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常见病出血病如何防治


(1)病因

该病为综合因素诱发。

(2)症状及危害

病鳅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出血,腹腔积水,肝脏肿大,肠腔内积有多量液体,呈细菌性败血症症状。早春至10月份易发此病。

(3)防治方法
①改善水体与环境条件,适当换注新水;严格防止带病的鱼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内。
②用五倍子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呈0.3~0.5毫克/升,1天1次,连用2~3天。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或二氯异氰尿酸钠兑水全池泼洒,或每千克泥鳅用10~15毫克土霉素拌料投喂。
④每千克泥鳅投饲含有0.3克出血平的饲料,预防连用2天,治疗连续投喂5~7天。
⑤第1天用水质保护剂(硫代硫酸钠粉),每立方水体用量为1~1.5克,全池泼洒1次;第2天用鱼虫杀星,每立方水体用量为0.03~0.05克,全池泼洒1次;第3天用菌毒强杀(复合碘溶液),每立方水体用量为0.1~0.15克,全池泼洒,同时用出血宁(甲砜霉素粉)、渔用ABC(复合维生素)和三黄散,每千克饲料用7克、5克和5克,拌饲投喂,1天2次,连用5~7天。

(4)注意事项
使用以上药物的休药期如下:土霉素30天,甲砜霉素14天。

相关知识

几种常见泥鳅出血病的认识



泥鳅出血病多发于5-10月份,病鳅体表呈点状、块状、弥散状血斑,甚至肠道、肝脏也时有出血。泥鳅出血病主要分为应激性出血、寄生虫侵害性出血和细菌性出血3种类型。

应激性出血病

因应激反应引起的体表和内脏渗透性出血,病鳅体表呈血点状,粘液脱落,鱼体僵硬,腹腔、鳃部也有出血情况。应激性出血病主要因拉网捕鱼、运输中降温过大、天气突变、水质突变等因素造成。

预防和治疗泥鳅应激性出血病主要从抗应激、增强泥鳅自身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着手,多采用外泼加内服的方法,应注重维生素类营养元素的补充。

寄生虫侵害性出血病

因寄生虫侵害鱼体导致的体表组织或内脏器官受损引起的出血病,如指环虫、三代虫、吸虫等。病鳅体表呈点状或斑状出血,有的体内寄生虫也可造成内脏点状出血。

寄生虫侵害性出血病的治疗方案:通过镜检方式查出致病虫源,做到有针对性的杀虫,适当内服消炎药,同时外用消毒药物防止创口继发性感染。

细菌性出血病

因病菌(主要为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泥鳅出血病,病鱼可见体表或鳃丝出血,肠道充血,肝脏有血点等症状。该病主要由水质底质严重恶化、放养度过高、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造成。细菌性出血病具有较强的流行性、传染性和反复性,应增强防范意识并及时救治。

预防细菌性出血病应从平时的调水、改底、消毒等方面做起。治疗细菌性出血病也外泼加内服的方法。外泼戊二醛与苯扎溴铵合剂,内服抗生素(如盐酸沙拉沙星)加维生素K3,对治疗泥鳅细菌性出血病有很好的疗效。


本文由网友“超越”分享,由网友“唐孝革”整理修改完成。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爆发性出血病防治技术



【病原】为嗜水单胞菌。本病较常见,炎热季节及肥浊的塘水易发病。该病传染快,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大。

【病症】病鱼上下颚、眼睛、鱼鳍等充血,体表皮肤有红斑,肛门红肿外翻。剖检见肝肿大,又出血点,脾肾肿大,腹腔内有多量淡红色液体。

【防控】
预防:定期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泼洒解毒,并用黑金神、活菌王、藻健康、灵活100等养护水质,防止出现肥浊水。在发病季节,每15天泼洒一次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3亩);同时按1%拌喂清源、本草大康、福泰、金多维,每星期拌4天,每天1餐。
控制:水体过于混浊,污染严重,或连续使用药物的鱼塘,有条件者最好换水(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15~20公分),接着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瓶3亩)全池泼洒,夜间酌情按3亩用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500克,目的是增强水体通透性,增加底氧。并各按1%拌喂本草大康、活性蒜宝、清源,连用7天。

泥鳅养殖常见病烂鳍病如何防治



(1)病原短杆菌感染。

(2)症状与流行
 
初期症状表现为鳍条基部充血,鳍条附近的皮膜腐烂,背鳍附近表皮脱落明显,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红肿,腹部和体侧出现红斑,逐渐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停止摄食,衰弱致死。烂鳍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暂养时间过长或鱼体受伤时,容易在皮肤溃疡部位寄生水霉,引发水霉病。此病夏季易流行。

(3)防治方法

①始终保持鳅鱼养殖水体水质良好(可使用“超浓缩光合细菌”),减少病菌繁衍;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扦捕、运输等操作时要慎重细心,避免鱼体受机械损伤。
②用聚维酮碘(10%)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0.5毫升/升浓度。
③全池遍洒强氯精(含有效氯90%),使池水呈0.5~0.6毫克/升浓度。
④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水溶液,全池泼洒;或用0.2毫克/升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天—4天。

泥鳅养殖常见病白尾病如何防治



(1)病原体

白皮假单胞菌,该病的病原体广泛存在于淡水水体中。

(2)症状及危害

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不久即死亡。每年5~7月为流行季节,主要表现在夏花分塘前后,当夏花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侵害寄生时,使鳅体受伤,受伤泥鳅便易感染,且死亡率可高达30%~50%。

(3)防治方法

①将三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毫克/升。
②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毫克/升。
③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毫克/升。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毫克/升,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④用毒消净(一元稳定性二氧化氯),每立方水体用量为0.15克,全池泼洒,1天1次,重症可连用2~3次;同时用诺氟沙星粉和多维,每千克泥鳅用0.2克和0.05克拌饲投喂,一天2次,连用5~7天。

草鱼出血病的防治


病因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是流行地区最广、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

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

内服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kg,连喂5~7天。

金鱼出血病


疾病名称出血病

为害对象 当年珍珠鳞金鱼、其他品种的金鱼、锦鲤、热带鱼也时有发生
疾病概述 口腔、眼眶、鳃盖、皮肤及各鳍条基部等处有明显的充血、出血现象

病原 尚不完全清楚。

症状 病鱼的口腔、眼眶、鳃盖、皮肤及各鳍条基部等处有明显的充血、出血现象;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的透视下,可见到皮下充血现象;剥开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斑块状出血,严重者,全身肌肉出血,呈鲜红色。有时鳃瓣因严重缺血而出现白鳃。病鱼游动缓慢,常在池边浮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尤其是尾柄和腹部缩小形成大头鱼。严重时出现死亡。

发病规律 南方的梅雨季节(夏初季节)里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1)用30毫克/升呋喃西林溶液浸洗病鱼10-20分钟,隔天1次,连续2-3次;同时,降低鱼缸或鱼池的水位,至水淹到鱼的背鳍为止,让阳光充分照射3-4天。

(2)每100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2.5-5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并用0.7毫克/升硫酸铜遍洒,每天1次,连续2天为一疗程,视情况可连用两个疗程。

甲鱼养殖常见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诊治方法



甲鱼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又称“白底板病”或“出血性肠炎”,该病无论成鳖和幼鳖均可能发生,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患病后死亡速度较快,严重时可能造成全池覆灭,引起较大的损失。
一、病原及流行情况
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病原为细菌和病毒。据研究,病毒可能是原发性的,细菌是继发性的。病原可能会由患病的亲鳖或幼鳖直接带人,也可由所用饲料带入,如果鳖池不常除污,投喂的饲料不新鲜或难以消化又随粪便积于池底,或养殖环境(如温度、水位等)的较大变化,极易造成该病的暴发。该病主要发生于6~8月,在鳖温室养殖后期或出温室之后较易发生。
二、主要症状
该病直接破坏肠道和内脏器官,而体表却完好无损,只有当内脏出血较严重时,底板可能呈现乳白色,或布满血丝,部分雄性个体还可能伴有生殖器外露现象。患病鳖的内脏器官胃、肠、脾、肝和生殖器官等都会出现充血,颜色加深或具暗红色出血点,肠糜烂,里面充满血液或血凝块而没有食物;也有的病鳖内脏失血,颜色变浅,发白,有的病鳖在肝、心、肺之间有血凝块,如果养殖鳖在出温室后,水温在25℃~30℃时出现以上症状则很有可能是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应及早采取措施。
三、防治方法
1、防止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发生应从防止病原的侵入、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和增强鳖的抗病力等方面人手。在选择亲鳖和幼鳖时要严格检查,避免从曾发生过这种病的地区引种,以免将病原体带入。
2、在鳖的饲料中经常添加一些质量好的鲜活饵料,添加之前也应注意消毒,以增强鳖的体质。投饵量要控制好,不要太多,并要及时清除残饵,以免残饵污染水质,不要让它在水里腐烂变质,导致病原体滋生,要勤巡池,加强水质管理,适时清淤或采用微流水排灌,这样既能使水质清洁,又能保持鳖池环境相对稳定,鳖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惊动和刺激。
3、温室里饲养的鳖在大批移出温室时要避免环境条件过大的变化,尽量推迟鳖出温室的时间(以6月中下旬较妥),出池前按每千克鳖10万单位的庆大霉素和10克板兰根、苦参、穿心莲、虎杖等中草药合剂拌饵投喂3~5天,同时用0.8克/立方米强氯精全池泼洒。经过这种处理的鳖出池后其发病率可极大地降低。
4、对已经发生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的鳖池,不能为了除污大换水而使鳖受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大量死亡。患病鳖可用2克/立方米强氯精或0.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每天2~3次,隔3天一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12、板兰根、穿心莲、虎杖等,可以适当控制病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11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麦龙虾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