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养蜂业

法国的养蜂业比较发达, 其养蜂科研、教育、推广及蜂产品检验等都有一套体系。笔者在法国进行养蜂合作研究期间, 曾对法国养蜂业的一些情况作过了解, 现简要报道如下。

一, 养蜂方式

法国的养蜂和擒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法国饲养的蜂种以欧洲黑蜂为主,一般可养到20~30框蜂的群势, 它们性情凶悍, 产蜜量高。

专业的养蜂者一般拥有500~ 1000群蜂,业余养蜂者有几群到数百群。住在郊区和小城镇的人, 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花园, 有的还有小片果园和菜地, 因此很多人就养了蜜蜂。这是因为蜜蜂不需要人们过多的管理。法国专业养蜂的人拥有规模很大的蜂场。放蜂时, 他们先选择蜜源, 然后自己开上卡车把蜂群运到蜜源地, 卸下蜂群后他们就回家休息。专业养蜂者一般把100群蜂放一个场地,如有1000群蜂, 则把它们分放在 10个场地。一个星期后, 他们再来检查蜂群。如果蜂蜜很多, 他们开来取蜜车取蜜,或者用空脾换出全蜜脾到自己车间里去摇蜜。

业余养蜂者的蜂群多是放在自己的花园里, 有时也转运到朋友的果园或花园去采蜜。在法国, 树术、草山保护很好, 城市绿化的树木花草很多都是蜜源植物。所以蜜蜂终年都不缺饲科。因此, 很多业余养蜂者都能取到蜂蜜。

法国人取蜜都是取封盏成熟蜜, 因此蜜曲浓度很高。但法国人基本上不生产蜂王浆, 因为蜂王浆的生产要很好的按术, 费工费时。

二、养蜂科研和推广体系

法国的养蜂科研机构有国家农科院所属的蜜蜂研究中心, 有属于营养研究系统里的养蜂研究所。这些中心和研究所分设在法国的几个主要农产品地区, 它们主要解决国家需要的重要科研问题, 如蜜蜂育种、蜂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农药在蜂蜜中的残留量、蜜蜂生物学等。这些研究机构的仪器设备都很先进, 有的仪器是世界一流的。这些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多数是开放性的, 即外单位的人只需办一点简单的手续即可进去使用其设备。同样, 这些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要使用外单位的设备也十分方便。

法国各省都有养蜂的技术推广站, 负责养蜂的培训、蜂病的诊断和治疗。当地养蜂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都来请教他们。有时遇到难题, 如某种蜂病难以诊断, 他们就把病样寄到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去请求帮助诊断。除在实验室工作之外,这些技术员还经常到养蜂者的蜂场去巡视, 帮助解决一些现场发生的问题。

三、养蜂的教育体系

法国没有专门的养蜂学校。但是,法国培养出来的养蜂人才却各种层次都具备, 有博士、硕士、学士、中专类型的技术员, 短训班训练出来的按术员和养蜂员。

养蜂学的博士生, 在基础阶段是学生物学、化学或生物化学, 做博士论文时就到国家级的养蜂实验室去做, 由大学的教授和研究机构的高级科研人员共同做导师。硕士学士则是在学校选修养蜂方面的课多一些,并做一篇有关养蜂的学位论文。总的来说,养蜂学的博士和硕士在法国还不多。

法国有许多职业技术学校, 其中就有很多学校设有养蜂专业。养蜂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地方养蜂技术推广站工作,也有自己去办蜂场的。

法国有几十国家级的科研机构, 每年都要把全国各地的养蜂技术员集中起来, 培训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主要是向技术员们传授生产中可以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 也训练他们解决生产中常见问题的技能。

四、蜂产品消费

法国的蜂蜜消费量很大, 蜂蜜的价格也较高, 市售的平均价格在30~50法郎一公斤, 法国的蜜都很浓稠, 质量确实不错。

蜂王浆消费量不太大, 主要是老人吃。售蜂王浆有的用类似小化妆品盒的小包装直接出售鲜王浆。一般的商场都有冷藏设备, 陈列着蜂王浆供顾客挑选。蜂王浆的加工产品也有卖, 且品种不少。

花粉在商店里也可见到, 但不多。

法国进口和出口蜂产品对有一套严密的捡测措施, 比如蜂王浆的检验,要化验其1O HDA的含量、各种类脂的成分及含最、多种转化酶的生物活性等。法国既进口蜂蜜也出口蜂蜜,一般从不发达国家进口而出口到象德国这类发达国家,甚至还出口到日本。

相关阅读

钦州养蜂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养蜂产业是一项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无污染的集约型空中农业,也是低碳产业[1],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对于促进农民丰产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钦州养蜂历史悠久,自然形成了中华蜜蜂养殖聚集地。目前蜂群数仅次于南宁市,在广西各市排名第二,特别是钦州市浦北县,该县已成为全国饲养中蜂最多的县之一,2011 年被评为全国养蜂示范县。2012 年加入中国养蜂学会,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美誉。为切实保障我市养蜂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笔者结合我市养蜂业生产发展实际,实地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分析。

1 钦州养蜂业发展的优势
1. 1 历史悠久

钦州市养中华蜜蜂历史悠久,发展养蜂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钦州,古称安州,是具有1 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1983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据《钦州市志》记载,1949 年以前,钦州地区一般为山区农家零星少量饲养蜜蜂。1949 年以后,养蜂业得到较快发展,1958 年,全县养蜂0. 31 万箱。1965 年发展到0. 9 万箱,产蜜量33. 03 吨。20 世纪70 年代后,因多种原因蜜源减少,养蜂量渐减。1979 年,全县养蜂减至0. 21 万箱,产蜜量19. 6 吨。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养蜂量有所上升,1986 年,全县养蜂增加到0. 32 万箱,产蜜量29. 17 吨。1990 年,全市养蜂0. 5 万箱,产蜜量18. 75 吨。

1. 2 中蜂群及产能颇具规模

据统计,钦州市2012 年饲养中蜂群数为11. 2 万箱,蜂蜜产量2 397吨。饲养中蜂60 箱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共有921 户,全市不饲养意蜂。养蜂专业合作社有10 家,蜂产品加工企业1 家。蜂群数在广西各市排名第二。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美誉的浦北县,2013 年上半年养蜂户就已经达1 775户,蜂群8. 13 万箱,居全国饲养中蜂最多的县之列。

1. 3 蜜源植物丰富

蜜源植物决定养蜂业。钦州市属于桂南植被区,生长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的季雨林。年平均气温22℃,气候宜人,物种资源丰富,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一年四季均有花开,蜜源植物分布广泛,拥有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玉米、八角、松林、桉树林、野桂花、野山花等良好蜜源,而且蜜源植物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很强。钦州养蜂业主要集中在浦北县、灵山县、钦北区。浦北县蜜源植物面广繁茂,森林总积蓄量达20 亿立方米,连片面积最大的 11 万多亩天然次生红椎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林区。浦北县已建成九大农业商品基地,其中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60 多万亩。灵山县盛产荔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茶叶、水稻等水果和经济作物,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现有水果面积115 万亩。钦州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养蜂生产,春蜜、夏蜜、秋蜜、冬蜜产量分别占全年蜂蜜总产的30%、35%、10%、25%。钦州市现有蜜源植物的载蜂量已超过70 万群。

1. 4 区位优势独特

钦州处于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背靠大西南,滨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前沿阵地,是西南地区乃至中国和世界贸易的重要门户。钦州完全可以成为蜂产品原料的集散地、高档蜂产品的主要加工地和产品输出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好区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做大做强养蜂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历史赋予了钦州优越的养蜂业发展条件。丰富的蜜源资源,为养蜂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钦州蜂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制约钦州蜂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 1 政府扶持不足,管理滞后

虽然养蜂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认识不足,没有把养蜂业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出现了政府扶持不足,管理滞后的现象。绝大部分县、区、乡( 镇) 没有专人专职抓养蜂,甚至养蜂站连机构代码都没有,牌子也没有。在管理上将养蜂业列在猪、牛、羊、鸡之后。近年来,养蜂业在项目和资金上几乎得不到支持,更没有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导致养蜂生产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虽然《广西蜂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印发,但扶持、管理工作出现明显滞后现象。

2. 2 饲养水平比较低、加工技术落后

与养蜂发达地区相比,钦州传统土法养蜂占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技术落后。而蜂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蜂产品加工技术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也是比较落后的,进而造成蜂产品出口所占的比例也较少。

2. 3 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

钦州养蜂业仍属于小农经济。养蜂场规模比较小,分散自主经营模式为主,规模饲养户不多,一个蜂场几十群蜂自成一体,手工劳动,生产力低下。散户中大部分为兼职饲养。加工企业规模也较小,只能对蜂产品进行初级加工,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延伸。

2. 4 蜂农老龄化,文化技术水平偏低

养蜂业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行业,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嫌养蜂挣钱少,都外出打工或者饲养别的家畜,养蜂成了老年人的工作。钦州市蜂农大部分在 50 岁以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能吃苦耐劳,也参加过技术培训,但受观念和领悟能力的限制,还采用老一套的蜂群管理和蜂产品生产方法及自己摸索得来的经验为主,对新开发的蜂产品认识不够或没有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2. 5 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风险增加

在追花逐蜜的生产模式中,蜂产品的品质难以控制,甚至出现制假售假、药物残留等现象。蜂农工作在野外山间,市场信息来源相对滞后。蜂农只能向产品收购商交售最初级的产品,而收购商对低品质蜜和高品质蜜价格差距不大,没有做到优质优价,使养蜂行业风险增加而收益下降。

2. 6 蜜蜂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

在现代养蜂业发达的国家,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出租蜂群的收入占到养蜂总收入的40% ~ 60%,成为养蜂者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在钦州,蜜蜂授粉业还没有正式成为一项产业,专业性授粉蜂群几乎没有,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菜农和果农对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开花期喷洒的部分农药对蜜蜂毒性较大,造成蜜蜂大批死亡,给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

3 今后发展对策
3. 1 加大扶持力度

蜜蜂在生态上的重要意义和预警作用急需我国政府和大众给予足够重视。蜜蜂的减少和蜜源植物的大量砍伐,已给全世界生态敲响了警钟。当年爱因斯坦关于蜜蜂减少将诱发生态巨变的预言今天在一些地方已得到印证。另外,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一项值得期待的产业,与目前提倡的低碳经济相辅相成。我市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养蜂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对养蜂户给予适当扶助,比如养蜂车、养蜂器具的农机补贴; 鼓励年轻人养蜂,对致力于养蜂业的年轻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3. 2 健全养蜂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建设

加强各级养蜂站和养蜂协会的建设,完善养蜂推广机构。对已成立了养蜂站和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地区,政府应在各方面积极支持,并给予足够经费,使养蜂站等机构能从事蜂业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技术培训及推广工作。养蜂管理机构要落实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制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各级养蜂站和养蜂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科学化管理,抓好示范基地和示范场地的建设。

3. 3 扶持引进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钦州区位优势,利用好区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引进培养龙头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加强品牌意识,依靠品牌优势,扩展产品和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增加出口比例,占领国内外市场。

3. 4 推广和普及科学养蜂技术

相关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地为蜂农提供最新的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农闲时间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对蜂农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充分接触到养蜂新技术,掌握市场信息,提高生产力水平。

3. 5 提高质优的中蜂蜜收购价,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机制

中蜂人工大量养殖难度大,产量低,而且不产蜂王浆,但蜂蜜质量却大大高于意蜂。中蜂所产蜂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亦为《本草纲目》记述之蜂蜜,药效佳,是口感普通,口味单一的意蜂蜜所不能比拟的。提高中蜂蜜收购价,做到优质优价,将会极大提高蜂农养蜂积极性。

3. 6 大力发展授粉业

在大力开发蜂产品市场的同时,不应忽略蜜蜂作为授粉昆虫的主要作用。近年来,钦州地区果农开始关注利用蜜蜂为荔枝、龙眼果树进行生物授粉,进而增产丰收,提高荔枝、龙眼品质的作用。据吴杰等研究,经过蜜蜂授粉果树,与无蜂授粉的对照树对比,荔枝增产可达7. 09 倍~ 18. 57 倍,龙眼增产可达3. 13 倍~ 4. 17 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蜜蜂授粉重要性,钦州已经出现授粉业雏型。

3. 7 加强中蜂保护,建立育种体系

由于中蜂生产能力不如意蜂,意蜂的引入会对原有中蜂种群的生存造成威胁。2006 年,农业部就将中蜂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不过,文件层面的重视并没有阻止全国中蜂种群滑向濒危。地方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蜂种保护的重要性,不能只顾及短期的利益,而从长远出发,切实做好蜂种资源的保护工作。当务之急应创新和保护种质资源,建立保护区,以保护具有优良抗性的中华蜜蜂蜂种; 同时大力开展蜂种选育创新研究,以更新老化蜂种。钦州市浦北县中蜂资源保存完好,野外山林蕴藏有野生中蜂群,保护中蜂资源,设立保护区,将会极大提高本地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编)


一、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编)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结合生产发展实际,国家特制定了这个规划。

1.养蜂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应当看到,我国养蜂业从业人员众多,蜜源植物丰富,蜜蜂授粉和蜂产品市场消费量巨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市场消费方面。2009年我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为0.3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按照2000~2009年蜂产品消费年均增长4%推算,2015年人均蜂产品潜在消费量将达到0.35公斤,届时按照全国人口14亿计算,将需要50万吨蜂产品,蜂产品生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30%。

(2)蜜源植物承载量方面。到2015年,按照每群蜂生产50公斤优质蜂蜜计算,生产50万吨蜂蜜将需要饲养1000万群左右的蜜蜂。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林业局统计,2008年我国主要的农业类蜜源植物约为28.5万平方公里,林业区经济林种植面积约为20.2万平方公里,理论可承载5000万群蜜蜂,即使实际利用率按照30%计算,我国现有的蜜源植物也完全能够承载1000万群以上的蜜蜂。

(3)蜜蜂授粉方面。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蜜蜂授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今后将蜜蜂授粉作为商品化、专业化的产业,建立健全蜜蜂授粉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2.发展目标: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3.重点项目:

(1)蜂产品基地建设。蜂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科技推广和蜂农技术培训,扶持养蜂生产。

(2)蜜蜂授粉增产技术体系建设。建设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建立蜜蜂授粉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

(3)蜜蜂资源保护与种蜂良种繁育。蜜蜂种质资源保护,蜜蜂新品种培育,蜜蜂遗传改良和良种繁育,种蜂质量监测。

(4)蜂病防控。蜂药研制,加强疫病防控,加强蜂药使用管理。

(5)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风险评估,完善蜂产品标准体系。

4.保障措施:加大对养蜂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保护蜂农合法权益,加快科技研发与应用步伐,积极开拓蜂产品消费市场,强化对养蜂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

二、《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自2012年2月1日起实施

农业部年初出台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提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广泛宣传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增产提质作用,积极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辖区内蜜粉源植物调查工作,制定蜜粉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办法》指出,养蜂者可以自愿向县级人民政府养蜂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免费领取养蜂证,凭养蜂证享受技术培训等服务。养蜂证有效期3年,格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

《办法》还详细规定,养蜂者到达蜜粉源植物种植区放蜂时,应当告知周边3000米以内的村级组织或管理单位。接到放蜂通知的组织和单位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公告。在放蜂区种植蜜粉源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避免在盛花期施用农药。确需施用农药的,应当选用对蜜蜂低毒的农药品种。种植蜜粉源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用农药3日前告知所在地及邻近3000米以内的养蜂者;使用航空器喷施农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作业5日前告知作业区及周边5000米以内的养蜂者,防止对蜜蜂造成危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1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