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HI体细胞数指标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

DHI是管理规模化奶牛场的有效工具,用其可以测定整个奶牛场的生产性能。选产犊6天至干乳前6天的测产奶牛,按3次/天挤奶比例4:3:3或2次/天挤奶比例6:4、1次/月、月间隔26-33天、40mLj头取样,并收集待测产奶牛其他信息(牛舍、牛号、鉴定日奶量、分娩日期、胎次、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父号等),经过实验室测定奶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乳干物质含量等)、体细胞数SCC等,再通过软件计算机处理形成DHI报告(内有20多个指标,根据牛场需要,提供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月报告、各胎次牛305天产奶量分布报告、胎次分布统计报告、体细胞分布报告等不同类型的报告)。利用报告合理指导生产,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本论文仅就体细胞分布报告在规模化奶牛场的应用展开研究。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利用DHI体细胞数指标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

1、规模化奶牛场混奶的体细胞数(SCC)

规模化奶牛场混奶的体细胞(SCC)是奶牛乳房感染的一个间接判定指标。奶中体细胞数过高或过低(SCC)对奶损失的影响(见表1):当损伤奶牛乳房或病菌侵袭乳房时,乳房内免疫系统会分泌大量的白细胞,包围细菌并将细菌吞噬掉。如果病情加剧,奶中体细胞数会急速升高;相反体细胞数会随着牛病情的好转而下降。

另外,奶中体细胞数值过大,牛奶质量会因此而下降。奶中体细胞数与奶损失的对应关系(见表2):奶中体细胞数值过大,会降低乳脂率,导致奶中钙含量下降和钠、氯含量上升,使奶的营养价值及乳制品质量都受影响,因而造成奶损失。

因此牛群体细胞数是牛场保健管理水平的标志,体细胞评分能反映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在大多数的奶牛场,经产奶牛平均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0%-65%,平均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4%,平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7%-61%,在个别牛场经产牛平均乳房炎的发病率甚至高达80%以上。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牛奶品质不佳、经济损失严重是奶牛乳房炎的最直接危害。

2、牛奶中正常体细胞数

一般情况下,个体牛奶中SCC在分娩后泌乳前期较高,在泌乳中期特别是泌乳高峰期最低,在干奶时正常体细胞数最高。奶牛理想的体细胞数为:第1胎≤15万/mL;第2胎≤25万/mL;第3胎≤30万/mL。

3、出现体细胞数过高的奶牛场的后期管理措施

对牛场SCCDHI报告中大于50万/mL的,一定要进行多因素排查。排查后对于疾病因素引起的要进行治疗和管控。没有乳房炎控制制度的,要立刻建立该制度。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是环境、奶牛以及微生物之间不协调的结果,仅采取一两种手段是很难控制的,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3.1保持圈舍与卧床垫料的清洁

及时清理牛的排泄物,防治粪尿污染,保持圈舍清洁;勤更换卧床垫料,防治霉菌滋生污染,进而从管理上保证奶牛乳房的清洁;正常维护运行好奶牛圈舍的通风设备,促进牛舍内空气的新鲜。

3.2保持奶牛个体的清洁卫生

对奶牛勤刷试,保持奶牛的个体卫生。

3.3建立严格的奶牛卫生挤乳程序

3.3.1擦去奶牛乳头表面的污垢

对于个别牛用水擦洗太脏的乳房,尽量一牛一巾小心擦干每一个乳头,必须保证乳头不被污染。

3.3.2挤奶前乳头药浴

在规模化奶牛场挤奶前,要挤出头三把奶,并妥善处置;用专用药浴剂药浴乳头,药浴时使药浴剂浸没整个乳头表面,药浴时间最好保证30s。

3.3.3使用性能良好的挤奶设备

选择挤奶杯与奶杯内衬时,一定要合适,以适合80%以上乳头型号的为标准。挤完乳,注意缩短奶杯在奶牛乳房吸附的时间,奶杯吸附在乳头上的时间越长对乳腺的损伤越大。

3.3.4挤奶后乳头药浴

挤奶完毕,用专用药浴剂药浴乳头。正确的药浴乳头,可大大减少乳房感染细菌的概率。

3.4干奶时治疗所有乳区

干奶期间,要对所有牛乳区进行综合、有计划的治疗与保健。干奶疗法不但能治愈牛已发生的乳房感染,还能预防奶牛乳房新的感染。

3.5及时治疗所有临床病例

认真检测临床病例,对检出乳房炎的牛尽可能迅速地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隔离、治疗。妥善处理生病牛的牛乳。

3.6淘汰慢性感染奶牛

尽快淘汰经常复发临床乳房炎且治疗无效的奶牛,防止感染其他健康牛。

某体细胞数大于50万/mL的奶牛场经上述综合措施检测后,DHI报告中SCC降到35万/mL,平均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将至1%,平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将至30%,研究显示DHI体细胞数是管控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的良好工具。

相关知识

鲜牛乳体细胞数有哪些检测方法?


牛乳体细胞数量是衡量奶牛生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高体细胞数直接指证奶牛的乳腺患有炎症性疾病。患炎症奶牛所产的牛乳不仅营养成分含量偏低,而且人们误饮后甚至会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直接威胁饮用者的安全和健康。对牛乳体细胞数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有炎症的奶牛,进而从源头上保障牛乳的品质。介绍了关于牛乳体细胞数的主要检测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类汇总,进而对这些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鲜牛乳体细胞数有哪些检测方法?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

1、体细胞的来源及正常指标

奶牛乳腺正常时,分泌鲜乳内的体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但当乳腺发生炎症时,分泌鲜乳内的体细胞主要为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由于机体与病原相互斗争产生的物质。当奶牛乳腺组织发生感染后,90%以上都为嗜中性粒细胞。在细菌侵入到乳腺组织并开始大量繁殖时,就会导致多核白细胞等免疫细胞逐渐接近感染部位,并侵入乳腺泡将病原微生物吞噬。另外,发生炎症反应时,巨噬细胞会大量增殖,并产生一些化学介质,促使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造成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强,促使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多种白细胞侵入乳腺泡腔内,形成白细胞用于吞噬细菌。

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主要用于判断奶牛乳腺健康与否。例如,当牛乳中SCC有所增加,但乳房组织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即可判断患有亚临床型乳房炎。另外,牛乳中的SCC还能够用来表明发生炎症反应的轻重程度。通常来说,奶牛没有发生乳房炎分娩的乳汁中,每毫升的牛乳SCC在20万个以下,而如果发生临床型乳房炎或者亚临床型乳房炎时,每毫升牛乳SCC可超过50万个。

2、常用检测方法

显微镜细胞计数法。人工显微镜计数法是一种直接检测法,是指鲜牛乳样品直接滴加在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并由人工计算所含的体细胞。鲜牛乳采取该法检测体细胞的步骤是:先配置染色液,即取40mL四氯乙烷和54mL乙醇,充分摇晃均匀,然后放在65℃的温水溶液中进行3min加热,再添加0.6g甲基兰,混合均匀后置于4℃冰箱,在温度达到4℃时再添加6mL冰醋酸,放在常温条件下保存;取一片干净的载玻片,划分成4个小方格,每格面积为1cm2,然后用微量注射器吸取10μL生鲜牛乳样品注射到1cm2的载玻片上,平放在恒温箱中,干燥后浸在染色液,最后形成均匀玻片;放在300~500倍显微镜下对玻片上的染色细胞进行观察,按照一定的准则计算体细胞数量。一般按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规则进行计数,防止出现遗漏和重复。尽管该法使用设备简单,容易在实验室外操作,但整个操作过于繁琐,具有较大的工作量,特别是在计数时容易出错。在人工显微镜计数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发明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即使用特殊的缓冲液或染液对鲜牛乳样品进行处理,再使用安装相应滤色镜的荧光显微镜进行计数。一般来说,鲜牛乳中的蛋白质不会形成荧光,不会影响测定,脂肪球会形成黄绿色的荧光,使用相应的滤色镜能够挡住,只有体细胞形成的红色荧光能够看见,从而能够更好地使荧光细胞同周围背景进行区别,能够有效提高计数的准确率。

加利福尼亚细胞数测定法(CMT法),是一种间接检测法,其原理是鲜牛乳中的体细胞接触表面活性试剂,如溴甲酚红紫、烷基芒硫酸盐、烷基芳基磺酸或者氢氧化钠等,能够使细胞收缩凝固,同时释放脱氧核糖核酸,并发生凝聚,含有越多的体细胞,凝聚状态则会越强,形成越多的凝聚块,对这些凝聚块统计就能够估算体细胞的数量。该法所需设备少,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价格便宜,结果比较准确,且同直接镜检细胞计数法、过氧化氢酶活性等也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样品中即使混杂有毛发等外源物质也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适合对个体奶牛或者总奶样进行检验;缺点是只能够得到体细胞的相对数量,比较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进行该项检查。另外,该法有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如鲜牛乳不新鲜或者泌乳末期的乳汁等,最好是检测泌乳量中期的牛乳。牛乳感染细菌后能够产生的毒素,导致体细胞被破坏,会使临床乳腺炎阳性的牛乳呈阴性。

pH值检测法。该法是一种间接检测法,由于奶牛乳房发炎后所分泌的乳汁pH值同体细胞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从而可经由测定牛乳样品的pH值来判断所含体细胞的数量。检测时,先用一次性培养皿取2mL左右的鲜牛乳样品,并滴加相同剂量的诊断液,按照同心圆方式对培养皿进行摇动,在30~60s之间就能够判断结果。当测地的牛乳pH值处于6.4~6.6之间,判断每毫升的牛乳中含有0~20万个体细胞;pH值处于6.6~6.8之间,判断每毫升含有20万~50万个体细胞;pH值位于6.8~7.0之间,判断每毫升含有50万~150万个体细胞;pH值位于7.O~7.2之间,判断每毫升含有150万~500万个体细胞;pH值超过7.2,判断每毫升含有500万个以上的体细胞。该法操作简单,但是检测结果有时不太准确,还需要配合进行显微镜检测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结论。

检测体细胞数有哪些方法?
前获得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使用的体细胞计数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分为显微镜人工计数法和自动计数仪计数法。
1、显微人工计数:体细胞计数的国际标准方法为显微镜镜检法,此法准确,大部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均用此法作校准,但在制备样品、计数镜检时费时、费力,不适合作为现场快速和大样品量时使用。
2、自动计数仪计数:目前,在乳品生产中牛乳体细胞计数主要是依靠大型的体细胞仪完成的,体细胞自动计数分析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流式细胞分析法.具代表性的产品为美国Bently计数仪,福斯Fossomatic5000,荷兰Delta体细胞计数仪等。该法检测速度快,适合乳品集中检测,但仪器成本高,不能够保留样本,且需要熟练人工操作,经常性校正监测等。
(2)另一方面是利用数字图像分析系统,典型产品如韩国C-readerADAM体细胞计数仪,该法数据准确,排除人为因素影响。由于该方法是基于标准镜检法的一种方法,所以其在韩国已经使用该种方法代替标准法对大型自动仪器进行校正。华诚睿光的牛博士Ⅱ和牛博士Ⅲ就是这种检测方法的典型代表。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与防控措施


奶牛隐性乳房炎由于病牛乳汁和乳房都没有肉眼可见病变,往往会被忽视,耽误治疗。随着症状的加重,可能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该病既会导致奶牛产奶量减少,还会对机体后期发情及妊娠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乳品质明显降低,含有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与防控措施。

1、发生规律

随胎次的增多而升高。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体质会逐渐下降,免疫能力减弱;乳房在进行挤奶时由于长时间受到挤压,容易导致乳头、乳管发生机械损伤,且乳头括约肌机能逐渐减弱,过于松弛、无法完全闭合,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率随着胎次的增多而升高。

随泌乳月的增多而升高。一方面是由于奶牛进行更长时间的挤奶,越容易感染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致病菌;另一方面是由于奶牛在泌乳高峰期过后体内淋巴免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容易感染致病细菌,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升高。

前乳区的发病率明显比后乳区高。一般来说,奶牛前乳房要比后乳房略小。但如果前乳房指数达到40%以下,就会对挤奶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机体容易发生乳房炎。通过调查发现,奶牛如果存在乳区没有均衡发育的现象,即前乳房相比于后乳房明显减小,从而可能导致其在挤奶时容易发生损伤,造成前乳房相比于后乳房更容易患病。

左乳区发病率比右乳区高。大量报道指出,由于操作人员通常是右手操作,不利于对左乳区操作,容易损伤左乳区,或无法挤净左乳区内的乳汁,导致较容易发病。对于采取挤奶的牛场,即使没有不便于挤奶操作的现象,依旧是左边乳区更容易发生阴性乳房炎,具体原因有待干进一步研究。

2、检测方法

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法)是指根据奶牛乳汁中所含体细胞数的多少来判断发生隐性乳房炎与否,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普遍应用于临床,通常选择使用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法以及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指对每毫升乳汁中体细胞数量直接进行计算,由此来判断是否感染乳房炎。其中常用的是直接显微镜计数法,具有检测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检测的环境条件以及操作人员经验水平不同,会促使数据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且操作时间长,较难掌握,不适合对大批量样本进行快速检测。间接计数法是通过破坏乳汁中的细胞,根据其释放出的DNA凝块或者沉淀的数量对细胞数目进行间接判断。目前,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自动计数方法,即通过对乳汁中的体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处理,具有准确、快速、重复性好、误差小的优点,且使用电脑自动进行计数并直接打印结果,但具有必须配套专门仪器设备的缺点,会导致较小规模养牛场(户)的成本明显增加。

乳汁pH值检查。目前,有大量实验表明奶牛患有乳房炎后分泌的乳汁呈碱性,且随着乳房炎的加重其碱性不断增强。乳腺发生炎症会导致大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渗出,通过染色、镜检、计数以及观察,发现感染隐性乳房炎奶牛分泌的乳汁所含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达到50%-90%范围内。随着炎症的逐渐加重,会导致乳汁与血液间存在的pH值梯度差不断缩小,造成乳汁pH值有所升高,并逐渐接近血液pH值7.4。因此通过对奶牛乳汁pH值检测能够判断是否发生乳房炎。主要包括溴麝香草酚蓝检验法和试纸法。

3、防控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可肌肉注射5mL蒲公英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康复后产奶量能够较快恢复。病牛症状较重时,可配合使用中药“金蒲消痈汤”治疗,即取60g连翘、40g黄莲、100g蒲公英、45g赤芍、50g白芷、50g花粉、60g紫花地丁、45g贝母、100g金银花、50g皂刺,添加2000mL水先浸泡th,煮沸后在用文火煎煮30min,取出药液,再添加少量的水煎煮10min,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通过啤酒瓶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天。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运动场、厩舍、挤乳用具和操作人员双手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污染的垫料及粪污,并对其进行堆积发酵。运动场要保持干燥,定期消毒,及时排除地面积存的污水。牛舍、牛床要适时用水清洗,并定期进行消毒。牛体每月进行1次刷拭,夏季用水刷拭,而冬天采取干刷,确保环境卫生条件良好。牛群加强传染病的防检,挤乳操作规范、合理,挤乳时要均匀用力,且尽可能将乳汁挤尽,并按照先挤健康奶牛后挤病牛的顺序挤奶。奶牛干奶前要检查是否患有乳房炎,干奶后注意观察乳房的收缩情况以及充盈程度,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进行检查及相应处理。

接种乳房炎疫苗。预防传染病有效的一种方式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奶牛注射疫苗不仅能够有效防治乳房炎,减轻乳腺感染程度,预防发生隐性乳房炎,还不会出现药物残留的现象,从而确保乳品质量、卫生良好。乳房炎疫苗可分成活苗、灭活疫苗、亚单位苗以及代谢产物等多种类型。目前,已经研制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多联苗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肠埃希菌(0111:H4)J5基因工程苗。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
1、环境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如牛舍、牛床及运动场泥泞不堪,牛体及乳房周围积垢太多,卫生条件太差,气温过高(36℃以上)或过低(-5℃以下)等。挤奶条件不符合泌乳生理要求,如真空负压过高、过低,不适当的擦洗乳房和搭机挤奶。
2、病原体感染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出了150种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支原体2种,真菌和病毒7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真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3、牛自身因素
处于泌乳盛期或乳产量过高的奶牛,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抵抗力,老龄牛、多胎次牛相对发病率高。
4、继发性因素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奶牛的焦虫病,也会成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再有产后感染也可导致发生乳房炎。为此,对继发性乳房炎确诊后首先应治原发病。
治疗

全身治疗
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1.65万IU,土霉素10mg,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液(头孢先锋)0.05~0.1ml,磺胺二甲嘧啶70mg。
干奶疗法
在干奶期起开始或终末时进行乳房灌注,是预防乳房炎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辅助疗法
用30%硫酸镁高渗溶液湿敷,以利消肿;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等渗液体,尤其是含葡萄糖和抗菌药物的液体;在乳房周围用冰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中医辩证分类施治
1、纤维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主要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治疗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2、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在夏季蝇蚊叮咬乳端发病,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发病率可达25%。主要表现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夹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治疗时应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硼酸钙、氯化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白术、茯苓。
4、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味恶臭、色发绿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习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治疗时可选用林可霉素、安普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紫花地丁、郁金、黄连、穿山甲。配合外用玉红膏(甘草、紫草白蜡、当归、白芷、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5、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6、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迁延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皂刺、青皮、桃仁、瓜萎皮具有一定疗效。
7、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牛痘病毒、疱疹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有一定疗效。
8、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预防
1、定期监测奶牛乳房健康状况
要及时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状况,对乳中PH值偏高,氯化物含量超标、体细胞数偏高的奶牛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饲喂的草料尽量不要过于单一,搭配要合理,饮用水必须清洁。有条件的地方,要让奶牛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增强奶牛体质。
3、保持奶牛圈舍环境及奶牛自身体表的卫生
牛舍要符合兽医卫生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消毒,圈舍内要经常打扫,防止粪尿的贮积及减少氨气等恶臭味。牛体表面要经常刷试、清洁,尽量减少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以降低乳房炎的感染几率。
4、保证挤奶卫生、坚持乳头药浴
挤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和乳房,尽量坚持乳房按摩。减少一条毛巾擦遍所有奶牛乳头的现象。挤奶员提高卫生标准,坚持消毒后进行作业。另外挤奶机械定期彻底消毒,确保运转功能正常。
5、加强奶牛干乳期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在奶牛干乳期,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一个乳区内注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可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同时要密切注意防止病原的传入,保持奶牛群的“封闭”状态,避免因奶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传染源。
治疗误区及纠正
辨别炎与非炎:炎症的特征是红、肿、热、痛、机能障碍,临床型乳房炎多具备这五大特征。然而当发生某些疾病时,仅表现乳房水肿、乳汁变化,但按乳房炎治疗时不能奏效。乳腺是特殊器官,并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乳汁却呈絮状、片状或颗粒状变化,乳腺的分泌功能已发生改变。更常见有些头胎牛在产前成乳期未见异常,产后挤出的已是脓汁。这些情况易在诊疗中产生错误。
(1)乳房肿胀是多数临床型乳房炎的表现。然而当发生严重焦虫病时,乳房也会出现肿胀和乳汁呈牙膏样变化,但乳房及全身贫血,乳房无热无痛。此种情况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确诊。
(2)当病原菌侵入乳腺初期,导致乳腺泡分泌功能受到损伤,或病原菌对乳汁浓缩作用时,可引起挤出的乳汁出现絮状、片状、颗粒样变化,证明病原菌已侵入乳腺。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可能乳汁自行变为正常;如果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繁殖,就会使乳腺呈现红肿热痛的临床型乳房炎。细心的挤奶工发现乳汁变化,便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产后乳汁变为脓汁,主要是产前护理不当或失于观察。此种类型,在产前成乳期乳房胀大无大异常,但受感染的乳房较硬,乳头的变化相对缓慢或胀大。有些病例乳头局部呈紫红色变化,多数无疼痛反应。这种情况似乎与遗传因素有关,“母亲”有此病史,“女儿”也是敏感者。因此,对敏感个体产前搞好监护,对防治本病有一定作用。
参考资料

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了解凯里市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具体情况,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凯里市实际情况从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优质牧草产业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三方面,对凯里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提出了发展建议。

作为我国大有希望、新兴的朝阳产业,奶业的发展不仅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产业。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奶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发展中各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奶牛养殖分散、养殖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等,这使得我国奶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为此,加快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转变是当前奶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1奶牛规模化养殖现状

贵州省凯里市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凯里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4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成为全省市州首府城市中首位度最高的城市。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仅有的一家规模稍大本地企业养殖奶牛230多头,每年市场供应奶量1100多吨,显然不能满足60万市民市场需要,并且,随着精准扶贫开发力度增大,为帮助农民群众摆脱贫困,接轨奶业发展大趋势,鼓励广大农民加入到奶牛养殖行列中,并对新型产业模式不断的探索,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凯里市奶牛养殖户进行走访发现,目前凯里市奶牛养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国有企业控股,实行管控权与所有权分离,这种养殖模式重点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二是自主经营的个体养殖户,所有权由管理经营者所有,但这种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却相对较小,且实力也较小。而由于这两方面原因的影响,凯里市的奶牛规模化养殖主要表现出养殖规模不足、经营方式粗放、单产水平低、养殖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

2.促进奶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对策

2..1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随着现代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已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可更好的提升粪污处理、疫病防控、生产效率和水平质量的提升,并从源头上实现对乳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促使奶农收益增加。

一是国家投入控股,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保障奶产品安全,治理牛粪等污物。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奶业的“一条龙”产业,从而更利于奶站的管理,同时这种养殖与企业结合的方式,也利于乳产品质量源头的控制。二是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实行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模式。引导和鼓励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强化家庭农场开展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大力扶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产业基础、经营管理有序的家庭农场,同时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三是龙头企业是推进养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其不仅有稳定的外向市场,持续不衰的发展能力,且还兼具带动农户的条件,又具有带动农户的责任,这是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重要前提。为此,扶持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脱贫增加收入,促进双方共赢,长久持续发展。

2..2发展优质牧草产业

在奶牛养殖规模的发展中,对饲料的需求也必然会增加,同时对饲料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以往奶牛养殖主要采取“秸秆+精饲料”的方式,这使得优质牧草在其中所占分量非常少,更多的是以精饲料进行喂养,这导致奶牛的生产潜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故造成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奶牛养殖的发展经验来看,为了保证奶牛品质和产量,他们均非常注重优质牧草的供应。美国每年生产1.4亿吨干苜蓿供应奶牛养殖,这使得他们的奶牛单产水平达到了9600kg。根据凯里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优质的牧草和玉米产量严重不足。应加大坡地、荒地或者废弃土地的利用率,将其作为优质苜蓿草的种植基地,这种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在提升奶牛体质、乳质蛋白、提升产量上成效显著。可通过主要宣传渠道,加大牧草种植的宣传力度,动员农户建立起专门的牧草种植基地,大范围进行苜蓿的种植,为奶牛规模化发展提供优良的饲料。

2..3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农户本身的文化程度较低,同时缺乏相应的奶牛养殖管理经验,而要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分不开的。为此,定期邀请专家到凯里市开展饲养管理培训,或者定期向其输送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帮助饲养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的同步提升。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促进规模化养殖模式的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地方实际情况,更好的实现奶牛的规模化养殖,为广大农民朋友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金海.“合作化、八统一”——奶牛规模化养殖新模式的示范.中国乳业,2012,10(10):18-19.

陶然,温凤利.黑龙江省奶牛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北方经贸,2016,35(4):39-40.

规模奶牛场综合增产配套技术


1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近年来,全国各地奶产业发展迅猛,各地农牧部门为了提高奶牛场的产奶量,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奶牛质量提出了6吨、7吨、8吨奶工程。规模奶牛场应该与当地农牧部门联系,积极参与到奶牛场综合增产的项目中,严格按照农牧部门制定的项目要求实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农牧部门没有此项工程,规模奶牛场可以聘请当地农牧部门以及奶牛专家制定适合自己牛场的长期增产规划。
2建立合理的奶牛群体结构。规模奶牛场的合理结构为,成母牛60%。成母牛指初产以后的牛,在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规模奶牛场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指18~28月龄的牛,即初配到初产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13%。大育成牛指12~18月龄的牛,即12月龄到初配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小育成牛指6~12月龄的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犊牛指出生至6月龄的牛,对于出生的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本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作为后备母牛进行培育,其他犊牛要尽快销售,留作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整个牛群的9%。
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的奶牛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群,因为核心群是带动全群发展的核心,是指导后备牛选留标准的重要依据。从牛场成母牛中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30%的牛组成本牛场的核心牛群。核心群中在不同年龄胎次中的比例为1~2胎占60%,3~5胎占25%,6胎以上占15%,核心群牛除因年老和死亡外,一般不淘汰。核心群牛的后代,除个别发育不良的外,全部留养。
3奶牛品种改良。近几年来,国家推广了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规模奶牛场及园区都可以使用到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冻精,奶牛场在选择冻精时,要查看系谱,通过系谱可以知道所使用的公牛三代内亲缘关系,如果待配母牛是这头公牛的近亲,则应避免使用。另外,养殖户要做好繁殖记录,合理选用冻精,不一定非要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冻精。
奶牛场要抓好奶牛的发情观察,规范配种、接生等操作,由具备配种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种。奶牛产后40天起及时观察奶牛发情,60天开配,确保奶牛产后100天之内配种成功,杜绝空怀现象。同时做好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配种率。通过不断优化奶牛个体品质,提高牲畜的个体产量和群体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赢。
4奶牛饲料的配置。要贯彻以牛为本的思想,给奶牛提供足量的优质粗饲料,保证奶牛采食优质粗饲料满足自身维持高产的需要。对于一天产20千克牛奶的奶牛来说,喂给15~20千克的青贮饲料,加上3千克的苜蓿,加上2千克的干草,冬季每日再饲喂2~5千克的胡萝卜,这是比较合理的一个粗饲料的配方。宁夏地区由于缺乏优质的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日饲喂量要达20~25千克,有条件的规模场可以补充一些豆科牧草,如:苜蓿。夏秋季节刈割一些禾本科牧草饲喂奶牛,冬季可以大量贮存胡萝卜饲喂奶牛。
规模奶牛场在选择农副产品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比如奶牛场靠近啤酒厂,啤酒糟是奶牛的良好的饲料,一天一头牛饲喂10~15千克左右,能降低一部分蛋白质饲料的用量。又比如北方地区近几年建设了不少果汁厂,果渣就是奶牛的优良粗饲料,每天一头牛饲喂10~20千克果渣可以适当提高产奶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5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的推广。TMR技术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照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日粮个组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可显著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节约饲粮、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增产并改善牛群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和提高牛奶的品质。在规模奶牛场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以确保奶牛日粮营养平衡、全价,保证料槽清洁卫生、每天24小时有料,奶牛可自由采食。
6挤奶技术及挤奶次数。全面推广鱼骨式挤奶台,实行机械挤奶。首先,挤奶前要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其次,对乳头进行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液作用时间要保持在20~30秒。如果乳房污染特别严重,可先用含消毒水的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第三,挤奶前用毛巾或纸巾将乳头擦干,保证一头牛一条毛巾。第四,挤奶结束后,要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秒。
关于挤奶次数的问题,各地区、各牛场争议很大。2008年以前,宁夏地区规模奶牛场推行的都是一日3次挤奶技术。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伊利两大奶业集团,为了提高牛奶品质、提高奶牛福利待遇和降低牛场职工劳动强度,在宁夏各地推行了一日2次挤奶技术,对于一日挤3次奶的牛场拒收牛奶,所以宁夏的规模奶牛场目前都是推广的一日2次挤奶技术。
三次挤奶比两次挤奶牛奶产量多10%~15%。一般来说,日单产20千克以下的,两次挤奶影响不大。若日单产在20千克以上的肯定是三次挤奶好。宁夏境内规模奶牛场日产奶量都超过20千克,推行一日3次挤奶技术刻不容缓。
7奶牛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各规模牛奶场要根据当地情况以及疾病流行情况,针对不同的牛群,制订合理、有效的免疫措施和免疫程序进行防疫,及时进行动物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好口蹄疫、炭疽、衣原体、焦虫等动物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保证免疫密度达到100%。为提高奶牛的免疫抗体水平,杜绝各类疫情的发生,要加大规模奶牛场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实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凡按国家规定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对免疫过的奶牛加挂免疫耳标,并建立免疫档案。
从外引进牛时,一定要取得引进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布氏杆菌、结核病实验室检验阴性结果证明。奶牛在起运前检疫、运输时检疫和到达目的地后检疫,并且到达目的地后要隔离观察15~30天,确定为健康后,方可混养。规模牛场要配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所饲养的奶牛进行两病的检疫,做好净化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牛。
8建立、健全规模奶牛场各项管理制度。规模奶牛场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繁殖配种制度(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及制度、环境保护措施及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及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这些制度不仅要张贴上墙,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去,按制度规定去做,一切制度化。
9积极参与DHI检测。DHI为奶牛场牛群改良计划的英文缩写,也称奶牛记录体系。DHI报告提供了20多项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序号、牛号、分娩日期、泌乳天数、胎次、测定奶量等。
规模奶牛场要积极与农牧部门联系,参与到DHI检测项目中来。参与DHI检测,实质上是规模奶牛场由经验管理、被动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主动管理,由传统管理实现现代管理的一次大变革。它是通过测试奶牛的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并收集有关资料,经分析后,形成的反映奶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生产性能等的信息,围绕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有序、高效的生产管理,亦可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检测我们可以知道牛群的健康情况。像隐性乳房炎等问题都可以预防;也可预判产奶量,了解繁殖情况。

奶牛场选种选配的原则和奶牛场选种选配的程序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奶制品特别是鲜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供给,能够满足人们的营养和健康需求。而这就需要加强对牛奶的来源进行研究,尤其是奶牛的选种选配工作,从根源上解决人们的食品质量问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场选种选配的原则和奶牛场选种选配的程序。

我国于1986年鉴定通过了“中国黑白花”奶牛品种,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该品种在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头平均年产奶量已由3000公斤上升至4500公斤。虽然近几十年来,在奶牛选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优质奶牛数量还很少,还缺乏自主培育种公牛的能力。为了继续推进奶牛选育进程,培育优质高产奶牛,促进奶业的持续建康发展,必须加强奶牛养殖优势区域和规模奶牛场的选种选配工作。

一、奶牛场选种选配的原则
1.避免近亲交配
近亲交配容易使不良基因出现纯合,发生遗传疾患和生产性能下降,如繁殖力减退、死胎、畸型胎、泌乳量下降、適应性差、生长缓慢等。在制订育种计划时,除非有意培育种公牛,否则奶牛场在选配上一定要避免近交,一般奶牛群近交系数应控制在6.25%以下。
2.选择公牛时其遗传素质要优于母牛
为了使奶牛品质能够不断提高,所选用的种用公牛的遗传品质要高于母牛群的遗传水平,要使当前所使用的公牛冷冻精液的遗传品质高于牧场以前使用的公牛冷冻精液的遗传品质。
3.严禁使用与母牛具有共同缺陷的公牛进行改良
为了防止缺陷的加剧,需要技术人员在选择配种用公牛时,仔细考察公牛的缺陷和后代的状态,避免出现共同缺陷的公母牛交配组合。
4.牛只的改良性状要有重点
如果需要改良的性状较多,应先选择急需改良的重点性状,使主要缺陷尽快得到改良,不可面面俱到。如果一次选择的改良性状太多,就会使公牛改良效果的选择差变小,改良力度降低,改良速度变慢。
二、选种选配的准备工作
1.绘制牛群血统系谱图
通过绘制牛群的系谱图,可以了解牛群的基本组成结构和血缘关系,为下一步按父系分析牛只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水平做准备。这些分析数据将是制订选种选配计划的主要依据。绘制系谱图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是牛场的一些原始记录,具体包括犊牛的初生编码和三代以上的配种记录。
2.获取牛只的生产水平与体型外貌数据
这些数据主要包括牛只生长发育性能记录、各胎次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的记录和育种群的体型外貌线性鉴定成绩等。一个规范化牛场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积累这些数据,因为它不仅是制订牛群选育目标的依据,也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水平、使用年限、产奶能力及产奶持续力,是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3.搜集可靠的公牛资料
公牛资料是进行选配的主要依据,只有具备了可靠的公牛数据才能保证选配的正确和效果。如有条件最好选用经后裔测定的种公牛。这些资料包括公牛各性状的育种值,体型线性柱形图及公牛雌性子代体型改良的效果等。

三、选种选配的程序
1.分析整理母牛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线性评定数据,确定育种目标
对母牛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牛群存在的缺陷,明确进一步改良的方向。根据牛只个体技术资料分析结果来确定具体的改良目标,制订出奶牛场的育种规划。所确定的育种目标可根据重要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级别,分别作为优先改良和后续改良的目标。确定目标时要注意将负相关的性状,例如产奶量和乳脂率,放在同一级别内同时进行改良,以防顾此失彼。一般对低产牛群应把产奶量作为首要的改良目标,体型外貌如乳房形状、尻角度等作为二级目标;对年产奶量在7000公斤以上的高产核心群应重点改良乳脂成分和体型外貌缺陷。
2.把奶牛群划分为核心育种群和商品奶生产群
牛群的划分也需在考查分析牛只的基本资料和生产性能基础上进行,一般育种群占60%,生产群占40%。有时限于条件,育种群和生产群可不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体现,只是在育种工作中区分。通过区分育种群和生产群可以按牛群性能采用不同的选配方法,有利于加速选配的进程。
3.分析种公牛资料,确定出选配方案
为了控制冷冻精液费用开支,在奶牛场验证公牛和青年公牛的冷冻精液数量时可以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在选择交配组合时,首先要分析种公牛的资料,对验证种公牛要考查各性状的育种值、体型线性柱形图及公牛雌性子代体型改良的效果,对青年公牛要认真分析其系谱资料。之后要结合已确定的育种目标,选择组成最适宜的配种组合。核心育种群最好选择具有后裔测定成绩的优秀种公牛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进一步扩充核心育种群;商品奶牛生产群可选择后裔测定结果没出来的青年公牛进行交配,这样可以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进展,加速改良速度,并且可以从其后代中选择优秀个体来扩充核心群。最后要将牛群的各选配组合制成牛场选配方案图表,以便参照实施。
4.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落实选配计划
牛场要根据选配方案采购公牛冷冻精液。在引进精液后,要先进行试配,待后裔产生后,观察后代有无重大缺陷,再决定是否在本场大量使用。这样可以防止公牛携带的隐性缺陷基因同本场牛群中的隐性遗传基因发生重合,从而表现出显性的遗传缺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后裔有缺陷,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选配计划。选配计划要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由授精人员严格实施。每年要召开育种工作会议,总结选配计划落实情况,分析问题,为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加强奶牛场的选种选配是落实《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配合全国奶牛育种工作的重要工作。奶牛场只有加强亲本牛的选种选配才能发挥奶牛业的育种成效,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后备奶牛,保证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北方地区散栏式规模奶牛场的管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建了很多奶牛场,特别是地理条件优越的北方地区新建了不少千头规模奶牛场。这些奶牛场大都引进澳洲、新西兰纯种荷斯坦奶牛,且购买了先进的设备,但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人员配置和管理问题。笔者对管理较好的奶牛场进行了调查,并与很多同行、场长、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等进行了交流,现以北方地区散栏式千头规模奶牛场的人员配置与管理为例谈些看法,供参考。

一、人员配置

劳动定额是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和编制生产、成本和劳动等项计划的基础依据。它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所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规模奶牛场实行流水作业,各岗位有专人负责,实行专门化管理,应根据不同的劳动作业、个人技术熟练程度、机械自动化水平及其他设备条件制定劳动定额,进而合理进行人员配置。

1.场长。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监督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奶牛场的发展工作,制定年度计划。一般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场长1名,主管畜牧养殖和兽医防疫的副场长各1名。场长、副场长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优良的管理团队。

2.技术员。包括畜牧和兽医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落实饲养管理规程和疾病的防治工作。每200~250头奶牛应配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各1人,千头规模奶牛场就需要配备技术员4人。

3.配种员。负责母牛保健、配种和孕检。一般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配种员5人,争取使奶牛总繁殖率达90%以上,情期受胎率达45%。

4.饲养员。负责牛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按牛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门管理。主要工作有:根据饲养标准饲喂精饲料和粗饲料;按照规定的工作日程,进行牛只的刷洗、运动等护理工作;经常观察牛只的食欲、反刍、粪尿、发情和生长发育等情况。每人的饲养定额:成年母牛50~60头,围产期奶牛18~20头,育成牛60~70头或犊牛35~40头。千头规模奶牛场建议配备饲养员5人,其中1人负责犊牛、1人负责育成牛和干奶牛,3人负责泌乳牛。

5.挤奶工。负责挤奶、保持卫生、协助观察母牛发情。采用转盘式、并列式、鱼骨式机械化挤奶的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挤奶工6人。

6.饲料工。负责饲料的称重入库、清除异物、加工粉碎和全混合日粮(TMR)的配制,且按需供应到各牛舍。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饲料工3人。

7.牛奶处理工。负责及时处理挤出的牛奶,清洗盛乳器,使牛奶损耗低于2.5%。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牛奶处理工2人。

8.清洁工。负责保持运动场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千头规模奶牛场应配备清洁工2人。

此外,配备产房管理员2人、会计1人、司药兼保管1人、门卫1人、()锅炉工1人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员1~2人。这样千头规模奶牛场人员配置虽比国内传统牛场要少得多,但与国外现代化农场千头奶牛配备10人相比还多得多。

二、人员的管理

奶牛养殖劳动强度大、工作枯燥,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所以留住人才、稳定员工十分重要。

在人员管理上,首先要制定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规章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兽医职责、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环境保护措施与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尤要注意的是这些制度不仅要装贴上墙,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去,按制度规定去做,一切制度化。其次要树立场荣我荣,场辱我耻,团结进取,爱岗敬业的团队意识,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劳动报酬与完成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相结合,实行目标管理。对销售人员制定销售量、职业规范。对育成牛、犊牛饲养员规定工作量,制定成活率、生长发育指标和饲养规程;对干奶牛、泌乳牛饲养员和饲料工规定工作量和操作规程;对配种员规定工作量和繁殖指标;对技术员、场长应分别规定其职责。对完成饲料供应,提高产奶量、母牛受胎率、犊牛成活率、育成牛增重和疾病防治等有功人员应予以奖励。最后要积极与当地畜牧主管部门联系,参与养殖、防疫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综合素质,在奶牛饲养管理、繁殖配种和疫病防治方面有所创新。

(作者联系地址:韦人徐平许凤侠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邮编:750001;塔光华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畜牧站邮编:750004;张雅宁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畜牧站邮编:750004;杨莉萍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畜牧站邮编:750004)

规模化兔场寄生虫驱虫程序


一、规模化兔场驱虫程序
1对全场兔群普遍注射一次伊维菌素(杀虫星)或阿维菌素(虫克星)。
2种兔产仔前10~15天混料使用杀球灵直到仔兔断奶,同时在产仔前10~15天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3仔兔断奶前1周左右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防止个别带虫者混群后传染。
4肉兔育肥、毛兔断奶后23个月内,连续使用高效抗球虫药物(莫能霉素)预防兔球虫病。仔兔混群后1周全部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杀死皮内虫卵孵出的幼虫。
5毛兔每次剪毛后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预防内外寄生虫的传播。
6引进种兔需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及饲喂抗球虫药(杀球灵或莫能霉素),并隔离饲养约1个月后方可混群。
二、驱虫对象
1球虫:兔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球虫。4~5月龄的幼兔球虫感染率可高达100%。患病后幼兔的死亡率一般可达40%~70%,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可减轻体重12%-27%。
2疥螨病:疥螨病是由疥螨和耳螨寄生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本病可致皮肤发炎、剧痒、脱毛等,影响兔只增重,甚至造成死亡。
3兔痒螨:兔痒病是由兔痒螨寄生于兔外耳道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一般只限于外耳道和外耳皮肤,但常蔓延至耳周围的头部皮肤,皮肤刮屑可见痒螨:可引起癫痫发作,甚至死亡。
三、药物选择与应用原则
首先应考虑选择抗虫谱宽的药物;()其次是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免用药次数过多造成应激反应;第_二是选择药效好、毒副反应小、使用方便的药物。
1抗兔球虫药物,预防效果较好,毒副反应小的药物主要有莫能霉素和杀球灵。磺胺类药物虽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长期用作预防药,易产生出血性综合症、肾损害及生长抑制等毒性反应,因此磺胺药通常宜作治疗用药物。
①莫能霉素。属于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莫能霉素按0.002%混于饲料中拌匀或制成颗粒饲料。饲喂1~2月龄幼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在球虫污染严重地区或暴发球虫病时,用0.004%剂量混于饲料中喂服可以预防和治疗兔球虫病。
②杀球灵。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氯嗪苯乙氰。以0.5毫克/千克饲料或饮水用药即可使球虫病得到100%的控制,每千克饲料或饮水用药1毫克是最佳选择,对预防家兔肠球虫、肝球虫均有极好的效果。对氯苯胍有抗药性的虫株对该药敏感,可使卵囊总数减少99.9%。
杀球灵应作为生产中预防兔球虫病的首选药物。氯嗪苯乙氰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即使在60℃的过氧化氢中8小时亦无分解现象,置于100℃的沸水中5天,其有效成分亦不会分解流失。因此,杀球灵可以混入饲料中制作颗粒饲料,而对药效无任何影响。
2杀螨药物和驱线虫药物、主要是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他们既可杀螨又可驱线虫,而且效果颇好。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对兔疥螨和兔痒螨的有效率为100%,用药后1周即查不到活螨,使用剂量分别为每千克体重0.2毫克和0.4毫克。但由于重复感染问题,需用药2次,间隔时间一般为1周左右。浇泼剂以每千克体重0.5毫克的用量给药一次,对兔痒螨的防治效果很好。
210014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免病防治中心薛家宾

规模化养鸭场粪污处理工程设计


养殖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若按常规方法处理,则投资大、工艺复杂、管理繁杂、运行费用高,且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对养殖粪污处理进行了相关报道,开发出了一些适宜的工艺.

重庆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养鸭基地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种肉鸭养殖基地。常年存栏祖代种、肉鸭共6万只,年出栏父母代种鸭苗20万只。鸭粪平均产量为89 t/d,冲粪水为19 m3/d,笔者设计采用混合生物制肥、沼液养鱼、生态鱼塘、鱼塘水回用和沼气利用的粪污处理工艺。

1工艺流程
根据养鸭场废水的水质特性,设计采用固液分离一厌氧生物技术和生态循环利用模式。该模式由预处理系统、有机肥生产系统和资源化生态利用系统等组成,主要工艺流程见图1。设计出水水质达
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2主要工艺单元的设计
2.1预处理系统
①人工清扫固态物与格栅分离
在处理系统中除实行人工清扫固态物外,还在废水排入口处设置格栅,分离去除粪水中的固态物,以防堵塞水泵和影响后续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格栅为砖混结构,尺寸为1.5 m1.5 m0.6 m,格网尺寸为1525 him、格栅倾角为500-700。
②固液分离设备
采用固液分离机,主要由渣液振筛分离系统(铝合金)、出渣挤压系统、自动冲洗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构成,辅助部分有搅拌机、废水送料泵。经固液分离机分离后的粪渣含水量在30%左右,对化学耗氧量、总耗氧量、氮、磷的去除率为70%-95%,有效减少了固态物的入池量。

③调节池
调节池对鸭场废水进行混合、储存和调节,起到初步酸化水解作用,以满足厌氧发酵工艺的技术要求。采用砖混结构,其容积按2 d的水力停留时间设计。
2.2资源化生态利用系统
2.2.1沼气发酵利用系统
养鸭场废水处理采用传统的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鸭舍的保温和鸭场的生产生活,剩余沼气用于发电,以供鸭场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可减少鸭场的能源消耗。该系统主要由沼气发酵池、沼气储柜及沼气输配系统构成。

①沼气发酵池
鸭场粪便冲洗水经过固液分离后,进入沼气发酵池,其水量为19 m3/d,粪水COD约为5 000 mg/L,发酵后沼液COD500 mg/L,结合当地气象情况,设计发酵时间为20 d,则该鸭场需建设400 m3的沼气发酵池。为此拟建2座200 m3的并联式沼气发酵池(自动升降水压式),尺寸为010 m2.8m,地下式砖混结构。

②储气柜
根据鸭场排放粪污量(1.55 t/d),粪污人池率取30%,原料产气率取0.2 m3/kgTS,发酵温度为2025℃,则鸭场沼气产量为93 m3/d(即3.4104m3/a)。采用浮罩式储气柜,钟罩内设置安全泄压孔,罐内正常工作压力为4 kPa,水封池为圆柱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储气柜主要参数:水封池尺寸为06.6 m X 3.2 m,钢混结构;钟罩尺寸为踟.4 m3.0 m,钢结构。
③沼气输配系统采用专业管线(聚乙烯管)及配套设备输送沼气。聚乙烯管规格为DN20,长度为1 500m,在储气柜后设置脱硫塔和气水分离设备。
2.2.2有机肥生产系统
固体有机肥料生产车间的平面尺寸为30 m10 m,砖混结构,内设有机肥发酵池、干燥区、原料堆放区、包装设备等。有机肥发酵池2座,砖混结构,尺寸为5 in10m2 m。辅助设备包括烘干机l台、板框压滤机l台、粉碎机l台、打包机1台。

2.2.3生态鱼塘
沼气发酵池每天产生沼液约19 m3,分别从生态鱼塘的三个方向6个入口进水,按消纳沼液体积占生态鱼塘蓄水体积的0.03%计算,则生态鱼塘的容积为65 000 m3,平均水深为2 in,将32 500 rn2的水面分成25个小塘,每个小塘的面积约为1300m2。

鱼塘内水流方向为折流式,水生植物养殖区和养鱼区交叉分开(见图2)。鱼类养殖以鲢鱼、草鱼为主,养殖量约为250 kg/(667 m2a)。水生植物选择:①挺水植物。芦苇、菖蒲等,既可以去除沼液
中的N、P等营养物质,又可为有机肥生产提供原料;②浮水植物。满江红(可作水稻绿肥和鱼类的饲料)、莼菜(药用价值极高)、水浮莲(浮萍),对N、P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明显。

生态鱼塘在消纳沼液的同时每天也可以提供19 m3的鸭舍地面冲洗水,节约了水资源。
3处理效果
工程建成后,连续试运行90 d(2008年1月-4月),各工段运行良好,处理效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废水经固液分离后水质有所好转,对COD、BOD5、SS、NH3-N都有一定的去除;在沼气厌氧发酵池发酵20 d后,水质有较大改善,COD、BODSS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生态鱼塘对COD、BODSS、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86.8%、88.9%、92.3%、98.2%。生态鱼塘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该工程有机肥料产量为608 t/a,产生的有机肥全部外卖;鲜鱼产量为12 250 kg/a,全部外卖以及提供给业主所在公司的餐饮连锁店;沼气产量为3.4104 m3/a,用于养鸭场的照明、燃气及取暖,剩余沼气由当地农村能源办公室免费接线提供给当地农户使用。

4经济效益分析
4.1投资分析
工程总投资为72.825万元,其中土建、设备、安装、调试及其他费用分别为46.1、18.825、1.9、l、5万元。
4.2经济效益分析
4.2.1工程收益
①销售收入.
有机肥销售价格按550形t(较市场价格低50元/t)计,则有机肥销售收入为33.44万元./a。鲜鱼销售价格按4元kg(较市场价格低2元kg)计,则鲜鱼销售收入为4.9万元/a。本项目总销售收入为38.34万元/a。
②其他收入
据《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对存栏规模500头的禽畜养殖场,污水排污费收费标准为0.7形(头月),对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污染物,还应在该种污染物排污费收费总额的基
础上加l倍征收超标准排污费。

本项目减少的排污罚款费用为2 080头0.7形(头月)12月=1.75万元,如果根据减少的支出等于增加的收入的财务惯例,可将此项减少的支出计人现金流人量从而增加本项目的经济效
益,但依据稳健性财务原则,仅作参考,暂不计入。
4.2.2运行费用
运行费用包括沼气、沼液输送费用及有机肥原料的生产费用,鸭场日常的耗费不计人其中。
①电费
鸭场所选用的沼液排污泵设计功率为2 kW,沼气发酵池所配备的泵预计每10天使用一次,每次使用5 h,其耗电量为720 kWh/a。鱼塘潜水泵预计每天使用2 h,其耗电量为2 920 kWh/a。

固液分离机设计功率为0.75 kW,预计每天使用时间为5 h,其耗电量为1 368 kWh/a。其余设备如板框压滤机、气水分离器等,其用电量预计累计约l 000 kWh/a。以电价为0.6形(kW)计,则该项目年运行用电成本为0.36万元/a。

②人工成本
项目正常运行期间需设2名工人,以人均工资为1万形(人a)计,则工资总额为2万形a;职工福利费按工资额的14%提取,则总额为o.28万元/a;人工费用成本合计为2.28万元/a。
③有机肥原料生产成本每处理3 t畜禽粪便,可以生产成品有机肥1.2-1.3 t,有机肥的生产物料成本为57.6元/t,则总成本为3.5万元/a。
④鲜鱼饲养成本
按当地市场价计算,其养殖成本约3元/kg,鲜鱼产量按250 kg/(667 m2a)测算,则养鱼成本为3.7万元/a。
⑤折旧费
本项目固定资产折旧总额按其原值的95%、固定资产残值按其原值的5%确定。设备折旧费为1.8万元/a;构建筑物折旧费为2.2万衫a;则年累计折旧费用为4万形a。
⑥修理费
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1.13%考虑,则修理费为0.7万元/a。
⑦销售费用
按销售收入的0.88%计则销售费用为38.34万元x0.88%=0.3万元/a。
⑧税金测算
该项目既属于污染治理行业,又属于化肥行业,生产产品为固体有机肥,根据国家税收规定,增值税全免,前五年免所得税(税率为33%)。
⑨总成本
综上所述,该项目年运行成本为15.44万元。
4.2.3收益
综上,本项目年净收益为22.9万元,3年就可以收回投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5结论
在重庆某养鸭场粪污处理工程中,采用生物制肥、沼液养鱼、生态鱼塘处理工艺,达到了污染物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实现了养殖业、种植业和渔业的良性循环,使整个治理工程资源化、生态化。本工程的实施对于建立循环经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几项配套方法 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猛,各地饲养上百头、上千头奶牛的规模奶牛场以及养殖园区比比皆是,奶牛养殖已成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下乡时常有养殖场长反映,牛场规模虽逐年扩大,但产奶总量一直徘徊不前。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几项配套方法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1、“建好舍”

“建好舍”即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解决好奶牛场的环境控制问题。好的舍饲条件,可以为奶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奶牛性能。一是建设牛舍一定要符合奶牛的生物学特性。修建奶牛舍,必须使其符合奶牛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为奶牛创造适宜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奶牛的生产力下降10%~30%。提供良好的畜舍环境是改善牛群生产性能的重要条件。二是符合奶牛生产工艺要求。奶牛场的生产工艺包括奶牛群的组成和周转方式、运送草料、饲喂、饮水、清粪等,也包括测量、称重、采精输精、防治、生产护理等技术措施。修建奶牛舍必须与本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否则必将给生产造成不便,甚至使生产无法进行。三是利于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流行性疫病会对奶牛场造成严重的威胁,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修建奶牛舍时还应注意动物卫生防疫的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物布局,牛场还要搞好绿化,既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调节牛场的小气候,有利于奶牛的健康。

2、“养好牛”

“养好牛”即奶牛场应选择优良奶牛品种,解决好牛场生产基础的问题,为奶牛场增加效益奠定基础。“养好牛”是奶牛高产、增加效益的基础条件,在生产中最好选择品种特征明显的黑白花奶牛或荷斯坦奶牛做母本,用优良的公牛冻精或性控冻精配种,繁育后代,定向培育高产核心群,是奶牛场取得好效益的重要条件。

3、“喂好料”

“喂好料”即根据不同的牛群,不同的生理阶段,施以不同的日粮配方。“喂好料”解决了奶牛供给平衡的问题。科学划定牛群分类,按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牛群的饲料配方,并根据生产性能变化合理调整。使饲料投入控制最优化。在生产中一是注意解决好饲料来源,又要注意饲料质量问题,在农区养殖奶牛,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饲料,例如种植玉米青贮和饲料玉米,或者种植奶玉米更好,奶玉米销售后的玉米秸秆水分和含糖量都很高,适合于用来青贮喂牛,或者从种植粘玉米的农户那里购买秸秆,减少费用,也可以购买农作物秸秆进行黄贮或微贮,都可以大大降低饲养成本,在采购饲料时一定要考虑所采购饲料的品质,货比三家,做到质优价廉。

4、“重防疫”

“重防疫”即对奶牛进行科学的免疫和检疫,确保奶牛生产的乳制品安全,为奶牛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认真观察牛群,随时观察牛群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奶牛场发现问题并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二是搞好牛舍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是保障奶牛正常生活和高产的重要条件。常年做到舍内通风良好,冬能保暖,夏能防暑,排污畅通,减少各种应激对奶牛的影响。三是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控程序。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做好奶牛检疫、牛群净化,定期驱虫、消毒。按规定每年对牛群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3次,定期对抗体效价进行监测,使牛群常年处于免疫保护状态。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常年抓好牛场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疫工作,确保牛场人畜安全和牛奶质量安全。

5、“强管理”

“强管理”即不断加强牛场的综合管理,健全牛场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强化牛场的细节管理,减少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为增加牛场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奶牛场各种档案。为分析牛场生产经营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一是生产性能测定:测定的项目主要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体细胞计数、泌乳天数、胎次、产犊日期等。二是繁殖性能测定:包括初产月龄、产犊间隔、空怀天数、犊牛出生重及牛群总受胚率、情期受胚率、年繁殖率等,产犊及产后监护等各项记录。三是体尺、体重的测量与体型评定:测量的项目包括体高、体斜长、胸围的体重。

牛群的管理。根据不同的牛群、不同的生理阶段、生产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重点做好奶牛的繁殖管理、犊牛培育管理、干奶牛的管理、围产期牛管理、挤奶过程管理等。要在各阶段根据个体需要,用心进行呵护。①饲料管理,一是做好牛群的按需投入,减少饲料不必要的浪费,二是管理好库存饲料,防止变质、发霉和鼠害损失。三是注意观察牛群的喂饲过程,牛槽有无剩料,及时调整日粮配方。②人员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牛场的团队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奶牛绩效管理制度,一定要使各项考核制度人性化,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还要不断加强牛场员工的各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团队人员的协作,以牛场为中心,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和指标,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奶牛场的效益最大化。

规模奶牛场的增产综合配套技术

1.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各地农牧部门为了提高奶牛场的产奶量,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奶牛质量提出了6吨、7吨、8吨奶工程。规模奶牛场应严格按照农牧部门制定的项目要求实施,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当地农牧部门没有此项工程,规模奶牛场可以聘请专家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增产规划。
2.建立合理的奶牛群体结构
规模奶牛场牛群合理结构为成母牛60%、青年牛13%、大育成9%、小育成牛9%和犊牛9%。成母牛群中,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40%,6胎以上母牛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淘汰率可达20%~25%,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青年牛是指18~28月龄的牛,大育成牛是指12~18月龄的牛,小育成牛是指6~12月龄的牛,三者总量应占牛群总数的31%。犊牛是指6月龄内的牛,母犊牛要根据其父母代生产性能和自身的体型外貌进行选留,公犊牛和淘汰的母犊牛要尽快销售,作为后备母牛的犊牛应占牛群总数的9%。
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的奶牛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群。核心群是带动全群发展的核心,是指导后备牛选留标准的重要依据。从本场成母牛中挑选30%、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牛组成核心群。核心群中不同年龄胎次的比例为1~2胎的占60%、3~5胎的占25%、6胎以上的占15%,除年老和死亡的外,一般不予淘汰。核心群的后代,除发育不良的全部留养。
3.奶牛品种改良
近几年,国家对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规模奶牛场以及园区要抓住契机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通过不断优化奶牛个体品质,能提高个体产量和群体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赢。
在选择冻精时,要查看公牛系谱,通过系谱可以知道公牛3代内亲缘关系,如果待配母牛是这头公牛的近亲,则应避免使用。另外,养殖户要做好繁殖记录。
奶牛场要做好奶牛的发情观察,规范配种、接生等操作,由具备配种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种。一般从奶牛产后40天开始观察,产后60天开始配种,确保奶牛产后100天内配种成功,同时做好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配种受胎率。
4.奶牛饲料的配制
配制奶牛饲料时,应因地制宜选用饲料原料。若奶牛场靠近啤酒厂,每头牛每天可以喂给10~15千克啤酒糟,不但饲喂效果较好,而且还能减少蛋白质饲料的用量。此外,果汁厂的下脚料果渣也是奶牛的优良粗饲料,每头牛每天喂给10~20千克可以提高产奶量,增加效益。
饲料原料选定后,要进行合理配比,以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如日产奶量20千克的奶牛,每日应供给15~20千克青贮料、3千克苜蓿干草和2千克其他干草,冬季再加喂2~5千克的胡萝卜。宁夏地区由于缺乏优质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日饲喂量要达20~25千克,有条件的牛场可以再补充一些豆科牧草。
5.TMR技术的推广
TMR(全混合日粮)技术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按照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对饲草、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的饲养工艺。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性,可显著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降低饲料成本,实现增产并改善牛群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和提高牛奶的品质。在规模奶牛场推广TMR技术,必须保证料槽清洁卫生,每天24小时不断料,让奶牛自由采食。
6.挤奶技术与挤奶次数
在规模奶牛场要全面推广使用鱼骨式挤奶台,实行机械挤奶。挤奶前,首先要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其次要对奶牛进行乳头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液作用时间为20~30秒。如果乳房污染特别严重,可先用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最后要用毛巾或纸巾将乳头擦干,保证一牛一毛(纸)巾。挤奶结束后,要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秒。
挤奶次数的确定,各地区、各牛场争议很大。2008年以前,宁夏地区规模奶牛场推行日挤奶3次,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伊利两大奶业集团为了提高牛奶品质和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推日挤奶两次。一般来说,3次挤奶比两次挤奶能提高产奶量10%~15%,但对日产奶量20千克以下的奶牛影响不大。
7.奶牛疾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规模奶牛场要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针对不同的牛群,采用各种有效的防疫措施。一要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保证免疫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二要实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凡按国家规定免疫过的奶牛加挂免疫耳标,并建立免疫档案;三要配合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做好“两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做好净化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牛。
引进牛只时,一定要取得引进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布鲁氏菌、结核病检验阴性证明。奶牛在起运前和到达目的地后都要进行检疫,并要隔离观察15~30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养。
8.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提高规模奶牛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奶牛场的制度主要包括:场长职责、门卫职责、职工守则、采购人员职责、财务制度、畜牧技术人员职责、饲养人员职责、繁殖配种制度(人工授精员责任制度)、卫生防疫与消毒制度、饲料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环境保护措施与制度、兽药使用控制措施与制度、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贴上墙,而且还必须让场内所有人员熟记于心,落实到行动上。
9.积极参与DHI检测
DHI为英文dairyherdimprovement(奶牛场牛群改良计划)的缩写,也称奶牛记录体系。DHI报告包括了20多项数据信息,如序号、牛号、分娩日期、泌乳天数、胎次、测定奶量、校正奶量、上次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蛋白比例、体细胞计数、线性体细胞计数、牛奶损失、前次体细胞数、累计奶量、累计乳脂量、累计蛋白量、峰值奶量、峰值日、305天奶量、持续力、繁殖状况、预产期等。
规模奶牛场要积极与农牧部门联系,参与到DHI检测项目中来,这能使奶牛场从经验管理、被动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主动管理,完成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的变革。
DHI是通过测试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并收集奶牛群体的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后形成反映奶牛场饲养、配种、疾病、生产性能等信息的报告。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奶牛场进行科学有序地生产,促进奶牛群生产性能大幅提高,实现高产高效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和疾病防控技术


1选择优良品种

生猪养殖品种的选择对后期生猪的抗病能力有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应当选择本地的优良猪种。纯种公猪要求必须来自具备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级种猪场,二元杂交公猪需要选择良种双亲的后代,且要求血缘来源清楚。母本原则上要选用二元以上的杂交母猪,从而能够保证母猪的繁殖能力和仔猪育成率。通过上述父、母本生猪杂交所得的三元杂交猪,同时兼具父、母本的优良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

2.生猪管理

2..1分类、分群管理

许多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对养殖场进行空间分离,也没有对生猪进行分类、分群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同一养殖场内,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生猪混合饲养,不仅难以保证养殖质量,而且很容易造成疾病的交叉传染。因此,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必须要严格按照养殖标准对生猪种群进行分类、分群管理,其优势主要有:一是能够对不同类别的生猪进行专业化管理,例如成年生猪和生猪幼崽的饲料成分、饲料喂养量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类饲料不仅能够节约饲料喂养量,而且保证了成年生猪和幼崽各取所需。二是保证了养殖场内部环境的清洁,降低疾病传染的可能性。不同品种的生猪由于生活习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影响,在共同饲养时容易出现疾病交叉干扰,通过分群饲养,能够消除这一隐患。

2..2仔猪的养殖管理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内,有效奶头的数量足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仔猪个体差异不明显,则在养殖3~5天后大部分仔猪能够自动吸乳,减轻了养殖场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但是如果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则个体小的仔猪可能不能及时获取食物,这就需要养殖场管理人员进行差异化管理,保证所有仔猪都能够及时从初乳中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仔猪饲养半个月后,初乳中的营养物质将很难满足其个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要添加各种辅料。在添加辅料时,要采取“逐步添加,引导喂食”的方法,逐步转变仔猪的饮食习惯,最终在20日龄左右实现断奶。连续断奶l周后,部分仔猪可能出现挑食现象,可以采取控制喂食的方法,增加仔猪进食量。

2..3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配种应当选择在第三次发情期为宜,如果过早进行配种,将会增加母猪的难产率。在饲养方面,应当保证母猪喂养饲料中包含育仔所需的一切营养,通过改善饲料营养成分和喂养方式,适当增加母猪体重,一般控制在70~90kg之间。在有条件的养殖场,饲养员还应当定期对待孕母猪进行运动管理。

母猪分娩期间所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擦布等)也要进行严格消毒,产仔结束后,还需要给母猪注射阿莫西林注射液,防治产后感染。

3疫病防控技术

3.1养殖场的卫生管理

养殖场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员、车辆进出,这就可能造成病毒、细菌的传播。除此之外,许多养殖场内有个人饲养的家禽、犬、猫等动物,如果管理不当,也很有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根源。因此,养殖场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卫生管理,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发生的可能。首先,定期做好猪舍内的清洁工作。生猪排泄物、食物残渣是清洁的重要对象,也是可能滋生蚊蝇、传播疾病的重要污染源.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当做到一天一打扫,营造清洁的猪舍环境。其次,定期清洗猪舍,可以视情况选择清水冲洗或是化学消毒液稀释冲洗,清洗频率也要根据外界条件确定,例如夏季通常3天1次,冬季每周1次。最后,对于养殖场周边的化粪池、下水道也要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按照排放和处理标准,严禁将养殖场污染物随意排放,以免污染河流水和地下水。

3.2生猪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检查主要是对生猪的饮食、饮水、活动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范围为养殖场内所有生猪。定期检查主要是针对疑似患病或疫病高发期的生猪,一旦发现生猪有异常表现,即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定疾病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

3.3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防止猪群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免疫接种前,需要对免疫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疫苗应现用现配,剩余或过期疫苗要及时处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1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