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香鸡的品质特性

灵山香鸡是从灵山县地方优良肉用土种鸡中选育而成。该品种分布于灵山各乡、镇,农家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灵山香鸡是优质型肉鸡,体态优美,体重适中,肉质细嫩,皮薄光亮,骨细味香。具有原始肉鸡的纯正香味,适合家庭消费及宴席佳肴,是白切鸡制作的上等选择材料。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灵山香鸡的品质特性。

灵山香鸡外貌特征可概括为“一麻、两细、三短”。一麻是指母鸡体羽以麻色为主,即棕麻或黄麻羽色;两细是指头细、胫细;三短是指颈短、体躯短、脚短(矮)。灵山香鸡体态优美,体重适中,肉质细嫩,皮薄光亮,骨细味香,属优质肉鸡品种,适合家庭消费及作为宴席佳肴,是白切鸡制作的上等选择材料。该品种在广西区内外广受市场的青睐。
灵山香鸡成年公鸡体重2.1~2.3公斤,母鸡体重1.5~1.8公斤。母鸡19周龄开产,66周龄平均产蛋120~130枚,蛋重39~44克,种蛋受精率91%~93%,受精蛋孵化率92%~94%,健雏率98%。
灵山香鸡分布于灵山各乡镇,农家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较原始土种鸡的基因宝库。据有关专家考证:“灵山人”骸骨化石发现地灵山县的马鞍山以西4公里的翠壁峰也有禽鸟类骸骨化石,灵山县各乡镇遍布数以千计的原鸡,因此认为灵山是鸡的起源地之一。而灵山香鸡是由灵山原鸡经古人长期驯养,今人多次选育而成。
灵山香鸡是优质型肉鸡,肉质细嫩,皮薄光亮,骨细味香,具有原始肉鸡的纯正香味,适合家庭消费及宴席佳肴,是白切鸡、水蒸鸡等品牌鸡制作的上等选择材料。2004年8月广西家禽业协会在玉林市召开的广西“百鸡宴”品尝会上,灵山香鸡以优质优势获广西优质品牌鸡的殊荣。
经选育的灵山香鸡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外貌特征:冠高红润,脚细皮黄,羽色以黄麻、棕麻为主。成年体重:公鸡2.1-2.3千克,母鸡1.5-1.85千克,母鸡19周龄开产,66周龄平均产蛋120-130个,蛋重39-41克,种蛋受精率91-93%,受精蛋孵化率92-94%,健雏率98%。肉鸡饲养100-110天体重:公鸡1.3-1.4千克,项鸡1.2-1.25千克,饲料转化率分别是3.0-3.3∶1和3.5-3.8∶1。饲养120-130天,项鸡1.3-1.6千克,饲料转化率为3.9-4.1∶1。阉鸡饲养180-200日龄出售,体重2.1-2.3千克,饲料转化率为4.4-4.7∶1。

沙路村的“灵山香鸡”成为众多客商关注的焦点,多位客商与沙路村的养鸡大户签订购销合同,“灵山香鸡”飞出了沙路村。“沙路村毗邻县城,山坡果林多,村民历来就有养鸡的习惯,但沙路村近年来养鸡业发展迅猛,乃至打响‘灵山香鸡’品牌,与我县的人大代表、养鸡大姐大劳俭是分不开的。”知道我们要采访养鸡村,镇人大主席黄镇恒向我们推介县人大代表劳俭带领群众养鸡致富的事迹。
为了使沙路村成为科学养鸡示范村,带领群众致富,劳俭充分发挥自己从事孵化鸡苗业的优势,大力鼓励村民发展养鸡业,对村民资金周转不过来的,劳俭则先垫资或赊鸡苗扶持发展。如该村养殖户姚兰娟,于去年初投资30多万元建成养殖场后,却因资金短缺无法购回鸡苗,正当她急得抓耳挠腮进退两难时,劳俭伸出了援助之手,毫不犹豫赊给她鸡苗5000多羽。同时,结合县妇联有关扶持妇女发展经济小额贷款政策,帮助村妇女搞小额贷款发展养鸡业。在劳俭的牵动下,沙路村掀起一轮“巾帼创业行动”,使沙路村的养鸡业迅猛壮大,如今,沙路村单靠养鸡收入100万以上的养殖户就有20多户,养鸡业已成为沙路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真真正正的养鸡专业村。
地域范围
中心产区在伯劳镇、陆屋镇和烟墩镇,分布于伯劳、陆屋、烟墩、灵城、新圩、檀圩、那隆、三隆、旧州、太平、沙坪、平南、佛子、平山、石塘、丰塘、武利镇等18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4′~109°35′,北纬21°51′~22°38′,东西长88公里,南北宽84公里,保护面积为3559平方公里;年生产总量2000万只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灵山香鸡体躯矮小紧凑,肉髯、耳叶红色,喙前部黄色,基部大多数呈粟色,皮肤、胫黄色。公鸡羽色以棕红为主,其次为棕黄或红褐色。母鸡以棕麻、黄麻为主,尾羽黑色,主翼羽、副翼羽以黑羽为主。显著特征为“一麻”(麻羽),“两细”(头细、胫细),“三短”(颈短、体躯短、胫短)。宰后体表浅黄色,肌肉白色、光泽润滑,指压肌肉结实有弹性,具有鸡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煮熟后肉味香浓。
(2)内在品质指标:经检测,灵山香鸡鲜肉中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为22.3~24.7%;总脂肪为1.19~1.3%;灰分为1.28~1.42%;氨基酸总量为19.67~21.78。
(3)安全要求:严格执行无公害肉鸡《NY5034-2005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6-2001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38-2006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标准。

相关推荐

小香鸡林下养殖技术


黔东南小香鸡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小型地方鸡。属于贵州省保护品种.主产于贵州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及近邻等县.具有体型小、性早熟、肉质香等特点.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粗饲,外貌清秀,能飞善跑,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保健、经济和食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降低小香鸡的养殖成本,提高其养殖效益,下面给大家介绍小香鸡林下养殖新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养殖优点
小香鸡林下散养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易于实施。一是减少了饲料投入。在林下散养补饲精料只需要舍养的60%~70%,可减少饲料投入。二是疾病发生少,林下养鸡能让鸡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促进鸡体机能发育,增强抵抗力。三是可生产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四是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散养肉鸡市场售价比舍养肉鸡要高20%~30%。五是投资小。散养鸡对鸡舍和饲喂工具要求低,散养鸡可搭最简易的鸡舍,只要能挡風雨即可,可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因此,林下养鸡市场前景好,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二、养殖技术要点
1、场地选择
鸡场应建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的地方。场址应距村镇、工厂、学校、居民区及其他畜禽场所500米以外。
2、圈舍要求
规模养殖专业户单棚面积不得少于25平方米(长8米、宽3米、高1.7米以上)。鸡舍要求挡风雨,一般采用支架,简易式屋顶,四周用塑料膜围上,确保夏天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鸡舍生产用具如供水、供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成本、方便适用,可用楠竹破开制作水槽,一般100只鸡用长3米左右的水槽即可,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饮水器。小香鸡喜欢在高处栖息,可在鸡舍内用木条或竹子做一批30~50厘米的栖架,最好建吊脚楼,这样可减少兽害和地面潮冷对鸡的危害。
3、进鸡前消毒要求
场地、器械要冲洗消毒干净。鸡用饮水器、料桶、料槽清洗消毒干净。
4、密度要求
舍内鸡的密度为15~20只/米2。放养时每群以300~600只为宜。如一户养鸡数量较多,应按每群不多于600只分舍饲养、分群放牧。根据林下牧草生长情况适当调节。放养密度以30~50只/亩为宜。
5、饮水要求
饮用水要求是清澈、干净、无污染的山泉水。要保证鸡饮水充足,饮水器不能断水。
6、饲料要求
1~60日龄饲料为配合小鸡料。60日龄后饲料为玉米或稻谷,玉米使用无污染优质黄玉米。
三、日常工作及注意事项
1、日常工作
清晨:观察鸡群采食量、精神状态、粪便的颜色、鸡的毛色。
中午:注意水槽中不要断水。
傍晚:太阳落山前1小时喂料。
夜晚:在鸡进舍1~2小时后观察鸡群,听鸡的呼吸声是否正常,如果鸡挤压现象严重,应及时分群。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对鸡棚进行修整,保证通风和保暖,以防淋雨、受寒造成鸡只感冒。
2、管理要点
放养前先消灭敌害,如老鼠等。注意防盗。恶劣天气不要放鸡。喂鸡时吹口哨或发出其他固定声音,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随时观察鸡群情况,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如鸡多围在鸡舍周围不到较远处寻食时,可移动饮水器、料槽到放养的地方。注意防水、防潮,鸡舍周围要挖排水沟,舍内必须搭栖架。散养时换料要逐渐进行,新换饲料逐渐增加,以一周换完为宜。散养鸡牧场周围应禁止喷洒农药。一批鸡出栏后,需停养1~2个月,等草长出后再进下一批鸡。

四、疾病观察方法——“一听三察”
1、一听
夜晚静听鸡群动静。如果听到发出“咕咕”声或“呼噜呼噜”声音、咳嗽喘息声、尖叫声时,则提示鸡群有可能感染了疾病,要及时诊治。
2、三察
(1)早起观察鸡群动态。如出现懒惰不动、闭眼、头弯曲到翅膀下,或站立发呆、两翅下垂、羽毛蓬乱,说明鸡已发病,要及早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2)观察鸡群粪便。健康的鸡群排出的粪便是条状或团状,并有少量白色尿酸盐(在粪便末端形成白尖)。
(3)观察鸡群采食状况。健康鸡在喂料时表现活泼好动,食欲旺盛,整个鸡舍一片“咯咯”的唱料叫声。如果鸡群发病,则精神发呆、食欲降低。
五、常见病的治疗
林下鸡的防疫不容忽视,除加强日常管理,如严格消毒、隔离饲养预防疾病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免疫工作。
1、大肠杆菌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气,咳嗽,发出“喀喀”声;剖检气囊混浊,有渗出物。主要表现为黄、白下痢,剖检可见有肝周炎、心包炎,心包积液,肝脏上有一层纤维素样膜。
治疗: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杆菌灵、新孢必治,拌料加入0.01%~0.05%,饮水加入0.01%~0.03%。
2、球虫病
症状:精神不振,翅下垂,肉色或血色(红色或粉红色)下痢,鸡卧地,昏迷,死亡。
治疗:用克球先锋、红球、先创科球、冠球王。用法及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但要注意,要经常换药,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3、鸡白痢
症状:灰色下痢,糊屁股,仰头张口呼吸,饮水量增加。
治疗:无特效药,许多抗菌素对该病有抑制作用,可用百痢宝、痢菌净、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治疗。

原生态优质新品种灵山彩凤鸡


灵山彩凤鸡,也叫广东稻花鸡。是引进高寒山区原鸡品种与本地灵山土鸡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体型圆润,个体均匀,皮下脂肪少,瘦肉率高,肉质脆嫩,抗病力强和适应力强等特点.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原生态优质新品种灵山彩凤鸡。

体形外貌。灵山彩凤鸡体形短圆,胸肌发达,结构匀称,被毛紧凑,近似野鸡体形。头小,清秀,单冠直立。冠色红润,冠齿5~7个,肉垂红色,耳叶红色,虹彩橘黄色。脚胫黄色,截面呈三角形,爪尖,喙小。皮肤多呈淡黄色。雏鸡

母均为黑、白、黄三种颜色混杂的绒毛。成年公鸡主要分黑白色羽和红黄白色羽两种(分别占70%和30%),前者颈、背部羽毛为白色;胸、腹部羽毛为黑色带白点或白色带黑点;主翼羽、尾羽为墨绿色。后者颈部羽毛黄白色,背部羽毛黄色,胸、腹部羽毛为黑色镶白边;主翼羽以黑色为主,间有几根白羽;尾羽为墨绿色。成年母鸡体羽以浅花色为主,颈部、背部、主翼羽为灰羽镶白边;胸部、腹部羽毛以白色镶黑边为主;尾羽为黑色。
2.生产性能。灵山彩凤鸡的生长速度较慢,个体小,体重在1公斤左右,阉鸡200日龄体重在1.5公斤左右。灵山彩凤鸡是优质肉用型鸡种,上市最佳时机为项鸡130日龄、阉鸡200日龄。
3.繁殖性能。灵山彩凤鸡成熟早,公鸡28日龄左右开始开啼,80~90日龄性成熟,150~170日龄体成熟,此时体重1.3~1.6公斤。母鸡140~150日龄体成熟,体重1.0~1.2公斤,66周龄平均产蛋量100~110个,就巢性强。种鸡人工受精公母比例为1︰25,受精率90%~92%,受精蛋孵化率91%~93%,健雏率97%~98%,利用年限1年。

4.饲养管理。灵山彩凤鸡适应性广,野性强、善飞。育雏以集中保温方式为主,1~7日龄温度要求33~35℃,以后逐渐降至常温,一般40日龄可以脱温放牧。育雏期24小时光照,以后为自然采光。湿度为自然湿度。饲料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公鸡分别在30、90日龄两阶段阉割,200日龄上市体重1.3~1.7公斤。母鸡100~150日龄开始限料,160~180日龄开产,每只每天投料50~60克。

香猪


香猪(Xiangpig)又称萝卜猪、珍珠猪,苗族称别玉,壮族叫牡汗。属小型猪,因其双月断乳仔猪无乳腥味,故誉名为香猪。根据香猪产地、毛皮颜色不同,可分为从江香猪、环江香猪、剑白香猪等类群。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香猪产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苗岭山脉向广西丘陵、岔地过渡的高山和低谷地带,中心产区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宰便、加鸠,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剑河县南加、南寨、久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明伦、东兴、龙岩等乡镇。广泛分布于从江县加勉、刚边、加榜、光辉、秀塘、东朗,榕江县计划、八开、定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打鱼、坝街;剑河县敏洞、南明、盘溪、观幺等乡镇。

贵州从江和广西环江是相邻的两县,中间虽有九万大山相隔,但历史上两地群众多有来往,猪种也有交流,因此归为同一猪种。产区交通不便、民族较多,种猪不易交流,故类群较多。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香猪产地位于我国贵州、广西接壤的九万大山原始森林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最低154m,最高1670m,中心产区海拔多500~800m。年平均气温15~18℃,无霜期280~360天;年降水量1100~1700mm,相对湿度82%左右。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80%左右,水质优异。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产区主要居住有苗、侗、壮、瑶、水等民族,产区多高山低谷,沟岭纵横,森林密布,交通闭塞。香猪长期在这种封闭的林区生息繁衍,逐渐形成近交不退化、基因纯合的小型猪种,其母性好、护仔性强、易饲养。香猪在牧草繁茂、野生饲草饲料丰富的生态条件下,以青饲料为主食,饲养方式以草坡、山地、林下放牧为主,舍饲为辅。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贵州省猪种资源普查过程中,从江县畜牧局潘胜昌、杨廷模和杨秀江等考察,目前贵州有香猪母猪4.64万头、公猪590头,其中从江县有经产母猪2.03万头,成年公猪406头。广西环江香猪存栏数2002年7.45万头,2003年7.71万头,2004年9万头,2005年9.66万头。

19771982年贵州省开展遗传资源调查时,香猪数量达3.50万头。19962000年期间,西南五省(区)畜禽品种资源补充调查结果,贵州香猪存栏1.4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030头、公猪100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香猪体型矮小而短,头大,额平、有4~6条皱纹,嘴筒短小,耳小、下垂。颈短而粗,胸深而窄,背长,背腰下凹,四肢较粗壮。被毛全黑或六白,有的类型被毛为两头乌或黑白花,乳头一般5对、少数6对。

2.体重和体尺据2005年6月广西环江县畜牧局在明伦、东兴、龙岩三个乡镇10个村27个屯对环江香猪6月龄公猪、成年母猪的体尺和体重进行了实地测量。贵州从江县畜牧局2005年对从江香猪体尺和体重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由于饲养条件的差异,香猪的体重和体尺也有所差异。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香猪性成熟早,公猪18日龄开始嬉爬,30日龄有精液排出。母猪窝产仔数5~6头,最高12头,2月龄仔猪断奶窝重24~50kg。香猪是小型猪,窝产仔数低于其他品种(表2)。

据杨秀江等(2006)在从江香猪育种场观测,从江香猪20日龄窝重初产(76窝)为(12.110.53)kg、经产(79窝)为(23.250.39)kg,42窝数统计,2月龄断奶仔猪数(6.560.30)头,断奶个体重(6.660.20)kg,断奶窝重(46.581.96)kg,哺育率92.29%。香猪传统饲养60日龄断乳,以生产乳猪产品为主,其断奶个体重在7kg左右最好。

2.育肥性能杨正德等(1999)对贵州大学香猪研究所香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进行了测定,从江香猪始重(6.790.94)kg,末重(29.686.43)kg,日增重(180.0029.1)g,料重比3.43。

香猪主要用2月龄断奶仔猪进行乳猪生产,申学林等2009年10月在从江香猪育种场对2月龄断乳香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共测定8头,宰前活重(8.130.65)kg,胴体重(4.800.39)kg,屠宰率59.04%1.59%。

何岑臻等(1998)在贵州大学香猪研究所对6月龄剑白香猪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申学林等(1997)在从江对6月龄从江香猪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3。

张启林等(1999)报道,平均宰前活重27.20kg香猪(8头)的胴体组成为瘦肉率51.48%,脂率18.06%,皮率15.98%,骨率14.47%。

张艺等(2006)、腾飞等(1998)在贵州大学对3月龄香猪肉质进行了测定结果从江香猪(24头)pH6.370.10、环江香猪(32头)pH6.130.21,结果见表4。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贵州省从江县建立了香猪原种场,广西环江县建立了香猪保种场,贵州大学建立贵州白香猪育种场。在产区共建立8个保护区,118个扩繁群,以保障香猪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香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五、品种评价

香猪是原始小型猪种,具有近交不退化、可放牧饲养的特点,是加工特殊猪肉产品的良好原料,也是用作实验动物的理想猪种。今后应加强品种保护和选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蜈蚣的繁殖特性


1、交配

蜈蚣为卵生,并有孵卵、育仔的习性。

蜈蚣生长3年(即3龄期后)性腺发育成熟,可以交配繁殖。交配期在每年的5-9月,大多在夜间交配,也有在清晨、傍晚时进行的。交配时,雄螟蚣爬到雌蜈蚣的一侧背面,一侧步足全部翘起,此时雌性很I仰,一侧步足也翘起。少时,雄体从生殖孔排出一鞭状精包,送人雌体生殖孔内,交配即告完成。

交配开始,雄蜈蚣用步足不停地抓雌蜈蚣,雌蜈蚣也反过来用步足抓雄蜈蚣,互相抓来抓去像逗情一般,最后雄蜈蚣逐渐爬到雌蜈蚣一侧的背面。从逗情到交配结束,全过程大约需要30分。蜈蚣的精子生命力非常强,交配1次雌蜈蚣可以连续产受精卵几年。

2、产卵

雌螟蚣1年产卵1次,产卵也多半在夜间进行。每年春末夏初,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延续到8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旺盛期。产卵前,雌蜈蚣体色鲜艳,体态肥胖,腹部几乎贴近地面,行走缓慢.食量大增,喜欢钻洞。临产卵前1周左右,会在瓦片或石块下面的泥土中自行挖掘1个直径约6厘米、深1.5厘米的小土坑,产卵、孵化一般在坑里进行。也有个别选择在凸凹不平的石块底下或树根附近产卵的。临产蜈蚣呈S形,盘曲在小土坑内。产卵时,尾部翘在身背板第8-9节上,卵从生殖孔逐粒成串产出。

刚产出的卵呈灰黄色,半透明,略呈椭圆形,直径3毫米左右,附在母体的生殖孔附近。卵表面有一层黏液,可将产出的卵黏合成团,故称卵团。

雌螟蚣每次产的卵有20-60粒,多数为40粒左右。整个产卵过程需2-3小时。产卵完成后,蜈蚣即巧妙地翻身侧转,用前面几对步足将卵团全数抱在怀中孵化,并使卵团完全悬空,不和泥土接触。

3、孵化

雌蜈蚣抱卵孵化时间长达43天左右。这一时间内,雌螟蚣一直不离开卵子,精心守候孵化。抱卵的前2周雌蜈蚣不食不动,2周后开始经常翻动卵团,并用口舐卵面,清除异物。若孵化期间受到惊扰,雌蜈蚣和产卵时一样,会把卵子全数吃掉。也有个别束产卵的雌蜈蚣和产卵母体混抱同一卵团的情况,其结果往往以卵子被吃掉而告终。

卵团孵化过程缓慢,当孵至15-16天后,椭圆形的卵粒中间痕线处裂开,此时进人第1次蜕皮期,蜕皮的卵子两头脱开;20天后第2次蜕皮,蜕皮后的卵子呈月牙形,初具幼虫形态;35-40天时,幼虫第3次蜕皮,此时的幼体乳白色,呈蛆虫状,长约5毫米,在雌蜈蚣怀抱中有少量活动。接着经过2次蜕皮,幼体发育成体色灰黄、进而黄揭、体节背板呈淡黑的幼体蜈蚣。此时这些幼体蜈蚣松散地集中在雌蜈蚣的腹面,亦可与母体分离单独活动,自行觅食。

南美白对虾养殖特性


南美白对虾有生长速度快、对营养的需求低、抗病力强的特点,最适合生长的水温是22-35℃,当水温低于15℃的时候会影响摄食,低于9℃则会死亡。能在盐度含量0.5‰至3.5‰的水中生存,经过了淡化处理的虾也能在淡水中养殖。

南美白对虾耐高温,是属于热带型的虾,最佳的生长水温为22℃-34℃,但是在9℃-40℃之间也是能够生存的。由于南美白对虾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当水温低于15℃的时候,就会影响它的摄食活动,9℃以下的话将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白对虾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在含盐度为0.5--3.5的水中生长,而且经过了淡化处理的虾可以很好的在淡水存活,更加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对水中溶解氧含量需要在5mg/L以上,最低忍受力能低于1.2mg/L。而且水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过高,PH酸碱值应该控制在7.0-8.5之间最为适宜。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优势

1、南美白对虾全年可产生苗种,繁殖周期比较长。

2、它的生长速度快,产出的规格比较整体,产量也高,能够进行高密度的养殖,成活率高达70%或以上,半精养的白对虾经过三个月的饲养,每亩的产量可以达到300千克左右,全精养的产量每亩高达800千克。

3、它的适应性比较广,生活的能力也较强,适合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养殖,但是为了避免出现虾壳软化,在养殖的水中一定要保持合适的盐度含量。

4、南美白对虾饵料需求的系数比较低。

5、可以销售活虾,因为它们离开水之后存活的时间比较长,占用投入资金的周期时间较短。还可以销售成品或者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虾子出肉率高达65%以上。

鲁香黑鱼


鲁香黑鱼(引进名闽香鳢)是一种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品质好的黑鱼品种。

鲁香黑鱼体稍长,略成圆状,后部侧扁,头上有小鱼鳞,颇似蛇头,口大,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有尖齿,体背中等大小,全身青褐色,头、背部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条斑,头侧有2条纵行的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

鲁香黑鱼生长速度快,饲养100天最大体重可达1.7公斤左右,最小也有1.1公斤左右,一年可长至4~5公斤,比一般黑鱼品种生长速度快2~3倍。鲁香黑鱼骨刺少,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

鲁香黑鱼具有以下特点:

1.适宜性强。鲁香黑鱼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抗寒和耐热能力。

2.食性杂、生长快。鲁香黑鱼属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均可投喂,如青饲料、畜禽内脏,浮游动物、鱼粉、血粉、麸皮、豆饼粉、玉米面、青萍等。

3.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在自然环境下抵抗力强,一般只要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消毒水体,极少发病。4.鲁香黑鱼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为90%左右,耐低氧,喜栖息在池塘底部。适宜于工厂化养殖,也可利用水库、河流、小池塘养殖。(江客基

香螺


中文名称香螺


拉丁名称Neptunea arthritica cumingii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狭舌目

拉丁目名Stenoglossa

中文科名蛾螺科

拉丁科名Buccinidae

中文属名平肩螺属

拉丁属名Neptun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为北方种。生活在潮下带,在黄渤海水深20-84米泥质或岩质的海底。为黄海、渤海沿岸较常见种,在黄海向南可分布到江苏射阳东方。此外,朝鲜、日本海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壳高134毫米,宽77毫米,近菱形,结实。螺层约7层,胚壳呈乳头状,光滑。螺旋部小,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前端收缩。每一螺层的中部和体螺层的上部扩张形成肩角,其上面如台阶。肩角上具结节突起或呈翘起的鳞片状突起,整个壳面不平坦,具有细密的螺肋和螺纹及明显的生长纹。壳面通常黄褐色,偶尔也有完全白色的,颜色有变化。有的个体具有距离不等、宽窄不一的白色螺带,并被有褐色薄的壳皮。壳口大,内灰白色或淡褐色;外唇简单,弧形;内唇滑层较厚稍向外伸展。前沟短宽,前端稍曲。厣角质,梨形,少旋,核位于前端。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水蛭的生物学特性


水蛭的生物学特性,是其生长发育的基本方面,人工饲养水蛭,必须首先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才能因地制宜进行饲养管理,保证水蛭饲养成功,并获得高产。水蛭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其生长发育特性、冬眠特性及繁殖特性三个方面。

第一节生长发育特性

水蛭为卵生动物,种蛭产下的卵茧经半个月至1个月时间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即可卵出幼蛭,水蛭的生长发育较快,卵出的幼蛭生长46个多月,体长可达到610厘米,重58克,就能达到性成熟。一般重8克以上就可加工出售。若营养不足,或野生状态下,有的需12年,才能长成。

人工养殖状态下,生长期1年以上的水蛭,体重可达20克以上,2年的水蛭个别可长至50克左右,这样的水蛭成品率最高,肉质肥厚,干品外观漂亮,属上乘药。

第二节冬眠特性

水蛭是变温动物,它有冬眠习性。冬眠是水蛭对寒冷的一种适应形式。当寒冷到来之前,水蛭活动逐渐减弱,水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便钻入水底或池边泥土及石块中休眠。一般情况下,水蛭在冬眠前1个多月,无论是成年水蛭还是幼蛭,其食欲变得旺盛,食量也增大起来,体内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以供冬眠期问消耗。在野生状态下,水蛭一般蛰伏在2030厘米以下的潮湿土壤中过冬。因此,人工养殖必须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

水蚝的冬眠习性,是在自然状态下对环境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实践证明,在人为条件下,只要绐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温度条件,就完全可以改变这种习性,打破冬眠,从而加快水蛭的生长发育进程,提高人丁养殖水蛭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繁殖特性

水蛭的繁殖,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其繁殖的特点,直接关系到水蛭种群的发展,也关系到人工养殖水蛭的品种改良与选育,掌握水蛭的繁殖特性,对于水蛭的养殖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水蛭的繁殖特性,包括性发育,交配、产卵,孑孵化、

(一)性发育

水蛭的性发育与个体生长基本同步,当个体生长基本完成寸,性发育也就成熟,水蛭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雄性成熟较早。

在自然界,如果水蛭的生长发育,不受特别的干扰,一股6个月左右,就能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的标志是交配行为的发生,并不是精、卵的完全成熟。

(二)交配

水蛭和其他动物一样,只有通过交配,才能完成繁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月中,下旬,当平均温度在13一15℃时,开始交配。

交配时通常躲在水沟,池塘边的土块下进行交配,两条的头端方向相反,腹面紧贴,各自的雄性生殖孔对着对方的雌生殖孔,并通过细线状的阴茎插入对方的雌生殖孔输送精子,交配持续时间约2小时。

(三)产卵

水蛭属卵生动物,发育成熟的水蛭经交配后约1个月开始产卵茧。产卵茧时由生殖带分泌一种稀薄的黏液,夹杂空气而成肥皂沫状,再分泌另一种黏液,成为一层卵茧壁,包在生殖带周图3-1水蛭的交配围,卵从雌生殖孔产出,落入茧壁和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向茧中分泌一种蛋白质,身体逐渐向右方蠕动退出,在退出的同时,前吸盘腺体分泌物形成栓,塞住茧前后两端的开孔/。整个产卵过程约半小时,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茧壁变硬,茧壁外的泡沫风干,壁破裂,只留下五角形或六角形短柱组成的蜂窝或海绵状保护层。卵茧外形成椭圆形(图32),直径约1.52厘米,酷似蚕茧。水蛭在自然状态下每年产卵3次以上,410月份是其繁殖交配期,每次产23个卵茧,卵茧经1625天,便可孵出幼蛭,每个茧内可孵出2025条幼蛭,全年可产幼蛭100条以上,繁殖数量多少,因个体大小、月龄大小、营养、环境等而不同,个体同样大的水蛭在不同的营养和环境下,繁殖数量也不同。

(四)水蛭卵茧的采集与孵化

水蛭在每年开春后的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这寸在饲养池周围平台上开始产卵。潮湿泥土中就可发现有1.5厘米左右孔径的小洞,沿小沿向内挖取,即可采到泡沫状的卯茧。采集时,要小心,不要用力挖,以免伤及茧内的胚胎。

将收到的卵茧迅速轻放到孵化盘内。孵化盘可采用普通白色搪瓷或塑料盘,大小规格视放卵量多少而定。盘内放一层2厘米厚的无污染的菜园土,湿度以一抓成团,松手即散为宜。将卵茧有小孔的一端(即较尖的一端)朝上,整齐排放在孵化盘内,表面再盖一层或二层灰黑色潮湿的棉布块,以保持一定湿度。

卵茧的孵化:少量孵化时,把孵化盘放到恒温箱或培养箱内孵化,孵化时的温度应控制在2023℃之间,应特别注意湿度,水分蒸发过多时,会造成干胚而使胚胎死亡,应经常在盖卵布的表面喷水,保持潮湿,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70%一80%为宜,经过20天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蛭,孵化期的长短与孵化的温度,湿度都有关系。

为防止孵出的幼蛭乱爬而逃跑,可在孵化盘下设定一个比孵化盘面积较大的水缸,使孵出的幼蛭均掉人缸内。缸内应放几块小木片,供小水蛭爬到上面短暂栖息。当水蛭苗全部孵出后,将它们转移到饲养缸或饲养池内饲养。

大量养殖孵化时,可把孵化盘直接摆放到养殖池的岸边,最好选择向阳的北岸,利用自然光孵化。要经常用喷雾器在盖卵布的表面喷水,保持湿度,雨天要注意遮盖塑料布避雨,防止水分过大而烂茧。自然孵化约2025天即可孵出幼蛭,幼蛭有趋湿的本能,在卵茧壳的表面爬一段时间后,就纷纷爬到水池中。还可以把采来的卵茧直接埋在养殖池的水边泥土中,直接自然孵化,土壤要保持潮湿而透气,埋土可用潮湿小土块,但不能超过2厘米厚。培育的幼蛭数量较少时,可以喂鸡蛋黄,数量较大时,可泼洒猪血,但一定要保持水质洁净。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BamaXiangpig)俗称冬瓜猪、芭蕉猪,因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而得名。1982年收录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巴马香猪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为巴马、百林、那桃、燕洞4个乡(镇)。巴马县全境及田东县、田阳县部分乡(镇)亦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3o40~24o23,东经106o51~107o32,地处广西西部,山岭连绵,丘陵起伏,东北部为大石山地区、悬崖高耸,西南部为土山坡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1216m,最低176m。属亚热带气候,有土山、石山和高寒三种山区气候类型,西北地势较高,气温比南部低2.7℃左右。因邻近热带海洋,受太阳辐射和西南季风环流影响,具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0.4℃,最高气温39.7℃,最低气温-3.3℃;无霜期338天。年降水量1170~1780mm,5~8月份为雨季,相对湿度79%;年平均日照时数1553h。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水稻次之,另外种植有甘薯、大豆、绿豆、饭豆、芋头等;经济作物以木薯为主,甘蔗、芭蕉芋次之,花生、油茶、火麻、芝麻也有少量种植。丰富多样的饲料资源为巴马香猪的饲养提供了物质保证,形成了以青饲料为主的饲养方式。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历史上产区群众逢年过节,遇红白喜事,均宰杀小香猪或用小香猪请客送礼。由于产区交通不便,当地群众多采用留子配母的配种方式进行繁殖,一般母猪产后10日左右,从本窝仔猪中选择一头小公猪留作种用,其余的全部去势,待母猪发情配种后再将所留小公猪去势。后备母猪也从同窝仔猪中选留。这种子配母或同胞间交配的近亲繁殖方式,已世代相袭数个世纪,加之长期的自然选择造就了遗传性能稳定的地方猪品种。当地苗族群众称巴马香猪为剧玉,壮族群众称之为牡,汉族群众称之为冬瓜猪或芭蕉猪。由于其骨细皮薄、肉质细嫩,外地人食之,感觉其肉味鲜香,逐渐传名为香猪。1982年该品种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时正式命名为巴马香猪。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巴马县2003年巴马香猪饲养量31万多头,其中能繁母猪3.86万头,后备母猪1万多头;成年及后备种公猪630头。2003年底统计,用于与外来品种公猪进行商品杂交的繁殖母猪约3万头,占母猪总数的61.17%,占能繁母猪数的77.56%。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对生猪产量的片面追求,香猪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导致群众逐渐放弃饲养香猪而引进体型大和生长快的外来猪种,巴马香猪的纯种资源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全县仅有香猪母猪126头;1982年建立巴马香猪省级保种场;1993年后巴马香猪数量逐步回升,2000年存栏母猪增加到6600头,2003年底存栏8万多头,2005年底存栏10.3万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形外貌

1.外貌特征巴马香猪体型小。头轻小,嘴细长,颈短粗,多数猪额平、无皱纹,少量个体眼角上缘有两条平行浅纹。耳小而薄、直立、稍向外倾。颈短粗,体躯短,背腰稍凹,腹较大、下垂而不拖地,臀部不丰满,四肢细短,前肢直立,后肢多卧系。乳房细软不甚外露,乳头一般5~8对,排列匀称、多为品字形,其中8对乳头的母猪占1.55%。

巴马香猪毛色为两头黑、中间白,即从头至颈部的1/3~1/2和臀部为黑色,额有白斑或白线,也有少部分个体额无白斑或白线。鼻端、胸腹及四肢为白色,躯体黑白交界处有2~5cm宽的黑底白毛灰色带,群体中约10%的个体背腰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黑斑。成年母猪被毛较长,成年公猪被毛及鬃毛粗长、似野猪。

2.体重和体尺2004年11月在巴马县中心产区巴马、西山、那桃、甲篆、燕洞5个乡(镇)的7个村(屯)对巴马香猪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的1985年的数据相比,体尺、体重有所变小(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巴马香猪性成熟早,29~30日龄公猪睾丸精曲细管中已出现精子。公猪72日龄、母猪110日龄性成熟;公猪76日龄、母猪159日龄配种。母猪发情周期平均18.7天,妊娠期113.36天。据巴马县畜牧局2003年调查,平均窝产仔数10.07头,窝产活仔数9.5头;初生窝重4.95kg,仔猪初生个体重公猪465g,母猪463g;母猪的泌乳力18.33kg;一般仔猪50~60日龄断奶,断奶仔猪成活数8.32头;60日龄断奶重公仔猪6.67kg,母仔猪7.08kg。

2.育肥性能巴马香猪常以50~70日龄、体重10kg左右即作为商品猪食用,不进行育肥。巴马香猪场曾以6头香猪做92天育肥试验,开始体重(4.830.20)kg,结束体重(31.891.05)kg,平均日增重(29414)g。5头50~70日龄商品仔猪宰前活重(7.980.47)kg;平均胴体重(4.550.31)kg,屠宰率56.62%1.30%,瘦肉率50.90%1.22%;背膘厚(12.200.22)mm;眼肌面积(4.640.25)cm2。2004年12月对14头(10头去势母猪,4头去势公猪)约240日龄肥育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平均宰前活重(31.41.39)kg,平均屠宰率66.8%0.72%,瘦肉率50.2%0.83%。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的1984年的屠宰性能相近,但瘦肉率明显增加(表2)。

2006年广西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对13头240日龄巴马香猪背最长肌测定结果,含水分71.4%,干物质28.6%0.5%,粗蛋白21.32%0.36%,粗灰分1.59%0.07%,粗脂肪5.69%0.73%。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产区有巴马香猪国家级保种场1个,位于巴马县巴马镇。另在全县5个乡镇设立5个保种区,分别为巴马镇练乡村同贺屯、百林乡罗皮村拉皮屯、甲篆乡好合村弄玖屯、平洞乡林览村京王屯和那桃乡玻良村那洪屯。2005年保种场存栏基础母猪182头,后备母猪56头;保护区存栏原种母猪621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2年发布了《巴马香猪》地方标准(DB45/T532002),2005年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巴马香猪》地方标准(DB45/2142005)。巴马香猪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五、品种评价

巴马香猪是在长期近亲交配与当地饲养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小型猪种,以肉味香浓著称于世。其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抗病力强。巴马香猪乳猪和60日龄断奶仔猪肉均无奶腥味或其他腥臊异味,皮薄而软、味甘而微香,是制作烤乳猪和腊全猪的上乘原料。巴马香猪在饲养过程中多采用青绿饲料,是优质的无公害食品。巴马香猪还是育种研究和培育医学实验动物的良好素材。

融水香鸭


【种质资源名称】 融水香鸭
【种质外文名】 Rongshui Xiang duck
【种质曾用名】 三防鸭、三防香鸭、糯米香鸭
【科名】 鸭科
【种质原产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经度】 东经10832~10927
【纬度】 北纬2447~ 2542
【海拔(m)】 800~1500m
【年最高温度(℃)】 38.6℃
【年最低温度(℃)】 -3.0℃
【年平均温度(℃)】 19.3℃
【无霜期(d)】 322天
【降水量(mm)】 1825mm
【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甘薯、木薯、甘蔗等
【调查群体原产地调查群体所在地】 融水县
【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融水县三防镇鸭
【群体总数量(只)】 2008年约54万只
【头型】 公鸭头羽有翠绿色金属光泽
【颈部特征】 颈短;公鸭颈上部有白羽圈;母鸭颈部腹侧的羽毛呈白色或浅灰色,镜羽呈翠绿色或紫蓝色、有金属光泽
【体型特征】 融水香鸭体型较小
【配种比例(%)】 1:8~10
【种蛋受精率(%)】 95%
【受精蛋孵化率(%)】 87%
【产蛋量(个)】 168枚/年
【蛋壳厚度】 0.340.06
【蛋壳强度】 3.410.69
【蛋形指数】 1.42
【保存单位】 融水鸭中心场
【品种优缺点】 融水香鸭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强、蛋品质好、肉质鲜美、产青壳蛋比例高等特点。但该品种鸭产蛋量较低、生长速度较慢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5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