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怎样驱虫更高效

1、加强对猪栏舍场地的消毒

应将驱虫后的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酵,或焚烧或深埋;以防排出的虫体和虫卵被猪吃了而重新感染。

2、驱虫时间要合适

(a)、由于疥螨从虫卵到幼虫的发育时间约为12天,用药后可将成虫、幼虫和若虫杀死,但虫卵没死,药效过后虫卵孵化出的幼虫发育成若虫或成虫,就会造成再次感染。因此应在第一次用药结束后的7~10天,再投药1次,连用5~7天,将由虫卵孵化发育的幼虫杀灭,才能彻底解决疥螨问题。早期驱虫可以明显提高子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

(b)、子猪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为母猪以及其接触的环境,在母猪产前驱虫,切断母猪和子猪间的寄生虫传播环节,对整个猪场寄生虫的成功控制极为关键。

(c)、在潮湿天气(如春、夏季)比较容易发生疥螨病,应提前加以预防,生长育成猪也应该驱虫,可在4月龄时,按上述要求重复驱虫1次。

(d)、种公猪在每年2、6、10月分别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驱虫。引进种猪时及后备猪转入生产区前应进行驱虫。

3、驱虫方法要正确

喂驱虫药前应先停喂一餐,使拌有药物的饲料能让猪一次全部吃完,以节省药物和提高疗效。对20日龄以下的猪最好暂不使用驱虫药。

4、仔细观察驱虫效果

给猪驱虫时,应仔细观察。若猪出现中毒如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将猪赶出栏舍,让其自由活动,缓解中毒症状;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品解救。

5、科学使用驱虫药

目前,对猪场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疥螨、鞭虫、蛔虫、圆线虫等,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

6、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

搞好猪群及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消灭中间宿主,并严禁在猪场饲养猫、狗等宠物,避免其传播病原,以尽量减少猪场寄生虫病发生的机会。

相关知识

养猪场春季必做的工作:驱虫!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温度回升,气候适宜,动物机体体内外寄生虫都开始活跃起来。畜禽也即将面临着体内外寄生虫的汹汹来势,这些寄生虫对畜禽的危害都特别严重,常常造成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特别是能影响畜禽的特异性免疫的效果,诱发各种疾病和烈性传染病,给畜禽场带来巨大的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猪场春季必做的工作:驱虫!

1.设定最佳驱虫时期:结合寄生虫的生长规律和环境因素,一般推荐最佳驱虫时期为:种猪——每季度初或隔三个月驱虫1次,即一年4次驱虫;保育猪——在断奶后2周左右驱虫1次;育肥猪——在80斤左右驱虫1次。
2.掌握最佳驱虫方法:结合畜禽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和寄生虫的发育规律,畜群驱虫应采取连续给药的方法才可以对成虫、幼虫、虫卵彻底驱杀,一般连续给药7天即可。但体外驱虫感染严重时,应投药7天间隔7天后,再连续给药7天,再结合圈舍内喷洒体外杀虫剂(杀螨灵,除癞灵……)等等,效果更理想,驱虫更彻底。
3.注意驱虫药副作用:任何一种驱虫药都会对畜禽肠道系统有一定的干扰,对于孕畜而言甚至有胚胎毒性。因此,一定要选用安全性高,并对寄生虫造成的肠道伤害有修复作用的好驱虫药。
虽然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寄生虫病的发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一些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已经少有发生,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大型规模化猪场中还是存在寄生虫病的发生,这些寄生虫病除了其自身致病特征外,主要表现为影响猪只增重,从而使猪场产生极大的饲料浪费,这无形中增加了猪场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养殖利润。因此寄生虫虽小,还需养猪人员继续引起重视。

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体内寄生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侵害肝脏和肺脏的组织,造成猪日增重减少,抗病力下降等;体外寄生虫除干扰猪的正常生活节律、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猪的整齐度外,还会引起很多疾病,如猪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等。
大飞在这里建议:
种猪——一年驱虫4次;
保育猪——在断奶后2周左右驱虫1次;
育肥猪——在80斤左右驱虫1次;
驱虫药或多或少的会有副作用,怀孕母猪可能会造成畸形胎儿、流产等症状。因此,一定要选用安全性高,并对寄生虫造成的肠道伤害有修复作用的好驱虫药。
猪群驱虫应采取连续给药的方法才可以对成虫、幼虫、虫卵彻底驱杀,一般连续给药7天即可。但体外驱虫感染严重时,应投药7天间隔7天后,再连续给药7天,再结合圈舍内喷洒体外杀虫剂。

养猪场驱虫程序的具体步骤


猪场驱虫程序的具体步骤

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结节虫、鞭虫等)和体外寄生虫(如疥螨、血虱等),猪群感染寄生虫后不仅使体重下降、饲料转化效率低,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场必须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一般的驱虫程序为:

1、后备猪:外引猪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2、成年公猪:每半年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3、成年母猪:在临产前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4、新购仔猪在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5、生长育成猪:9周龄和6月龄各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6、引进种猪:使用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7、猪舍与猪群驱虫消毒:

(1)每月对种公母猪及后备猪喷雾驱体外寄生虫一次。

(2)产房进猪前空舍空栏驱虫一次,临产母猪上产床前驱体外寄生虫一次。

8、驱虫药物视猪群情况、药物性能、用药对象等灵活掌握。

9、同时驱体内外寄生虫时一般采用帝诺玢、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混饲连喂一周的方法;只驱体外寄生虫时一般采用杀螨灵、虱螨净、敌白虫等体外喷雾的方法。

10、采用一餐式混饲驱体内外寄生虫的方法,要隔7天再用一次。

11、商品猪驱虫前最好健胃。

怎样提高猪场通风效果


猪舍通风好坏不仅影响猪舍空气质量,而且关系到猪舍温湿度的调控,因此搞好猪舍通风管理是规模化猪场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提高猪舍通风效果的意义

1.良好的通风是满足生猪生命活动的需要

生猪在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中,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猪是依赖摄入糖、脂类和蛋白质的氧化而获得能量的,而氧是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因此,良好的通风是保证氧气供给,进而满足生猪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2.良好的通风是改善舍内空气质量的需要

生猪在各种生命活动中会排出大量排泄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这些有害气体在猪舍内蓄积会对生猪健康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如在低浓度氨的长期作用下,猪体质变弱,采食量、日增重、生殖能力都会下降;较高浓度氨能刺激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喉头水肿、支气管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出血;氨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等。通风是改善猪舍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3.良好的通风是降低猪舍内温度的主要手段

生猪在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温度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生猪繁殖、生长,甚至导致生猪患病。如高温会使种公猪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还会使妊娠母猪受胎率、胚胎存活率下降等。猪舍降温是离不开通风的。

4.良好的通风是调控猪舍高湿的需要

猪舍内相对湿度过高,会使病原体大量繁殖,加剧高温的危害,减缓猪的增重,还会降低猪舍建筑结构和舍内设备的寿命。良好的通风能够很好地降低相对湿度,从而保证生猪健康生长。

5.良好的通风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猪场发生传染病后,良好的通风可以迅速降低猪舍内外病原微生物数量,不仅可以防止其他猪群发病,而且可能会使其他猪群获得一定的特异免疫力。

6.良好的通风是现代猪场生产的必然要求

现代猪场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饲养密度大,这样势必造成猪舍内空气不良、湿度过大、夏季温度过高,因此,只有提高猪舍通风效果,才能排出舍内污浊空气和水分,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通风还会使猪体感到舒适,缓和高温、高湿对生猪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通风管理,提高通风效果

1.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

①合理选择场址。理想的猪场场址应背靠西北山,这样既可以防止冬季冷风对猪舍的不良影响,夏季还可充分利用东南风。若在空旷地带建猪场,虽通风理想,但冬季保温难度大。另外,选址时尽量选择南北长、东西短的地形,这样猪场通风效果会更佳。

②科学进行猪舍布局。理想的猪舍排列方向应该为东西走向,即猪舍长轴为东西向,这样既有利于猪舍采光,又能保证猪场内通风畅通无阻。猪舍的横向间距应大于10米,纵向间距应在5米以上;连体猪舍应将东西走向的猪舍横面(即南、北墙)连在一起,各个连体之间距离应大一些,保持在30~50米。

③搞好绿化。绿化可以防止阳光直射,降低舍外温度,增加舍内外温差,但绿化时除隔离带外,猪场栽植树木不宜过密,宜种植大量草坪,栽植少量较矮树木,否则易阻挡风力,影响整个猪场通风。紧靠猪舍可以栽植泡桐等高大阔叶树木,其顶端会对猪舍形成良好遮阴,下端则保证良好的通风。

2.采用利于通风的设施设备

①猪床和猪栏(/)。漏风猪床通风条件比较好,如果再辅以猪床下通风口和天窗,可以产生良好的通风效果。钢管猪栏非常有利于猪床水平通风,而实地面和砖砌猪栏则不利于通风,应避免在实地面上建造砖砌猪栏。

②完善通风设施。通风设施主要包括排气孔、窗和换气扇。理想的猪舍应该有3层空气流动通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通风。第一层是地面通风口,它对排出长期滞留在地面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至关重要;第二层是窗户,它既是采光通道,又是通风主要通道;第三层是天窗,它对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至关重要。换气扇是实行强制通风的常用设施,不管采用正压或负压通风方式,在安装时换气扇的风力方向应与暖季主风向一致。对于传统实地面猪床,笔者建议应在靠近地面的位置加装排气扇,以加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湿气的排放。

③供暖和降温设施。冬季通风易造成猪舍内温度下降,因此,要保证冬季合理通风,必须配备热风炉、地热管、热水散热片、电地暖等供暖设施,以保持猪舍内温度的稳定;夏季为了提高通风降温效果,可以配备水帘等降温设施。

3.实行合理的通风模式

通风模式主要包括3种:一是自然通风,通过门、窗等自然通风口进行空气和热量交换,主要适应于猪舍面积小、存栏密度低和生猪日龄小的猪舍,是冬、春气温较低季节常用的通风模式;二是强制通风,借助风机通过正压或负压作用进行空气和热量交换,主要适应于猪舍面积大、存栏密度高和生猪日龄大的猪舍,是一年四季通风常用模式;三是降温水帘+强制通风,通过负压通风交换空气和促使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作用,主要适应于猪舍面积大、存栏密度高和生猪日龄大的猪舍,是夏季通风降温的较好模式。

4.统筹兼顾,规范操作

一到冬季,猪舍的通风、保温就非常矛盾,通风不足,舍内空气质量达不到要求;通风过度,舍内温度过低。因此,在进行通风时,首要完善供暖设施,保证暖气供应,最好配备气体测定仪和温度计,根据测定结果进行调整,既要保证有害气体低于临界值(猪舍内氨浓度应控制在0.003%以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应超过0.15%,硫化氨浓度不应超过0.001%),又要保证猪舍温度尽量达到适宜温度。一般哺乳仔猪舍的适宜温度为28~35℃,保育仔猪舍适宜温度为22~28℃,其他猪舍适宜温度为16~22℃。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陕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邮编:472100)

怎样管理规模化猪场产房


自繁自养的规模化猪场管理的重点在种猪,而种猪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产房管理。做好产房管理能够提高仔猪成活率、发育整齐度,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产前准备

产房清洁。饲养人员按照配种计划,提前打扫好产房卫生。待产母猪舍特别是临产母猪舍,要在临产前1周,清扫好舍内外环境卫生,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温暖,严格消毒。

母猪产前准备。母猪临产前采食量往往会有所减少,不利于产后恢复体况和泌乳。因此,必须保证供给既适合产前母猪营养需要、适口性又好的饲料。为防止产后发生乳房炎,对体况较好的母猪,产前3天,停止使用青绿多汁饲料,减少10%~20%(每天减少1公斤)的精料采食量,产仔当天不喂料或者少喂料。

工具、药品准备。母猪进入产房后,就要准备好接产用品,如接产手套,消毒好的抹布、剪刀、洗手盆、肥皂等。备好接产可能用到的药物,如5%碘酒、催产素、高锰酸钾等,夏秋季还要准备些驱蚊灭蝇的药物。备好产后仔猪所用的红外线保温箱、保温板、保温灯等保温装置,电子秤等。

接产

按产人员时刻注意观察临产母猪表现,以便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果发现母猪食欲减少,起卧不安,呼吸加快,基本停止采食,阴户松弛红肿,频频排尿,尾根两侧凹下,乳房膨大发亮,两侧乳头向外呈八字形张开。用手挤压最后一对乳头,有黄色乳汁呈喷射状喷出,即是母猪的临产征兆,一般会在2小时~4小时内产仔。这时候注意安抚母猪,稳定情绪,可轻微抚摸腹部,让母猪自然躺卧,用温水轻轻清洗阴门、尾部。

产仔时迅速把新生仔猪从胎衣中脱出来,立即抠出耳、鼻、口腔中的黏液,一只手抓住仔猪,另一只手由母猪阴户端向仔猪腹部方向轻轻挤压脐带2次~3次,使脐带内的血液流向仔猪体内,用挤压脐带的手捏住脐带,在距离仔猪腹部5厘米~6厘米的地方,拉断与母体连接,不松手,用另一手抓住仔猪的两后肢提走,脐带断端用5%碘酊消毒,用毛巾擦干仔猪全身,称重(低于800克的弱仔建议丢掉不要),撒上密斯陀后放入保温箱内,待能够自由活动时(一般不超过10分钟),立即帮助其吃上初乳。最好是生一个,帮助一个,保证每一个仔猪都能尽快吃上初乳。2天~3天内,让瘦小的仔猪吃前面的乳头,健壮的仔猪吃后面的乳头,并让所有仔猪都吃属于自己的固定奶头,以保证整窝仔猪整齐发育。

猪场正确养猪的方法 小型养猪场获得高效的七个方法


目前,养猪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所以我国猪的饲养量不断增加,但是因为饲养水平和技术的不同,饲养猪的情况也都大不相同,所以生产中要求饲养者应该掌握基本的饲养技巧,以应对不时之需。种猪是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生产中必须给予足够且正确的饲养方式,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场正确养猪的方法小型养猪场获得高效的七个方法。

1、保证种猪的饲料品质

种公猪:目前,实际生产中饲养种公猪已经不再是为了与母猪进行交配而生产仔猪,现在饲养种公猪主要就是为了强化其配种能力,同时能够得到比较优质的精液。而营养因素是主要影响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所以,临床生产中必须关注种公猪的饲料营养状况,绝不可以忽视。种公猪日常采食的饲料成分主要是精饲料,其中蛋白质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种猪产出精液的质量。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粗蛋白质比例适宜控制在13%-15%,而消化能比较合适的比例大概是12.5-13.7MJjkg,能够保证猪的需要并且促进健康生长。如果猪采食的饲料中消耗能过高,种猪采食之后就会导致肥胖的情况出现,而降低其产生精液的质量,从而会对种公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如果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含有的消耗能过低,就会导致种猪采食之后出现偏瘦的情况,同样也会对精液的质量和繁殖能力产生相应的影响。

种母猪: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目前各品种的种母猪并没有将全部的潜能都发挥出来,大约有30%的潜能会损失掉,主要是因为营养和饲养管理的措施不到位。营养是保证猪机体健康的基础,种母猪的最佳营养水平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搭配不同。通常母猪都要在产仔和泌乳之后的一段时期为空怀期,此时饲料中要提供给母猪足够需要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在种母猪的妊娠前期应该采食营养全面的饲料,同时还要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以此确保受精卵也能够保持发育的正常。处于妊娠中期的种母猪具有比较旺盛的食欲,所以要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粗饲料。母猪到妊娠后期要保证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摄入,饲料中应该添加一定量的精料和矿物质,特别是钙的供给,这样能够满足胎儿的发育,同时还能够为其产后的哺乳情况进行能量储备。

2、完善种猪的疫病防控体系

强化猪场的卫生和消毒措施:保证种猪的机体健康,并且促使其发挥正常或者是超常的生产性能,就应该建立相应的种猪疫病防控体系,以此能够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平时生产中种猪场引发疫病会存在很多的因素,但是外来病原菌的传人是主要影响猪场效益的因素,所以生产中一定要将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落实到位。种猪场的消毒区域应该覆盖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入口、猪群办公区等位置。但是因为猪场的消毒位置不同而应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消毒药物和相适宜的消毒方法。同时还要保证猪舍内的通风情况良好,此外还要及时的对场内的粪污加以合理的处理。

保证猪场的免疫程序完整:种公猪、种母猪以及仔猪都要分别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并且要实施有计划且有步骤的免疫消毒程序,实际临床中通常应该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仔猪应该按计划接种副伤寒、口蹄疫细小病毒、猪日本乙型脑炎、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和K88、K99、987P、F-41四价仔猪大肠杆菌苗、仔猪水肿病疫苗、红痢菌苗、萎缩性鼻炎灭活苗等。生产中通常要将灭活疫苗保存在4-8℃的环境条件中,而活苗则必须保存在低温冷冻的条件中。

3、重视种母猪的饲养状况

空怀期母猪的初配月龄必须熟练的掌握,切忌初配过早或者过晚,以免影响其产仔数。对于母猪的发情鉴定应该准确判断,如果母猪的发情表现不明显,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公猪试情的方法对此进行鉴定。母猪在配种之后应该继续进行细心的观察,妊娠母猪采取分群饲养的方式,避免母猪出现跌倒、鞭打或追赶、惊吓等情况。

妊娠前期日粮的饲喂量较低,而后期应提高饲喂量。供给妊娠期母猪充足的饮水,避免其冬季饮用冷水。生产中要避免人为的刺激,以免影响母猪的安全状况,母猪如果出现异常的表现要及时的给予正确合适的对症疗法,谨慎对其用药,避免影响母猪妊娠。

种母猪在生产之前1周改喂哺乳料,同时可以相应的增加粗料的含量,这样能够减少种母猪的便秘情况。提前将产房的卫生和消毒工作落实到位,为保证产床的清洁,可以减少种母猪生产当天的饲喂量。接产用具要提前准备并且将消毒工作做好。母猪在分娩之应该适时注射催产素,以促进胎衣和子宫内容物及时排出,不对母猪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常哺乳期母猪的体重都会相应的降低,所以可以在其采食的饲料中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且同时可以增加饲喂的次数,以保证母猪在哺乳期的营养需要。尽量给母猪创造安静、清洁并且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仔细观察母猪的乳房,及时针对乳房炎进行正确且及时的治疗,生产的仔猪应该实行早期断奶的措施。

一要饲养瘦肉型品种。目前生猪商品市场总体要求是以优质优价效益高的瘦肉型猪为主,用纯种瘦肉型公猪与当地母猪杂交,形成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一般二元杂交瘦肉率51%,三元杂交瘦肉率58%,比当地猪高13%~20%,而且肥育期可缩短70~80天。

二要适宜的饲养规模。一是自繁自养型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为100头左右,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二是仔猪育肥型规模,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三是繁育仔猪型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100头左右。

三要适宜的饲养密度。小型养猪场空间较小,场主为获得较高利润,猪群饲养密度较大。正常的饲养密度为每头断奶仔猪占栏面积0.7平方米,育肥猪每头1.2平方米,每群以10~15头为宜。若低于这个标准,易造成猪舍空气质量差,呼吸道疾病频发。

四要优化饲养管理。为了达到瘦肉型生产定向目的,优化饲养管理是关键,重点要做到“一促、二控、三加”。“一促”是:生长早期,足量投饲能量饲料,促肉、骨生长,主要是以红薯、玉米等淀粉主含量饲料,混以高蛋白饲料,特别要注意充足蛋白质饲料的供应。因为猪瘦肉中蛋白质高达21%,其主体是饲料中粗蛋白转化的结果,所以一般在猪的生长过程中,要分阶段投饲适量的蛋白质饲料。

如何提高猪群驱虫效果


驱虫是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采用正确的驱虫方法。

一、科学选用驱虫药

目前,对猪场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疥螨、鞭虫、蛔虫、圆线虫等。在猪场使用效果较好的驱虫药主要有多拉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及新型的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复方驱虫药等。

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幼虫、毛首线虫等效果较差。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对线虫、吸虫、球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如果发现猪囊虫,可选用吡喹酮或用槟榔进行驱虫。应尽量避免使用左旋咪唑、敌百虫等容易引起猪群中毒的驱虫药物,注意药量不能过量或者不足,以免影响效果。

二、适宜的时间

仔猪在42~56日龄时进行第1次驱虫效果比较好,如使用全虫驱,按350克/吨饲料混饲,连用5~7日。由于疥螨从虫卵到幼虫的发育时间约为12天,用药后可将成虫、幼虫和若虫杀死,但虫卵没死,药效过后虫卵孵化发育成若虫、幼虫或成虫,会造成再次感染。因此,应在第1次用药结束后的7~10天,再投药1次,连用5~7日。

仔猪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为母猪以及其接触的环境。在母猪产前驱虫,可以切断母猪和仔猪间的寄生虫传播环节。怀孕母猪可在产前2个星期驱虫,按700克/吨的比例拌料,自由采食,连用5~7天。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母猪饲料中同时使用安全性能较高的驱虫药物和抗生素进行驱虫和预防疾病。在潮湿天气(如春、夏季节)比较容易发生疥螨病,应提前加以预防。育成猪也应驱虫,可在4月龄时,应按上述要求重复驱虫1次。

三、用药方法

喂驱虫药前应先停喂一餐,使拌有药物的饲料能让猪1次全部吃完,以节省药物和提高疗效。对20日龄以下的猪最好暂不使用驱虫药。

四、消毒

驱虫后应将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酵,或焚烧或深埋,以防排出的虫体和虫卵被猪吃了而重新感染。

五、观察驱虫效果

驱虫药物对疥螨的药效并非立即起作用,一般须在投药后2周才可见到较明显的效果。给猪驱虫时,应仔细观察。若出现中毒如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将猪赶出栏舍,让其自由活动,缓解中毒症状;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品解救。

六、严禁饲养

搞好猪群及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消灭中间宿主,尽量减少猪场寄生虫病发生儿率。●

葛士华河南清丰县农技推广仙庄区域站457311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2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