虾市场已超过1000亿的规模,而且市场仍在持续扩大。所以现在小龙虾不仅深受吃货们的喜爱,而且也深受广大养殖者的喜爱。据调查湖北、江苏、安徽、湖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广开龙虾塘,大家都想乘上这辆致富的快车,但是问题也来了,因为很多朋友以前完全都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对小龙虾的生物习性没有一丝了解,也没有到小龙虾塘口考察学习过,就仅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就投入到这个看似稳赚的行业,所以导致很多朋友在现在挖塘时就挖出了这样的塘口:

很多朋友是不是要问这个塘口有什么问题?那么我给大家慢慢细细道来。

从这个图片可以看见这个塘口的环沟是直直挖下去的。简图如下:

直挖环沟简易图

这种塘口存在两个大问题:①极度不利于小龙虾打洞;②不管是田埂还是紧挨着稻田滩面环沟壁的部分在上水后都极度容易坍塌。第一个问题大家看下面这个简图

小龙虾打洞模拟图

如上图:第一个图是有着正常坡比的环沟简易图,第二个图是上面那个直直挖下去的环沟简易图。我相信大家一看就应该明白哪个环沟对于小龙虾打洞更省力,哪个更利于小龙虾繁殖抱卵。所以一个科学合理的环沟设计应该是我们挖塘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合理的坡比能提高小龙虾的抱卵率,从更深层次理解也就是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再直观点表达就是提高了我们的收入。

第二个问题这样给大家解释,在雨后当大家走在田耕上时是不是发现路边或者池塘边缘的泥土特别容易坍塌。同理在这种直直挖下去的塘口不管是田埂上的土还是靠近稻田滩面沟壁上的土,在没有坡比的情况下经过养殖水体的浸泡下很容易会出现坍塌问题。

那么一个有利于小龙虾高产量以及健康快速生长的塘口应该怎样挖呢?大家看这个简图

稻虾塘剖面图

如上图①为田埂;②为田埂与环沟连接间的小平台;③为环沟深度;④环沟宽度。

具体长宽高数据如下

①田埂:高0.8-1.3m宽2.5m以上(1、我们要考虑水稻收割机以及平时车辆的进入;2、我们要考虑龙虾打洞对田埂的损伤,如果太窄容易坍塌;3、我们得考虑滩面的上水深度问题)

②小平台:1m左右(小平台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田埂的坍塌同时有利于地笼的下放)

③环沟深度:1m左右

④环沟宽度3-5m(当然这得根据当地的地方政策来设计,在地方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笔者建议采取这个数据,环沟如果太窄,一挖塘不好挖,二要达到合理的坡比是一件很难的事,三产量低)

同时笔者建议在稻田滩面与环沟处设计如上图的一个小埂,这样在水稻种植期我们可以把稻田与环沟隔开。在面积较大的塘口我们可以在田中间开“十、井、田”字型环沟,沟宽度和深度略小于四周环沟,方便灌水排水。

当然每个塘口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在设计塘口时得因地制宜,但一切的设计方案都必须考虑小龙虾这个生物的生物习性,都得考虑这种设计是不是有利于高产。笔者建议今年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养殖朋友,在挖塘前可以去别人已经挖好的塘口实地参观下,问问别人一个科学合理的小龙虾塘该怎么挖,看看一个科学合理的小龙虾塘该怎么设计。

池塘青苔多,对小龙虾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适量的青苔对小龙虾是没有坏处的,但是过量的青苔,对小龙虾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青苔的本质和产生条件?

1.青苔的本质:青苔本质上是一种水藻,和我们所熟悉的硅藻和小球藻是一样的,只不过相比硅藻和小球藻而言,青苔颗粒比较大,肉眼就可以看到,而其他两种颗粒很小,肉眼一般看不到。而且养殖池塘里的青苔一般属于丝绵状,过量的青苔存在于水面和水下,虾苗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被青苔残绕,最终窒息而亡。

2.青苔产生的条件:青苔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水体透明度要高,二是低温和常温天气下,所以青苔生长爆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份和5月份这两个月。高温季节青苔会自然老化死亡。所以如何保证低温和常温天气下,青苔不要大量爆发才是问题的关键。

解决青苔爆发的思路:

1.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改善水体透明度能够大大降低青苔爆发的概率,而降低水体透明度的根本思路是要把水肥起来,所以,根本性的解决办法还是肥水问题。水够肥,透明度自然降低,青苔孢子无法吸收足够的光照也就失去了繁殖优势,但是春季肥水很困难,根本还是要看上一年秋冬季肥水工作是否做好,如果当时肥水工作做的比较充分,开春之后也就不会出现青苔爆塘的现象了。所以秋冬之季肥水是关键。

2.第一点讲的是提前预防青苔爆发的方法,哪么如果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肥水工作,导致青苔爆塘之后,怎样解决呢?我的答案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有人工不停反复打捞这种方式。使用肥料肥水是收不到好效果的,只会让青苔进一步繁殖,是青苔疯狂吸收水体里的各种营养源导致了水体过瘦,青苔形成繁殖优势后,所有的肥力全部被青苔吸收。

总结:

所以青苔重在预防,提前做好肥水工作,省时省力,不然只能老老实实人工打捞了。

2020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存在何种关系?


为什么有些小龙虾是红壳,有些是青壳,还有的是乌黑,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体色差异,对养殖效益有何影响吗?

无论是在人工养殖池塘还是自然环境中,小龙虾个体会呈现不同的体色特征,通常有淡青、深青、淡红、深红、乌黑等几种体色表现(如图1;图2)。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体格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小龙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小龙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比指数都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减慢,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如图3;图4)。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图1:不同规格的正常体色小龙虾

图2:乌黑体色的小龙虾(通常属于脱壳不遂症)

图3:相同规格小龙虾的体色差异

图4:深红体色小龙虾的性腺和肝脏

一、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分类上隶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蝲蛄科(螯虾科),原螯虾属,国外称之为“红沼泽螯虾”(redswampcrayfish)。它是生长于淡水中的一种甲壳类动物,其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小龙虾因此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后在南京市以及周边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繁衍扩展,其种群数量开始大幅上升,生存空间也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同其它甲壳类水生动物一样,小龙虾幼体的变态、生长发育以及步足的再生总是伴着蜕壳而进行的,只有蜕掉坚硬的外壳,小龙虾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研究已经表明:正常生长发育的小龙虾,一生需进行脱壳11~12次,每完成一次脱壳,其体长可增加17%,体重可增加44%,所以在性成熟之前的青虾阶段是其主要的快速生长期。由于小龙虾生长速度很快,人工养殖5g左右的幼虾,如果可以保障充足的饲料营养和良好的水体环境,经35-40天的人工饲养就能达到30g以上的上市规格。小龙虾的寿命通常在24~30个月,人工养殖条件下,幼体经过5-8个月的正常生长就能达到性成熟阶段,因此,在性成熟之前,尽量提高其生长率和延缓其性成熟时间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二、论证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

开展实验的地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稻虾连作综合示范基地,选择体重相近但体色不同的养殖小龙虾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相关生理解剖来统计它们的性腺发育程度,分析研究小龙虾体色变化与性腺发育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此次实验分别采集大规格组(30~3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5)、小规格组(20~2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6),进行解剖观察(肉眼、显微镜),根据性腺的组织细胞学及形态特征统计其性腺发育程度。小龙虾的生长阶段性可依据其甲壳体色直观地分为青壳虾和红壳虾两个阶段,通常小龙虾进入红壳虾阶段以后,其生长发育趋于成熟,脱壳周期延长,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有的则几乎停止生长。

图5:左为青壳,右为红壳(30—32g)

图6:左为青壳,右为红壳(20—22g)

本次实验数据为:80%的大规格(30—32g)青壳虾组卵巢发育尚处于第Ⅰ、Ⅱ期时相,卵巢颜色呈灰白或淡黄,其余20%还尚未启动发育,解剖时甚至肉眼难以观察到,而红壳虾只有30%处于第Ⅰ、Ⅱ期时相阶段,70%已分别进入第Ⅲ、Ⅳ、Ⅴ期发育时相,卵巢颜色加深呈浅棕或褐色;小规格(20—22g)青虾组则大部分(65%)未见卵巢,35%进入Ⅰ期,而红壳虾组只有30%卵巢未发育,70%进入第Ⅰ、Ⅱ期时相。

结果表明:不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领先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激素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研究表明,虾类之所以呈现特有的体色,是因为虾体内存在着特有的色素细胞。在生化上不同的色素颗粒类型会显示各自特有的颜色,如黑色素(黑色)、类胡萝卜素(红或黄色)、喋呤(黄色)、鸟嘌呤(白色)。虾类体色的生理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而造成不同的阴暗和着色情况,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移动受神经与激素的控制调节。虾青素是甲壳动物体表色素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它与蛋白质一起形成蓝色的虾青素蛋白,使许多甲壳动物呈现出深青蓝体色。而缺乏虾青素的甲壳动物(特别是虾蟹类)通常体色偏红甚至发黑,在一龄以上的老年虾子和死亡的虾子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引发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天然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四、维持小龙虾正常体色的养殖建议

综合以上影响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2、创造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如加强水草的种植和日常护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不同时期水位的正确调控等;

3、科学控制日投喂次数和投喂率,最好选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小龙虾养殖产量和个体规格大小的需求,全价小龙虾配合饲料在小龙虾养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营养更全面均衡,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各种有益营养因子,能满足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4、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性保健产品。

为什么小龙虾的体色会有所不同?与生长发育有关系!


为什么有些小龙虾是红壳,有些是青壳,还有的是乌黑,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体色差异,对养殖效益有何影响吗?

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色由青变红,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克氏原螯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克氏原螯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比指数升高,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下降,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同时,温度和光照直接影响克氏原螯虾的成熟发育,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

无论是在人工养殖池塘还是自然环境中,小龙虾个体会呈现不同的体色特征,通常有淡青、深青、淡红、深红、乌黑等几种体色表现。

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体格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小龙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小龙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比指数都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减慢,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

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不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领先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激素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

研究表明,虾类之所以呈现特有的体色,是因为虾体内存在着特有的色素细胞。在生化上不同的色素颗粒类型会显示各自特有的颜色,如黑色素(黑色)、类胡萝卜素(红或黄色)、喋呤(黄色)、鸟嘌呤(白色)。

虾类体色的生理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而造成不同的阴暗和着色情况,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移动受神经与激素的控制调节。虾青素是甲壳动物体表色素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它与蛋白质一起形成蓝色的虾青素蛋白,使许多甲壳动物呈现出深青蓝体色。

而缺乏虾青素的甲壳动物(特别是虾蟹类)通常体色偏红甚至发黑,在一龄以上的老年虾子和死亡的虾子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含虾青素的动物不只是虾、蟹,许多甲壳类动物也用虾青素来装扮自己。有些小壳动物,主要含有虫青素,有一些蟹类体内含有蝶红素。这些色素,包括虾青素在内,都和胡萝卜素有类似的结构,它们大量而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界中。

化学名称叫酮类胡萝卜素,它们是“虾兵蟹将”这类动物所含色素的主要成分。

活着的甲壳类动物的体色,由于种类不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不论活着的“虾兵蟹将”是什么体色,只要把它用甲醛浸泡或者加热,都同样会变成红色。

这是因为生物体内的色素蛋白质,在受热的时候发生变性,原来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色素“逃”了出来,才显露出红色。另外,死后的虾蟹,由于体内的蛋白质变性,色素逃离,也会使外壳变成红色。

引发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

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

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天然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维持小龙虾正常体色的养殖建议

综合以上影响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2、创造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如加强水草的种植和日常护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不同时期水位的正确调控等;

3、科学控制日投喂次数和投喂率,最好选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小龙虾养殖产量和个体规格大小的需求,全价小龙虾配合饲料在小龙虾养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其营养更全面均衡,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各种有益营养因子,能满足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4、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性保健产品。

有些体色变化是疾病引起的,若小龙虾身体明显偏瘦,体色发黑,活动缓慢,有时烦躁跳动,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虫或水体内含有有害物质;若虾体发黑,肛门红肿突出,可能是患有肠炎;若腹部附肢腐烂,则可能为烂肢病;若体色发黑,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则为蜕皮不遂的原因。只有确定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并立足早治。

什么时候上水,对虾子的繁殖最有利


小龙虾的繁殖,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上水对小龙虾的繁殖确实起到一定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上水的行为,属于人对小龙虾的交配繁殖过程研究十分透彻了解后的技术干预行动,同时小龙虾繁殖不依靠上水也能自动繁殖。那么人为干预,怎么样让上水更加有利于繁殖需要从两个面的角度分析:

第一个,看种虾的规格能不能加水。

种虾的规格达不到,不管你什么时候上水都对繁殖起不到作用,如果季节、时机把握不好反而影响种虾的繁殖。比如,十一月份种虾还没有交配产卵结束,水位浮动过大,种虾在洞穴内还没有孵化结束,你水位管理不稳定,会导致种虾频繁出洞,再重新打洞,持续消耗虾子的体力,反而会有可能二次打洞后死在洞穴内出不来。所以,如果是稻虾,9月中旬以后至10月20日之间都是上水的时候,其中以九月尾为最有利于虾子繁殖出早苗,10月末以后以稳定水位为主。

第二个,看季节能否上水。

如果你落水已经达到2个月以上,且时间在6月以后,都可以根据打洞情况淹水逼种虾出来。比如说,你7月种稻,收割的时候就是10月,10月就可以关水,对种虾出苗最有利。如果你6月初落水插秧,那你9月就可以上水对种虾繁殖最有利。还有的稻谷种的特别早,5月1日就把虾子卖完了,5月中旬就开始插秧,收割稻谷的时候就在8月中旬,那这个时候上水种虾出洞出苗就在9月,那11月份还可以卖4钱以上的虾子。

第三个,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在关水的问题上拿捏不准,其实也就是对虾子的繁殖规律把握不准。

简单来说,很多人虽然10月份关水了出来的这一批苗子也到了十一月份才出幼苗,刚刚好低温,苗子基本上很难度过低温时段,也会死掉或者被大虾当做饵料吃掉。因为大多数养殖户外低温冬季有三不做:不肥水,不肥水温度起不来苗子容易应激死亡;不投料,种虾产卵孵化虾苗后营养得不到恢复,幼苗离开母体,母虾长时间摄食得不到保险,刚刚出来的幼苗就成了饵料,很多养殖户冬季打麻将基本上十天半个月都不去看池塘水位情况,冷是一个问题,但虾塘好坏又是另外一个结局,你忽悠虾子虾子忽悠你;不稳水,很多池塘基建的时候技术差不懂得保水的重要性,不保水的问题来了等技术好了明白过来的时候想改又改不了,除非大动干戈,水位在冬季持续加水升降,池塘水温不稳定,苗子和大虾子死亡率很高。

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存在何种关系?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维持健康的体色?


为什么有些小龙虾是红壳,有些是青壳,还有的是乌黑,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体色差异,对养殖效益有何影响吗?无论是在人工养殖池塘还是自然环境中,小龙虾个体会呈现不同的体色特征,通常有淡青、深青、淡红、深红、乌黑等几种体色表现(如图1;图2)。通过对青壳虾和红壳虾性腺发育程度和体格生长速度的测定,发现小龙虾体色变化与个体成熟发育、生长速度存在关联性,即通常小龙虾体色由青转红时,其性腺成熟系数和肝体比指数都呈现升高趋势,同时脱壳周期延长,相对生长速度也随之减慢,预示着个体发育趋向成熟(如图3;图4)。研究也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等因素直接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从而使其体色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的内容中我们会进一步分析。

一、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分类上隶属十足目,爬行亚目,蝲蛄科(螯虾科),原螯虾属,国外称之为“红沼泽螯虾”(redswampcrayfish)。它是生长于淡水中的一种甲壳类动物,其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小龙虾因此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后在南京市以及周边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繁衍扩展,其种群数量开始大幅上升,生存空间也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各省市。同其它甲壳类水生动物一样,小龙虾幼体的变态、生长发育以及步足的再生总是伴着蜕壳而进行的,只有蜕掉坚硬的外壳,小龙虾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研究已经表明:正常生长发育的小龙虾,一生需进行脱壳11~12次,每完成一次脱壳,其体长可增加17%,体重可增加44%,所以在性成熟之前的青虾阶段是其主要的快速生长期。由于小龙虾生长速度很快,人工养殖5g左右的幼虾,如果可以保障充足的饲料营养和良好的水体环境,经35-40天的人工饲养就能达到30g以上的上市规格。小龙虾的寿命通常在24~30个月,人工养殖条件下,幼体经过5-8个月的正常生长就能达到性成熟阶段,因此,在性成熟之前,尽量提高其生长率和延缓其性成熟时间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二、论证小龙虾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

开展实验的地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稻虾连作综合示范基地,选择体重相近但体色不同的养殖小龙虾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相关生理解剖来统计它们的性腺发育程度,分析研究小龙虾体色变化与性腺发育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此次实验分别采集大规格组(30~3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5)、小规格组(20~22g)的青壳虾与红壳虾各50尾(如图6),进行解剖观察(肉眼、显微镜),根据性腺的组织细胞学及形态特征统计其性腺发育程度。小龙虾的生长阶段性可依据其甲壳体色直观地分为青壳虾和红壳虾两个阶段,通常小龙虾进入红壳虾阶段以后,其生长发育趋于成熟,脱壳周期延长,生长速度相对下降,有的则几乎停止生长。

本次实验数据为:80%的大规格(30—32g)青壳虾组卵巢发育尚处于第Ⅰ、Ⅱ期时相,卵巢颜色呈灰白或淡黄,其余20%还尚未启动发育,解剖时甚至肉眼难以观察到,而红壳虾只有30%处于第Ⅰ、Ⅱ期时相阶段,70%已分别进入第Ⅲ、Ⅳ、Ⅴ期发育时相,卵巢颜色加深呈浅棕或褐色;小规格(20—22g)青虾组则大部分(65%)未见卵巢,35%进入Ⅰ期,而红壳虾组只有30%卵巢未发育,70%进入第Ⅰ、Ⅱ期时相。

结果表明:不论大、小规格的小龙虾,红壳虾的性腺发育程度总体领先于青壳虾,且红壳虾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青壳虾,说明小龙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体色变化与其机体成熟发育存在内在的关联性,体色变化是性腺成熟发育不同程度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其激素分泌和甲壳色素沉着有关。研究表明,虾类之所以呈现特有的体色,是因为虾体内存在着特有的色素细胞。在生化上不同的色素颗粒类型会显示各自特有的颜色,如黑色素(黑色)、类胡萝卜素(红或黄色)、喋呤(黄色)、鸟嘌呤(白色)。虾类体色的生理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移动而造成不同的阴暗和着色情况,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移动受神经与激素的控制调节。虾青素是甲壳动物体表色素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它与蛋白质一起形成蓝色的虾青素蛋白,使许多甲壳动物呈现出深青蓝体色。而缺乏虾青素的甲壳动物(特别是虾蟹类)通常体色偏红甚至发黑,在一龄以上的老年虾子和死亡的虾子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引发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

研究表明温度、光照、苗种品质以及营养条件是影响小龙虾性成熟主要因子,同时,水环境中的pH、溶氧、水温、氨氮、重金属等的异常也可对小龙虾造成胁迫。在适宜水温(22~30℃)内,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小龙虾生长发育,但水温超过30℃时,其生长反而受阻,同时会诱导其性腺提前启动成熟发育,这和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积温”效应、物种的繁殖延续规律有关。如果再加上营养缺乏、养殖密度过高,在这些不良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就容易导致小红虾、铁钉虾的出现,这类异常小龙虾不仅生长停滞,还会浪费大量的饵料。至于光照条件,由于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生性胆小喜阴暗的天然习性,所以该虾不适宜在光线强的、敞亮的环境下生长,创造安静、多隐蔽物以及食物营养充分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四、维持小龙虾正常体色的养殖建议

综合以上影响小龙虾体色变化的主要因子,我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选择品质优良的苗种和亲本,同时苗种投放前后可使用外泼VC类产品改善虾苗体质;

2、创造良好的水体养殖环境,如加强水草的种植和日常护理、水质和底质的改良、不同时期水位的正确调控等;

3、科学控制日投喂次数和投喂率,最好选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随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小龙虾养殖产量和个体规格大小的需求,全价小龙虾配合饲料在小龙虾养殖技术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其营养更全面均衡,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及各种有益营养因子,能满足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促使其生长快,个体大,体质好,缩短了养殖周期,占据了较好的上市时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能够最大幅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4、做好小龙虾的常规疾病预防工作,在改良水体环境和科学投喂的同时,可适当定期开展一些内服保健工作,如VC和肉碱一类的功能性保健产品。

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应该如何投喂


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上有什么区别吗?这个问题,比较有现实意义,我来说下投喂方面的知识。

一、小龙虾幼苗阶段,小龙虾幼苗在离开母体前,都是靠卵黄提供营养的,偶尔也会离开母体去捕食,但是离开母体的时间不会太久。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用进行投喂,在小龙虾幼苗离开母体后(0.8~1cm),主要以摄食水中浮游生物,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主要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为主。另外,为了保证小龙虾幼苗全面的营养,我们可以投喂一些豆浆汁、南瓜汁,还有牛奶都是可以的。小龙虾吃不完的汁浆,也是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物质。一般2~3天喂一次,就可以了。

二、小龙虾小虾阶段,这个主要指的是小龙虾2~3cm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小龙虾在食物上和成虾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其在捕食方面不是成虾的对手,所以为了保证小龙虾小虾的正常生长,建议早上投喂一次(占整个饲料的30‰)左右,傍晚投喂一次(占整个饲料的70%)左右。

三、小龙虾成虾阶段,这个主要是指小龙虾5cm以上的成虾,这个时间的虾抵抗力、捕食能力都较强了。特别是稻田养殖的虾,我们应当尽量逼使其去捕食田中的昆虫及杂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少喂一点,只傍晚投喂一次就好。

四、按照季节的不同,我们在投喂上也要灵活运用。比如炎热高温的夏天,小龙虾食欲也会较差,应以投喂爽口的青饲料为主。8~10月,小龙虾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多喂麦麸、豆渣等精青饲料搭配适量荤饲料。11~12月小龙虾进洞前,应以投喂荤类饵料为主,供小龙虾供备充分的能量,安全越冬。

五、按天气、水质、疾病的多发季节对饵料投喂进行灵活调整。连续阴雨天水质过浓时,可以少投喂或不投喂。天气晴好时,多投喂。小龙虾大量蜕壳季少投喂,蜕壳后进入快速生长期多投喂。小龙虾疾病多发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后多投喂。

总之,我们必须灵活的调整饲料投喂方法,我们既要让小龙虾吃好,又要让其吃饱,还要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我们在饵料投喂方面主要以观察小龙虾傍晚这次的吃饵情况为主,以小龙虾投喂二小时后,小龙虾能吃饱,并且略有饵料剩余为佳。

养殖小龙虾在冬季还需不需要投喂?怎么投喂?


部分养殖户认为在变天前已经做足了肥水喂料的工作,温度低,也看不到小龙虾活动的迹象,就理所当然认为后期不需要过多的管理。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每年都能遇到在低温来临前,田里面能够看到密密麻麻的虾苗,到来年开春,不仅没有自己设想的大量虾苗出售,反而需要补苗的客户。那么养殖的小龙虾在冬季是否还要继续投喂?

为了让虾苗快速成长,我们应该根据水温以及虾苗的数量来不断补充水中的饵料。

理论上虾苗开口摄食温度6℃,但也观察到在6℃以下也有虾苗摄食。本次寒潮期间,12月11日上午10点,潜江气温2℃,表层水温5℃,底层水温6℃,水面出现结冰,仍发现虾苗摄食,需要投喂。

12月11日上午10点,潜江气温2℃,表层水温5℃,底层6℃,水面出现结冰,仍发现虾苗摄食。

当前温度逐步回升,稻田水浅,水温回升也快,需要加强投喂,建议整个冬季只要不是结厚冰无法投喂,都需要投喂。

具体投喂方法下:

①在虾苗小于3公分阶段,建议投喂标准为每亩水面使用一斤干黄豆,浸泡后用豆浆机打碎,均匀投喂在环沟中,间隔一天投喂一次。

②待虾苗有3公分长的时候,建议及时投喂1.0颗粒的全价配合饲料,投喂在环沟两侧的浅水位及内梗附近便于观察的位置,以便判断吃料情况,合理的增减饲料的量。

③无论虾苗处于哪个阶段,建议定期肥水,一方面肥水培育的藻类、轮虫、枝角类等是虾苗优质的天然饵料,另一方面肥水可以防青苔、保温预防水面快速结厚冰层、增溶氧提供虾苗良好的生长环境。

易被忽视的水位管理:

小龙虾早苗出塘时间及数量与冬季管理息息相关,面对当前极寒天气我们如何应对将显得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小龙虾冬季投喂管理要点



小龙虾,近年来由于小龙虾的市场需求火爆,养殖户朋友的养殖热情不断升高,有人养得好挣钱,而有的人没抓住养殖时机。比如:冬季的小龙虾池塘需要怎样管理?需要投喂吗?近年来小龙虾不管是成虾还是虾苗早一天上市价格有可能有所不同,等到小龙虾集中上市的时候价格肯定会随之降低。要想小龙虾来年早点上市,冬季小龙虾池塘管理及投喂就必不可少。

每年早期3月份至4月中旬小龙虾成虾与苗种的价格均较高,而多数养殖朋友那时候成虾、虾苗规格均较小(成虾多数为空壳,虾苗规格太小没产量),难以出虾,这些原因主要为冬季及早春投喂管理不当所引起的。

首先,我们要做好冬季及早春投喂管理,我们需要先了解龙虾的食性特点:
1.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
2.小龙虾幼体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幼体、轮虫等;
3.小龙虾喜食各种鲜嫩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鱼虾尸体、人工饲料等;
4.饵料不足时会同类相残,以大吃小,正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虾最易被残食。
根据小龙虾的食性及目前小龙虾养殖特点,我们建议冬季采取如下投喂管理措施:
1、加水后先使用“碧水安(加强型)”进行解毒,5-7天后观察小龙虾苗及成虾数量;
2、为满足成虾的摄食量,建议每2-3天沿边投喂一次颗粒饲料,投喂量根据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3、同时,为促进虾苗快速及健康生长,以培养天然饵料与投喂天然人工饵料的方式进行管理。根据虾苗对饵料的口径及特点,使用“肥水肽Ⅲ”与“利苗多”培养天然饵料,同时虾苗也可直接摄食;

河虾池塘饲料投喂技术要点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养殖是否成功,调水是养殖的关键。然而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常被忽略,那就是投料技术。通过对后圩地区青虾养殖户走访、调查,发现投料技术也是有所讲究的,下面分别从投料时间、投料地点和方法以及投料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总结的投料小技巧。

1、投料时间

目前养虾日投喂为3-5餐,投喂的餐数越多,投喂率就越高,意味着生长越快,但对水体的污染也越严重。因此,投喂次数需要对养殖模式、当前水质和水处理能力相匹配。后圩地区养殖户所用的土池建议每天投喂3餐即可,3餐分别为6:00,11:00,17:00。

2、投料地点

投料区一般设在离池边5-8米的区域,小虾时靠边撒,大虾靠里撒;高温靠边撒,低温靠里撒。

3、投料方法

投料前,关闭增氧机,水流减缓后投喂,避免饲料被水流卷到中间而投料区干净,饲料台饲料不准。查完料,开启增氧机。

4、投料量的确定

放苗前2小时,每亩用虾片1公斤泼洒,使虾苗入池即有食物,促进虾苗的食物转化。放苗当天以20-30克/万尾的虾苗料混合微生物制剂分2次泼洒,以后每天日投喂量增加10-15%,一直到16-20日龄,饲料台测准料为止。在放苗第二天既可以将饲料台放入池中,虽然不能准确测料,但可以看虾和通过料台了解水质。饲料盘的面积一般为0.4-0.5平方米,在约定时间内吃不完,下餐投料应考虑适当减料或停料。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投喂高蛋白更有利于虾子生长发育,是真是假?》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高蛋白养牛”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390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