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生长环境

说到灵芝也许很多人并不是特别的熟悉,其实在电视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灵芝救人性命的场景,因此灵芝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了。而且它的药用价值非常的高!

什么是灵芝

灵芝又称林中灵,以林中生长的为最佳,药效最高。目前也有人工大棚种植,主要生长在较湿润的地方。灵芝属高温性菌类,在15~35℃之间均能生长,适温为25~30℃。子实体在10~3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子实体生长缓慢,皮壳色泽也差;高于35℃,子实体会死亡。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延长。

灵芝的生长环境

菌丝生长期,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如果低于80%,子实体会生长质量不良,菌盖边缘的幼嫩生长点将会变成暗灰色或暗褐色。

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尤其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二氧化碳更为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至0.1%时,子实体就不能开伞,长成鹿角状分枝,含量达1%时,子实体发育极不正常,无任何组织分化,形成畸形。

灵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光黑暗条件生长速度最快,当照度增加到3000勒克斯时,生长速度只有全黑暗条件下的一半。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光照,在1500~5000勒克斯,菌柄、菌盖生长迅速,粗壮,盖厚。

灵芝的品种选择

1、赤芝:赤芝是灵芝属中的代表种,野生菌盖一般可达5厘米x10厘米-12厘米x20厘米,厚度达1-2厘米,红褐色稍内卷,菌肉黄白色。菌柄侧生,高达5-10厘米,色与菌盖相同,子实体蜂巢状,菌盖下面有菌管层,菌管长约1厘米,菌管内壁为子实层,着生担子,担孢子子卵型。

2、紫灵芝:紫灵芝的菌盖及菌柄均有黑色皮壳,菌肉锈褐色,菌管硬,与菌肉同色,管口圆,每平方毫米约5个。

3、薄盖灵芝:薄盖灵芝又称薄树芝,其子实体皮壳具有深紫红色,菌盖比前两种为薄,近菌管处浅褐色,菌管为肉桂色,每平方毫米4-5个,菌盖为7-11厘米,厚0.5-1.0厘米,成熟的菌盖肉卷明显,菌盖背面菌管近白色,木栓质含量少,孢子含量高,药用成分高,药效好。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1、保肝解毒:灵芝对多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无论在肝脏损害发生前还是发生后,服用灵芝都可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灵芝还能促进肝脏对药物、毒物的代谢,对于中毒性肝炎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慢性肝炎,灵芝可明显消除头晕、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并可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所以,灵芝可用于治疗慢性中毒、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碍。

2、治疗糖尿病:灵芝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

3、改善心血管系统: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4、肌肤美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灵芝有增智慧,好颜色,灵芝是一种具有抗皱、消炎、清除色斑、保护皮肤。灵芝含有抑制黑色素的成分及多种对皮肤有益的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能够通过减少人体自由基,加速细胞的再生,增加皮肤的厚度并增加胶原质,达到丰润皮肤、消除细纹与皱纹的效果。其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通过保持和调节皮肤水性,恢复皮肤弹性,使皮肤湿润、细腻。

灵芝的功效有很多,它对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因此随着人们对灵芝的认知越来越多,对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灵芝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相关阅读

环境因素对牛蛙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温度

牛蛙为变温动物,气候、温度对牛蛙的栖息、摄食、生长和繁殖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食物组成和数量的改变将使在自然条件下野生的牛蛙更换栖息地,为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迁移,若能在附近找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便不再远迁,否则会继续迁移。

牛蛙的食量也随季节和温度的升降而增减,9月份水温在21-30℃时活动力最强,摄食量最大;水温在14-20度时食量减少;10月下旬至翌年3月,水温12℃以下时,停止摄食。

(二)湿度

由于牛蛙皮肤的角质化程度很低,故防止水分蒸发的能力较弱,同时皮肤又兼有呼吸的功能,因而环境湿度对牛蛙生存的影响很大。

牛蛙蝌蚪必须在水中生存.完成变态后才能在陆地上栖息,成蛙虽然能长时间栖息于陆地,但也需要依靠持久的高湿度生存。环境温度越高,牛蛙对湿度的要求也越大,尤其是幼蛙,更怕日晒和干燥。牛蛙抵御干燥的方法:一是通过提高其淋巴和血液中的盐离子浓度,增加渗透压而减少失水;二是钻人深土层中休眠。牛蛙的繁殖活动必须在水中完成,因而水是牛蛙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光照

光照对牛蛙的热能代谢、行为和生活周期产生较大影响。牛蛙畏强光,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常常躲避强烈的阳光直射。但趋向于弱光,喜蓝色光线,白天潜伏于温暖的能透进少量光线的水草丛或树荫处,夜间四处觅食。光照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牛蛙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行为,若将牛蛙长期饲养在黑暗条件下,则性腺的成熟发育中断,性活动受到抑制,以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生长育肥猪是猪的一生中生长、增重速度最快的阶段,也是饲料消耗较多的阶段,这一阶段对猪肉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掌握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规律和特点,以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为育肥猪提供一个优良的养殖环境,利用合理的养殖方法,加强防疫技术,让生长育肥猪健康生长、正常增重,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1、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

生长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体重为20~60kg之间的这一阶段主要为猪的生长期,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各项器官以及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还不健全,尤其是消化系统,对一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在饲养时要特别的注意。另外,因猪在这一阶段的生长速度迅速,对营养的需求要求较高,所以在猪体重还没有达到60kg时,所提供的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相对的高一些。生长育肥猪在20~30kg时主要生长的是骨骼,所以这段时期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补充,要充足且及时,以满足育肥猪骨骼和器官的快速生长。当生长育肥猪达到60~70kg时主要是肌肉的增长,并且可达到最高峰,所以为了满足这一生长规律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生长育肥猪脂肪的生长旺盛期则是在90~100kg,因此,在这一阶段为了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将酮体瘦肉率提高,需要进行限饲,特别要控制好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当生长育肥猪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时体重的增生速度开始减慢,继续饲喂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要做到适时出栏。

2、生长育肥猪的管理要点

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喂,做好防疫工作,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可充分发挥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从而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进行育肥。选择生猪品种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当地的养殖条件选择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酮体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目前最常使用的品种多为杂交品种,经过长期的培育所得的杂交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具有良好的育肥前景。

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生长育肥猪的养殖效果有重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其目的是生产和培育出出生重和断奶重均高的仔猪,从而提高生长育肥猪阶段的生产性能。

选择营养充足且搭配合理的饲料。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可知猪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如果单纯的使用一种饲料满足不了猪在全部生长过程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在饲喂的过程中要根据生长育肥猪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要尽可能让饲料的种类多样,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物质间的作用。在饲喂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以保持育肥猪旺盛的食欲。在提供饲料时不但要注意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阶段,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变换饲料配方,如在夏季为了保证全天的采食量可多饲喂一些促进食欲的饲料,由于夏季白天较长,可适当增加白天的饲喂次数。冬季则要注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并可在夜晚加喂1次。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饲喂时要根据育肥猪各阶段的养殖目标,或者市场上对猪肉产品的需求来制定科学的饲喂计划,如果是为了提高重量,可以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饲喂;如果是想提高酮体瘦肉率,饲喂时则要控制好脂肪的沉积,易采取限制饲喂的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要满足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另外,在饲喂生长育肥猪最佳的饲喂方式是生喂,因如果将饲料煮熟后会破坏其中营养物质的营养价值,尤其是维生素,所以饲喂时仅需要将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加工即可,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可直接剁碎饲喂。

在管理方面,要对生长育肥猪进行合理的分群,根据品种、性别、体重科学分群,在分群后对猪进行调教工作,使其在固定的地点进食、休息和排泄,这样便于管理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做好夏季防暑,冬季防寒的工作,防止因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而引起猪的日增重下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加强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及时的清理粪便,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在育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育肥猪过度的运动,以免消耗大量的能量,影响增重效果。

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生长育肥猪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以保证猪的质量,否则造成疾病的传播,会导致前期的工作都无效而损失惨重。因此,对于疾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定期的消毒外,还要注意加强生长育肥猪自身抗病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药物以增强体质。另外,还要定期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供给汉珠牌5612或希望牌5012小猪料予以饲喂,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④自由采食法采用该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快,胴体的膘较厚,沉积脂肪较多,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使每日增重尽量多,最好采用自由采食法;如果要获得瘦肉率高的胴体,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这样即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使胴体的脂肪太多,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
⑤先精后青,少放勤添: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并要少放勤添。

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饲喂2~3次为宜。在20~90KG肥育期间,每日喂2次和3次的结果比较,喂3次并不能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喂3次的给料比较比例是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为宜。

饮水

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最好在冬春季给温水,夏季给凉水。喂料时应保持水槽不断水。猪吃进1KG饲料需要水2.5~3.0KG才能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另在夏季应加大饮水的供给。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猪舍环境

猪舍卫生:猪舍卫生与防病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做好猪舍的清治卫生工作。猪舍要坚持每天清扫并及时将粪、尿和残留饲料运走;从仔猪开始,即训练定点大小便。猪排粪尿喜欢寻找潮湿的地方,猪进栏时,把别的地方搞干净,而把预定排粪尿的地方放点水,猪就会在放水的地点排泄。如果猪没有在预定的地点排泄,就可以将它位的粪铲放到预定地点,下一次猪排泄时,就能排泄到预定地点。这样引导两三天,就能定点排泄了。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即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有利于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温度:猪的生长需要适宜温度,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当温度过高时,肥育猪就会烦躁不安、气喘、不愿进食。当温度过低时,肥育猪会相互拥挤,采食量增加,不但浪费了饲料,而且猪的体重下降。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光照:育肥猪舍内光照应暗淡,以使猪能得到充分地休息。
通风:保持通风状况良好和足够的通风量。使空气清新,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避免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能避免猪只咬尾症的发生,提高增重率。猪的饲养密度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加以调整。例如,在寒冷季节冬天,每栏可多放养一至二头猪,在炎热的夏天,可减少一至二头,这样可产生较好成绩。长白猪好斗,密度不宜过大。

驱虫、虱,去势,防疫

肉猪在肥育前对幼猪要普遍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虱、驱疥癣,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驱蛔灵,回咪唑等药物,驱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药物。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与肉鸡品种、饲料、饲养环境及饲养管理对生产的影响


养殖技术的发展使得肉鸡的养殖速度越来越快,大多数肉鸡的生长速度快、出栏早,有的品种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育成出售,但是由于过快的生长速度,常会使人们怀疑生产者在饲料中添加激素而导致其快速生长。其实随着肉鸡品种的不断优化,加上科学的饲料配方、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等因素,都会使肉鸡生长迅速。

1、品种特点

随着遗传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诸多育种机构经长期对肉鸡品种的研究,选育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产肉率高的肉鸡品种。现代肉鸡育种的选择强度非常高,这种高强度的选择方法,保证肉鸡育种的高速发展,使现代肉鸡生长速度快的这一遗传特性不断提高。原来每只商品肉鸡达到2.5kg体重时需饲养52d,现在仅需42d即可达到此标准。

2、饲料与营养

使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遗传基因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结合高能高蛋白的全价饲料。现代肉鸡的养殖,都是根据肉鸡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要求来提供饲料,将不同种类的饲料原料进行科学的配比,制成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以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肉鸡的营养所需。

一般肉鸡的饲料分为三个时期,即雏鸡料、中鸡料和大鸡料。肉鸡在1~14日龄饲喂雏鸡料,雏鸡料中含粗蛋白21%,能值1010kcal/kg(1cal=4.186J)左右,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肉鸡在14日龄到出栏前7天饲喂中鸡料,这一阶段的饲料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所下降,饲料中的能量含量有所提高,主要为了肉鸡增重提供能量。中鸡料中的粗蛋白含量为20%左右,能值约为3100kcal/kg。同样要提供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肉鸡出栏前7天饲喂大鸡料,其中粗蛋白含量为18%~20%,能值达到3200kcal/kg。这种饲料供给方法为肉鸡健康、快速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3、饲养环境

温度对于肉鸡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对肉鸡的健康影响非常大,不合适的温度会使鸡只将采食的饲料中的能量转化为维持机体体温的所需,从而导致鸡只的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速度缓慢。一般初生雏鸡要求环境温度较高,应控制在34~35℃。以后随着雏鸡日龄的不断增大,温度也随着下降,但是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能骤变,因为肉鸡对温度的变化表现的非常敏感,所以要逐渐的降温,每周下降2~3℃,直到35日龄时将温度控制在21℃。

肉鸡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不高,但结合温度则对肉鸡有着重要的影响,肉鸡在1周龄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65%,以后随着肉鸡的不断生长,相对湿度可逐渐下降到45%~65%。

肉鸡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呼吸快,体内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大,加上肉鸡的饲养密度大这一特点,容易使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肉鸡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还会严重影响肉鸡的健康,使鸡群易患呼吸道疾病,从而增加死亡率,因此,为了保证舍内空气质量,要进行鸡通风换气。可以采用自动的通风设备来控制鸡舍的通风时间,以保证空气的新鲜。

4、科学的饲养管理

提高肉鸡7日龄的体重。研究表明,肉鸡7日龄的体重对出栏体重的影响非常大,合理的肉鸡7日龄体重意味着肉鸡在育雏期的生长发育良好,为今后的肉鸡育肥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提高肉鸡7日龄的体重,可以在雏鸡孵出后6h即进行诱食,培养雏鸡的食欲,并且可刺激肉鸡消化道的发育。在育雏的前3天训练雏鸡自由采食,能够让雏鸡尽可能的多吃料。为了增加雏鸡的采食量,在雏鸡进舍前2天要实施24h的光照时间、60lx的光照强度,到第三天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

肉鸡生长到7日龄后,肌肉、骨骼及羽毛的生长迅速,和快速生长的肌肉相比,骨骼的发育相对较慢,会导致肉鸡的腿部出现问题。此时通过光照控制技术来进行调控,通过降低光照强度以及减少光照时间的方法来减少雏鸡的采食量,使肉鸡生长速度减慢,以平衡肉鸡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进而提高肉鸡的存活率。在出栏前7天,再通过增加光照时间的方式来促进肉鸡采食,达到迅速增重的目的,弥补肉鸡在饲养前期的体重损失。

5、卫生防疫措施

肉鸡的卫生防疫措施是保障肉鸡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现代肉鸡场要建立在远离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采用封闭式的饲养管理模式,做好物品及车辆的消毒、人员进出场的管理、消毒以及鸡群的免疫工作。鸡舍在肉鸡出栏后要进行空舍消毒,将舍内粪便以及杂物清理后,用清水将鸡舍冲冼干净后,再用5%的烧碱水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或者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混合液进行密闭熏蒸消毒,熏蒸后通风,散尽气味后,做好升温工作,准备进行下一批的肉鸡饲养。

作者简介:赵平辉(1979-),男,山东泰安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工作。

赵平辉

林蛙的生长


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完全变态后登陆的幼蛙,体长为 1.2-1.5厘米;生长至当年晚秋冬眠时(1龄),一般体长约为 3.5-4.8厘米;2龄林蛙,生长到秋季冬眠时,雌蛙平均体长可达6.0厘米,雄蛙平均体长可达5 .2厘米;3龄林蛙,生长到秋季冬眠时,雌蛙平均体长可达7 .5厘米,雄蛙平均体长可达6.1 厘米;4龄林蛙,生长到秋季冬眠时,雌蛙平均体长可达8.2厘米,雄蛙平均体长可达6 .7厘米;自4龄以后,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乃至停止生长。

林蛙一般3年性成熟,个别也有2年性成熟的。对林蛙而言,4-6龄的蛙,为青壮年期,性情活跃,体质健壮.怀卵量大,此年龄段是繁衍生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人工养殖时,应选择该年龄段的蛙做亲蛙而7龄以上的蛙,则行动迟缓,活力下降,怀卵量也少。

林蛙生长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其生活场所食物数量的多少,以及食物品种质量的好坏。食物丰富,质量好,生长速度就快,否则相反。

真鲷的生长特点


真鲷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自然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100~150克,2龄鱼可达350~500克,3龄鱼可达750~1000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个体体重可达200克左右,第二年可达500克以上的商品规格。在自然海区内,其寿命较长,最大可达20龄、10多千克。其总的生长特点是1~3龄鱼生长最快,无论体长还是体重的增长速度都较大;其后至10龄稍慢,15龄以后明显减慢,几乎不生长。

雄性个体2龄即可达性成熟,而雌性个体要3龄才能达性成熟。在自然海区,黄渤海区的真 繁殖期为5~7月,盛期在5月下旬,厦门地区的真 繁殖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一般怀卵量为50万粒以上,最高可达300万粒,平均个体怀卵量为100万粒左右。其产卵特点是卵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一般每次产卵1万~2万粒,连续产卵15~20次产完。


卵浮性,卵径1.01-1.04毫米,在水温20.8~23.0度条件下,约31小时孵出。孵出3天内,即体长在3毫米以前不摄食,靠卵黄囊营养生长。

山东沿海的真鲷在每年1~2月间栖息于济卜州岛以西海区,每年2~3月水温上升后,开始向西北移动,一支达连云港外海,另一支经山东高角,过威海、烟台至莱州湾产卵;秋末东北信风开始后,成鱼及幼鱼返回济州岛外海越冬。

蚯蚓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因此蚯蚓养殖:夏秋季要搭遮荫棚降温(桑园有天然的遮荫条件,但桑树在夏伐后到发芽生长密闭前仍需临时用遮荫物遮盖),冬季要棚室加火升温(可利用蚕室己有的设备)或桑园覆麦草保温升温,以利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

2、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3、酸碱度(pH值)

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叫茧最多。

4、通气

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5、食物

投喂食物不足或质量不高会使蛆叫间争食,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长缓慢。

大口鲶的生长


大口鲶生长很快。在长江中,龄鱼平均体长为39.8cm,均重 586.5g;2龄鱼平均体长为58.6cm,均重1997.3g; 3龄鱼平均体长为70.0cm,均重3 304.8g;4龄鱼平均体长为79cm,均重 4 540g;5龄鱼平均体长为88.8 cm,均重6 613. 6 g; 6龄鱼平均体长为96.7cm,均重为8978.6g.

人工养殖的大口鲶,生长更快。幼鱼在夏秋季的日增重量可达 5-15g在长江以南地区,当与年鱼苗年底可长至1-2kg,第2年底可长至3-5 kg,第3年底可长至7-10kg池塘套养的大口贴,当年鱼最大个体可达6.5kg,2龄鱼超过12kg.

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技术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在猪的各生长阶段,育肥猪是增重速度最快,饲料消耗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掌握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加强防疫工作,达到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技术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1、合理搭配饲料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较快,并且在生长育肥期不同阶段的生长侧重点不同,因此要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提供营养丰富、全价,并且配种合理的饲料以满足生长发育肥猪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日粮的配制要求多样化,因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单一的饲料的营养成分往往不够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多方面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不但可以确保营养的全面,还可以使各种营养物质相互补充,提高其消化率和利用率。例如,如果单一的饲喂玉米,蛋白质的利用率为51%,单一饲喂骨粉,利用率为41%,如果将两者混合饲喂则可将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到61%。在饲料的选择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品质优良的饲料可以保证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胴体的品质。在选择饲料时要注意按照市场上对猪肉产品的需求,来配制日粮,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沉积成为脂肪,但是不利于长期的保存,如果要生产瘦肉型的猪,并且要求对猪肉产品要求较高,则要在生长育肥猪出栏上市前的两个月少饲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饲料的性状,掌握好日粮的稀稠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生长育肥猪的采食量和饲料的利用率,通常饲喂稀料会降低干物质的采食量,还会导致体能消耗过多,所以要将日粮适宜的调稠一些,但是夏季则可以适当的稀一些。

2、饲喂原则

饲喂生长育肥猪时要注意定时、定量、定质,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易在猪群发生异常时可快速的排除引发原因。其中定时是指对生长育肥猪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投喂饲料,这样可以使猪的生活有规律,对保持肠胃消化机能的健康十分有利,可提高猪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每天的饲喂时间和饲喂次数要根据夏季以及所饲喂的饲料种类来确定,对于以精料为主的养殖场来说,每天可以饲喂2~3次,对于以青粗饲料为主的养殖场可每天饲喂3~4次,在夏季可在白天加喂1次,冬季则可在夜间加喂1次。定量是指在饲喂时注意保证饲喂量要相对的固定,可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猪的食欲以及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做适当的调整,但是不可以忽多忽少,否则会影响到生长育肥猪的食欲,使饲料利用率降低。每次饲喂时以保证猪八成饱即可,以使生长育肥猪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定质是指饲料的种类与比例要相对的稳定,不可有较大的变动,否则易导致生长育肥猪出现换料应激,发生消化不良,影响食欲。在变换饲料时逐渐的进行,让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饲喂方式

选择科学的饲喂方式。为了使饲料得以充分的利用,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速度,要选择科学的饲喂方式。通常饲料的生喂效果要好于熟料,这是由于生料的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尤其是维生素,并且生喂可以减少饲料加热、熟化时的燃料浪费的现象,节约劳动力,节约成本。另外,饲料的性状可分为干喂、湿喂和干湿喂三种,生长育肥猪对不同喂法的消化吸收率不同,其中干喂的饲喂量好掌握,并且可保暖唾液的分泌,但是易产粉尘,造成饲料的浪费;稀喂利于猪采食,损失较少,但是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体能的消耗较大,不利于生长增重;干湿喂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喂法,可提高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快猪的生长与增重,是目前常使用的喂法。

另外,在饲喂时还要要根据对生长育肥猪胴体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饲喂方式,如果想要提高猪的日增重,获得较厚的体膘,节省劳动力可以选择自由采食的方法;如果想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则可以选择使用限制饲喂的方法。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生长育肥猪的前期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以促进生长发育,在后期则采用限制饲喂的方式,以控制猪的体膘,防止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节约饲料。

4、提供充足的饮水

水是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可参与到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只有保证猪饮用到充足的饮水才可保证饲料中各营养物质被充分的消化利用和吸收,因此要保证生长育肥猪随时可以喝到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安装自动饮水装置。注意在冬春较为寒冷的季节可以给生长育肥猪提供温水,不可饮用冰水,在夏季则要让其饮用凉水。水可以促进饲料中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喂料的同时也应保持充足的饮水,可有效提高猪的采食量。另外,水还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在夏季天气较为炎热时增加生长育肥猪的饮水量可以降低体温,防止发生热应激。在提供饮水时要不但要保持水量的充足,还要保证水质良好,要符合国家要求的畜禽和水标准,以防生长育肥猪饮用受到污染或者病原体超标的水而引发疾病。

生长育肥猪管理技术
合理分群

分群技术要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吃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时,一般掌握“留弱不留强”、“夜合昼不合”的原则。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要随时进行调整分群。
肥育猪一般多采用群饲,其既能充分利用猪舍建筑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成本,又可利用猪群同槽争食,增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分群时必须并窝,并窝应根据猪的生活特性,实行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一般在固定圈内饲养,每群以10~20头为宜。在舍内饲养,舍外排粪尿的密集饲养条件下,每群以40~50头为宜。

饲料
肥育猪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来满足猪快速生长的要求。
日粮搭配多样化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研究证明,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直接沉积于体脂,使猪体脂变软,不利于长期保存,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两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掌握日粮的稀稠度日粮调制过稀不仅影响唾液分泌,而且稀释胃液,影响饲料的消化。饲喂稀料使猪干物质进食量降低,同时猪排尿增加,消耗体热。因此,日粮调制以稠些为好,一般料水比为1∶2~4。冬季应适当稠些,夏季可适当稀些。

饲喂定时、定量、定质
定时指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要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要根据具体饲料确定饲喂次数。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喂要定量,不要忽多忽少,以免影响食欲,降低饲料的消化率。要根据猪的食欲情况和生长阶段随时调整喂量,每次饲喂掌握在八九成饱为宜,使猪在每次饲喂时都能保持旺盛的食欲。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饲喂方式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可分为自由采食与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有利于日增重,但猪体脂肪量多,胴体品质较差。限制饲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体瘦肉率,但增重不如自由采食快。一般来讲自由采食日增重高,沉积脂肪多.饲料利用率低。限量饲喂饲料利用率高,胴体背膘较薄,但日增重较低。我们可采用前促后控饲养法,即前期(60KG以下)利用猪主要长瘦肉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自由采食法,供给汉珠牌5612或希望牌5012小猪料予以饲喂,后期(60KG以上)利用猪脂肪生长快的阶段,实行限制饲养。

饲养管理
要想在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饲料换取较快的增重,除了选好仔猪以及配合饲料与添加剂外,还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①生喂生料由于未经加热,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因而用生料喂猪比用熟料喂猪效果好,节省煮熟饲料的燃料,减少饲养设备,节约劳动力,提高增重率,节约饲料。
②干湿喂饲料的喂法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几种方法,不同喂法对猪的消化吸收有不一样的效果。干喂的特点是省工,容易掌握喂量,促进唾液分泌,缺点是损失饲料较多。稀喂的优点是利于采食,损失饲料少,缺点是容易使猪形成水饱,影响消化和吸收,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猪的生长。干湿喂法介于干喂和稀喂两者之间,猪进食的饲料比较多,胃液能很好地与饲料发生作用,消化吸收好,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猪生长快。
③定时定量法: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究竟一天喂几次适宜,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仔猪一天喂6次,中猪4—5次,肥育后期一天喂3次;使大猪有足够的时间睡眠,以减少活动,特别是夏季,避免中午最热时喂料,对增重有利。一天中各餐的间隔时间应相等。每餐喂量保持适量和均衡,既不要使猪有饥饿感,也不要使猪吃得过饱,一般喂九成饱。早晚7—9点喂食最佳。
④自由采食法采用该法能使猪的日增重快,胴体的膘较厚,沉积脂肪较多,节省喂料时间和劳动力。如果要使每日增重尽量多,最好采用自由采食法;如果要获得瘦肉率高的胴体,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法比较好。在生长育肥前期让猪自由采食,在后期采用定时定量饲喂,这样即可使全期日增重高,又不至使胴体的脂肪太多,同时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
⑤先精后青,少放勤添:先喂精料后喂青料,并要少放勤添。

饲喂次数
一般每天饲喂2~3次为宜。在20~90KG肥育期间,每日喂2次和3次的结果比较,喂3次并不能改进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喂3次的给料比较比例是早晨35%,中午25%,傍晚40%为宜。

饮水
要保证猪随时可饮到清洁的水,最好在冬春季给温水,夏季给凉水。喂料时应保持水槽不断水。猪吃进1KG饲料需要水2.5~3.0KG才能保证饲料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另在夏季应加大饮水的供给。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调节体温、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剩余物排泄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质不良会带入许多病原体,因此既要保证水量充足,又要保证水质。实际生产中,切忌以稀料代替饮水,否则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猪舍环境

猪舍卫生:猪舍卫生与防病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做好猪舍的清治卫生工作。猪舍要坚持每天清扫并及时将粪、尿和残留饲料运走;从仔猪开始,即训练定点大小便。猪排粪尿喜欢寻找潮湿的地方,猪进栏时,把别的地方搞干净,而把预定排粪尿的地方放点水,猪就会在放水的地点排泄。如果猪没有在预定的地点排泄,就可以将它位的粪铲放到预定地点,下一次猪排泄时,就能排泄到预定地点。这样引导两三天,就能定点排泄了。猪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即吃食、睡觉和排粪尿固定,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还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猪圈应每天打扫,猪体要经常刷拭,这样既有利于减少猪病,又有利于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温度:猪的生长需要适宜温度,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当温度过高时,肥育猪就会烦躁不安、气喘、不愿进食。当温度过低时,肥育猪会相互拥挤,采食量增加,不但浪费了饲料,而且猪的体重下降。防寒与防暑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夏季要作好防暑工作,增加饮水量,冬季要喂温食,必要时修建暖圈。
光照:育肥猪舍内光照应暗淡,以使猪能得到充分地休息。
通风:保持通风状况良好和足够的通风量。使空气清新,以降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避免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但能增加初期建筑投资的收益,而且还能避免猪只咬尾症的发生,提高增重率。猪的饲养密度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加以调整。例如,在寒冷季节冬天,每栏可多放养一至二头猪,在炎热的夏天,可减少一至二头,这样可产生较好成绩。长白猪好斗,密度不宜过大。

驱虫、虱,去势,防疫
肉猪在肥育前对幼猪要普遍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虱、驱疥癣,驱除体内寄生虫可使用驱蛔灵,回咪唑等药物,驱体外寄生虫可使用2%敌百虫溶液等药物。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停止活动,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脂肪沉积能力增加,日增重可提高7%~10%,饲料利用率也提高,而且肉质细嫩、味美、无异味。在催肥期前驱虫一次,驱虫后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疾病预防工作,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

防止育肥猪过度运动和惊恐
生长猪在育肥过程中,应防止过度的运动,特别是激烈地争斗或追赶,过度运动不仅消耗体内能量,更严重的是容易使猪患上一种应激综合症,突然出现痉挛,四肢僵硬,严重时会造成猪只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2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