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囊虫病

本病是由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一猪囊尾蚴(猪囊虫)引起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有时也寄生于实质器官和脑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幼虫也能寄生在人的肌肉组织和脑中,从而引起严重的疾病。

1.诊断

生前诊断比较困难,仅在严重感染时,在舌部用手触摸,可以感到有囊虫寄生而呈现的凹凸不平,或对光观察,可发现粘膜上的隆起。

可试用皮肤变态反应诊断囊虫病,即用猪囊虫的头节作成抗原,注射于猪耳外侧表面的皮内,再观察其反应,效果尚好。但当猪患有棘球坳或细颈囊尾蚴病时,常有交互反应。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死后铜体检查.可在嚼肌、心肌、舌肌和前肢上部等肌肉内发现猪囊虫。

2.防治措施

(1)预防:讲究卫生,移风易俗,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彻底消灭连茅圈。防止猪吃人粪而感染猪囊虫病。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根据国家规定,在平均每40平方厘米的肌肉断面上,有猪囊虫3个以上者,不准食用,3个以下者,煮熟或做成腌肉、肉松等出售。

(2)治疗:人患绦虫病时,可用槟榔、南瓜子或阿的平等药物驱虫。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必须严格处理,消灭感染源。可用毗喳酮杀死猪和人的囊尾蚴。

编辑推荐

猪腐蹄病


发病局限于蹄间,可扩展到蹄冠、系部或球节部发生坏死性病变。病初皮肤充血、潮红、轻度肿胀,触之敏感,有恶臭不洁物渗出,因疼痛而 行,喜卧。病久者患部肥厚,表面有绒毛状或小 状物。若感染化脓,皮肤出现糜烂或溃疡,常发展成慢性坏死性蹄皮炎(蹄糜烂)或局限性蹄皮炎(蹄底溃疡),重症蹄壳脱落。

防制措施:厩舍要平整,不积污水,经常打扫,保持卫生,定时消毒。发病后选用0.1%高锰酸钾液、0.1%新洁尔灭液、3%来苏儿液等认真清洗;再选用5%碘酊、5%~10%甲醛、10%硫酸铜、氧化锌滑石粉(3:7)合剂、 酸氧化锌滑石粉(2:3:5)合剂、氧化锌软膏局部涂擦,或注入2%碘酊、碘仿醚或填塞松馏油纱布条,包扎蹄绷带,或用女贞子树叶、百草霜适量加桐油捣烂成糊,外敷,绷带包扎。

猪坏死杆菌病


坏死性口炎:又称白喉,多见于仔猪。口腔 膜潮红,增温,口臭,流涎,鼻流黄色脓性分泌物。在齿龈 、舌、唇黏膜、上 、颊及咽等处,可见有粗糙、污秽的灰褐色或灰白色伪膜,强力撕脱后露出易出血的不规则的溃疡。发生于咽喉者有水肿,呕吐,不能吞咽和严重的呼吸困难。若病变波及肺部常引起死亡。病程约4~5天,也有延至2~3周。

坏死性鼻炎:发生于仔猪和架子猪。鼻黏膜出现溃疡,形成黄白色的伪膜。坏死病灶有时蔓延鼻甲软骨、气管及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流脓性鼻涕和腹泻。

预防本病的发生,关键在避免皮肤、 膜损伤。保持猪舍、环境、用具等的经常消毒、干燥,及时清除粪便、污水,避免猪群拥挤,防止相互咬斗、擦伤,饲料科学配合与饲养。一旦发生外伤应及时忻行外科处理。发生本病应尽快隔离治疗,污染猪舍应铲土消毒。

局部疗法:彻底切除坏死组织,用1%高锰酸钾液或3%过氧化氢液冲洗,然后用抗生素软膏、高锰酸钾一木炭末(等量)粉、5%碘酌、磺胺粉、大黄一石灰粉(大黄1份煮沸20分钟,掺入2份陈石粉搅匀炒干,除去大黄,研为细末)等涂布。或龙骨30克、枯矾30克、乳香20克、乌贼骨15克共研末撒布,或新鲜桃叶捣烂填塞。

坏死性口炎应先柱除伪膜,用1%高锰酸钾液冲洗,再涂以碘甘油,每日两次直至痊愈。

局部治疗的同时,为防止继发感染和控制病情,可注射盐酸土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喹诺酮类药。或用解毒、强心、补液等法治之。

猪水疱病的诊断 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的主要特征是猪的蹄部、鼻端、口腔粘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由于本病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是一严重威胁,必须十分重视本病的预防工作。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水疱病的诊断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1、病因

猪水疱病毒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无类脂囊膜。猪水疱病毒对环境和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很强,在粪便和腌肉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在50℃经30min仍不失感染力。1%过氧乙酸60min可杀死该病毒。消毒药中以5%氨水、0.5%菌毒杀、复合酚类及0.5%~1%次氯酸钠消毒效果良好。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3%~5%来苏儿和10%生石灰都不能杀死该病毒。

2、流行情况

该病只感染猪,其他家畜不发病,但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易感性。猪水疱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流行最多。该病传播速度很快,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粪尿、鼻液、口腔分泌物、水疱皮、水疱液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向外界传播病毒。猪感染该病,首先是由于病猪、带毒猪及其肉制品调入引起;其次,是由于饲喂未煮沸消毒的泔水和屠宰的下脚料;再次,是经污染的车船、用具和饲养人员传播。病毒可经损伤的皮肤、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健康猪。

3、临床症状

典型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5~42℃,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部苍白肿胀,不久出现一个或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的水疱,继而水疱融合扩大,充满水疱液,1~2天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露出鲜红的溃疡面,常围绕蹄冠皮肤和蹄壳之间裂开,疼痛加剧,出现跛行,多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猪由于继发细菌感染而局部化脓,造成蹄壳脱落,病猪卧地不起,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水疱有时也见于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但出现的水疱较蹄部晚,仔猪发生该病多数是在鼻盘上发生水疱。一般情况下,若不并发其他疾病不会引起死亡,10天左右可以自愈,但初生仔猪可以造成死亡,有2%的病猪偶见出现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表现为前冲、转圈、用牙齿咬用具,个别猪出现强直性痉挛。

温和型水疱病。只有少数猪发病,仅在蹄部发生一两个水疱,全身症状轻微,传播缓慢并且恢复快,一般不易察觉。

隐性型水疱病。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有滴度相当高的中和抗体,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这种猪可能排出病毒,对易感猪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4、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蹄部。约有10%的病猪鼻端、口腔有水疱病变,口部的水疱通常比蹄部出现晚。病死猪剖检时,除个别病例心肌上有条状出血斑,其他脏器无可见病变。

5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蹄部、口唇和鼻盘有特征性水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该病在临床上与猪口蹄疫、猪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疹等病相似,从水疱上难以鉴别,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具体做法是采取早期病猪水疱液装入青霉素小瓶内,制成1:5混悬液,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000万IU、链霉素1mg,放室温下2~4h,取上清液0.1mL分别接种1~2日龄乳小鼠和7~9日龄乳小鼠各5只,接种后如两组小鼠都死亡为口蹄疫;仅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为猪水疱病。6预防措施

“三个加强”。首先,要加强进出境检疫,禁止从有该病的国家输入活畜或动物产品,杜绝境外疫源传人我国境内;其次,要加强流通领域里的检疫,要以检疫诊断为中心,在收购、调运猪时逐头进行检疫,要做到“两看”(即看食欲、看跛行)和“三查”(即查蹄部、查口腔、查体温),若发现问题,应就地处理,不准外调。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猪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三个不要”。首先,不要从有该病的疫区购人种猪及猪肉产品,防止引进传染源;其次,不要生喂屠宰猪的下脚料和泔水。需要喂时,必须经煮沸消毒后再饲喂;再次,不要收购、运输、屠宰无免疫耳标的动物,要堵住外来的传染源。

“三个消毒”。首先,要搞好带猪消毒,切断感染途径。平时养猪舍内的带猪消毒,要做到每周消毒1~2次,可选用百毒杀消毒剂,浓度为1:1000,喷雾带猪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300~400mL。其次,要搞好舍外环境消毒,净化环境,减少发病率,要做到每半个月消毒1次,可选用菌毒敌,浓度为1/100,进行喷洒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400~500mL或用5%氨水消毒。再次,要搞好运输猪的车、船等交通工具的消毒,可选用5%氨水彻底消毒,或选用3%~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彻底消灭病原体。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在各种家畜中,只有猪可感染发病,其它动物不发病,人类有一定的感受性;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猪群高度集中、调运频繁、猪仓库、屠宰场、铁路沿线等处传播快,发病率高;分散饲养的农村和家户,少见发生和流行。
2、临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在蹄冠、蹄叉、蹄踵或副蹄出现水疱和溃烂,病猪跛行,喜卧;重者继发感染,蹄壳脱落;部分病猪(5%-10%)在鼻端、口腔粘膜出现水疱和溃烂;部分哺乳母猪(约8%)乳房上也出现水疱,多因疼痛不愿哺乳,致使仔猪无奶而死。
3、鉴别诊断本病在临诊上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及水疱疹极为相似,尤其是单纯口蹄疫还能引起牛、羊、骆驼等偶蹄动物发病;水疱性口炎除传染牛、羊、猪外,尚能传染马;水疱疹及水疱病只传染猪,不传染其它家畜。因此,该病的确诊,还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有:
(1)动物接种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小鼠和7-9日龄小鼠,如果两组小鼠均发病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果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则可诊断为猪水疱病。病料在pH3-5缓冲液处理30min后,接种1-2日龄小鼠,小鼠死亡者为猪水疱病。反之则为口蹄疫。
(2)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3)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
防治方法
参照口蹄疫一节中的办法。在威胁区和疫区可用乳鼠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

猪胃线虫病


猪胃线虫病是由红色猪圆线虫、圆形蛔状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寄生在猪胃内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生。

1.病原体
圆形蛔状线虫:雄虫长1-15毫米,雌虫长16-22毫米,咽壁上有3-4套螺旋形的加厚部分。仅在身体左侧有颈膜。雄虫的尾部成螺旋形蜷曲。虫卵呈深黄色,壳厚,表面有条纹,两端似有小塞。当虫卵排出时已含有一发育完全的幼虫。
(2)六翼泡首线虫:雄虫长6-13毫米,雌虫长13-22.5毫米,咽壁很厚,两端呈简单的螺旋形增厚,中部有环形增厚,咽部角皮稍许膨大,其后每侧有3个颈翼膜。卵壳厚,内含幼虫。
(3)红色猪圆线虫:虫体细小,呈红色,长。0.5-1.25厘米.

2.症状
轻度感染(虫体数量少于15条)时,不显症状。重度感染时,可见消化障碍、腹痛、食欲减退、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猪只生长发育停滞,消瘦和贫血。当患猪由于肠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时,体温上升,不食,卧地抽搐而死。

3.诊断
( 1)生前:可用反复沉淀法或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漂浮法进行粪检,找到虫卵。其中以反复沉淀法效果较好。
(2)死后剖检:可在小肠壁上找到虫体。实际工作中有时把猪棘头虫误认为猪胃线虫。两者区别是:胃线虫体表光滑,游离在肠腔中,虫体多时常聚集成团;而猪棘头虫体表有环状皱纹,以吻突深深地固着在肠壁上,不聚集成团。

4.防治措施
(1 )预防:病猪粪便堆集发酵,杀灭虫卵;在疾病流行地区,严格控制放牧,尽量减少吃入蛴槽或金龟子的机会;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点设置诱虫灯,可以捕杀金龟子。如用金龟子作饲料时,
必须彻底煮熟或炒熟。
(2)治疗:曾试用多种药物进行驱虫,均未取得满意的效果。有人曾用四咪哇驱虫,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毫克,可以驱除成熟的棘头虫但对未成熟虫体无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34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三河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